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剑秋,原名邵世澄,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原峄县四区弯槐树村)人.1910年7月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少年剑秋,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九岁进私垫,后上小学,l931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济南育英中学。
剑秋自幼生长存穷乡僻壤,终日用功读书,以期将来有能力继承祖上遗业,及至走出家门,来到繁华的济南,才晓得外面世界如此之大。尤其各种新思想的传播,使之大开眼界。但他也耳闻目睹难以接受的现实:外寇巧取豪夺,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意识到中国大局日濒混乱,危在旦夕,令他痛心疾首,立志将来学业成就,报效祖国,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存他年轻的心底已深深地埋下了救国救民的宏愿。
满腔爱国情
1931年“儿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寇占领东北三省。蒋介石的卖国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九、十月间,南京、上海学生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立即对日宣战,收复失地。12月,平、津、汉、穗、鲁等地学生代表也纷纷到南京情愿。邵剑秋激于爱国热情,毅然参加了济南学生南下请愿团。12月14日,济南学生请愿团同全国各地大中学校代表团一齐来到国民政府门前,要求蒋介石接见学生。蒋介石迫于社会舆论很勉强地出来接见了学生。学生代表当即拿出事先写好的八项要求,让蒋介石答复。蒋敷衍地讲了一些读书救国的道理后,劝学生同校上课,这更激起了学生的不满情绪,于是在京继续进行请愿活动。
18日,国民党出动军警包了学生请愿团集中地,强行将学生集中起来,押送学生离开南京。邵剑秋等被押送回济南后心中仍忿忿不平,但由于学校提前放了寒假,只好各自同家。邵剑秋同到家乡峄县后,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向家乡人民宣传抗日的道理,揭露了蒋介石不抗日的罪行,以唤醒民众的觉悟。
1932年春,韩复榘指使他的反动军警,包抄了济南各个学校,逮捕了一批去南京请愿的学生。邵剑秋因返乡延迟归校,免遭此劫。
是年,邵剑秋的父亲因遭陷害被捕入狱,他得知消息后,立即从济南回到峄县,为父中诉冤情,但其父还是被无辜杀害。通过这件事情邵剑秋更加感到社会的黑暗,世间的不平,国难家仇,逼迫邵剑秋对自己的出路作出新的选择。1933年5月,他离开山东老家,与几位同学一起到张家口参加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组建的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同盟军干校当学兵。干校校长张克侠,是中共地下党员、留苏学生,政治教官大多是留学生。干校除设有军事课程外,还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发腱史、政治经济学等。在这里剑秋受到了 马克心主义的启蒙教育,使之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和收获。
1933年冬,蒋介石为实施“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派其嫡系部队黄杰、关麟征进攻抗日同盟军,轰炸张家口。抗日同盟军遭到失败,吉鸿昌壮烈牺牲,干校解散,其学员各奔东西,邵剑秋同到原籍。1934年春,邵剑秋在同学的帮助下,又考取梁漱溟开办的山东邹县乡村建没研究院,以寻求报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