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之后——怀念葛仲昌同志(文/余 成)

西夹河 发表于2019-12-07 00:26:23

   葛仲昌同志是在宁波市主政时间较长、受人敬重的老同志,是我们的兄辈长者。我认识他较早,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前期,省里有几次会议,我偶尔以报社工作人员身份参与地区会务工作,因此有幸同会。他给我的初始印象:待人诚恳,凡事认真,不苟言笑,“贪杯”独乐。与他直接接触并有了互动关系,则迟至一九八六年我进了市政协工作之后。那年政协全会上,我被选为政协副主席,继而又被任命为党组副书记、党组书记。他因为年龄到杠,则从市政协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往后八年,我一直管一点离退休支部的工作;再往后,我自己也成了离体人员,更与他在同…个党支部里生活了。在一个人离休或两个人都离休的状态下,我们相处了二十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不管外部环境有怎么样的变化,葛老对自己始终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慎独前行,保持着一个老干部、老党员的革命本色。

    葛仲昌同志赋闲后,他不居功,不摆老领导的架子,不向组织提特殊的要求,生活简朴,平易地与他人相处。对在岗在职的同志,他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不干涉他们的工作,还经常在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真诚地肯定成绩,加以鼓励。有几次他受到邀请,欲去早先工作过的台州地委和长广煤矿参加座谈会、纪念会。长途奔会需要用车,他总是事先商量,请单位安排,从不用生硬的口气临时强求,使下面的同志为难。

在公私关系方面,他注意自律,获得工资以外的收入时,即使很小的数目,都要问清楚来源性质,知根知底后才决定收受或不收受。他关心慈善事业,有关部门号召支援灾区或贫困地区,他都带头捐款捐物,慷慨解囊;而对自己的生活,却非常随便,简朴得不能再简朴,从不追求高档享受。

    葛仲昌同志爱好书法,而且十分关心宁波书画事业的发展。早在六十年代,他就倡议在政协内部建立书画小组。八十年代他进政协工作之后,更热心于通过书画的创作和交流活动,推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开展。一九八四年三月,经市委同意,政协成立了以委员为主体的宁波书画院,并确定葛老为名誉院长,凌近仁先生为院长。葛老兼任书画院名誉院长,实际上也是市政协委托他分管书画院的工作。建院以后,在不断壮大书画作者队伍、推动技艺砌磋、通过对外展览扩大宁波影响等等方面,他都尽心尽力,成效明显。一九八六年离休之后,对这项工作他仍然热情不减,乐此不疲,此后参与组织的几次展览,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九八七年五月,举办宁波书画院成立三周年展览,展出了一批“宁波帮”当代书画大家的作品,如沙孟海、屠古虹、童中焘、王康乐等,社会反响极佳,有位自称“四明布衣”的观众,留诗一首:“我本一布衣,家住剡江边,偶尔来甬地,始知另有天,有缘观书展,眼界才豁然,钟鼎有人学,汉碑有人传。”

    一九八九年五月,书画院同各县(市)政协书画院和老干部书画协会联合举办《纪念宁波解放40周年书画展》。这次展览征集到了谭启龙、薛驹、朱之光、刘德焜等近十位老领导的手迹,弥足珍贵。展出作品222幅,规模宏大,作者们寄豪情于笔墨,歌颂了党的领导,歌颂了改革开放,歌颂了新的社会生活,社会影响很大。

    一九九一年九月,由市政协发起、书画院主办、以宁波市台胞台属联谊会名义,与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合作,先后在台北市和宁波市举办了《海峡两岸宁波乡情书画展览》。这次展览在台北市和宁波市都盛况空前。《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浙江日报》和台湾《中央日报》等11家新闻单位撰文报导。台北市宁波同乡会的常务理事,和台湾浙江籍十个县市同乡会的24位来宾,专程参加了宁波展览会的开幕式。百幅书画寄托万般情思,为两岸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了宁波同台北首次双向的文化交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余成:宁波市政协原党组书记)

浏览:182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西夹河
    西夹河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