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南同志是长清县和泰西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进行建军、建政、广泛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卓有功绩的革命先行者之一,深孚众望。
耀南同志在抗日救国和组建武装、创立大峰山根据地的工作中起了团结号召的作用。他早年结业于山东曲阜第二师范,抱着教育救国和振兴实业的理想,回到家乡,热心办学。为使学校达到教育与实际相结合,还办有园艺场和林场。经费不足,便变卖一部分家产投入。虽然这种教育救国的道路没有走通,但其造福桑梓,为家乡父老培养人才的行动,已在当地和本县享有盛誉。“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期间,他在长清县县立第一小学任校长。他倡导组织和协助革命同志在本校与长清县中进行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救亡活动。“七•七”事变后,在党的影响号召下,他运用其在教育界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一方面,号召小学和县中的学生,到游击队来,到大峰山来,不少青年学生和呆在家中的知识分子响应号召,纷纷前来。另一方面,做上层绅士和地主的统战工作,动员出钱出枪,较快地由十几只枪逐步发展壮大,组建成长清独立营。有了武装的依托,加上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才得以创立、巩固和发展。他毁家纾难,带领妻子、儿女、兄弟,全家一起抗日。在长清,他可谓桃李满天下,加上上述的原因,他具有的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在抗战初期发挥了极有力的作用。
1939年夏,结合反顽斗争,开展了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长清县首先民选成立了县政府,张耀南被选为县长,这在泰西甚至鲁西地区也是最早的一个。1939年底,泰西专员公署建立,他又被选为专署专员。1942年底,泰西专署、运东一、四专署根据当时斗争形势与任务的需要,合并为泰运专署,张耀南任专员。1946年底,两个地区又重新分开,恢复了泰西、运东的各自建制,耀南同志仍任泰西专署的专员,一直到1949年泰西与泰山专署合并为止。在连续十年任专员的行政领导工作中,他在党的领导下,在动员参军、支前、生产救灾、双减土改、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中,都有他组织领导所浇入的心血和建树的功绩。
耀南同志关心、重视教育。他受师范教育,又是办教育出身,自然地对文化教育和知识分子与革命斗争的关系、作用,认识得比较深刻。1939年-1940年,耀南同志任泰西专署专员时,在他具体布置下,各县、区都设置了中心小学区,下设几所小学。全国解放后仍继续沿用,虽不能说是继承了耀南同志的做法,至少是他率先做起的。1943年,泰西地区成立的冀鲁豫第四中学,也正是在耀南同志的关心支持下,由长清的原在东陵县中教英语的民主人士张海萍创办的’在筹建、备案、派干部支援等方面,都.得到他的关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我一度到该校工作,8月15日日军投降后,四中全校也随专署迁入平阴教会中学旧址。乍一到,能在有桌凳的教室上课,师生非常高兴。以后,地委机关要搬入,令学校驻城郊农村,全校人员想不通。当时,张专员听说后,便带我一同去找地委书记申云浦同志,反复交谈,始把问题解决。1947年,四中一分为二,我带四中的泰西师生200余人,奉命到泰安边家院与当时的太宁县中合并,建立新的泰西公学。张专员又亲临指导,对办学的方针、任务及机构设置,与我反复交谈研究,并在建校大会上讲了话。1948年10月济南解放,我与泰西公学学生接收长清县中,合建为新的长清中学。
1949年、1950年两年,张耀南同志两次来长清视察工作,都到学校来,帮助我们解决与县府和城关区的关系问题,还针对师生思想作了报告。上述这些简单事例,反映出他对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视。
耀南同志身上体现着党的优良作风。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为人正派,光明磊落。由于他有文化,有旧社会的阅历,对旧官府、旧教育以及旧社会的黑暗有较深刻的了解,所以,他谈起问题、讲起话来能旁征博引,对比分析,讲得通俗易懂,饶有风趣。遇到同志间的问题,能循循善诱,疏导启发,不扣帽子,不记陈帐,因而能联系群众,下边干部有问题愿对他说。他不高高在上,尤其遇有事关群众疾苦的重大问题,更是极端负责,积极设法解决。1948年、1949年两年秋,东平、汶上水灾严重。张专员动员专署机关干部前去救灾,自己也亲临现场,在动员讲话中提出的号召,既生动通俗,又体现出任务的严重和紧迫。他说;“救灾如救火,人命关天,可惜没翅膀不能飞去,我们可以快走去么l一他生动的语言体现了对群众高度的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