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人民敬爱的老领导张敬焘同志,虽于2002年末逝世,但我们淄川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抗战时期,张敬焘同志长期战斗、工作在淄河流域,与淄川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淄博解放后,他对淄博,尤其是淄川的发展非常关心和重视,多次前来指导帮助工作。回顾张敬焘同志的革命生涯,可以看出,他为淄川的解放和发展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淄川今天繁荣昌盛、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也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力量。他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也向世人展示了共产党人这个称号的深刻内涵。
一、不畏艰难险恶,重新打开淄河流域新局面
1937年6月,张敬焘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博山特支宣传委员。卢沟桥事变后,张敬焘和特支其他同志积极在今淄川东部山区(原博山县七区)组织抗日宣传,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活动。10月,张敬焘在淄河流域的小口头村发展了部分党员,建立了小口头村党支部,把党的组织由城市发展到了农村,为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奠定了组织基础。特别是他1938年6月担任博山县委书记后,结合博山地区的实际,运用党的“三大法宝”,通过大力发展党的组织,深入开展统战和积极发展党的各级地方武装,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七区等四个区和博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创建了以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农村抗日根据地。从而使这一带成为我转战在清河平原和泰沂山区的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四支队休整与前进的基地,也成为驻鲁中根据地的中共山东省委与清河、胶东两根据地联系的重要通道,又是进出我鲁中根据地的北大门和对敌斗争的最前沿阵地。但到1940年5月,日军为夺取这一战略要地,进行了一次空前的大“扫荡”,并对这一地区实行不断“蚕食”、分割、封锁,先后在口头、马鞍山、太河等控制淄河流域的重镇和制高点安设据点。与日军秘密勾结的国民党顽固派吴化文部,这时也乘机抢占了临朐五井以西、益都以南和博山县的池上、峨庄一带山区。不仅使这一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完全陷入在敌伪与国民党顽军的包围之中,并被分割“蚕食”的七零八落,我们在这一带坚持斗争的四县联合办事处及其领导下的地方武装处在敌顽的夹缝之中,形成了敌、顽、我极其尖锐复杂严峻的三角斗争局面。尤其1941年山东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后,一些经不住严峻考验的党员叛变投敌,使这一地区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并造成严重威胁。就是在这一地区对敌斗争日加恶化艰难时,鲁中区党委为加强这一地区党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益临工委,于1941年10月下旬,派由博山调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结业的张敬焘来担任工委书记。张敬焘到任后,面对急剧恶化的淄河流域斗争形势,与工委一班人研究确定了依托现有根据地,按照敌进我退的斗争策略,不断深入敌区,依靠群众,坚决打击作恶多端的叛徒特务,逐步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从敌顽夹缝中重新打开这一地区局面的斗争方针。张敬焘等工委领导首先带精干武装人员从敌顽夹缝中钻出,采取昼伏夜出斗争方式,打入已变为敌占区的村镇,在坚决打击作恶多端的叛徒和特务的同时,对原有的党员进行了联系与组织恢复和工作上的指导。为鼓励基层党员干部经受住严峻的斗争考验,张敬焘强压着对叛徒的憎恨痛恶,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指明:目前的斗争环境确实很复杂险恶,工作也确实很难开展,但是要坚信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夺取抗战的胜利。期间,张敬焘还根据地方党组织和群众提供的情况,对这一带罪大恶极的几个叛徒、特务和汉奸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打击和镇压,振奋了敌占区党员干部和群众坚持抗战的信心,为扭转被动局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张敬焘的领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活动,工委与所辖各地的党组织多取得了联系。为便于在敌顽夹缝中展开工作,工委对已取得联系的各地党组织进行了重新区划和调整加强,先后建立了蓼河区、洪山区、蟠龙区、口头区和淄河区5个分区委等基层党组织,设立了党政领导机构,使敌占区的党组织逐步得到恢复发展。同时,张敬焘还带领工委一班人展开深入细致的统战工作,不仅先后争取了两支土匪队伍,为打破敌伪顽的封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还组织领导各区委派员打入敌人内部,开展了对伪政权和伪军的争取工作,使一些伪军很快成为党组织安插在敌人心脏的耳目。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从敌顽夹缝中打出去,开展反“蚕食”、反封锁,逐步打开益临地区的工作局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敌顽也更加紧了妄图将以张敬焘为书记的益临工委从这一地区挤压出去的军事行动。1942年6月21日,日伪军再次集结千余人,分兵三路,合力进攻工委驻地孙家岭一带的两个制高点,吉吉顶和封山顶。为保存革命力量,工委决定乘夜迅速转移,完全实行了敌进我进的斗争方针,深入到淄川县境内干峪、佛村一带敌占区,开始了在更加险恶环境中的对敌斗争。
1942年7月上旬,为坚决打破敌人的封锁、“蚕食”,张敬焘向鲁中区党委作了汇报,请求派主力部队一部帮助开展淄河区域的对敌斗争。同年7月中旬,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率主力一部东来,首先派一支小分队成功奇袭了马鞍山据点,重新夺回了对淄河流域的控制权;后又率部乘胜继续扩大战果,于当月末拔除了在淄川县境内的田庄伪军据点;10月又率部东进淄河以东的益都,临朐两县边区,先后解放了益都的杨集、博山的峨庄等20个村庄。张敬焘即率工委前往开展工作,建立了峨庄和仰天两个区委,从而使益临工委有了一小片坚持斗争的根据地。张敬焘带领工委依托重新夺回这一地区,乘部队作战屡屡取胜的有力形势,对淄河流域的各级政权和群众组织进行了积极的恢复建设,使淄河流域对敌斗争的被动局面开始得到扭转。
尽管其后的对敌斗争更加残酷严峻起来,但以张敬焘为书记的益临工委,重新打开淄河流域的战略推进已不可阻挡。1942年11月9日,“扫荡”沂蒙山区根据地后向北回撤的千余日军,虽再次夺取了马鞍山,王风麟团长等30余人壮烈牺牲,给我们造成严重的损失。特别是敌人将马鞍山重设据点后,像一颗钉子给我们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但由于山下的大部分村庄已被我们控制,马鞍山也就失去了昔日战略上的威胁。只是天公不作美,淄河流域在这一年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庄稼几乎颗粒不收。再加上日军的“扫荡”、封锁,使群众、部队的生活陷入困境。当时益临工委所处的淄河流域,不仅将所能吃的树叶、树皮、野菜、草根均吃光,就连一些陈年积下的糟糠也挖出来充饥。更为严重的是临朐及其与博山毗邻的李家、池上、峨庄一带,由于长期受到盘踞于此的国民党顽军的洗劫,造成了惨不忍睹的“无人区”。1943年5月,山东省职工会号召全省捐款、捐粮挽救淄河灾难同胞。鲁中区党委也千方百计筹集了部分粮食进行支援。张敬焘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在根据地内组织发动群众进行了减租减息斗争,并以“以工代赈”等办法开展生产自救,带领群众战胜严重困难,积极开展了春耕生产,使“无人区”重又升起了充满希望的炊烟。
在这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党中央领导全党展开了一场整风运动。张敬焘按照上级指示,于1943年6月认真组织益临工委所辖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整风学习,先后学习了《整顿党的作风》、 《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 《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等文件。并根据“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的问题,联系思想实际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整风学习运动进一步提高了这一地区党员的思想觉悟,密切了党政军群关系,增强了党的战斗力,使工委带领淄河流域人民战胜重重困难,迎来了1943年下半年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局部反攻的新形势。特别是我鲁中区主力部队发起三次讨吴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解放了临朐、沂水、蒙阴等县,广大边区不仅使益临工委重新打开了整个淄河流域的新局面,使沂蒙、泰山、鲁山根据地联成了一片。鲁中区党委为进一步加强巩固这些地区于1944年7月建立了鲁山地委和鲁山专员公署,张敬焘调任地委副书记。淄河流域很快发展成我鲁中军区主力部队向敌区大反攻的前沿阵地和前进基地。
二、在短暂的工作中,创造性贯彻执行了我们党接管工矿城市的方针政策
1945年8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鲁中区党委根据中央和山东分局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为加强即将收复的淄博工矿区的领导,决定建立中共淄博特委和淄博特区专员公署,调张敬焘和徐化鲁分任特委书记和专员。特委时辖博山、淄川两县和地处胶济路的张店、周村两重镇及以南的部分地区。
1945年8月23日,张敬焘率特委与专署机关人员跟随我节节胜利的鲁中军区反攻大军,与鲁中区党委、行署、军区等上级党政军领导机关很快进驻博山城。他按照中央接管城市和矿区的方针政策,结合淄博工矿特区的实际,迅速展开接管工作:一是从解放区调入100多万斤粮食,解决了矿区工人和城市贫农的吃饭问题,以安定民心和社会秩序;二是兑换伪币,推行使用北海币,沟通根据地和新解放区的贸易;三是根据城市和矿区工作的需要,成立了淄博工商管理分局、公安局及淄博矿务局,调整充实了矿区各部门的工作班子;四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建立基层政权,调集熟悉城市和矿区工作的干部和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即安排到一些领导岗位开展工作。
淄川、博山是当时山东省最大的工矿区。在解决了矿区工人和城市居民衣食无着,嗷嗷待哺的燃眉之急后,张敬焘为尽快把矿区十二万工人组织起来,于9月3日组织成立了淄博矿区总工会筹委会,并很快把一批工会工作人员派往各矿进行工作。在发动工人运动的同时,还发动工人踊跃参加工人支队,组织工人武装,保卫矿区,支援前线,并配合政府做了救济失业工人等大量工作。9月下旬,蒋介石为窃取我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与敌伪合流,向我解放区发动进攻。淄博特委、专署主动撤出博山城,转移到淄河流域太河一带继续领导人民坚持对敌斗争。
1946年1月初,张敬焘率淄博特委等党政机关,又跟随我鲁中军区收复博山、淄川的部队第二次进驻博山城后,在第一次进驻的基础上,立即着手选派干部加强淄博城区和工矿的领导,恢复生产,救济失业工人。是年1月,党和政府共发放救济粮123万斤,各地捐款120万元,煤30万吨。仅洪山镇就有1080户、5000余工人得到救济。为了安定民心,控制物价,繁荣市场,尽快恢复城市社会秩序,加强各行各业管理,改善人民生活,特区专员公署提出了建设淄博、繁荣市场10项任务。 (1)坚决执行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拥护停战命令,全体人民要一致起来监视停战命令执行。(2)摧毁伪政权及一切伪组织,废除保甲制,建立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民主政权。(3)扶助工农群众运动,实行减租减息,增加工资,保证交租交息,提高生产,帮助各群众团体的组建与扩大。 (4)拥护八路军,优待抗属,爱护荣誉军人。(5)救济失业工人及劳苦贫农,政府贷款成立工人合作社,各矿井迅速设法开工,改善生活。 (6)成立工商管理局,开设公营商店,调剂市场,平抑物价,大量贷款扶助工商业发展,成立矿务局,管理矿务事宜。 (7)发展教育,团结文化人,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政策,普遍开展群众文化教育运动。 (8)开展大生产运动,提倡植棉纺纱,大量发展手工业,奖励劳动模范,实行变工互助,以达丰衣足食之目的。 (9)实行宽大政策,惩办罪大恶极的战争罪犯。(10)登记敌伪没收的华人财产,查明归还本主;没收日军及大汉奸财产充作建设经费;登记没收敌伪在各行各业之投资。自动呈报者,不连累私人;企图隐匿者,一经查出或被检举,一并没收。10项任务公布后,得到了淄博各界人民的热烈拥护。
在鲁中区党委的支持下,张敬焘根据迅速恢复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又调集来一批精干领导干部,派往各行业,组织工人、店员、市民起来恢复生产经营。特别是洪山电厂和洪山煤矿一、二、三坑,先后很快投入生产。其中,洪山矿区有53Y0的员工复工,16%的员工在政府贷款帮助下转业。工人们以忘我的战斗精神积极投入生产自救,旧机器设备一台一台被修复,重新运转起来。1946年2月至6月,洪山矿区即恢复了四个井口,日产原煤达到800吨;西河煤矿恢复了四个井口,日产原煤由350吨增加到500吨以上。矿区经济得到初步恢复,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军工生产。恢复生产后,张敬焘还亲自到洪山二坑井下检查矿井安全设施情况,以设法改善工人的井下生产条件,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在这期间,张敬焘还大力抓了迅速恢复铁路运输的工作。把张博铁路沿线的铁路工人和其他群众组织发动起来,使纵贯淄博特区的张博铁路南定至博山、八陡段在很短时间内通了车;西河至大昆仑的小火车也同时恢复通车。由于煤矿生产和铁路运输两大行业的恢复,带动了特区各行各业的恢复发展,整个特区社会秩序日渐稳定。
各行业恢复正常的生产和营业后,淄博特委为加强管理工作,决定组建特区工商管理局,加强与资方商会、公会等组织的联系和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在接管城市前夕,由于一些民族资本家受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影响,有的跑到外地,有的持观望态度。为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繁荣市场,张敬焘利用自己博山当地人的身份,通过各种关系,将未跑的部分资本家和资本家留下的代理人请出来,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地向他们阐明共产党保护民族资本家利益,实行劳资两利,发放贷款,扶持他们恢复发展生产等政策,使其认识到了党的各项政策对他们事业的有力扶持,从思想上消除了各种顾虑。在张敬焘的宣传教育下,跑到青岛、济南等地的资本家陆续返回,较快的恢复了生产经营。在张敬焘组织领导下,在鲁中区党委、行署的帮助下,淄博特委、专署还采取有力措施,迅速进行了货币的兑换,改变了伪币与解放区北海币在市场上混合使用的局面,进一步沟通了新老解放区的物资流通,繁荣了市场,平抑了物价,促进了群众生活的改善。在百废待举、战事频繁的情况下,特委与专署还组织力量很快恢复了新收复区的各中小学,组建了淄博联合中学,创办了书店等教育、文化事业。在这些工作的推动下,新收复区呈现出一派顺天应人的景象。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集团发动了全面内战。鲁中区党政军机关和淄博特委、专署,遂于7月初撤出博山城。12月,鲁中区党委决定撤销淄博特委,张敬焘调泰山地委任副书记。1948年3月,我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一举收复淄博,使淄博广大人民从此得到了彻底解放。
张敬焘率淄博特委、专署在接管特区工作中,尽管只有7个月,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党接管城市的方针政策,不但恢复发展了各业的生产经营,稳定了社会秩序,还有力支援了前线,为最后解放、接管、建设淄博这一工矿特区探索、积累了经验,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三、在晚年,也不忘关心、指导淄川的发展建设
1979年12月,在山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张敬焘当选为山东省副省长,主要分管全省的国民经济计划工作。在他分管全省经济计划工作期间,因对淄博的历史和经济建设情况都很熟悉了解,为了更好地发展淄博的经济,他结合着党和国家制定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全省的经济建设部署,对淄博的工业、农业和文化教育等事业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并予以积极协调支持,为淄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敬焘对淄博老区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家乡的发展非常关心。他经常讲,淄川的东、西部山区过去都是革命根据地,对抗日和解放战争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是靠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大力支持,革命力量才得到不断发展壮大。我们要饮水思源,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这些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的老区人民。当他听说这些地方有的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淄川东部山区一带还有人出来要饭,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日子,非常痛心。他要求淄博市委、市政府要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对这些地方的工作上,切实让这些地方的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对张敬焘关于改变和发展淄博革命老区的意见与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根据淄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和重点扶持、搞好山、水、田、路综合治理等措施。先后对21个革命老区的乡镇在修建道路、水利、造林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有力地扶持、帮助和指导。在淄川,扶持张庄乡建立农业综合开发区,并改造打通了通往洪山的乡村柏油马路。使该乡的农副产品、特别是椿芽畅通无阻的运进城市大市场、增加了农村收入,加强了城乡交流。尤其投资帮助地处淄川最东部深山中的峨庄乡的发展建设更为重视。先后修通了通往沂源、临朐、青州和博山最东部池上镇4条跨县区柏油公路,使其成为淄博市最偏远山区的交通枢纽和农副产品集散地。1981年3月,在时任副省长的张敬焘的关心下,省政府决定将峨庄乡列为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并以每治理l平方公里资助l万元予以扶持。此后,峨庄乡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生物措施为主,坚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峨庄乡逐步形成了“山上林草,山腰果树,山脚梯田,山沟节节拦洪”的优化布局,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而且使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农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各行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1988年,峨庄乡治理成果通过了国家级评审验收。全乡荒山森林绿化全部超过林业部颁布的标准,被专家认定为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小、流域治理单元,被市政府命名为“淄博市自然生态保护区”,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称号。在峨庄乡小流域治理的带动下,口头、太河、东坪等乡的小流域治理也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按照张敬焘提出的发展山区建设,教育为本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优先加大了对山区教育建设的投资,建立了多所希望小学。特别在公路建设上,到80年代末,全市尤其是边远山区的21个乡镇全部实现了公路通乡镇,村村都能进汽车的目标。使全市尤其是边远山区的交通有了大的改观,有力促进了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民收入的提高。
张敬焘对加快淄博工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要求挖掘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轻工业,不断研制出自己的名牌产品。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和张敬焘对淄博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考,市委、市政府遂作出了对淄博工业结构调整的决策。淄川区委、区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针对淄川以资源型和初加工型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的实际,提出了从产品调起,从项目抓起,不断上新创新,培育壮大建材、纺织两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品的调整思路。在张敬焘的关心和指导下,淄川工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区综合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全区的发展建设积蓄了后劲。目前,淄川已形成了以陶瓷、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被誉为江北瓷都、鲁中商城和聊斋名城。
张敬焘多次强调,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要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远大前景和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淄川、博山等区县的21个边远乡镇,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但将来这些地方的山就会变成宝。张敬焘朴实的话语中极明确地指出了发展淄博山区旅游业的前景。在张敬焘的启示下,自80年代中期,区委、区政府就注意了对淄川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对确定的一些风景旅游区进行了适度投资。近年来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大景点开发力度,有机整合各类资源,如今淄川的梦泉、涌泉、马鞍山、齐山、昭阳洞等山区生态旅游景区已初步形成规模,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张敬焘非常重视对青年一代的党性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担任省政府特邀顾问期间,他不顾年老体弱,曾先后多次到淄川区口头乡、峨庄乡作革命传统报告。他通过回忆自己战争年代在淄博革命斗争的经历,激励教育青少年学生牢记过去,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勉励同学们勤奋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拼搏。
勋劳垂万代,事业贯千秋。张敬焘同志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赤胆忠心,不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险恶,都坚持战斗在革命战争的第一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追思张敬焘同志的一生,淄川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革命、战斗的足迹,淄川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与他创造性地指导和亲切的关怀密不可分。我们今天悼念张敬焘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不畏艰难险恶,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学习他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党性原则;学习他胸怀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和领导风范,围绕把淄川建设成为经济文化强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张敬焘同志,淄川人民永远怀念您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铭记您的卓越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