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繁荣(肖桂馨 /1988)

呦鹿山de 发表于2019-12-10 16:53:37

作者为中共昌吉州委书记

    十年来,昌吉回族自治州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自治州的经济建设一年比一年发展,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

    一、改革十年带来的巨大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州国民经济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3年。在这一阶段中,自治州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轨道,重点进行了农村改革,从推行“五定一奖”责任制开始,逐步转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了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占到78%。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5,74亿斤,上升到1983年7.24公斤,年均递增4.75%,牲畜年末存栏五年增加29万头,1983年达到200.83万头,增长14.93%,农业总产值由J978年的1.89亿元,上升到1983年的2.79亿元,增长47.4%,年均递增8.1%,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03.2元增长到1983年的263.3元,平均每年增加30元,年均递增21%,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02亿元,增长到1983年的1.71亿元,增长6826,年均递增10.93%,成绩是喜人的。但是,整个国民经济还没有走上协调、全面发展的轨道,经济结构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8%,在工业产值中,集体工业产值只占27%I乡镇企业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是1984年以来,全州农村第一步改革基本完成,普遍建立了家庭经营承包制,牧区实行了由包群到户,分畜到户、牲畜折价归户的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的投入大量增加。各级领导解放思想,重视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有了提高,农村产业结构有了较大调整,商品经济起步并迅速发展,全州农村经济出现了粮、棉、油、畜连年增产丰收,工、商、运、建、服等行业全方位发展的新局面。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首先抓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在扩权基础上落实责、权、利相结合的工作,紧接着又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推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并改进了企业内部分配制度。1987年初,我们紧紧抓住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这个关键,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到目前,国营预算内企业承包面已达7596左右。通过深化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各级党委和政府改变了过去抓经济工作只重视抓农业的倾向,书记、县长不再只是农业书记、粮食县长,而是既重视抓农业,又重视抓工业的领头人,使自治州的工业生产,特别是集体工业和联户、个体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给我州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国民经济超常规增长。1987年与1983年相比,自治州国民生产总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达到10.83亿元,增长近1.1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69亿元,增长92.7%,财政收入达到79.6万元,增长76.5%;工业总产值达到4.6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4%,比1983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集体及其它所有制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83年的27%上升到1987年的44%;农业总产值增长52.4%,1987年达到4.01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1.4亿斤,增长57%;油料首次突破亿斤大关,达到1.15亿斤,增长1.93倍;牲畜年末存栏头数达到229.72万、头,增长14.4%,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2.84亿元,增长达3.5倍,城乡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农村人均纯收入由263.3元,增长到574.2元,增长了1.08倍,城市职工人均工资由954元增加到1489元,增长了56.1%等,这一切为今后的发展和实现本世纪末全州工农业总产值翻三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年实践的启示和体会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十年自治州改革和建设的历程,我们从实践中获得了不少的启示和体会,其中,特别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以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推进一切工作的动力。要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改革长期形成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观念、旧体制是不行的。1983年秋季,在上级没有部署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调查研究,1984年下决心在全州全部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当年农业生产的特大丰收,1986年根据发展的要求,我们又积极建立区域性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从试点情况来看,这样可以做到统分结合,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好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把改革放在首位,从实际出发,不断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用加快和深化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以改革促进经济繁荣,才能带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第二、只有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才能解放生产力。1984年,州党委、州人民政府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和经济主管部门的同志,分批赴内地考察学习,许多乡村干部和企业干部及农民也组团赴内地考察。通过考察学习,一是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二是与许多先进地区和单位广泛建立了经济上的联系,三是学习到了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找到了发展项目,使我们全州的乡镇企业由1984年的1513个,一下子发展到1985年的8578个,总收入由1984年的1.02亿元发展到1985年的1.88亿元,并使后两年乡镇企业收入持续迅速增长。从而使我们体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形势下,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就没有开拓创新精神,没有经济建设的大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重点是树立生产力标准,这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使用干部中的德才标准是一致的。我们在工作中,力求做到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思想、新事物都坚决支持,不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东西坚决革除,使各级干部能够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三、坚持对外开放,加强横向联合。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开放型经济,商品经济越发展,越离不开对外开放和横向协作。我们从1983年起就和内地先进省区的一些地方开展经济协作和横向联合,到目前为止,已和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30个地、州、市25个县、市建立了协作关系,其中有9个地、州、市是长期全面的协作关系。仅从1985年以来,我们开展协作的项目有180多项,其中联营项目5l项,总投资10167.36万元,引进资金3539.6万元,请进技术人员719人,其中有48位外国专家。投产的项目年新增产值7522.84万元,新增利税1251,28万元,新增产品品种1014个。通过横向经济联系和技术协作,使我州的产业、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促进了科技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为我州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四,在增加物质投入的同时,重视科技的投入,使经济建设逐步转向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物质的投入,但是仅有物质的投入而没有科技的投入,就只能是靠消耗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维持经济的增长,其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低效益、低速度,实现不了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近几年,我们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地方经济,响亮地提出了“依靠科学技术,振兴昌吉经济,,的口号。我们先后和自治区农科院新疆分院、八一农学院,畜牧科学院,中科院新疆分院、区建材研究所等十几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我们已聘请了13位科技副县(市)长,11位科技副乡长,6个科技顾问组,40多位科技顾问,在引进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在科技管理方面,我们坚持了科技工作面向经济的方针,确立了以实用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为主的指导思想,鼓励科技人员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在教育方面,我们以提高各族人民的素质为宗旨,调整了教育结构,使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有了较快发展。这些措施都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今后我们的教育、科技工作仍然要坚持这个方向。

    第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坚持农区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牧区以牧为主,牧农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方针。这是我州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在广大农区,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种、养、加、矿相结合,多层次、多门路、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农业格局,在牧区,我们从1983年就提出建立草料基地,实行牧民定居。根据调查资料,凡是定居、半定居的牧户,其人均纯收入均高于半定居牧户的50%以上,一般来说是当年定居、当年脱贫。实践使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牧区定居渐步推广。到目前,实行定居、半定居的牧户已占全州牧民总户数的52%,初步改变了牧民原来单一经营的生产方式,加快了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六、经济建设离不开安定团结作为前提条件和保证。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关键,是搞好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可靠保证。因此,我们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抓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注重抓好民族团结工作。近几年来,我们大力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和马列主义民族观、民族政策的学习,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我们还注意加强了军政、军民、地方与兵团、地方与中央和自治区驻昌吉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团结,以及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与此同时,我们狠抓了民主与法制建设,在全州普遍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教育,落实各项综合治理措施,严厉打击了各种刑事、经济等犯罪行为,使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逐步好转。安定团结大好形势的不断巩固和发展,为我们集中精力进行改革和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改革、开放十年来,我们自治州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变化是巨大的。但是,我们的工作与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决心继续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动员全州各族人民,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努力工作,到本世纪末,力争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0年不变价)和国民生产总值(85年价格计算)在1980年的基础上都大体上翻三番,使工农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3.69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7亿元,争取30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3.17亿元增加到26.7亿元,把昌吉州建成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科技进步,边防巩固,人民富裕的回族自治州。

浏览:94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呦鹿山de
    呦鹿山de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