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泰安党组织的建立
1927年7月,在直鲁联军军需专门学校学习期间由马守愚、朱霄介绍入党的武冠英毕业后,受中国山东区执行委员会派遣,回到家乡泰安县东向镇,与以开办“平民饭店”为掩护开展工作的李鹤年取得了联系,共同发展东向镇小学教员张克明入党,以东向镇小学为活动基点,建立了东向党支部,李鹤年任支部书记。1927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正式成立,吴芳任书记。这时山东省各地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建党支部100多个,党员近1500入。8月,省委根据泰安党组织发展情况,决定成立泰安县委,马守愚任书记。9月,省委决定建立泰(安)莱(芜)新(泰)区委,马守愚任书记,吕若佩任组织委员兼莱芜县委书记,武冠英任宣传委员兼寨安县委书记。中共泰安地方党组织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在泰安发展壮大,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帷幕。
第三节党组织领导的工人、农民斗争
在1927年10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后,省委在临时中央“左”倾错误支配下,确定了在全省各地普遍发动农民暴动、推翻张宗昌军阀统治的总方针,并连续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发动暴动。
同月,泰莱县委在泰山天外村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贯彻省委指示,部署发动暴动。因张宗昌军队在附近打靶,与会人员仓促散离,会议中断。月底,武冠英陪同省委所派于赞之到莱芜检查暴动的准备工作,先后到吕家芹村、雪野、口镇,与莱芜区委和在口镇商团保卫队任队长的一名同志研究了组织暴动等问题。第三章第二节在困难形势下,党领导群众坚持斗争1928年4月,国民党北伐部队即将到泰城,县委又一次召开会议,决定在国民党新军阀到达泰安时,同泰安的国民党一起出面“欢迎”,乘机打入其内部进行活动。共产党员武冠英、李鹤年等打入了国民党第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宣传队,并随军进入济南。秦少祥到国民党省教育厅附设的大众剧场当了演员。盂宪尧等部分党员分散到外地躲避起来。不久武冠英、李鹤年等身份暴露,离开该部。武冠英去河南开封谋职,李鹤年回原籍隐蔽。
第四节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
进步刊物《蔷薇》,《寒鸦》的出版1932年初开学后,为扩大宣传阵地,揭露国民党的罪行,泰安县立师范学校党支部在特支的帮助下,决定创办一个刊物,主要向泰安城乡中小学教员、学生发行。经过酝酿研究决定以《蔷薇》命名,并由武冠英、燕遇明、鲁宝瑛、庞盛文等组成《蔷薇》社。……
第四章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泰安的形势
1937年10月前后,有几十位共产党员被释放出狱,按照省委部署,分赴各地,发动领导抗日武装起义。
这一时期,泰安地区各县党组织一面加紧恢复发展工作,一面人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泰安县外出隐蔽的共产党员鲁宝琪、朱玉干、燕遇明、武冠英等于7月相继回泰安县,在当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第四章
第三节 泰西起义、抗敌自卫团的建立与发展
共产党员王仲范、张魁三、张韶三等,在泰安县第十区(今属肥城市)的宋王庄建立了党支部。他们3人分片进行宣传活动,在附近10余个村庄广泛发动群众,了解各村存枪情况,动员大家组织起来,保卫家乡。在远静沧的帮助下,组织了一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日武装。共产党员武冠英、李鹤年、李正华、苏学戴等人,在泰安第九区的东向镇(今属肥城市边院镇)、武家柳林、苏家大坡(今属泰安市郊区马庄乡)等村镇,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并筹集枪支,发动进步青年组织游击队。
1938年2月至4月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自卫团扩编了10余个大队。如张杰、李正华在泰安满庄一带,武冠英在边院一带发动的武装合编为第五大队;爱国人士黄兴隆在泰安三区黄庄一带发动的武装编为第六大队;王海云、明光营在夏张西牛乡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