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春风(一)

呦鹿山de 发表于2019-12-10 15:38:18

    引  言

    我的家祖居江苏省邳县邹庄乡孟楼村。父亲兄弟四人。祖父和四个叔父务农。父亲肖锡爵在邹庄乡呦鹿山一家姓荆的布店学徒。母亲肖满氏雇给荆家做饭。

    1928年1月,我出生在呦鹿山。

    后来,全家迁居山东省郯城县重坊镇。父亲在一家姓倪的庆祥隆布店做生意,后来到一家姓刘的恒祥布店做生意。

    我家开了长发染坊店。

    1938年春天,日寇的铁蹄踏进了山东半岛,重坊镇也被侵略军占领。日寇到处烧杀掳掠。我家住的房屋和长发染坊店被日寇一把火烧光。恒祥布店也被抢光了。我家逃难历尽坎坷,来到苍山县磨山。

    日寇离开重坊镇后,我们全家回来,盖了草房,算是又有了一个窝。父亲又开始在街道上摆摊子,做小生意。在动乱的年代里,八路军打日寇,地方土顽、杂八队、土匪到处抢劫搞破坏。日寇驻在县城里,三天两头出来扫荡。汉奸队、维持会到处干坏事。战火连连。我们家和众乡亲一样,经常离家跑反。跑反又叫逃反,在当时那个年代,指穷苦百姓为躲避兵乱或匪患而逃往别处相对有一点安全感的地方。

    我时断时续地读了几天私塾和基督教小学。战火烧到了家门口,哪里还能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我的求学梦被日寇的炮火打碎了。

    1944年,我参加了属山东省管辖的山东省新华书店邳县支店的工作。

    1946年,我被邳县县委调任邳县公安局任侦察股干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现在,我已离休在家,年过古稀了。侨居他乡之人,暮年容易回忆过去,思念家乡,更思念那些在战争年代生死与共的战友。我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难忘的岁月,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用以鞭策自己,激励后人。

    1990年,我因公出差,回到了故乡邳县(今天的邳州市)。这生我养我的土地,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是我投身革命、和战友们并肩战斗过的地方。在这里,我拜见了一些老战友、老同事,畅谈了过去、现在和将来,倍感亲切。我们都是年过古稀之人,来日无多了。

    战友们极力撺掇我,让我把我们一起战斗的日日夜夜用回忆录的形式写出来。

    还有的战友用手指着一些出版物的记述叫我看,意思是记述的太简单了。 

    1995年2月中华书局出版的《邳县志》“大事记”关于县武工队的记述为:

    (1947年)3-5月县武工队配合山东警备9旅17团,插回邳北呦鹿山、古宅、邹庄、黄庙等地,袭击国民党还乡团和区乡队。

    1991年6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中共邳县党史》第211页关于肖桂馨等七人留在敌后活动,有如下一百余字的记述:

    (1947年6月)邳县县委撤过沂河之前,在南哨召开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会议,研究决定留下赵宜武、郑锡瑞、孟召常、赵文起、肖桂馨、赵广俭、王照胜7人在邳北地区侦察敢情,及时与县委取得联系。赵宜武等7人冒着极大的危险活动在倚宿、长城等地,侦察敌人的兵力部署和活动情况,并不断给撤到滨海的县委送去情报。

    还有一些武工队的零星记述分散在相关的文字中,使读者难以形成对武工队鲜活的整体形象。因为文体的限制,《邳县志》、《中共邳县党史》难以承担的记述内容,只有用回忆的形式来弥补。于是,我坚定了把难忘的岁月的经历写下来的决心,操起了沉重的搁置多年的笔。从何处下笔呢?就从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进攻解放区,我地方机关和同志们撤出邳县,我报名参加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写起吧。

    1  武工队里当班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6年6月,国民党破坏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的《停战协定》,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于1947年初,调集八个整编师二十二万兵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蒋介石兵分三路,从陇海铁路向北,步步进逼我华东局驻地临沂。

    邳县境内硝烟弥漫。国民党军队从南到北铺天盖地压过来。天上无数飞机狂轰滥炸,地上坦克大炮隆隆开进。国民党军队每到一处,乱砍树木,乱围据点,乱抢老百姓的东西。还乡团狐假虎威,建立起区、乡、保、甲组织,反动气焰十分嚣张。

    形势日渐恶化。人民政权处境危难。

    邳县党、政、军机关全部撤到苍山县和赵博县山区青山套一带。 

    邳县县委决定:挑选精明强干的干部组建敌后武工队,即武河大队,大队长张明伍。武河大队下辖八个中队,邳县七个区,一个区一个中队。

    县公安局和县武装部挑选人员,组建武工队第八中队。武装部副部长翟希森任武工队第八中队中队长,公安局副局长张玉照任武工队第八中队副中队长。八中队下设三个班,我任二班班长。

    根据上级指示,武工队潜回原在县、区、乡,开展敌后斗争,打击国民党基层政权,牵制敌军主力。同时,告诉群众,八路军没有走光,他们还和老百姓在一起。

    2    第一个伏击战

    1947年3月初的一个夜晚,武工队八中队从青山套插回邳县汉庄。

    武工队了解到国民党邳县保安大队第三中队要来汉庄挖掘我党政军机关北撤时埋藏的物资,便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打敌人一个伏击战,好好长一长我武工队的威风。

    为了打好伏击战,武工队明确了各班的任务:一班正面攻击,二班截击,三班做预备队。

    汉庄东边靠近三沟河。一班由副队长张玉照带领,在河西岸小石桥的西头埋伏好。二班由队长翟希森带领,埋伏在村南头一家农户院内。

    天亮了,国民党邳县保安三中队从东南方向直奔小石桥而来。敌军一上桥,一班发起攻击,打响了战斗。不巧的是,轻机枪出了故障,机心上翻,哑了火。好在迟纪平的小手炮打得欢,打得敌人抱头鼠窜。敌人沿河的东岸向南逃跑。

    武工队二班的队员虽然身穿棉衣,但个个毫不犹豫地涉水渡河,到对岸截击敌人。

    只听见一片喊杀声:“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轻机枪的枪筒子打掉了,轻机枪射手拿着枪筒子追击敌人。

    这次战斗速战速决,共打死敌人一人,俘虏两人,缴获三八式步枪两支。同时,还救回被敌军抓去的汉庄村干部两人。

    本来,我们二班队员宜将剩勇追穷寇,还可以多抓几个俘虏。想不到的是,队长翟希森下令停止追击。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迷惑不解,议论纷纷:为什么正要抓俘虏时,队长却下令叫我们停止追击,撤回人呢?纸终究包不住火。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翟希森早和敌人有联系,是一个叛徒。在犬牙交错的战争年代,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严酷的战争告诉我们:叛徒给人民的革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自然不会有好下场。当然,这是后话,不多说了。 

    3  第二个伏击战

    1947年3月,我们了解到沙埠庄乡还乡团乡队长王永图要到小杜家一带村庄抢粮。

    武工队决定再打一个伏击战。在副队长张玉照的指挥下,两个班参加战斗:一班在班长张振怀的带领下,埋伏在葛庙以北,准备正面攻击;我带二班在葛庙庙内隐蔽,准备打截击。

    天亮了。还乡团三十余人从南往北走,从庙的东边过来。

    一班打响了第一枪。还乡团向葛庙方向逃跑。二班出击。还乡团处在南北两面夹击之中。

    战斗又是速战速决。还乡团乡队长王永图被击毙。打死、打伤还乡团九人,俘虏十人。

    这一次伏击战和上一次伏击战一样,不仅锻炼了武工队的应战能力,提高了武工队员的士气,而且大大鼓舞了群众的斗志,打击了还乡团的嚣张气焰。

    在汉庄、呦鹿山和汤家一带,还乡团收敛了魔爪,没有国民党的大部队配合,不敢轻举妄动。革命斗争的局面初步打开了。

    之后,十七团打铁佛寺,我们武工队予以配合,打邹庄还乡团。拂晓,我们在邹庄西面进攻。还乡团向东逃跑。林忠喜带三个队员在庄东截击,抓了几个俘虏。

    4    父亲被还乡团抓走了

    全县被敌人占领以后,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县。恶霸地主疯狂进行反攻倒算。还乡团到处逮捕共产党员、村干部、民兵及武工队成员的家属。被逮捕的人,不是被活埋,被枪杀,就是遭受惨无人道的折磨,使人生不如死。我是武工队的成员,家里人没法过安生的日子。父亲肖锡爵难逃劫难,也被重坊镇还乡团头子禚树松抓走了。

    又是一份仇恨。

    5    叛徒的可耻下场

    面对敌人的重点进攻和白色恐怖,有的人对形势认识不清,产生了悲观情绪。有的人看不到我军的撤走是暂时的,是为了打运动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采取的一个战略步骤。加上敌后斗争异常艰苦和险恶,经常吃不上饭,还要打仗。少数革命意志薄弱者经受不住恶劣环境的考验,投敌叛变。武工队八中队队长翟希森就是一个反面典型。

    翟希森在舅父国民党特务汤学伦的引诱下,于1947年4月30日夜,以外出搞情报为由,带领八中队七人(连翟希森共八人)带枪投敌,带走短枪八支、步枪七支。这些人原来都是武装部的人员。

    翟希森的叛变造成了极坏的政治影响和工作的损失,不仅助长了国民党还乡团的嚣张气焰,而且给武工队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 

    翟希森投敌后,在邳县县城组建了敌军情报总站,翟希森亲自担任站长。同时,还组建了岔河、艾山、铁佛寺三个情报分站。他们面对邳北,专门搞我地方武装和武工队的情报。

    这些分站的人员大部分是原武工队八中队的队员。原来都是我们的战友。这些战友,如郭培哲、韩洪森等,后来和我们武工队联系,给武工队送情报。联系的地点是三沟沿村南河坝上的一座旧砖窑。这些战友都是夜间来。我和几位武工队队员到旧砖窑等他们。见面时,战友们非常激动。他们都哭了。说是翟希森把他们骗去的,事先根本不知道是投敌。

    这些战友送来的情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根据他们的情报,山东警备九旅十七团、十九团连续打了三个胜仗。一是打岔河,二是打铁佛寺,三是打邳县县城。三战三捷。消灭邳县保安大队二百多人,缴获步枪二百多支。这时,邳县保安大队大队长张步鳌控告翟希森“通八路”。翟希森因而被关进监狱,看看生还无门,便在狱中自杀。这就是一个叛徒的可耻下场。

    6    抓“舌头”立大功

    1947年春天,国民党十一师进攻到长城镇。国民党是名副其实的“刮民党”,当兵的匪气十足,在长城镇周围的村庄骚扰,在光天化日之下抢老百姓的东西。老百姓恨透了这些匪兵。

    武工队决定瞅准机会,收拾一下这帮匪兵。先摸清情况,再作决定。于是,我带领一个七人的侦察组去侦察敌情。

    侦察组来到土桥头。东边的苏庄突然响了一枪。看不清有多少国民党的兵进村。

    侦察组的同志都身穿便衣。当时,我穿的是我父亲穿过十几年的旧大袄,跟老百姓一样,兵民难分。

    侦察组的同志分散接近苏庄。老百姓认识武工队。一进村,有四五个老百姓向我们通风报信,对我们说:国民党只有六个兵、三支枪,向北面王庄去了。 

    苏庄离王庄一里多路。我们决定抓十一师这六个“舌头”兵要情报。

    侦察组的七个人分成两路。我带两人向北,接近王庄;赵文起带三个人,迂回到村西头进村。

    我们三人一进村,是一个十字路口。我发现一个国民党的兵斜背着枪,胳膊上挎一个篮子,从西向东走来。我在路西边站着。两个侦察组成员在我背后。我想等到这个国民党兵走到我跟前时再抓他。

    突然,这个国民党兵一转身,到路北一家农户去了。我们侦察组的三个人飞跑到这个兵的背后。

    我抓住这个国民党兵的枪。

    这个国民党兵一转脸,吼了一声:“老百姓抢枪!”他有眼不识泰山,把我当成了普通老百姓。

    我用匣子枪顶着他,声威俱厉地说:“缴枪,不要动,动我打死你!”

    这个兵见我有枪,知道碰上硬茬了,便慌忙老老实实地求饶,连声说:“我缴枪!我缴枪!”

    我们三人一出农户的大门,看见又来了一个背着枪的兵。

    我和范广顺追这个背着枪的兵,喝令他缴枪。这个国民党的兵托着枪,斜着身子小跑。

    我打了一枪。另一个侦察组成员范广顺也打了一枪。

    这是一个兵力悬殊的战斗,二比一。我们侦察组是二,国民党兵是一。我们打了两枪,这个国民党兵似乎连魂都丢了,脚上像灌了铅,跑不动了。我和范广顺追上了他。这个兵熊了,跪在地上,双手托着枪,连声说:“我缴枪!我缴枪!”

    与此同时,侦察组的于昌海也发现一个带枪的兵,并抓住他,缴了枪。

    这时,我们另一个侦察小组的同志也上来了。真是一场短、平、快的战斗。没有多大工夫,就俘虏了六个国民党兵,缴获中正式步枪三支。

    战后,县上举行了隆重的评比大会。评我立大功一次。鲁干同志还投稿山东《大众日报》,在报纸上表扬了我。

    我们侦察组还经常迂回侦察监视敌人。国民党军队扫荡邹埠时,我和邹目允在邹埠南野地里监视国民党军队。国民党的军队打了一阵子炮,开始向南扫荡。我们向东走,随后转向西北,迂回到国民党军队的后面,侦察敌军动向。

    7    堵截还乡团

    1947年5月,十七团打铁佛寺,我们武工队出来堵截还乡团。

    张庄东面河坝上有还乡团十多人。我们武工队分组进攻。

    还乡团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就下来一个人与我们联系。这个联系人把步枪挂在胳膊上。

    我快步往前走,快到还乡团那个联系人跟前时,那个联系人问:“你们是什么人?”

    我回答:“我们是张庄乡公所的。”其实不是。这是现编的词。

    联系人心里似乎一块石头落了地,长出了一口气,说:“你们把我们吓坏了,当你们是八路呢。”

    这个联系人一转身就要往回走。

    我往前一冲,离这个联系人一米多远,喝令他缴枪。 

    这个联系人撒腿就跑。我用匣子枪向他开了一枪,未打中;打第二枪,哑火了。

    这个联系人转身向我开了两枪。开第一枪,我一跳,未打中;开第二枪,我又一跳,又未打中。

    这个联系人转身就跑。我武工队各组发起进攻。还乡团拼命向东逃跑。有的人狼狈得只顾逃命,连枪都丢了。

    事后,徐惠明问我:“敌人开枪打你,你怎么跳得那么高?”

    我实话实说:“跳得不高,腿就打断了。”

    据说,我未打中的那个还乡团成员吓得生了一场重病。

    接着,国民党又调集军队来扫荡。我们撤到太平庄。重坊镇的还乡团从东南方向进犯太平庄。

    我们严阵以待,在村南头布阵,等还乡团来到时再打。

    我用一支三八式步枪慢慢地向敌人射击,枪声时断时续,引诱敌人。

    还乡团靠近太平庄,我们按照约定,一齐向敌人开火。轻机枪哒哒哒一响,还乡团不堪一击,扭头就跑。这次战斗打死还乡团一人、缴获步枪一支。

    当夜,我们跑了一百多里路,撤到苍山县的山区里。等敌人扫荡过后,我们又回到了邳县。

谁在收藏
浏览:176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汤善
    汤善
  • 从远古走来
    从远古走来
  • DX——W
    DX——W
  • 呦鹿山de
    呦鹿山de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