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仲昌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晚辈们敬重的长者。在与他不多的接触中,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个一身正气、铁骨铮铮的真正共产党人。
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文革”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灾难,也是葛仲昌同志一家的巨大灾难。一九六六年,时年46岁,一肩挑着中共宁波市委书记、宁波市市长、宁波市政协主席的葛仲昌,正值年富力强,一心扑在工作上,却被骤然而至的“文革”风暴卷入了运动的漩涡,首当其冲地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他的家人亦未能幸免,跟着遭了很多罪。“文革”中他被批斗体罚180多次,整他的诬陷材料竞多达1795份、14176页。他的身心遭受严重摧残,脊椎骨骨折、便血3月余、双目几近失明。面对法西斯般的肉体折磨和强加于身的奇耻大辱,葛仲昌同志从未动摇过对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那几乎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漫漫长夜里,他像当年打鬼子、斗顽匪那样无所畏惧,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殊死的抗争。他明知抗争会遭来更残酷的迫害打击,但坚强的党性、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山东汉子的血性决定了他必然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孤立无援地面对凶狠的邪恶势力时,在关乎原则、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毫不犹豫、从不退缩。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朗诵“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之类的警句谁都会,但在厄运、绝境中坚守理想、保持名节是要付出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的。我钦佩葛仲昌,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文革”期间,他都是一个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英雄汉。
血缘亲情,展现博大胸襟。人类情感世界中,当属亲情最重,因而亲情关也是最难过的。很多在台上慷慨激昂教育别人的官员,往往因过不好亲情关而露馅。老百姓判断一个政党是为公还是为私,很简单而管用的一个方法就是看这个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人,看他们从事什么工作?看他们是怎样得到这份工作的?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从来不允许党员干部滥用公权为家人谋取私利。但无庸讳言,现实生活中,恰恰是有些党员干部、包括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或羞羞答答、或明目张胆地为老婆孩子谋私利、捞好处。对照葛仲昌同志在处理亲情问题上的做法,很多人会汗颜。“文革”前,他曾运用市委书记的权利,把自己老伴的名字从正常的工资调级名单中划去,从而把宝贵的调级机会让给他人。“文革”期间,他的孩子受到株连,参军、上学、工作都受到影响。等到他被彻底平反、恢复政治名誉时,他完全有机会、有条件、也有理由为孩子们说说话,帮他们调整一下工作,以作为孩子们在“文革”中因他而遭受种种不公正待遇的补偿。但是,葛仲昌同志没有这样做,他从不向组织要求对自已的孩子给予任何照顾。当兵的孩子转业时,他不但不给任何人打招呼,还不允许孩子打着自己的旗号找门路。当在效益不好的企业工作的孩子下岗、生活困窘时,他不让老部下帮他们另外安排工作,而是鼓励他自强不息。在很多人眼里,葛仲昌同志这么做太傻、太正统、太无情。在世风日下、人心浮躁的今天,明摆着谁这么做谁吃亏。但了解他的同志都知道,他这么做,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即使年事已高,即使已经离休,他对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一点都没有放松。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老共产党员。他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应该这么做,他这么做是因为他在坚守自己一生的做人原则。天下哪个父母不疼儿?葛仲昌同志也疼爱自己的孩子,但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更重,为了维护党的形象,他宁可自己吃亏。
点点滴滴,勾起难忘记忆。葛仲昌同志平时为人严肃、不苟言笑,我转业到市政协机关后,很长时间没到他办公室去过。一天,秘书处王文心处长对我说:“葛书记叫你去一下。”我才第一次走进他的办公室。他微笑着让我坐下,问我:“你是贾荣桂同志的儿子?”我说:“是的”。他说:“我和你爸爸一九四二年就认识。他当时在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当军医,我在莒南县当区委副书记。那时我得了黑热病,是你爸爸给我治好的。后来反扫荡时,我们随部队转移,也有过一些接触。他现在身体好吧?请代我向他问好。”我说:“谢谢你”。他又说了句:“到地方以后要虚心学习,努力工作。”然后就是“你去忙吧。”谈话就此结束,总共不到5分钟。再以后每次见到我,除了同样的一句话:“你爸爸好吧?代我向他问好。”再没有别的。
有些老同志说他过去比较严厉,但他给我的印象却十分平易近人。记得当时市政协机关使用铅字打字机,打不出大号字。葛仲昌同志的眼睛在“文革”中被摧残得差点失明,普通铅字看不清。有时,他让我用大字帮他抄写讲话稿。每当我工工整整抄好给他送去时,他都会认真阅读一遍后说:“写得很好,谢谢你。”
一九九O年元月,家父中风入院抢救。葛仲昌同志当时已离休,身体很不好,不知怎么听说了,立即抱病赶到113医院探视。不久后的一天,他打电话给我:“我给你爸爸写了幅字,你到我家来拿去。”在这之前我从未去过他家。虽然早就听说葛仲昌同志生活简朴,但进门后我还是被那过于简陋的陈设震惊了,真难以想象这就是原中共宁波市委书记、市长的家。葛仲昌同志一生艰苦奋斗、自奉甚简,但每当听到哪里群众遭灾、老家乡亲有困难时,他总是慷慨捐赠,每次都是几千元,有时甚至向单位预支工资捐赠。
葛仲昌同志晚年病重,有时住院都是由市政协机关老干部处的同志背下宿舍楼的,但他非常坚强。一次,我受市政协委派,到李惠利医院参加专家对他病情的会诊,从而知道他病情已很严重。会诊结束后,我到病房看望他。他握着我的手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年纪大了,给组织添麻烦了。”再一句还是:“你爸爸好吧?代我向他问好。”对自己的病情则只字未提。
葛仲昌同志是他那个年代很多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鲜明地体现出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博大胸怀和崇高品德。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缅怀追思葛仲昌同志,就象上了一堂生动的党的传统教育课,会使我们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考验与老一辈当年的情况已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无论怎么变,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的本色是不能变的。斯人虽去,精神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