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播雨(一)

呦鹿山de 发表于2019-12-10 16:21:47

耕云播雨乐自苦生。——[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36    塔城

    1966年5月,被人们称为“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时,我从自治区重工业厅调到中共塔城县委员会工作。

    中共塔城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自治区党委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受到造反群众的冲击。

    作为县委领导,我到农村检查生产,也要经过群众组织头头的允许,才能下乡。

    由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路线的干扰破坏,县委的正常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此时,我也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和批判。

    造反派派人到山东省的郯城县、江苏省的邳县调查我的历史。我没有任何历史问题,当然也就查不出问题。造反派还派人到浙江省的杭州市,找到我的入党介绍人丁汝然同志,叫他证明我是否由他介绍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丁汝然同志当时就肯定地说:“这还有假11946年1月,就是我介绍肖桂馨同志入党的。”

    搞“深挖洞”的“战备”时,叫我去挖地道。后来,又叫我到砖窑烧砖。

    1969年,自治区通知我,去北京参加新疆班学习。

    学习回来后,叫我到机关农场劳动,并参加塔城地区学习班学习,继续对我进行审查和批判。

    之后,我的事情就结束了,当时叫“解放”。

    1972年,叫我到中苏边境的塔尔巴合台山夏牧场指挥部放羊,指挥部设在孟布拉克。

    塔尔巴合台山的制高点既是分水岭,也是国界线。分水岭以南是中国,分水岭以北是苏联。

    为了好管理,在夏牧场上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片放牧。

    我在边界上的前沿拜等高处观察情况,指挥放牧。山上的草多、草好。牲畜吃了好草膘情都很好。由于加强了管理,三十多万只羊没有越界的。夏牧场结束时,羊群安全地转移到山下秋草场。

    我骑着大走马,带着翻译,穿着棉衣,一个夏天在山上指挥牧民放牧。

    山上的空气特别好。我的心情也很舒畅。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我受到了批判,孩子们也跟着受到牵连。女儿肖彬上高中,造反派不准上;儿子肖军,十五岁时分到离县城四十多公里的西北图生产队接受再教育;大儿子肖林,在部队入党也受到了影响;小儿子肖生,留城,他妈妈被汽车碰伤了腿,全靠他照顾。

    37    当选沙湾县委书记

    1972年11月,经自治区党委批准,我被调到中共沙湾县委员会工作。

    那时,沙湾县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社会秩序乱糟糟的。全县乡村基层组织瘫痪,干部“靠边站”。有些生产队是群众组织的头头掌权。一天到晚闹哄哄的,造反派要赶我走。沙湾县的工作千头万绪。县委经过研究,认为首先要抓好解放干部和落实政策这个关键,给受迫害的干部和群众彻底平反。

    县委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组,在县税务局和东湾公社两个难点落实政策,以点带面,开展工作,给受迫害的干部做出平反结论,恢复他们的职务和工作。

    接着,召开沙湾县三级干部会议,宣布恢复乡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全县基层干部走上了工作岗位。

    大批干部站出来工作了。 

    那些掌权的群众组织的头头也自动解散了。社会秩序逐步稳定。

    根据形势的发展,恢复县委的条件已经成熟。1973年3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沙湾县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沙湾县委员会。我当选为县委书记。

    之后,全县九个人民公社、两个牧场和三道河子镇也分别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

    共青团、妇女联合会、总工会等也相继召开代表大会,恢复了组织,选出了领导机构。

    38    推广“新冬二号”

局势稳定后,我们的工作重心转向了经济工作。为了搞好农牧业生产,县委决定组建农业科技试验站,推广农业科技工作。

    当时,冬小麦推广了“新冬二号”新品种,农民称它为“红沟头”。

    1976年,山西省晋中地区棉花受灾。晋中地区棉麻公司的干部来沙湾县调运棉子。我们通过调棉子的干部,从晋中地区引来了油葵原种。县科技试验站培植育种,在全县推开,效果很好。油葵含油量高、耐旱,产量比一般葵花高,很受农民的喜爱。

     39    抢种几十万亩春小麦

    1974年春天,冬小麦返青时,发现因冬天雪少,全县几十万亩冬小麦越冬冻死了。

    农民心急如火。

    县委发动群众抢种春小麦,确保当年的收成。

    时间紧迫。无备用的种子。我们与自治区农业部门联系,得知奇台县老奇台有春麦种子,便派人去奇台县办理此事。

    同时,调集沙湾全县的汽车,整装待发。

    我还到560部队后勤部请求支援。后勤部的李部长有求必应,调动三十部汽车支援我们。

    浩浩荡荡的车队出发了,去老奇台调运春麦种子。沙湾县供销社带着粮、油、肉、菜,一路给司机做饭,成了运春麦种子的“后勤部”。 

    调来的春麦种子直接送到沙湾乡村的地头。几十万亩春小麦抢种上了,保证了当年农业生产的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

    40    为了牧民致富

    沙湾县冬天雪大。

    牲畜在山上吃不上草,牧业受灾。但农业丰收。

    如果冬天雪少,河里来水量少,农业就受灾,牧业就丰收。

    根据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县委认为,沙湾县东靠玛纳斯河,西靠巴音沟河,还有金沟河、宁家河、沙湾河,地下水源丰富。只靠地面水,满足不了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县委决定,要开发地下水。

    于是组建打井队,在农牧区大抓打井抗旱。首先在乌兰乌苏公社打了一批井。

    实践证明,打井既解决了农业灌溉的需要,又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与此同时,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提倡沟直沟播。不仅节约了用水,而且提高了单产。

    在牧区,打井、修渠、改良草场、种草种料、发展畜牧业。

    我们先在地下水源条件好的上户地牧场开始打井。第一年打了十几眼井。开发春秋草场一千两百亩,种了春小麦。在春麦地里播种苜蓿。

    之后,计划就停止了。我被“打倒”。批判我开草场。叫我检查,我未作检查。因为我没做错事情。我做的是让牧民致富的好事。

    我认为,打井、修渠、搞水利、改良草场、种草种料、发展畜牧业,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问题应当对牧区的牧民加以引导,使其及时更新观念。可以说,牧民早更新观念早富,晚更新观念晚富,不更新观念不富,因为只靠游牧生活是富不起来的。

    41    修建红旗渠

    在金沟河东岸修建红旗渠,引水开发八家户荒地,建设青年农场。

    从此,这片不毛荒原建成了小麦、油料高产基地和小麦、油料、良种繁育基地。

    在红旗渠上修建了一级水电站。

    不久,沙湾县又拉通了与石河子市的高压线路,与乌鲁木齐电网贯通,建立了变电所,结束了沙湾县电厂柴油机发电的历史。

    42  不到石河子去打酱油醋了

沙湾县工业底子薄,连酱油厂、醋厂都没有。打酱油、打醋,要到石河子市去采购。

    沙湾县委重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建设。

    几年来,陆续新建了一批企业,如食品厂、酒厂、金玉矿、水泥厂、砖厂、汽车修理厂。

    还扩建了县煤矿、面粉厂、榨油厂等。

    1978年,沙湾县工业总产值比1973年增长近四倍。

    43    设大寨县

    1975年4月,自治区决定沙湾县为自治区普及大寨县试点县。

    同年11月3-11日,沙湾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召开的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会议对照建设大寨县的六条标准(“六条标准”的内容应当给读者有个交代,由于找不到准确的原件,只好笼统地说“六条标准”,请读者见谅。——作者注),揭矛盾,找差距,进行整风,并制订了苦战一年,把沙湾建成大寨县的措施。

    同年11月26日-12月7日,沙湾县委召开“四千会”,参加会议人员达l 600多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张世功在会议上讲话,25个单位介绍“农业学大寨”的经验,47名知识青年代表向全县知识青年发出《倡议书》。会议决定,全县抽调1100人组成工作团,和200人的地区、自治区工作团一起,到各公社、场、大队、生产队蹲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开展基本路线教育,力争一年建成大寨县。1976年,沙湾县公社、大队、生产队主要领导和普及大寨县工作队的主要领导四百多人,由县委领导带队,分两批赴大寨参观学习。

    据《沙湾县志》记述,1976年,沙湾县在建设大寨县的群众运动中:

    全县共修干、支、排渠5条,计45.9公里平整土地7733.3公顷

    规划建立条田146块,面积2313.3公顷铺砂垫地1466.67公顷

    积肥7.72万公斤修路110.1公里打井配套13眼建立农科实验小组181个

    粮食总产6850万公斤,比1975年增加750万公斤棉花、甜菜、油料均超额完成了计划

    财政收入569.4万元,比1975年增加81万元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经过考核验收,认为沙湾县基本上达到了大寨县的标准。12月4日,沙湾县被命名为“大寨式”先进县。

    1977年1月21日,石河子地区党委给沙湾县颁发学大寨先进县锦旗,给全县九个社场、十八个大队、一百二十个生产队颁发了大寨社场、大寨大队、大寨队奖状。

    新疆电视台在沙湾县拍摄了介绍沙湾县建成大寨县电视专题片《金沟河畔旌旗奋》。

    这里有必要就“农业学大寨”的有关情况向读者作一个说明,使读者对“农业学大寨”有一个全面的把握。1964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1975年9月,国务院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要求到1980年,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建成大寨县。1976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周恩来总理曾经把大寨的根本经验概括为三句话,即: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毛泽东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这些经验在全国的推广,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后来由于生搬硬套、强迫命令,在某些地方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随着1979年中国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这一运动遂告结束。

    44    忙

    一年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连星期天都忘了。

    大年初一去积肥,完成有硬指标的劳动任务。工作不能少,一年劳动一百天也不能少。

  我是个既不怕工作,又不怕劳动的人。在工作和劳动中,能获得极大的乐趣。所以,我乐在工作之中。工作和劳动之余,才感到实在太累。

    我爱人牟秀华骑自行车上班,在路上,被汽车撞伤了腿。不论对哪一位做丈夫的人,这都应该说是大事了。应该赶紧去陪护。

    当时,我正在乌兰乌苏公社检查生产情况。生产事大,不能撂下不管。

    我只好抽身到医院看了一下,又赶紧回来,继续检查生产情况。

    我请邻居的一个女孩看护我爱人。

    爱人很理解我。这种理解,弥足珍贵。我一生都不会忘记。

    45    用激动的心情写《心情》

1978年,沙湾县“文化大革命”搞揭、批、查,我又再次被打倒。

    批判接踵而至。不但批判我改良草场发展畜牧业的做法,就连在农业上的科学种田也遭到了批判。

    在学大寨问题上,我认为大寨的政治工分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取酬的原则,因此,我不推广。

    批判者据此批判我假学大寨。

    时隔不久,《人民日报》社论批评了大寨的做法,印证了我的做法无可非议。

    养路段一个工人,在“文化大革命”武斗中打死一个人,在监狱羁押多年。在清理积案时,请示塔城地区人保组怎么处理。人保组批示:请示地委领导,教育释放。我因此又遭到批判。

    于是,又将其逮捕。 

    时过不久,自治区对这个疑难案件进行评定,又将其教育释放。

    为了打倒我,有人把“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在塔城县被打倒时,已经否定过的攻击、诬陷我的材料又拿到沙湾县来批判。

    当时,我实在想不通,觉得领导实在难当。在塔城县,被打倒;到沙湾县,又被打倒。翻来覆去地打,打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在靠边站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正确对待群众,相信组织终会给我一个正确的结论。

    事过四年之后的1982年7月9日,中共沙湾县委员会下发了(1982)105号文件,推翻了强加在我头上的诬蔑不实之词,作出了正确的结论,为我彻底平了反。

    接到这个文件时,我的心情很激动,写了一首小诗,抒发感慨,题目就叫《心情》:

    喜讯传来105,春风和煦暖人心;诬陷罪名全推翻,是是非非被澄清;多年盼望有今日,精神愉快心情好;风雨世面经锻炼,党的政策落实了。

    46  去北京煤炭工业干部学校学习

1979年,自治区党委决定调我到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任副局长。

    之后,自治区党委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去哈密矿务局落实政策。

    我被抽调参加工作组。

    进矿务局后,我和工作组的其他成员一起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做细致扎实的工作。

    我翻阅资料、整理材料、掌握证据,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死、被迫害死的干部以及受害的干部平反昭雪,处理打死人的凶手和犯有严重错误的人。

    各族干部职工增强了民族团结,调动了工作和生产的积极性。

    调整加强了矿务局的党政领导班子以后,我们完成了任务,回到乌鲁木齐。 

    回局之后,六道湾煤矿和一号立井两矿合并。我又带工作组参加两矿的合并工作。主要是调整两矿合并后,六道湾煤矿的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

    1982年,局党组决定,派我去北京煤炭工业干部学校学习企业管理。这次学习,对我后来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浏览:113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汤善
    汤善
  • 呦鹿山de
    呦鹿山de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