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播雨(四)

呦鹿山de 发表于2019-12-10 16:27:54

  64    坚实的第一步

1987年2月13日,自治州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这是我在昌吉州工作期间,专题研究农业农村工作的一次重要的会议。

    在会上,大家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从1984年到1986年,全州农业结构进行了科学的调整,农村经济改革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农村干部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生产首次突破了五亿公斤大关。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种植业结构得到了有效的优化。

    这些都为今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时任昌吉州副州长的王伯良为农村经济改革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后来,自治区党委提任他为伊犁地委书记。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栗寿山在昌吉州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值得在这里记一笔。他说:

    自治区党委对昌吉州的经济建设和农牧区改革是满意的。你们的工作成绩,标志着昌吉州的经济,已经开始步入了以大农业为主体的新的发展时期。在不断推进改革,不断发展经济,不断开拓前进的过程中,昌吉州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受到了新的历史时期的锻炼。我认为,昌吉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领导班子是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务实精神的,是能够坚决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的班子。

    1989年12月23日,我在州党委五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就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搞好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代表州党委常委班子讲话。

    我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州国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初步走上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道路,其突出标志是:

    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农业连续十二年丰收。农村经济由封闭的自然经济开始走向开放型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轨道;

    工业生产持续适当增长,脆弱的农业经济为主的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了改变;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广大城乡人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经济发展和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治理整顿取得初步成效。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在不断提高。

    65    乡镇企业大发展

1986年,是自治州乡镇企业实现大发展的一年。在工作调研中,我发现,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在抓好畜牧业生产的基础上,一抓煤,二抓建筑,三抓旅游,1985年,全乡工业收入达到190万元,占总收入的80%以上。

    于是,我提出,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个重点,正确引导,大力扶持,充分发挥农牧民“以工求富”的积极性。

    我们安排县、乡两级干部赴内地乡镇企业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挂职锻炼,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回来后,联系项目,发展乡镇企业。

    各县小型乡镇企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米泉县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当时,在全疆名列第二。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先后出现了15家。这些乡镇企业分别是:

    呼图壁天山棉纺织厂

    奇台第二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米泉第三建筑公司

    昌吉市园艺场建筑公司昌吉市第二建筑公司呼图壁针织厂

    呼图壁锦强针织有限公司呼图壁东泉棉纺织厂

    米泉线路器材厂

    玛纳斯六户地轧花厂阜康市第三建筑公司昌吉市城郊金属容器厂米泉第二建筑公司

    呼图壁第二建筑公司

    昌吉市城郊新城建筑公司

    还有五家乡镇企业的产品相继出口。这五家有出口产品的乡镇企业是:

    呼图壁锦强针织有限公司:出口纺织品玛纳斯县第三轧花厂:出口纺织品

    米泉县羊毛工乡地毯厂:出口工艺美术品米泉县羊毛工村地毯厂:出口工艺美术品阜康市天山地毯厂:出口工艺美术品

自治州乡镇企业的主要产品:

    电    原煤

    铁矿石    石灰石氮肥    砖

    日用陶瓷    暖气片

    生铁铸件    粮油加工

    竹藤、棕草制品    工艺美术品配合饲料    药材

    水产品    鱼粉棉布、棉、毛纱、皮棉    涂料硭硝    钢门钢窗

    铸钢和钢材    焦炭柴油    家具砂石料    红瓦羊毛衫    沸石玉米淀粉    线路器材

    橡胶三角带    法兰机制纸和板纸、纸箱

    皮革制品和服装加工

    铁制、木制、塑料农具和塑料制品水泥和水泥预制件

    原盐、糕点、罐头食品、豆制品饮料、酒 

    依靠科技,引进人才、技术,走横向经济联合的道路,是昌吉州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当时的米泉古牧地镇党委书记雅森•吐尔迪,是个很有思想、很有眼光、很有超前意识的领导,他在米泉古牧地镇工作时,在当时的县委书记高凌霄的鼎力支持下,工作搞得先声夺人,多项工作获得全国先进荣誉称号,各地州县市的同志慕名前来参观的很多。雅森•吐尔迪全心全意地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带了个好头‘。从1985年到1987年,昌吉州同京、津、沪、苏、浙等15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国营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共引进技术262项、人才1900人、资金989万元。

    1990年以前,昌吉州乡镇企业已初具规模,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有300多家,5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有56家,1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有30家。全州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建材、纺织、造纸、工艺美术、农副产品加工、服装加工等为主的行业结构。由十年前的一砖二煤三建筑发展到具有34个门类的综合经济体系。

    在整个“六五”期间,全州乡镇企业总收入翻了一番半,平均每年递增23.59%,仅1985年一年,总收入就比1984年增长了40%,比1980年翻了一番半,乡镇企业总收入占到全州工农业总产值的22.06%。

    乡镇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必然产物。人称半壁江山,恰如其分。乡镇企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金生辉、侯印武、雅森•吐尔迪是昌吉回族自治州乡镇企业的三位领军人物。作为乡镇企业局的三任局长,他们站在昌吉州乡镇企业发展的第一线,出色地组织和引导了全州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喜人的业绩。我兴致勃勃地在稿纸上写下一串串数字和一串串乡镇企业的名称,字里行间透着激动。我想,读者能理解我的激动,并从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66    这八年

    1986年,全州农业总产值比1983年增长28.6%,农业总收入比1983年增长84%,农牧民人均收入比1983年增长83%。

    从经济收入的构成情况看,全州农牧区经济初步形成了种、养、加、矿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多种经营成分共同发展的大农业格局。

    初步扭转了农牧区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状况。

    1988年,全州经济形势是改革十年来最好的一年,财政收入、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从1978年到1988年,农民人均收入十年增长幅度为624%,乡镇企业总收入1978年到1988年平均年递增24.8%。

    这八年,昌吉州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空前稳定,各民族团结和睦。以下几方面我非常满意。

    一是粮食总产量年年增长。1990年,粮食生产和棉花、油料、甜菜等主要农产品,创历史最好水平。有五个县市粮食单产达到三百公斤。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州养殖水产和捕鱼量都创历史新高。二是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兴起,为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是农牧民人均收入随着农牧区经济的发展有了空前的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进一步证实了党的富民政策的伟大。

    四是重视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在经济建设中,逐步走上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五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精神文明建设上了新台阶。

    六是全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67   新的一页

    1984年7月5日,昌吉州第一个乡人民政府——昌吉市大西渠乡人民政府成立。

    运行二十多年的人民公社体制尽管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已经不适应农村新形势的发展。

    大西渠乡人民政府的成立,揭开了昌吉州乡镇体制改革新的一页。

    昌吉州已有第一中学(汉语)、第二中学(汉语)、第三中学(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州党委为培养回族学生,决定再建第四中学即回民中学。

    同时,决定建昌吉州中医医院。

    68    终生难忘

    1984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我当选为自治区党委委员。

    1987年10月25日,我有幸作为新疆代表团的党员代表参加了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政治生活中最光辉的记录。我感谢和我并肩奋斗的同志们。

    多年来,昌吉州党委领导班子的同志们和各县、市各部门的领导,上下团结一致,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只要认准的、符合政策原则的、符合各族人民利益的事,就坚决去干。任何影响和干扰,也动摇不了我们的决心。

    坚持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坚持就是成功。

    我们的基层干部队伍,勇于进取,艰苦奋斗,是一支好队伍。

    我们的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紧密团结,富有创造性。全心全意地营造和托举着人民的政权。

    这是我们昌吉州这几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长足进步的最根本的原因。

    这个最根本的原因,为实现昌吉州工农业总产值到2000年翻三番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9    关心边防建设

    1983年5月,乌鲁木齐军区任命我为昌吉军分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对我,这意味着一种政治责任。

    我一向这样想,作为党的一个地区的领导,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要增强国防意识,关心边防建设。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是一项责任重于天的重要任务。

    昌吉州所辖奇台、木垒两县,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五百三十多公里。由军区边防的一个团驻守。

    边防工作,政治性强,要求高,条件很艰苦。我曾三次到过边防一线,看望守防官兵。也曾到过位于将军戈壁的野马泉和北塔山深处的分

散执勤点,慰问战士。

    边防官兵热爱祖国,为国戍边,以站为家,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精神非常值得我钦佩。

    1985年7月中旬,我来到乌拉斯台边防会晤站。

    站长刘新江,一心忙于对蒙会晤,近半年未下站。爱人从湖北来探亲,假期只有十五天,就在奇台县住了八天。这八天,刘新江忙于工作,顾不上下站团聚。

    部队干部关心边防建设。我们应当关心部队干部。关心部队干部就是关心边防建设。

    70    解除后顾之忧

    还有一件事,我感受较深。

    1987年5月,我在一个边防团团部听团长李泉汇报情况。

    李泉说,他1960年入伍,到了边防。1962年,他和九名战友,骑着骆驼,从奇台出发,走了九天,才到达三个泉建站。那时住的是地窝子。一年很少吃上菜。巡逻大都是步行。现在条件好了。自己年龄大了。看到昌吉州这些年发展变化很大,想退役后留在昌吉工作,又担心安排不合适。

    边防团想留在昌吉工作的干部大都有这样的想法。为解除边防官兵的后顾之忧,稳定边防官兵的思想,把边防工作做得更好,我当时向边防二团政委杨德泰同志表示:希望你们带领团的官兵,安心边防,保卫好边防;干部转业愿意留在昌吉工作的,州党委欢迎你们,尽量安排合适的位置,使你们满意。

    边防团的领导表示:一定要努力做好边防工作,报答州党委对边防官兵的厚爱与关怀。

    杨德泰同志后来担任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这是后话。

    1983年到1990年,昌吉州接收和安置了一大批军队转业干部。军队转业干部对安置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1988年,昌吉州被评为自治区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这些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后,在实践工作中都表现出政治思想好、工作积极向上的良好素质,为昌吉州“四化”建设和各项工作做出了贡献。比如郑兴同志,转业到新疆综合电机厂工作,被评为“优秀企业党委书记”、“自治区劳动模范”。

    我在昌吉工作的八年,是党、政、军和兵团农六师相处十分融洽,亲如一家,工作配合得很好,很顺利的八年。昌吉州党委和昌吉驻军、武警部队关系十分密切。昌吉军分区司令员杨明斌任州党委常委。有重大情况及时沟通。每当昌吉州遇到抗洪抢险,处置应急情况,都是军分区干部和解放军战士冲在前面。

    武警昌吉支队长马腾同志,以“有事无事常来往,大事小事常商量”的恭谨态度,带领支队官兵,积极主动地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在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抢险救灾、打击黄赌毒等各项工作中首当其冲,创造性地完成了地方党委赋予的各项急、难、险、重的任务,多次立功受奖,誉满天山南北。

    当然,部队也需要地方的支援。我们也毫无保留地尽其所能,支援部队。

    我感谢原昌吉军分区司令员杨明斌、政委张金堂二位同志,感谢武警昌吉支队队长张俊成、马腾同志。

浏览:188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汤善
    汤善
  • 呦鹿山de
    呦鹿山de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