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我由苏中解放区调到东北,正值大雪纷飞、东北局被迫撒出沈阳的时候,我被分配到通化市、县任书记。大概是在1946年的2月,张从周同志来通化市任市长兼县长,当时的通化是东北的战略要地,东北民主联军(四野的前身)的总后方及炮校、航校、坦克学校、军工部、兵工厂、总医院都设在通化。通化的政治形势也极为复杂。那里不仅是多民族地区,而且在伪满时期日本人以此为中心建立了长白山区大后方,聚集了大量物资和人员,日本战败后,留下一万多遗民。国民党通化书记长利用这种复杂形势,勾结日本人制造了全国闻名的通化二三暴乱事件。(暴乱是在2月3日发动,故称二三事件)幸得李洪光支队的支援,(朝鲜族部队)才平息了这次暴乱,足见阶级斗争的尖锐。
我和从周同志共事不算长,但他的优秀品德使我感受颇深。诸如:
他孜孜不倦的开展思想工作。通化解放后,群众思想很混乱,有民族情感,但缺乏阶级观念,依靠中央军,诽谤八路军。尤其是上层人物,认为我们是杂牌军,不能信任,也难孚众望,多方挑剔。在召开市人民代表参议大会时,工商界的上层人物和缙绅们对我党我军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提出了尖酸刻薄的指责。双方就减租减息与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从周同志是被攻击对象之一。他始终坚持原则,并赢得了主动。为争取广泛的支持,会后,他又多次与工商界头面人物会面,分别地、反复地做细致的思想说服工作。逐渐改变了他们对我党我军的认识。他不遗余力,加强市政建设,改造干部队伍。当时市府行政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留用的,外来干部只是少数骨干。要肩负市政建设与支援前线的双重任务,是有困难的。为做好工作,他以身做则,做到一般事当机立断、雷厉风行,重大问题、带政策性的问题又审慎讨论,调查研究,不苟言行。对问题能分析透,找出缺点,指明方向。处处从教育人手,责罚严明,这对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以后的人才倍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在原则面前毫不含糊。当时正处在全国土地改革的浪潮中,左倾、偏激情绪、打杀风甚嚣尘上。邻县大杀大砍的消息不断传来。通化有的人也跃跃欲试,个别领导也积极支持。在“立场不坚定”、“投靠敌人”的高压下,从周同志始终坚持按中央政策领导土改工作。按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有效地抵制了左的做法。如果没有坚定的革命气魄,没有坚定的原则性是做不出的,也不敢做出。在今天看来,这不过是区区小事,孰知那时就个人来说,是以政治生命为抵偿,以性命为抵押的;从整个市、县讲,则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党的威信。
他坚守通化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敌人侵占通化时,我们分两路撤出通化市区到乡村去组织游击战争。我在东边,他在南边江甸子一带,由于通化解放才一年,群众基础薄弱,很多人对国民党怀着幻想。我们的队伍新、经验少、装备差。敌人利用装备之优势和群众幻想,向我展开了疯狂追击,使我们疲于奔命,毫无喘息时间。即使如此,从周同志仍组织了几次小战斗,并动员群众在人力和物资上支援了主力部队。他如果不是勇字当头并有机动灵活的战术,是难于生存,更谈不上克敌制胜了。
从周同志一切从实际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坚持原则、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怀念的。
(作者是原鞍山市委书记兼鞍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