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张老二三事(文/ 王维星)

肖明 发表于2019-12-12 10:42:58

   时间过的真快,张老离开我们近十年了。想起1988年冬,我离开共青团山东省委到山东省政府张老身边工作,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张老的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那么和蔼的笑容,一身墨色中山装衬托着张老那高大的身躯,将一位革命老前辈的伟岸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自此,我跟随在张老的身边做秘书工作三年有余,耳濡目染,受益匪浅,现选二三事纪念之。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作为中国的工业中心,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浦东大开发,促进上海,带动全国更大范围的改革开放。东省委、省政府高层意识到此举对全国,特别是对地处华东的山东,其影响将是非凡的,须主动承接,决定参与浦东大开发。此时已卸任副省长职务,身为山东省政府特邀顾问的张老,被邀请参与此项工作,主要是协调上海高层领导。张老不顾年迈多次带队奔波济南与上海之间。在上海,由于张老六十年代初曾在上海市委任职,故当地有许多领导、同事,他均熟悉,沟通很方便。山东参与浦东开发的事进展很快。记得当时上海周边两个省,即江苏与安徽也已进入上海浦东开发之列,与山东一起成为最早进入浦东开发的三个省份。那时我们工作人员私底下笑谈,多亏张老曾在上海工作过,不然山东难子享受到上海给予江苏、安徽两省的优惠政策。这两个省份由于紧邻上海,双方是互为依赖的关系。事实也确实如此。张老入住上海办理此事过程中,白天安排相关的人与事,晚上就让我陪同他到上海的一些老领导家去走访交谈,其中包括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市委副书记韩哲一等,通过他们传递信息给上海的现职领导。真是功夫在诗外,上海方面很快了解了山东参与浦东开发的诚意、决心和条件,使双方真正的谈判简约、快捷。于是在浦东最好的地段陆家嘴,代表山东开发浦东形象的齐鲁大厦,也是山东与上海经贸合作,山东在上海的对外窗口被商定下来。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到上海出差,可行的情况下,必入住齐鲁大厦。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就想起当年张老带领山东代表团同志们察看这片荒地的情景。四周漫漫荒草,几条窄窄的柏油路,网罗起当地农民一些低矮的平板楼房。如今已物是人非了,但当年老一代的豪情,已演变为大厦高楼,尤似纪念碑一样在默默地纪念着那个时代的人与事。

    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潮早已席卷大地,那时的青岛已崛起一批企业,如海尔和红星电器等。张老六十年代中期曾任青岛市委书记,任职副省长期间也分管工业。青岛是山东工业的龙头,这类企业的发展牵动着张老的心。那两年每年张老带着我们都要跑几趟青岛。那时海尔企业已名声雀起,张瑞敏怒砸冰箱,破釜沉舟求产品质量的事迹家喻户晓。有一次张瑞敏同志陪同张老视察生产车间,张老对现代化生产管理很感兴趣,谈起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特别在激励机制方面过去只注重精神奖励而忽视物质奖励,结果吃大锅饭,劳动生产率低下;改革开放的好处,就是我们不光是引进了生产设备,更重要的是也引进了科学的管理,并鼓励海尔走出国门,为国家多创汇。在红星电器公司,张老视察后对其新上产品不无忧虑,开诚布公地与其经理商榷,指出产品一定要与市场对路,简单地照搬照仿西方国家的家用电器(电炉),不顾国情和大众的消费习惯,恐怕走不通,投资失误不仅带来资金上的损失,把握不好可致使企业一蹶不振,导致资金链断裂走向消亡。可惜这家企业正值春风得意,在当时的形势下不可能很好地吸收张老的意见,以致多年后再也听不到该企业的任何消息。

    大浪淘沙,一方面是适者生存,这是物竞天择的道理,一方面是政声人去后。写到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不吐不快。有一次在青岛,我与司机陪张老到人民会堂附近一栋办公楼办事情。那天我没有跟着上楼,而是与司机一起在周边找停车的地方。正值夏日是青岛的旅游旺季,到处是车与人,根本停不下车,我们最后只好将车开到停车场进口路旁熄火下车,等着张老。这时停车场一带着红袖章的老头走过来表示不允许我们在此停车,我们讲我们是山东省政府的工作人员,有公务在身,车不能停的太远。老头很倔,好说歹说就是不答应,无奈之下我与司机准备上车离开,临走时我说了句这车可是张省长的车啊,老头问哪个张省长,我说是张敬焘省长。老头一听立刻堆上了笑容,讲若是张敬焘省长的车可以停。我们看着老头刚才还严肃的脸纳闷地问为什么?老头讲张省长曾在青岛当过市委书记,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家现在住的房子还是张老那时特意为青岛工人们盖的房。听到老头的话让我感慨良多,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感情,这更是普通老百姓的觉悟,他们心里有杆秤,一个领导干部工作如何、评价如何都在老百姓的口碑中。这件事教育了我,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标准,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着想。

    我能到深圳工作,虽然是听从组织上的派遣,但细想起来个中原因.也有与张老的渊源。这还得从1989年说起。那年我陪同张老到深圳出席山东省轻工机械展览活动。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到广东。那时深圳还没有机场,我们从济南西郊机场乘三叉戟飞机到佛山机场,再由佛山机场乘车到广州。在广州,张老出席了山东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的揭牌仪式,又参观了广州交易会,之后乘车到达深圳。参观完正式活动后,张老在深圳经济特区特意停留几天转了转,看了看。到蛇口工业区,看望了山东企业并与其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这些天来,深圳的勃勃生机和各种发展的故事,每天都感染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广东和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实验田,与内地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物质上,各种舶来品琳琅满目地装点着都市生活,内地人来到这里,有些出国的感觉,都要采购些电子手表、丝袜和布料回去送亲朋好友。精神上,无论男女老幼,脸上都洋溢着快乐,观念新,话语也鲜活,没有内地人们的呆板和僵持。人们似乎都兴奋着,充满了朝气。特别是深圳,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毗邻香港,各种资金、技术和项目涌入,人才如孔雀东南飞,中外企业生机勃勃,各种奇迹故事似乎每天都在传说。但当时人们对其发展的方向、路经也是有非议的,其中不乏怀疑是不是在搞资本主义。毕竟离邓小平南巡讲话还有两年多,人们就其发展方向和方式甚为关注,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颇多。虽说是第一次来广东,来到经济特区深圳,张老还是以他多年经济工作的经验得出一个判断和评价,他讲他去日本访问过,这里的景象有点像日本,不单是市井面貌,重要的是企业从厂区设计到车间管理都像。日本已经很发达,我们国家穷日子过得太久了,看这里的经济多红火,老百姓多幸福,改革开放是对的,我们必须抓好经济让老百姓和国家富裕起来,不能走回头路。在广东、在深圳的十多天里,张老通过各种观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这十多天里,是我跟张老以来从未见他有过那样的高兴,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不仅到工厂,还参观新式的社区、商店,甚至愿意在夜幕降临后到夜市里去逛逛,品味南粤特色的路边大排档。在蛇口工业区,我们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前驻足;在罗湖口岸,观看从香港方向涌入深圳的香港人;在文锦渡口岸,参观似流水的集装箱车龙。虽然张老表面上没有过多的感叹,但我猜想张老一定有些感慨,因为回到山东后张老会经常与人谈起这次广东之行,劝说那些有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应到深圳去看看。套用当前经典的语言讲,张老是在思想上、行动上支持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正因为这次深圳之行,我对这片热土有了一定认识,也有了些许的憧憬,所以当组织上1992年底派我去深圳任职山东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副主任时,乘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我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家乡南下深圳,后又被组织上安排到山东在深圳的窗口企业一东华集团公司工作,弹指一挥间已在深圳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每每想起我南下深圳的事,就会想起陪同敬爱张老的深圳之行,就会想起跟随他工作那些岁月所受到的教益,教我永难忘怀,精进人生不止。

(作者:深圳市东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浏览:104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肖明
    肖明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