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的共产党员武冠英同志(文/陈蕴山)

边院柳林 发表于2019-11-23 18:38:09

省革命干部学校,有一位最为广大干部学员爱戴的同志,他具有无产阶级战士的优秀品质,他不但经得起战争的考验,而且亦能经得起胜利的考验,因此,这里的许多干部和党员,都称他为:“一贯艰苦朴素积极工作的模范。”这就是该校校长共产党员武冠英同志。

    武冠英同志现年四十九岁,一九二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经历了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血腥统治,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在这二十几年的革命艰苦斗争中,他一贯艰苦朴素,埋头于党和人民革命事业。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之后,在由乡村转入城市这一历史性的大转变中,他依然保持着那种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看!三年前的棉袄,六年前的棉鞋,到现在他还穿着。这是他的自私与保守吗?不,恰恰相反,他时时刻刻都在考虑到祖国的暂时困难和建设需要。

    冠英同志虽然是小灶待遇,可是他还有妻子和两个孩子跟着,因此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仍每月节省五万元捐献飞机大炮,一直捐了六个月。有时学校干部病了到医院休养需要钱时,他尽量避免从公家借款,因此,就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送去慰问生病的同志,也有的干部有困难要求借公款时,他就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先借出来。这样做的结果就使过去挪用公款的现象逐渐减少,同时也就避免了因公款的积压而使国家财产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冠英同志工作上,以身作则,模范的遵守各种制度,是全校人所共知的。他的身体虽然很不健康,天天吃药,但是工作与学习的精神是无比的,别人都休息时,他还在那里学习和工作。当别人还没有起床的时候,他早就起来了,工作的劲头完全不象一个老人,就象一个生气蓬勃的青年!大会、小会、早操、娱乐活动总是跑在别人头里。如果你要到办公室去,你不是看到他埋头的工作,就是手不释卷的学习,表现了对党对人民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例如他在校担任上党课,有时因别的事情,这一天误了课,当他回来后,无论如何,也得把误的课都补上,因此,有的说:“咱校长别看年纪大了,事业心和上进心比谁都强,青年也比不了。”也有的说:“别看他工作和学习是这样努力,但是生活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教导处陶云萍同志说;“我们和校长除了灶别不同外,住房子和使用东西没有一点差别。”

    公私界限,他划分的非常清楚。比如一九五C)年在工作极为需要的情况下,他用10万元买了一块怀表,当时校务会议上一致提出:这块表应由公款开支,但他却坚决不同意。后来大家坚持意见,向他解释说:“校长很需要一块表,从公款开支了,表还算公家的,校长用着还不行吗?”这些说法也都被他完全拒绝了。在救济家属的时候,大家都根据他的生活状况,评定救济他六百斤米,冠英同志经过计算,他算着节省着用,有四百斤就差不多了,又把这200斤米退还了公家。同时对别人说:“国家现在还很困难,大家还都很苦,现在比战争时期已经好得太多了。”关于公私界限问题,同志们对他有两种评论,一种说:“校长重于公,轻予私”;有的说:“校长至少是公私并重,把公家财产看成自己的一样(爱惜)。”的确,你从他身上找个沾公家便宜的事情,是根本找不到的。虽然经常有因公到校的客人到他家去吃饭,但是他从来没向公家报销过饭账。这就使他本来并不富裕的生活,又增加了“负担”。哪怕是制度规定上可以解决的,只要自己还能解决的话,他就自己解决了,比如他自己有时配了药品也不报销,自己也就还上了。在这种情况下有时负责管理生活的同志就问他:“有上北京去的,给你捎点药来吧!”他总是不同意。可是其他同志如果病了就完全不同了,如教员杨雪桥同志病时,要求解决药费问题时,他就给他批准了一百五十斤粮食的药费。因此有的同志就说:“校长对自己刻苦严格,对别人照顾是宽厚仁慈,无微不至。”

    冠英同志平时谦虚谨慎,温和可亲,但是他不能见到公款的随便开支和铺张浪费现象。这种情形只要让他看到,他就会马上提出抗议。因此干校成立至今三年来,来客除了必要的烟茶招待以外,就没有其他招待费这一顼开支。他对公共财产的保护很重视,干校成立不久,他就提出制定了“失款必赔,损物必还”的制度,当时有的同志不同意这个意见,理由是看看他是如何的失掉与损坏的,也就是说是有条件的赔偿;而他却坚持说:“损物赔,丢款还,必须是无条件的,不这样就不能维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以后薛欧风同志赴天津失掉公款10万元(当时折米500斤),无条件的让他包赔了公家的损失。比如有同志领了灯罩打了,都由自己包赔。这样对保护公共财产上起了很大作用。

    在冠英同志这种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在各种工作上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影响下,那些有功臣包袱两闹享受闹地位的干部也不能不自觉地想:“看,冠英同志是老革命了,人家还这样干哩,咱艰苦点算啥。”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轮训一部杨雪桥同志说:“咱不能说没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如果不是校长艰苦朴素作风影响着咱,也可能被资产阶级的糖弹攻击打倒了。”薛欧风同志也心悦诚服的说;“冠英同志在工作上以身作则,模范作用对我的影响和帮助,是我参加革命十几年来所遇到的第一个,他的革命热情强烈的感动着我和每一个同志。”

    冠英同志为什么能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昵?当记者问到他的时候,他用《列宁生平事业》一书中的一个故事作了答复。他说:“我读过《列宁生平事业》这本书,书中曾提到在一九一八年,苏联经济情况正在困难的时候,列宁病了,他的夫人给他做面包吃,竟被他严词拒绝。别人给他送去的礼物,他舍不得吃,送到保育院去。他接着说:“我想,这种艰苦生活在当时苏联革命胜利后的艰苦斗争中,有严重的意义。我们的革命也是刚刚取得胜利,处在经济情况尚未根本好转,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正需要大大加强的时候,继续革命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难道说不需要吗?”他接着又说:“毛主席指示我们说:‘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才不过象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应该好好体会毛主席的话。”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的英明指示,就成为冠英同志一贯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经常起作用的主要因素。冠英同恚二十余年如一日的艰苦朴素作风是偶然的吗?不,这完全有赖于他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努力学习和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无限忠心的必然结果。


——原载一九五二年二月三日《平原省日报》

浏览:128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边院柳林
    边院柳林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