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领导下,陕甘宁边区首先实行精兵简政,并先后进行三次精简,取得很大成效。
随后,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了精兵简政。精兵简政的主要内容是:将党、政、军、民等组织机构的脱产人员缩减到占所在根据地总人口的3%以内,军队(含抗日游击队)与党、政、民工作人员的比例为3:1,从而使脱产人员与抗日根据地的供养能力相适应,从根本上解决“鱼大水小”的矛盾;压缩与合并党、政、军、民领导机构,减少机关行政人员和部队的非战斗人员,充实基层和连队,将编余干部送到学校和训练班储备与学习;建立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规定由中共中央代表机关及各级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所在地区的党、政、军、民工作,消除党、政、军、民各自为政现象。
精兵简政政策的普遍实行,对于减少消费、增加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克服物质困难、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起了积极作用。精兵简政开始后,部队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战斗力有所提高,并使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自卫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得到加强,从而更加适合敌后游击战争的环境。
1941年11月,泰西地区也正式开始精兵简政,在这种形势下,夏张抗日镇政府随即解散。
夏张抗日镇政府解散后,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特长,周鼎奉命被调入八路军正规部队,继续与日军作战;武善久被调入济南开展新的工作;李延梅留在当地,以教书为名,秘密去了一所学校当教员,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镇政府其他人员也都做了相应的安排。张一波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合适的地方安排工作,只好被母亲王风云接走,跟随母亲、哥哥和弟弟继续流亡。
张一波与周鼎、武善久、李延梅等人分手后,先是和母亲、哥哥、弟弟四口人继续留住在城子崖村。当时,按照泰西地方党组织委托,在城子崖村居住期间,陈村长负责张一波一家人的吃住。
张一波和母亲、哥哥、弟弟在城子崖村相聚后,第二天,陈村长就给张一波一家四口人送来了100斤小米和10元鲁西票。从此以后,张一波全家一直住在陈村长家的一间屋子里,过起了短暂的团聚生活。这一年春节,母亲王风云领着张一波哥仨在陈村长家过了一个团圆年。
后来,张一波才明白,他和母亲、哥哥、弟弟能够在陈村长家团聚,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
原来,陈村长也是一名地下党员,一直在担任城子崖村村长。不过,陈村长也是“两面村长”(名义上给日伪政权当村长,暗地里却给八路军干事儿)。不仅如此,陈村长和张一波的父亲张传伦早就认识。几年前,张传伦以教员身份在下洼庄小学教书时,陈村长的大哥陈老师也在下洼庄小学当教员。三个人当中有两人是地下党,陈老师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也十分赞同张传伦和弟弟陈村长秘密发展地下党员,搞农民运动,帮助穷人做事,平时在暗中没少给张传伦和陈村长支持和帮助。这次听说夏张抗日镇政府解散,陈村长早就知道张一波是他的老战友张传伦的二儿子,于是特意请求周鼎镇长,将王风云一家三个接到自己家与张一波团聚……
在城子崖村待了三个月之后,张一波哥仨又跟随母亲换防到河西上章村。来到河西上章村,在当地党组织的安排下,14岁的张一波和弟弟张正中又开始上小学继续读书。
一天下午,刚上第一节课,班主任张老师走进教室后,一反常态,并没有给同学们讲课,而是紧锁眉头,大声说:“同学们!国民党向共产党搞了突然袭击,在安徽开始屠杀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老师!国民党为啥要屠杀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皖南事变是咋回事儿?”张老师的话音刚落,张一波急不可待地第一个提问。
“好!同学们,现在老师就给你们讲讲皖南事变。”张老师说完,站在讲桌前,心情沉重地讲起了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反动派的两个大官何应钦和白崇禧,与蒋介石秘密地策划了这个皖南事变。他们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共产党领导的驻扎在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驻扎在皖南事变的发生地——“安徽南部”的新四军调离。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支队大约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向北转移。6日,这支部队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被迫还击,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茂林阵地完全被国民党军占领。茂林阵地失守后,新四军除了大约2000人在黄火星、傅秋涛率领下突围外,其余6000余名官兵被俘、失散或阵亡。
1月14日,皖南事变发生8天后,新四军军长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时阵亡。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张老师讲完皖南事变之后,接着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教你们一首新歌好不好?”“好!”全班同学齐声回答。“现在我唱一句,你们唱一句。”张老师说完,大声唱道:“叶挺被捕,项英被杀……”
张一波和同学们跟着学唱:“叶挺被捕,项英被杀……”不一会儿,教室内就响起了悲壮的合唱声音:“叶挺被捕,项英被杀……”在张一波和同学们学完这首新歌后,当天晚上,八路军干部崔子明的母亲、女儿、儿子和曹龙骧一家六口抗日流亡家属也都来到了河西上章村。从此,张一波开始和崔子明、曹龙骧的女儿、儿子在河西上章村小学一起读书。
河西上章村小学一下子来了好几个新同学,而且还都是抗日流亡家属的孩子,这些同学总算可以在一起安安稳稳地读书了,大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他们每天上课时特别认真听讲,放学回家后按时完成作业,深得老师们的喜爱。
张一波和这些同学们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学习没多久,几个月后,他们又开始了换防。
1942年12月,一天晚上放学后,张老师突然告诉大家:“同学们!敌人又开始扫荡了,我们又要分开了。明天有人把你们送到赵家店小学,希望你们到了那里也要像在这里一样,好好用功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人才。”
原来,这些抗日流亡家属的孩子再次与家人分开来到赵家店村小学读书,是泰西抗日县政府精心安排的。张一波等抗日流亡家属的孩子到赵家店小学上学的第一天,小学校长于乾刚就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我前几天收到抗日县政府的一封信,让我好好照顾你们。你们放心,在这里,我和学校的其他几位老师一定会好好地教你们,希望你们一定要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现在,我先把你们的住处安排一下。”
在于乾刚校长的精心安排下,张一波住进了赵家店村最西头的张家药铺。
晚上,张一波放学后,跟着于乾刚校长来到了张家药铺。于乾刚与药铺的张掌柜见面后,简单地叮嘱了几句,转身离开张家药铺又去护送另外几个学生到老百姓家住宿。
于乾刚走后,药铺张掌柜对张一波说:“孩子!为了安全起见,你就和药铺的伙计住在一起。要是有生人来问,你就说是这里的小伙计。”张一波点了点头,礼貌地说:“谢谢掌柜的!给您添麻烦啦。”“这孩子!还挺会说话呢。”张掌柜笑着夸了张一波一句,就把张一波领到了药铺伙计睡觉的屋里。
在赵家店村,这些抗日流亡家属的孩子住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张一波白天到小学校上课,一日三餐在3家农户家里轮流吃饭,晚上去张家药铺过夜。
有一次,日本鬼子又开始到各村扫荡。于乾刚校长得到消息后,生怕把几名抗日流亡家属的学生抓走,当时他来不及多想,连忙对周龙鑫、郭英俊两名教师说:“快!我们赶紧把这几个抗日流亡家属的学生藏起来,千万别让鬼子发现。”于乾刚说完,拉起张一波和八路干部崔子明的两个孩子向老百姓家跑去。
来到一个农户家里,于乾刚急切地说:“张大哥!这个孩子就交给你了,一定把他藏好。”“放心吧!没问题。”原来,这个农民叫张来舟,虽然不是地下党,但也是八路家属,有两个弟弟也在当八路。于乾刚为防备万一,早已和张来舟事先说好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把张一波交给他。
“快!跟我来。”张来舟拉着张一波,飞快地朝自己家的牛棚跑去。“孩子!你就在牛棚顶上趴着,别出声。”张来舟说完,把张一波抱起来举到了牛棚顶上,随手又用木叉叉了几大捆麦秸秆盖在了张一波身上。
于乾刚、周龙鑫和郭英俊刚把几个抗日流亡家属孩子藏好,过了半个多钟头,鬼子就进村了。像往常一样,日伪军又开始挨家挨户搜查地下党、八路军伤员和抗日流亡家属。
不一会儿的工夫,一个鬼子和两个伪军就来到了张来舟家大门口。咣当一声,大门被撞开了。“你家藏没藏八路?”一个伪军大声问。张来舟非常镇静地说: “老总!我们是守法良民,从来不藏八路。”“真的吗?”“真的。”“搜!看到底有没有。”敌人还是不相信,照例又把张来舟家屋里屋外搜查一遍。当敌人搜查到牛棚时,一个伪军捂着鼻子说:“这地方臭烘烘的,人能藏在这里吗?”“走!去搜下一家。”领头的那个伪军一挥手,那个鬼子和两个伪军转身离开了……
自从这次敌人突然进村搜查,在以后的日子里,于乾刚校长更加小心了。为防止日本鬼子再次突然袭击,于乾刚校长和周龙鑫、郭英俊等几名教师经过精心研究,马上做了周密安排。
每天上课时,他们让学生在课桌上摆放两种课本。一种是八路军共产党编写的课本,一种是日本人编写的课本。这么做是为了糊弄敌人,不让鬼子起疑心。其实,摆放日本人编写的课本就是做样子,应付鬼子。日伪军来搜查时,敌人以为学校真的是在向学生讲授日本人.编写的课本。可敌人哪里知道,他们刚一出村,老师随后照样向学生讲授八路军共产党编写的课本。不仅如此,更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是,郭英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老师,不仅文化课教得好,还会武术,在业余时间还教学生们猴拳。此时的张一波已经是个15岁的半大小子了,对学猴拳特别上心。没几天的工夫,就把郭英俊老师教的那套猴拳学会了。
在赵家店村这段时间,是张一波这些抗日流亡家属孩子学习较为稳定的日子。他们除了补习小学阶段落下的文化课,还能学习猴拳、画画和抗战歌曲。
一天上午,在一节音乐课上,周龙鑫老师又开始教学生唱新歌。这是一首八路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四下里乒乓乒乓响起了枪炮,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血染红了蓝的天。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讲述了一个悲怆动人的故事。没等周龙鑫老师唱到最后,张一波和同学们听得已是泪流满面。
“周老师!这首歌真好听,您能给我们讲讲王二小的故事吗?”周龙鑫刚给学生唱完,张一波就举手提出了这个要求。“是啊!这首歌太好听了。周老师!您就给我们讲讲王二小的故事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
看着张一波等几个孩子满脸泪痕,周龙鑫心里顿时明白了,是这首歌深深地触动了孩子们的痛处,这些抗日流亡家属孩子的命运不是和王二小一样吗?他深深地理解孩子们的要求,声音低沉地说:“同学们!别难过,老师现在就给你们讲,讲完了再教你们学唱这首歌。”周龙鑫说完,缓缓地走到讲桌前,慢慢地讲起了王二小的故事。
1942年,在河北省涞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这一年,王二小才13。
有一天,日本鬼子又开始进行大扫荡。当敌人来到一条大山沟时,正好碰上了在山里放羊的王二小。当时,日本鬼子已经连续扫荡了好几个村庄,连老百姓的影子也没看到。这回他们终于抓到了王二小,以为小孩子胆儿小,好吓唬,几个鬼子凶狠狠地说:“小孩!快给我们带路,去找你们村的人。”此时,王二小知道,乡亲们就隐藏在附近不远的一条大山沟里。如果不把鬼子引开,说不定一会儿他们就能发现乡亲们。想到这儿,王二小灵机一动,故意装作顺从的样子,大声说:“我知道乡亲们在哪,你们跟我走吧。”
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抗日干部,王二小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伏击圈。日本鬼子发现上当后,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挑在刺刀尖上,摔死在一个大石头上面。
乡亲们和抗日干部脱离危险了,小英雄王二小英勇地牺牲了。
不久,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传颂着王二小的英雄壮举。《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士方冰和劫夫看到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后,很快创作了这首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在赵家店这一年多时间,是张一波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可是,让张一波没想到的是,这样的日子很快又结束了。
1943年,敌人又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大扫荡。随着日本鬼子对各村屯加紧更加频繁的大扫荡,张一波等一批抗日流亡家属的孩子又辍学了。这次,辍学后的张一波再也没有更合适的落脚点,只好跟随母亲秘密地回到了老家宁家庄。
一天傍晚,母子四人走进家门,立刻惊呆了。眼前的凄凉景象惨不忍睹,院子里的蒿草已长到一人多高,窗户纸早已被风雨吹得干干净净,几扇空荡荡的窗户破旧不堪,七零八落地随风悠荡。进屋一看,房顶漏出的几个大窟窿都能看见外面的亮天。屋顶和四壁挂满了蜘蛛网和灰吊儿,炕上和屋地到处是鼠洞,老鼠满地乱窜。
“妈!这可怎么住啊?”张一波的弟弟张正中见此破败不堪的景象,难过极了,忍不住问了一句。“唉!这房子真不能佳人了。儿子,别犯愁,妈领你们借宿去。”没等母亲说完,张一波大声说:“妈!我们不去鞠焕安和章元都两个汉奸家。”“好孩子!你说得对,妈妈知道。”母亲说完,眼里含着热泪,领着张一波哥仨向邻居家走去。就这样,王风云母子四人在宁家庄13户乡亲家里,开始轮流居住。白天,他们娘四个下田种地;晚上,到乡亲们家里借宿。这时,
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泰西抗日县政府有时还派人给张一波一家送去优待金和口粮接济他们。
1943年9月,已满16岁的张一波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后,又被党组织送到夏张伪高小五年级插班读书。
在夏张伪高小读书期间,张一波认识了这个小学的校长马士万和宋广营、刘包子(绰号)两位老师。班里跟张一波最要好的同学有王正海、任立坦、高正坤、高正元、刘威(刘包子老师的儿子)。
在来到夏张伪高小之前,张一波已经换防了10多个村子和好几所小学,尤其是在夏张抗日镇政府期间,跟周鼎、武善久、李延梅和王静夫等八路军干部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长了不少见识。在经历种种磨难和坎坷之后,此时的张一波已经有了独立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张一波来到夏张伪高小之后,不长时间,马士万校长和宋广营、刘包子老师就知道了他是张传伦烈士的儿子。从此以后,他们对张一波更加特殊关照,格外厚爱。因为,很早以前他们就听说了张传伦烈士为保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不出卖同志,被敌人活埋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而张一波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更是深得宋广营和刘包子两位老师的喜爱。不单是在学习上对张一波严格要求,就连平日里在早晚休息时间也对张一波呵护有加,深爱一层,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亲热。有时刘包子老师家里做好吃的,也会让儿子刘威给张一波带上一份儿。
有一次,刘包子老师特意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自然科学课。上这一课的目的,主要是想告诉学生根本就没有风神雨神。接着,他详细地讲解了风雨雪是怎么形成的。
刘老师说:“风就是大气的水平运动。”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热空气与冷空气流出流进的示意图,迸一步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风的形成:地球上的热量来自太阳,当太阳把地面晒热了,被晒热的地面又把贴近地面的空气烘热,热空气体积膨胀,重量减轻而上升,别处的冷空气就会流进来补充。如此循环,热空气上升流出,冷空气流进补充,两种空气不断流动就形成了风。
刘老师讲完了风,接着又讲雨雪是怎么形成的:
当空气中上升的气流旺盛时,水蒸气就会不断往天空中输送,使云层里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不断撞碰、并合,体积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一般说来,呈液态的水滴就是雨;呈固态的冰晶就是雪。
这一节“讲科学,破迷信”自然科学课对张一波来说,真是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他头一次听说,刮风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原来如此,哦!这时张一波才明白,这风和雨根本就不是风神雨神赐给人类的,而是自然形成的。
当刘老师讲到要“信科学,不信神”时,张一波突然举手提问:“老师!那为什么还有许多人遇到难事儿时还要到庙里去求神保佑呢?”“问得好!正堂(张一波在山东老家时一直叫张正堂,1949年到东北局党校以后才改名叫张一波),这就是我要给你们上‘讲科学,破迷信’这一课的目的。你们回家后,要向父母和兄弟姐妹宣传,我们贫苦农民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能再信神了。今后,我们要信就要信自己,信共产党八路军。我们老百姓只有跟着共产党八路军干革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才能过上好日子……”
几天后,又是一个星期天。吃罢早饭,闲着没事儿,刘威提议要去山里游玩儿。张一波和王正海、任立坦、高正坤、高正元几名同学一听,立刻来了精神,齐声赞同。几个人进山后,一边走一边玩儿,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大庙前。
“这是什么庙?”张一波头一次见这么大的庙宇,好奇地问。“这是帝王堂。”刘威回答。原来,这是他常来玩儿的地方。帝王堂是供奉三皇五帝等历代帝王和名臣的场所。这座庙占地约
有20多亩,庙堂内站立着一尊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令人生畏的神像。
进了庙堂,刘威走在前头,边走边向大家介绍每尊神像的名字和来历。张一波和王正海、任立坦、高正坤、高正元几个人跟在后面,一个殿一个殿地观看。这时,刘威为了吓唬大伙儿,突然神秘兮兮地说:“有一次,我进庙堂里来玩儿,听见一个烧香的老大娘说,这个神可厉害了,他要是一跺脚就会地震。”“净扯淡!我才不信呢。”王正海说。“我也不信!刘老师不是说了吗,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任立坦接着说。“对呀!你爸爸都说没有神,你咋还信呢?”任立坦说完,高正坤认真地问刘威。刘威见大伙上当了,嘿嘿一笑,大声说:“我刚才是逗你们玩儿呢。其实,小时候我就知道,这天底下根本就没有神,我们家早就不信神了。”
刘威、任立坦和高正坤说完,张一波顿时陷入了沉思。是啊,以前母亲一遇到为难遭灾的事儿就去庙里烧香磕头求神保佑,这样的傻事儿自己也跟着母亲没少干。可是,父亲跟崔子明、曹龙骧、周鼎、武善久、李延梅、王静夫、王朝树这些地下党和八路叔叔,搞农民运动,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就是让穷人有饭吃有衣穿过上好日子,他们干的这些事儿也没错啊,都是好事儿啊,可这些神为啥不去保佑他们呢?而那些鬼子、伪军、汉奸、特务总是追杀他们,天天在于坏事儿,为啥没有受到这些神的惩罚呢?难怪刘老师说庙里的那些神都是骗人的。
想到这,张一波气愤地说:“既然没有神还供他们于啥?我们把他们推倒算了,省得他们总是骗人。”“对!把他们推倒,省得他们再去骗人。”刘威、王正海、任立坦、高正坤和高正元等人齐声附和,一致赞成。
说推就推,张一波和刘威来到那尊神像前,伸手就推。可是,他俩没有想到,自己才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力气太小,费了好大劲儿都推不动。王正海、任立坦、高正坤和高正元见状,立刻上前,几个人一齐伸手去推,只听轰隆一声,神像轰然倒地,摔得粉碎。
这时,大家仔细一看,更加明白了,刘老师说得真对,世界上哪有神,这神像分明是骗人的。原来,那尊神像里面是个木架子,外壳是用泥塑的,木架上还挂着一枚铜镜。
自从那次推倒神像后,张一波和同学们不但自己再也彻底不信神了,回家后还劝自己的家人也不要信神…”
时光过得真快,一晃,张一波已在夏张伪高小待了一年。在这段时间里,张一波不仅跟马士万校长和宋广营、刘包子老师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不仅如此,张一波和王正海、任立坦、高正坤、高正元、刘威等人还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同学,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他们不仅时常聚在一块儿回忆自己的苦难童年,还经常在一起讲故事,谈理想,憧憬着各自美好的前途和未来…..
1944年9月,张一波又换防到大西牛村小学学习,这次只在大西牛村小学待了一个月时间。
一个月后,17岁的张一波又被送到河西上章抗日高小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