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匪清特 稳定社会秩序——省农办离休干部董炳宇回忆解放初期在桐庐的工作(记者/沈爱群)

12598 发表于2019-11-17 14:45:21

今年85岁的董炳宇,是桐庐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我们这批‘南下’干部,支援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接管新解放区。”他说。

  1949年年初,时年25岁的董炳宇,在中共山东泰西地委会任党员干部培训班班主任。董炳宇回忆说:“我是山东长清县人。有一天,地委决定要我带领长清县的83名干部和战士南下。我们先到鲁中南区党委报到,被编入南下干部总队第七大队三中队,我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开始,在临城集中培训,学习党在新解放区的各项政策。4月初,他们七大队接到通知,要求急行军赶上大部队。4月21日,解放军胜利渡江。“我们随军渡江后,直接向浙江杭州进发。”

  1949年5月5日,董炳宇一行到达杭州。5月10日,参加了浙江省委召开的南北干部胜利会师大会后,他们三中队被分配去刚刚解放的桐庐县,他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

  当时的桐庐,和周围的建德、分水、寿昌、淳安、遂安五县一起,隶属于浙江省四地委(后改名为建德地委)。“桐庐县城不大,当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在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统治和摧残下,粮食短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失业众多,人民生活极度困难。”董炳宇说,“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尽快使社会稳定下来。”

  为此,董炳宇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人员一起,动员各级干部,深入到当地群众家中,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政策。“遇到特别困难的群众,就想方设法给予救济。”他说,“我们还积极动员商家开门经商,渐渐把市场恢复起来,使人民群众生活逐渐安定。”

  “在桐庐那些日子,我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清剿土匪,从而使社会彻底稳定下来。”董炳宇说,“所谓土匪,就是国民党的一些残余势力。早在解放军渡江前夕,他们就积极进行‘应变’活动,秘密布置潜伏特务,组建‘应变’会、情报站;部分反动武装假投降,混入潜伏在我人民武装内部;还有一批残余武装,分散隐藏在山区农村,勾结地主恶霸、兵痞流氓,伺机而动。”

  在桐庐刚解放的一两个月内,在人民解放军强大武装力量的威慑下,土匪们不敢轻举妄动。6月下旬,驻桐庐的解放军奉命进军大西南,离开桐庐。那时,桐庐的人民政权建立不久,群众尚未充分发动,社会秩序尚不稳定,生产尚未完全恢复,支援前线的任务非常繁重。董炳宇说,“南下干部因人地两生,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多染疾病,工作遇到不少困难。窥视已久的土匪特务看到这种情况,认为时机已到,纷纷出笼。”全县境内,一时间出现了各种番号的土匪组织达十余股。

  据此,县委决定,立即以剿匪清特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但是,开始很不顺利,我们带县大队剿匪经常扑空,有时我们后面进村、土匪前面出村,甚至土匪饮剩的茶水还是热的。这说明土匪情况灵通,对我们的行动了如指掌。同时,他们还利用潜伏在我内部的匪特,内外勾结,先后袭击了我们四个区的区委、区政府。”董炳宇说。

  县委分析了上述形势,决定必须首先清理内部,以解除后顾之忧。“首先解决县大队的问题。县大队武器装备精良,但成分复杂。”董炳宇说,“经请示,地委给我们派来驻浙部队的一个营,协助剿匪,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明德也来到桐庐。我们趁县大队在操场上做游戏的机会,收缴了他们的武器,集中干部战士学习,进行彻底清理。”

  接着,他们又解散了各区的区中队。以区干部为主,吸收个别农民积极分子(请他们做翻译,便于和群众沟通,以利充分发动群众),再配上解放军的一个或两个班,组成短小精悍的武工队,灵活机动,主动出击。

  经过上述清理整顿,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剿匪形势很快好转。到10月份,桐庐全县境内的土匪基本肃清。据统计,共毙、伤、俘匪792人,处决匪首11人。

  “解决土匪问题后,我们才有精力继续发动群众,搞好生产,改善百姓生活,各项工作才渐渐走上正轨。”董炳宇说。

  记者 沈爱群


  相关链接:1950年4月,董炳宇离开桐庐,先后到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省级机关党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办公厅、金华地委、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温州市委、中国水稻研究所、省人大工作,历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金华地委兼建德县委第一书记、省农科院党委书记、省农委副书记、温州市委第二书记、中国水稻所党委书记、省人大常委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12月离休。

浏览:157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董云凌
    董云凌
  • 长潮海宁潮
    长潮海宁潮
  • 12598
    12598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