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梁金龙烈士(1943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改名为梁诚),1916年生于湖北省洪湖市的峰口镇,1930年参加红军,长征结束后,1937年7月,贺龙率领120师挺进到晋西北抗日前线,这时日军已攻入山西,阎锡山的十万军队很快就损失过半,地盘也丢失过半,在这种形势下,阎锡山被迫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始搞统一战线,成立了名义上由阎锡山领导,实为我党控制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山西新军,急需大批干部。应牺盟会的请求,党中央分别从八路军总部及所属的115、120、129师派去一批干部,我父亲虽然还在兴县,担任的是山西兴县自卫游击总队政治部副主任。
1939年1月,党中央为进一步加强华北抗日前线的工作,派程子华担任冀中军区政委,我父亲与十多位团以上干部一同调往,他先后担任了冀中军区29团和27团政委,并率领29团参加了百团大战。后27团的二任政委接连负伤、牺牲,我父亲便接任27团政委。27团是冀中军区的主力团和警卫团,参加了冀中反扫荡的许多战斗。1943年吕正操接贺龙担任晋绥军区司令,从冀中带去了六个团,到兴县后,以18、29、27三个团合并组成了新的27团,有2500余人,仍是晋绥军区的主力团和警卫团。参加了许多战斗。因驻扎在兴县,所以现在兴县还保留了27团团部旧址。1944年在晋绥军区司令部不远,专门为27团修建了一个烈士陵园,安葬了四十多位27团的烈士。前几年兴县新的烈士陵园落成后,把27团的烈士遗骸迁了过去。前年王波主任陪我和27团参谋长韩双亭的儿子韩伟去祭奠时,我们向烈士们一一鞠躬、洒酒,烈士们是那样的年轻,许多烈士都是河北和北京籍的。
1944年我父亲在中央党校学习,奉命调到贺炳炎、廖汉生的干部大队,随359旅南下。这个干部大队就是后来江汉军区的干部班子,基本都是老洪湖苏区的干部。中原突围后,1948年7月1日,我父亲在突围战斗中牺牲。
而父亲所在的晋绥军区27团后来被编入西北野战军的一军,现在是第一集团军一师的重炮团。
大家都知道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但类似的战斗,仅在抗战中,我父亲任过政委的冀中(后晋绥)军区27团就发生过两次。27团虽然属于冀中军区,但由于冀中是平原地区,所以冀中军区的许多后勤部门,如医院、修械所等都设在平西山区。部队也常到那一带山区休整或配合作战。1941年北岳区秋季反扫荡结束后,日军加紧实行囚笼政策,妄图把八路军困死饿死,华北抗战进入了空前残酷的困难时期。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八路军北岳第一军分区调集第1、第3团和冀中军区第27团,由杨成武司令员指挥在河北省易县发起界安战役。10月下旬,界安战役期间,八路军冀中军区第27团从满城县高土庄出发,途经易县岭西、松山、上下铺等地,于第二天下午14时到达易县西南30余里的大寨山东麓,北滨易水河的南、北白虹村一带设伏,执行战役阻援任务,准备阻击易县县城出援之敌。由于汉奸特务的告密及部队的大意,翌日凌晨1时许,连日长途行军的部队正在酣睡中,驻易县县城的日军数百人半夜乘汽车出动,突然从北东西三面合围了南白虹村,并切断了南、北白虹村之间的联系。第27团1、3营及团直属队在团政委梁金龙和参谋长韩双亭率领下驻北白虹村,相距2里的南白虹村只有付团长匡胜雨率领第2营的5、6、8连驻守。
隶属于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三纵队)的第27团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主力团,早在1939年12月27日,第27团以2个营的兵力单独抗击日军3000多人及飞机大炮和坦克的进攻,掩护护送中央军委华北战地工作考察团到冀中5分区考察。27团不但粉碎了日寇多次进攻,还于当夜成功突围,将中央考察团安全护送到分区驻地。打出了冀中村落防御战的创举 "神 堂战斗 ", 并被作为八路军的优秀战例写进战史中。
这次是凌晨遭袭,仓促迎敌,27团团立即收缩防线依托村垣与敌展开苦战。并立即抢占大寨山制高点,控制南易水河滩,并且于北山峰顶沿山脊向东布置防线,加强了向西南方向的防御,以接应掩护第2营突围部队安全撤退。匡胜雨付团长、周正明营长以及8连一部没有突围出去,被迫向山上阻击阵地撤去。3营10连在山上担任阻击掩护任务,兵合一处,匡付团长率8连、10连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率队突围,3营教导员古极命令第10连1排留下阻击,掩护部队突围。部队撤走后,排长马德显率全排边打边撤到了后山的悬崖边,打光最后一发子弹后,率全排20多名战士砸枪跳崖壮烈殉国!
一位下山突围掉队的战士亲眼目睹了1排的英雄壮举!晚上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在一条山沟里找到了烈士们的遗体,安葬在易水之滨。其后不久,北岳第1军分区在大寨山北山峰修建了一座烈士纪念塔,杨成武司令员还题了词,深切腼怀马德显排的烈士们!
纵观我军八年抗战史,一个建制排全体跳崖殉国的,仅此一例。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足以和“狼牙山五壮士”相提并论!英雄的八路军冀中军区27团3营10连1排——马德显排烈士永垂不朽!
马德显排烈士的民族壮举万古长存!(作者为原27团政委梁金龙烈士之子)
浏览:183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