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波传记: 第七章 调干东北(一)

无梁店de 发表于2019-12-08 16:24:05

    1.秘密辗转到达哈尔滨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中国的抗战形势急剧好转。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后,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歼灭了日军有生力量,迅速抢占了东北57个大中小城市,奠定了我党在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基础。

    抗战胜利后,当时的东北处于苏军控制之下。东北解放初期,一切都处于百废待举和百业待兴状态。

    自古以来,对中国而言,东北地区在经济、军事、政治方面都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由于东北在中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时的东北,正在被美国、苏联和国民党、共产党“三国四方”争夺抢占。东北不仅成为美国、苏联、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争夺的战略要地,更是共产党同国民党的必争之地。

    日本投降以后,蒋介石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准备控制东北。为把东北抢占到手,蒋介石利用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取得了接收东北主权的合法地位。为迅速抢占东北,蒋介石一面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面调兵遣将进兵东北。接着,派遣大批“接收大员”进入东北各地,同时还网罗伪满洲国时期的伪军、警察、宪兵、特务和土匪武装,封官加委,接收东北政权。

    鉴于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按照党的七大所确定的任务,及时地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把“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作为“目前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之一。当时,毛泽东主席说:“咱们党的建设过去都搞一些根据地,但是都是分散的,而且是不够大。现在要抓住这个机会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这个我们就有取得全中国的条件了。”

    为打破国民党独占东北的企图,在蒋介石向东北调兵遣将的同时,党中央立即决定:派遣八路军和各解放区的党政机关干部也大举挺进东北。就是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受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东北局正式宣告成立。

    1945年9月,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控制东北的决心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在东北的工作。同年9月15日,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以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东北局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及党员的活动,并且第二天就电告各大解放区。

    到1945年12月,全国各解放区调往东北的部队达10.7万多人,干部约2万人,其中有中共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20人(含4名政治局委员),大大加强了中共在东北地区的力量。

    1946年6月3日,中共中央为进一步推动东北的工作,给东北局发出指示,重申了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方针,要求东北局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作长期打算,为在中小城市及广大乡村建立根据地而斗争。6月16日,中共中央为加强对东北工作的领导,发出了关于东北干部分工问题给东北局的指示,决定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并由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5人组成东北局常委。

    7月3日至11日,改组后的东北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当时北满根据地的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在东北的中共中央委员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李立三、张闻天、蔡畅、林枫和候补中央委员黄克诚、王首道、谭政、程子华、陈郁、萧劲光、万毅、吕正操、古大存,共19人以及部分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

    1945年11月至1946年3月,东北局由沈阳迁往本溪,这段时间,完成了我党由“独占东北”到“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转变;形成了发展四大根据地思路;组建了四大军区;组建了三纵、四纵两大主力纵队。

    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年9月15日,东北局成立后,同年9月18日,彭真一行到达沈阳。19日,党中央又陆续将高岗、张闻天、李富春、林彪、罗荣桓等10名中央委员、10名候补中央委员派往东北,先后抽调各解放区的十几万军队和两万干部挺进东北。与此同时,东北局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立即组建了东满、西满、南满和北满4个分局。

    当时所说的北满地区包括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牡丹江五个省和一个哈尔滨特别市,共辖80多个市、县,面积4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000万。

    北满背靠苏联,依托这个战略要地,在军事上进可攻,退可守。北满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生产木材、煤炭和粮食,工业也有一定的基础,可以保证军需民用,支援战争。

    北满有许多靠近铁路线的中小城镇和山村,以哈尔滨市为中心的铁路运输四通八达,迂回余地很大,在乡村可以建立根据地。东北抗日联军曾经长期在这一带活动,党的工作、群众工作基础都比较好。因此,把北满地区建成巩固的根据地,就可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

    1945年冬季,东北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国民党在美国的帮助下,通过海、陆、空三路,将大批军队运到东北,从而形成敌强我弱的局面;二是国民党政府发动外交攻势,向苏联施加压力,苏军答应将他们收复的地方移交给国民党政府。

    1945年11月17日,苏联为履行《雅尔塔协定》,通知我党退出哈尔滨,并要求我军不要在由苏军驻守的地区同国民党作战,准备将城市的政权移交给国民党政府。因此,苏军不仅对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活动加以限制,还要求驻哈尔滨的共产党党政机关及武装部队全部撤离哈尔滨。

    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的形势下,共产党高瞻远瞩,采取了英明果断的斗争策略。

    1945年12月28日,毛泽东代中共中央起草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这种根据地是“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明确指出:“将正规军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以便稳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东北局成立后,在中共中央的直接指挥下,从关内各根据地抽调的“两万干部,十万官兵”,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立即行动,快马加鞭,昼夜兼程,抢占东北,巩固共产党在东北的统治地位。就是在这个时候,张一波和刘建文、王康滋、范德珍、苑为富、有泰汶、马士祺、马士民、苏传忠、渠时路、周茂武、张敬堂等12名冀鲁豫第四抗日中学的同学,经过本人申请,组织批准,也荣幸地成为奔赴东北的两万干部中的一员。

    在张一波申请调干进入东北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当时,党中央抽调干部奔赴东北这件事儿张一波早就知道了,所以早早就报了名。可是,不知是在哪个环节出了岔子,等到调干名单审批下来时,却没有张一波。张一波顿时就上火了,马上去找校长张海萍。可是,张海萍校长是个民主人士,不是中共党员,没有参加调干人选的研究确定工作,自然不知其中原因。此时,张一波一听张海萍校长不知道此事的原因,更是急得不得了,失望地自言自语:“这可咋办哪!这可咋办哪!”看着张一波心急火燎的样子,张海萍十分理解,心想,自己虽然不分管调干工作,但也要帮这个积极上进的学生促成此事。想到这,立刻给张一波出主意:“你快去找何书记,我想他有办法。”听张海萍校长这么一说,张一波连忙跑到学校总支书记、教导主任何书九的办公室。何书九书记见张一波强烈要求去东北,心里暗自高兴,二话没说,立刻同意。接着,随手写了一张纸条,让张一波拿着这张纸条马上去地委组织部找张部长。张部长看完何书九写的纸条,打量张一波一眼,夸奖道:“小伙子!有出息。”说完,递给张一波一张《赴东北调干登记表》,又说:“你把这张登记表填上就可以了。”

    张一波补办完赴东北调干手续之后,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这时,和张一波最要好的同学曹光香阻拦说:“你去东北干啥?要我看,在哪都革命。再者说,这兵荒马乱的,要是死在那边连骨头都找不回来。”张一波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好男儿志在四方,哪里黄土都埋人。”曹光香见劝不动张一波,又去找邢俊庚。曹光香心想,邢俊庚是张一波动员到冀鲁豫第四抗日中学参军读书的,他和张一波的关系也非常好,这回要是邢俊庚去劝说,张一波总该能听。

    没想到,邢俊庚找到张一波后,刚一提起这个话茬儿,张一波斩钉截铁地说:“俊庚!不要劝我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好心,舍不得和我分开。可为了继承我爸爸的革命遗志,我已打定的主意不能改变了。”见劝说无效,两位同学只好作罢。

    几天后,就在张一波、刘建文、王康滋、范德珍、苑为富、有泰汶、马士祺、马士民、苏传忠、渠时路、周茂武和张敬堂等12名调干同学准备启程奔赴东北时,学校突然接到一个紧急通知,马上召开“四八”烈士纪念大会,悼念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13名在黑茶山遇难的革命烈士。

    黑茶山古称合查山,位于山西省兴县城东60公里的东会乡,呈南北延伸之势,屹立于吕梁山脉中北部,主峰海拔2203.8米。其山势雄奇峻伟,松柏苍翠,素以山高林密、气候变化莫测而闻名,四季景色各异,林间百鸟争鸣,褐马鸡、金钱豹、麝、山狍等珍贵动物出没其间。每当春夏之季,常被阴云遮蔽,迷雾笼罩,雨帘掩盖。冬天又披上银装,藏在白云之中。“茶山积雪”为兴县古代十景之一。只有在天高云淡的秋季才能看到它巍巍的轮廓。

    黑茶山山顶有一个岱王庙,庙内有井,大旱不涸。相传,唐尉迟公曾在此饮马。此地复杂多变的气候,也曾为历代兵家所利用。

    公元1633年(明崇祯六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与汾州参将刘光祚大战于合查山。双方交战的结果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利用山间的层层薄雾,重演了草木皆兵的疑兵阵,在雷雨声中突然发兵进击,打败了刘光祚。

    抗战胜利后,1946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一手包办的国民参政会,公然破坏《国共停战协议》和《东北停战协议》,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因形势严峻,4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博古)等人不得不冒着恶劣的天气,一同乘坐一架飞机由重庆飞回延安向党中央报告和请示工作。

    由于天空阴雨,能见度低,飞机迷失了方向,于当天下午2时,在迷雾中撞击黑茶山失事,机上13位民族英雄全部遇难。他们是:王若飞、秦邦宪、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教育家黄齐生、八路军军官李绍华、赵登俊、魏万吉和叶挺夫人李秀文等人及4名美国机组人员。噩耗传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立即派出小分队翻山越岭寻找烈士。经过六七天的努力,终于将烈士遗体、遗物和党的一些重要文件找回。

    飞机为什么会失事呢?1946年4月,中共将王若飞、博古(即秦邦宪)、邓发、叶挺等一些重要人物从重庆送往延安,而这次秘密转移却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了。王虎平是当时国民党空军调度科科长,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安插在空军中的眼线。他在接到空军的通知后,知道了乘坐飞机的有共产党举足轻重的人物,便马上电话通知了远在南京的顶头上司。

    军统特务头目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便直接找到当时在中美特别合作所的特工队队长杜吉堂。杜吉堂知道这次暗杀的对象都是中共高级领导干部,因此十分慎重。他找到其下属几个特务骨干,商议如何使这次行动做得既漂亮利落又不容易被人察觉。这时,有个略懂飞机构造的特务出主意说:“最好破坏飞行仪表,使飞机迷航,自然坠落。”这个损招立刻赢得了这帮特务的一致赞赏。

    随后,杜吉堂首先找到调度科长王虎平,查到这架C-47运输机的飞行记录和档案资料,然后又找到了其手下懂得机修业务的特务杨耀武,在王虎平的精心安排下,让其假扮成机修人员,混进了检修人员当中。在检修这架飞机时,杨耀武偷偷地将磁铁放进了飞机的高度表和磁罗盘的反面。

    4月8日上午,这架飞机准时飞离重庆。在从重庆飞往西安的途中,下起了小雨,有着3000小时飞行时间的美国飞虎队飞行员觉察到飞机稍有异样。在西安机场休息加油后,飞机继续按照正常路线向延安方向飞行。然而,此时天空忽然又下起了冰雹,并且还刮起了大风,严重地影响到飞机的正常飞行。在这种情况下,杨耀武偷偷放置的磁铁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飞机导航系统首先失灵,使飞机处于迷航状态,加之能见度比较低,就这样,搭载中共众多高级领导的C一47运输机在一个罪恶阴谋的安排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撞上了黑茶山。“四八”空难发生后,为悼念烈士,晋绥边区全区下半旗三日,停止娱乐活动一周。晋绥分局全体委员组成治丧护柩委员会,停柩公祭三日。

    4月17日,晋绥边区各界在岚县机场隆重举行“四八”遇难烈士追悼大会,用飞机将烈士遗体送往延安。毛泽东主席为烈士亲笔题写挽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副主席写的悼词是:“四八烈士永垂不朽!”新中国成立后,黑茶山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起了“四八”烈士纪念馆,这座特殊的烈士纪念馆从此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丰碑,黑茶山也因“四八”烈士在此殉难而闻名全国。

    在“四八”烈士纪念大会上,当张一波和同学们得知王若飞、秦邦宪等13位民族英雄全部遇难后,心情十分沉重,每个人都流下了悲痛的热泪。

    1946年4月24日,张一波背上鼓鼓的行囊,怀着为革命奋斗一生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跟随第三批调干,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东北。张一波和调干同学离开南关县城后,跟着奔赴东北的调干队伍徒步行军,昼夜兼程,日行百里,从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阴县城出发,经菏泽、邯郸、永年进入冀南抗日根据地南宫,又转道山东惠民抗日根据地,跨渤海人山东半岛山东抗日根据地黄县、掖县到达蓬莱、龙口,几经辗转,结束了4个月的急行军,在龙口轻装之后,又化装成商人登上汽艇跨海再入安东(今丹东)辽东省解放区下船。

    这时的安东已经集结了数千名从延安、晋冀鲁豫、鄂豫皖和山东等各抗日根据地奔赴东北的凋干。

    到达安东后,为防止国民党发现这批调干进入东北,带队干部周桓(此人是老八路,1955年晋升为上将)宣布了上级规定的三条严格的乘车纪律:从今天起,所有调干一律在火车上吃住;在车厢内不准说话;火车停靠各车站加水时不准下火车,不准暴露是中国人在火车上。接着,周桓说:“我刚刚接到一个电报,上级指示,让辽东省委的干部给大家作报告,讲形势。”

    不一会儿,一名辽东省委干部就来到车厢开始给大家作报告。报告的内容是:东北地区的形势是敌强我弱,国民党势力很强大,土匪活动猖獗。南满也需要干部,希望这批调干能有人报名留在当地,他们只需要10名干部。这名干部讲完之后,车厢里的人都没有吱声,也没人报名。

    停了一会儿,这名干部又问:“冀鲁豫根据地来的调干能不能留下10人?”还是没人吱声。此时,张一波就在他跟前,于是他对张一波说:“小同志,留下来吧。”张一波委婉地说:“我是到东北局报到的,不能留在这里。”见这批调干没人愿意留下,这名干部只好离开了车厢…..

    这批调干离开安东前,每人都做了一番化装。然后,经苏联红军允许,又秘密转乘火车驶过鸭绿江进入了朝鲜的新义州。列车在新义州火车站停了一会儿继续向南,经平壤到达汉城。

    列车在汉城火车站停留时,张一波和同学们隔着列车窗户看见有几个十三四岁的外国小孩儿在站台上跑着玩儿。张一波头一次看见外国小孩儿,长得很漂亮,都是大个儿,黄头发,大眼睛,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哪个国家的小孩儿?”有人说:“是苏联的小孩儿。”列车在汉城火车站做了短暂停留,又开始前行。张一波等人大都是头一次出国的调干,一路观赏朝鲜的自然风光,一个个不仅发出由衷的赞叹——朝鲜太美了。他们第一次见到,朝鲜铁路两侧的山峰没有一座是秃山,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树木,郁郁葱葱。一条条河流河水充沛,没有一条河是干河沟。朝鲜真是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一听大伙一个劲儿地赞美外面的山水美景,有一个带队干部也忍不住挤到车门口探头向外观看。不曾想,脑袋被外面一根电线杆子刮了一下,半边脸顿时破了皮。幸亏列车刚刚驶出站台,速度不快,不然的话,他的整个脑袋就搬家了……

    调干列车离开汉城之后,一路向朝鲜东部海岸驶去。最后,沿朝鲜东海岸铁路线一直向北,到达朝鲜最北端一个与中国图们接壤的城市——南阳市。

    到达南阳后,没想到那里的苏联红军不让走了。理由是这列调干列车没有过境手续,他们没有接到上级的放行命令。没办法,调干列车只好在南阳停留下来,一待就是半个月。

    不走也好,这些调干再也不用在车上做饭了,他们把炉子搬下火车,支在火车道旁,在外面空地做饭,这样活动更方便了。

    在南阳的半个月时间,虽然不用白天晚上憋在车上,大伙能自由活动了,可吃的喝的却一点儿没变样,一日三餐还是大米饭就咸菜,渴了就喝白开水,白天休息和晚上睡觉还得回到车厢里。

    在南阳滞留期间,张一波和同学们在火车站附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山东人特别多。细一打听张一波才知道,原来他的这些山东老乡都是闯关东到东北之后来到朝鲜南阳的。所以,张一波和同学们虽然出国了,但在南阳还能吃到山东大煎饼卷大葱,感觉还像在国内一样,天天能见到老乡,觉得特别亲切。

    几天后,张一波还遇到了一个泰安老乡。这个老乡叫刘茂堂,领着老婆孩子闯关东,来到南阳已经3年了。一个孩子正在上学,刘茂堂在铁路货运站当装卸工,他老婆给人家洗衣服挣钱。张一波见刘茂堂一家挺可怜的,每天吃晚饭时故意多盛一盒大米饭给他留着,他下班后就来取走。

    在南阳市滞留了半个月之后,可能是东北局与苏联红军交涉明白了。一天,吃完早饭,带队干部周桓突然对在车厢外面休息的调干说:“马上上车,继续走。”

    调干列车从南阳继续往前行驶,最后跨过图们江返回了中国境内的图们市。

    来到图们市,调干们住进了招待所。吃过晚饭,为了丰富调干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按照领导指示,图们市的接待人员分期分批地安排调干到大礼堂看电影。在屋里看电影,对张一波这些冀鲁豫的土八路来说可算是一件新鲜事儿。以前在家时,张一波曾在学校操场看过一次不说话的电影。这次看电影不但在屋里,而且银幕里的人还会说话,这可太神奇了。后来张一波才明白,不说话的电影叫无声电影,会说话的电影叫有声电影。

    在图们休整期间,当地干部带领调干参观了图们市东城门外的革命烈士陵园。当看到一个个牺牲的烈士坟墓时,张一波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心情再一次沉重起来……

    五天后,这批调干从图们继续乘坐火车朝黑龙江的西北方向迸发,途径敦化、蛟河、吉林、舒兰、五常,最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哈尔滨。

    数千名调干在哈尔滨火车站下火车后,东北局派人用大汽车把调干接到了哈尔滨东北局南岗招待所,等待东北局分配工作任务。在这里,这批调干又待了一个月。

    在南岗等待分配期间,晚上,还是安排调干看电影。白天,东北局的干部带领调干上街参观哈尔滨市内的高楼大厦和商店。有一次,还领调干游览了松花江和太阳岛。

    刚到哈尔滨时,张一波又发现了一个新奇的现象,那里的外国人特别多。除了有日本人,还有大个子、高鼻梁、蓝眼睛的人和皮肤像锅底灰那么黑的人。经过向哈尔滨市民打听,张一波才知道,原来,那些大个子、高鼻梁、蓝眼睛的人是苏联人,那些黑人是印度人。张一波和一些调干刚开始见到这些外国人时,还有些害怕。时间一长,这些调干们才明白,其实他们害怕中国人。

    2.考入东北大学

    一天早饭后,周桓把由他负责的调干召集到一起开会。人到齐后,周桓对大家说:“上级临时分配我们一项紧急任务,让我们协助当地干部遣返日本侨民。”开完了会,调干立刻跟着当地干部来到日本侨民的住处,开始对日本侨民进行登记造册,统计人数。这些工作完成后,调干又和部队的战士一起,把日本侨民护送到长春国民党管辖的地区,交给国民党部队就算完成了任务。就这样,张一波和调干们在南岗一边等待分配,一边协助当地干部遣返日本侨民。

    几天后,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张一波和几个同学到哈尔滨大街闲逛。走到一个报摊儿前,张一波随手买了一张报纸。打开报纸,张一波眼前一亮,看到《东北日报》刊登一则招生简章。看完后,张一波立刻动了心。心想,我们这些年轻学生到东北不就是来学习的吗?于是,马上说:“你们看!东北大学招生,我们可不能错过这次好机会呀。”几个同学看完报纸,一致同意张一波的想法。当天,冀鲁豫第四抗日中学的12名同学一合计,全都报了名。

    报名后的第二天,张一波和同学们又接到一项新的任务,参加哈尔滨市区一个街道的反霸清算工作。原来,这个街道有一个恶霸叫曾发财,不仅欺压百姓,抢男霸女,在日伪时期还给日本人当过汉奸,犯下了累累罪行。八路军进驻哈尔滨后,此人很快就被群众揭发出来。经过审讯,曾发财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全部认账。几天后,就被执行枪决了。

    配合哈尔滨当地干部完成反霸清算工作任务后,冀鲁豫第四抗日中学的12名同学就参加了入学考试。考试成绩出来后,张一波和同学们高兴极了,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考试结果真是让人大喜过望,他们12个人全都考上了。张一波被分配到了合江省省会佳木斯东北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合江省位于今黑龙江省东北部的铁力以东、穆棱及依兰以北地区,地形以三江平原为主体,地势低平。合江省东部主要是湿地,人口聚集在西部。由于乌苏里江与松花江皆在此与黑龙江会合,故命名为合江。

    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东北地区分为九省二市(大连、哈尔滨,后来才加上沈阳),并派任首长与省府委员。不过由于苏联红军占领东北,阻挠国民政府接收东北,反而是来自关内的共产党,于11月赶到佳木斯,成立了自己的合江省政府。

    在去东北大学报到的半路上,这些考入东北大学的学生还遭到了两次土匪抢劫。他们乘坐的火车在开往佳木斯的一段山路时,爬坡爬不上去,车上的人每次都得下来推火车。

    当时,因为东北煤炭紧缺,火车煤炭供应不上,只好烧劈柴。烧劈柴火车动力不足,走到山路爬坡时就爬不上去,车上的人只好下车把火车推上山坡后再上车。这时,抢劫的土匪在火车前面的铁轨上堆放几根大木头,火车本来爬坡就费劲,再遇到路障,只好停住了。土匪以为这列火车肯定也有他们要抢劫的货物,见火车停住了,像往常一样,开始肆无忌惮地一边朝推火车的调干开枪,一边向火车靠近。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趟列车坐的不是学生就是调干,而且还有部队护送押运。见土匪真的要来抢劫,部队的首长立刻指挥战士开枪还击。几十个土匪哪是当兵的对手,双方一交火,他们就知道遇到了不好惹的对手,这趟火车抢不得,吓得掉头就跑进了山里。

途中经历了两次土匪拦截后,列车终于到达佳木斯北边一个叫三江口的地方。在三江口下了火车,张一波这些学生又坐船进入了佳木斯市内。

    1946年9月3日,冀鲁豫第四抗日中学的12名同学正式走进了东北大学。

    没想到,老师在分配住宿时,谁都不愿意跟张一波住在一起。因为张一波在山东老家时就患有肺结核病,原来他是带病来到东北的。当时,肺结核病就像现在的癌症一样,根本治不好。患上这种病的人,十个得有九个只有等死。张一波当时病得十分严重,不但天天发高烧,还一个劲儿地咳嗽吐痰。学校知道张一波带病人学这个情况后,只好将他和大伙隔离,安排他一个人住单间。后来,听人说吃菠菜能治肺结核病。为了尽快治好自己的病,张一波天天买菠菜吃,连主食都不吃了。吃的时候,只是把菠菜用开水烫一下,连茎带叶一起吃。准知一连吃了半年,病也没见好转。

    入学几天后,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大会。这时张一波才知道,当时东北大学的校长竟然是张学良的弟弟、东北人民行政委员会主席张学思,副校长由毛泽东在延安时的秘书张如心担任,张一波所在的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叫吴伯箫,文学院院长是萧军,医学院院长叫白希清。

    刚开始上课,只是学习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政策。每天都是上大课,全校学生集中在一起,听张如心副校长和萧军院长作政治报告,对学生进行正面宣传。

    因为,当时报考东北大学的青年不光是这些抗日根据地的调干,绝大多数都是东北地区当地的青年。这些东北青年遭受日伪政权十四年统治,和抗日根据地的调干大不一样,思想观念非常正统,对共产党和八路军几乎不了解,对国民党一直心存好感。在他们的印象中,共产党的军队就是土八路,没文化,没水平;国民党的军队才是正规军,有文化,有水平。所以,刚开始张如心和萧军几乎是天天在讲国民党反动,共产党好,向学生灌输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救国救民方针政策。

    上完大课,就安排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讨论时,刚开始学生之间经常展开激烈的辩论。有人说国民党好,有人说共产党好。这时,张一波这些来自抗日根据地的学生就派上了用场。每当东北学生说国民党好时,张一波等人就现身说法告诉他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一心一意打鬼子,救中国,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由于张一波等人讲的都是亲身经历的事实,而且讲得有理有据,这些东北学生终于相信了。

    经过一段时间大辩论,东北学生终于转变了对八路军共产党的认识和看法。后来,不少东北青年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党的干部。

    当时有一个东北青年学生叫高志伟,每当分组讨论时,总是爱和张一波这些抗日根据地的学生辩论。可是,每当张一波讲完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国民党军队不抵抗的所见所闻后,他都被驳斥的哑口无言。后来,高志伟对共产党八路军有了全面的了解后,还和张一波成了好朋友。几年之后,他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东北大学期间,最有意思的是听文学院院长萧军上课。萧军每次上课跟别的老师不一样,他每次上课时都在讲桌上放一个酒瓶子,每次给学生讲课都是一边讲一边喝酒。讲到兴奋之处,还情不自禁地给学生大段大段地朗诵诗歌和课文。当时,同学们听他讲课真是太过瘾了,张一波有生以来头一次见这么有才华的老师,对萧军佩服得五体投地,把萧军当成大学问家看待……

浏览:101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大兵
    大兵
  • 无梁店de
    无梁店de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