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莱芜地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运动歼灭战——莱芜战役。这次战役,是在泰山区内进行的一次最大的战役。当时,泰山区(辖泰安、莱芜、历城、章丘、博山、淄川六个县)人民在地委、专署的领导下,开展了空前规模的支前运动,为这次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战役前,泰山地委根据华东局和鲁中区党委的指示,及时调整加强了泰山区的支前领导组织,组成了以地委副书记张敬焘、专署副专员刘舜卿为正副主任的支前委员会。
2月3日,泰山地委发出了《为粉碎反动派进攻,加强战争动员的指示》,要求各县区进一步加强支前委员会的力量,从思想、组织、物资等方面做好支援前线的充分准备。各县区根据地委的指示,都调整加强了支前委员会,各委员分工负责,采用多种形式,迅速传达布置、大力宣传,落实地委的指示。
泰山区是老解放区,经历了八年抗战的人民群众,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内战爆发后,一些地区的群众备受蒋军和还乡团的蹂躏,对敌人怀有刻骨的仇恨。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动员组织下,全区人民备战支前的热情十分高涨。
当时的支前是多方面的。一是组织民夫,编制担架队、运输队。地委对此提出了统一要求,将民夫分成常备民夫和临时民夫,以区为单位,按中队、小队、班进行编制。各班都配备了党员骨干和武装民兵,中队、小队都有区、村干部掌握,县区都派威信高、能力强的干部带队,从而加强了对民夫的管理和教育。与此同时,总结了过去在民夫使用中的经验和教训,调整、制定了一些具体政策,使群众出夫支前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各种担架队、运输队迅速整齐地组织起来,当时那种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去支前的动人情景至今令人难忘。群众中流行的《送郎出夫歌》便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形:
劝我的郎,快出夫,心里不要再糊涂;出夫不是为别人呀,为的是保住咱家土。劝我的郎,上前线,你要勇敢争模范;帮助主力打胜仗呀,才能保住咱家园。二是筹备粮秣、物资。全区人民,尤其是莱芜、泰安两县,推广了“家家储粮秣,随时供急用”的粮秣常备办法,即每家经常准备好20斤小米、5斤煎饼、2斤干菜、100斤柴草,两家一双鞋。部队一旦需要,立即集中起来,供给部队,接着再照样准备好下一批。这个办法,既切实可行,又行之有效,在当时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是准备开展对敌斗争。当时群众武装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游击战、爆炸战,还有空舍清野、除奸反特、政治攻势等,莱芜县号召全县人民“家家打雷,村村埋雷”,给进犯之敌准备了大量的“铁西瓜”。
与此同时,泰山地委带领全区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破袭运动,阻滞北线蒋军的进犯。在1月16日,北线蒋军配合鲁南作战而进犯莱芜时,遭到泰山区军民的英勇打击。
1月27日,蒋军被迫撤回博山和章丘明水。莱芜县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了十万人上阵,连续奋战七昼夜,破坏了长达数百里的章(丘)莱(芜)、博(山)莱(芜)、泰(安)莱(芜)等公路。蒋军2月2日再次南犯时只好自己动手修路,又时常遭到我民兵的袭扰。致使蒋军每日前进不到20里。此时,我华东野战军主力正在鲁南寻机歼敌,莱芜人民这一行动,既配合了我主力部队在南线的作战,又为后方人民赢得了备战时间。2月4日,蒋军侵占莱城后,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对敌斗争。在敌占区和公路两侧地区,加强民兵联防,破坏公路,阻敌前进。敌人白天修,我们夜间破;敌人修到哪里,我们就破到哪里,迫使敌人用四个团的兵力掩护抢修章莱公路,但始终未能畅通。在敌人未占领的地区,重点开展了支前、戒严等工作。在敌人可能出动抢掠的村庄,实行空舍清野、埋设地雷,开展反抢掠斗争。当时地雷发挥了重大作用。广大民兵机智地四处埋雷,敌人所到之处遍地是雷,动辄响雷,遭到重大杀伤。搞得敌人困守点线,不敢轻易出动。我们的民兵自豪地唱道:
铁西瓜,铁西瓜,圆圆肚子胆量大,庄里路口埋伏好,单等蒋军你来踏。铁西瓜来开红花,蒋家兵来地下爬,丢了枪支直叫妈,咱们民兵笑哈哈。2月10日,我主力军从鲁南急速转兵北上,决心在莱芜地区歼灭李仙洲集团。鲁中区党委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地委全民动员,全力以赴,立即转入就地支前。提出按一百万人准备给养,按“一兵三夫”准备民工。我们立即意识到:这次战役,是在泰山区内进行的一次事关全局的大仗,必须带领全区人民,竭尽全力做好支前工作,就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12月13、14两日,地委、专署召开了附近县区干部会议,传达了上级指示,对各县区的支前工作做了紧急部署。
为了更加主动地做好支前工作,地委、专署研究决定:地委书记林乎加深入莱北,专署专员赵笃生深入莱东,刘舜卿深入莱南,刘子正深入莱西,组织战区人民搞好支前工作,张敬焘、金韬(地委宣传部长)在机关照顾日常工作,联系通报各县支前工作情况。各县区干部都作了具体分工,就地坚持领导人民开展支前斗争。
20多万大军迅速集结莱芜地区,粮草供应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泰山区人民,宁愿自己挨饿,也把粮食献给部队,哪怕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也要赶做出充足的给养,说“保证解放军同志吃饱了打胜仗”。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他们的决心和誓言,当时真是家家户户办给养,男女老幼不停闲。地委向章丘县人民布置每天向部队供应20万斤熟给养的任务,他们只一夜就做出来了第一批。由妇女们用毛驴驮着送到我参战的华野第十纵队。莱芜县杨王前村正在紧急筹集给养,村妇救会长赵焕英娘家送信来,说其父病故,村干们都劝她回娘家奔丧,她擦掉眼泪,抑制住内心的极度悲痛,果断地说:“现在支前要紧,等完成任务再去!”她一直坚持把任务分派下去才肯离开。经过全区人民几天几夜的艰苦奋战,准备了大量的白面、小米、馒头、窝窝头、煎饼等生熟给养,加上其他地区的努力,完全满足了部队需要。2月15日,我军主力陆续汇集到莱芜周围地区。泰山区人民除向部队提供了大量生熟给养外,还努力从各个方面支援我军。部队行军需要向导,很多群众自报奋勇,为部队带路,仅莱芜一县就出向导八千余人。有些地方人手紧张,许多少年儿童和抱着孩子的年轻妇女,带领部队向战区前进。部队需要民房作后方医院,广大群众宁肯冒着严寒睡在大门下、羊圈里,纷纷腾出好房子给部队使用。战役前夕,担负攻打口镇的我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需要侦察镇内敌情,莱芜方下区王家义村村长吴希昌,不顾生命危险,让化装成蒋军的我侦察班捆绑起来,“押送”进镇,成功地侦察到敌军部署情况,为我军围攻口镇做出了贡献。
2月20日,围歼李仙洲集团的战斗打响了,泰山区的支前工作随之进入了最繁忙的阶段,作战区的广大民夫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运送弹药、给养,抢救护送伤员,作出了很大贡献。
抢送伤员的民夫担架队,非常关心爱护伤员。途中遇到敌机轰炸,他们先给伤员伪装。然后自己再去伪装,仪封区的青年担架队,两昼夜不停,向20里以外的医院护送伤员十余次。为了尽快把伤员送进医院,他们从满是冰凌的河里趟过。当记者采访时,他们说,受冷受累是蒋介石给的,打垮蒋介石,受冷受累就这一回了。表达了他们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刻骨仇恨,对人民解放军的无限热爱。
押送俘虏的民兵,表现了高度的觉悟和智慧。泰安县山阳村民兵班长王保宽,带领五名民兵押送160名俘虏,他们机智地粉碎了俘虏策划逃跑阴谋,经过两天一夜,按时如数将俘虏送到长山县(今分属山东桓台、章丘两县),受到野战部队的表扬和奖励。莱芜方下镇基干民兵一团二营,在押送两千五百名俘虏的途中,有四、五个俘虏想用金戒指和银元等物品收买民兵,要求放其逃跑,遭到了他们的严词拒绝。对此,蒋军被俘官兵无不感叹地说:“咱们这边当官的光想升官发财,连解放区老百姓都不如,无怪共军天天打胜仗。”
战斗即将结束时,泰山区的广大民兵、民夫,又遵照鲁中军区的命令,开始了捕捉散兵的战斗。群众把这称做“扑蝗虫”。在战区,我民兵捉俘虏,群众抓散兵的情景到处可见。莱芜址坊村的两个民兵,配合两名解放军战士,一次就捉俘蒋军37名,其中还有一名营长,缴获了30余支枪,1000余发子弹。这个县常庄区普通庄的两个老大爷,带着四个小孩,用两个手榴弹,机智地俘虏了13名蒋军逃兵,缴获了1挺轻机枪,9支大盖子枪。寨里区职工会长李光墨多次带领民兵参战,两次俘虏敌散兵四十余人,一次他带一名民兵与敌逃兵搏斗,因众寡悬殊,英勇牺牲。
战役期间,泰山区人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参加支前,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仅据莱芜、泰安、博山、章丘四县不完全统计,出动各种担架9,160余副,小车10,140辆,各种民工十万余人。博山县除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外,还支援我军面粉23,300余斤;面饼6,300余斤;小米528,300余斤;煎饼204,900余斤;柴草774,500余斤。章丘县支援粮食350,000余斤;鞋子5,000双;棺木50余口。泰安县向前线运送生熟给养422,000余斤,做鞋子10,600余双。地处战区的莱芜县贡献最大,他们出常备、临时担架5,000余副,23,600余人,小车8,000余辆,挑夫19,000余人,民夫25,500余人。
莱芜战役结束后,泰山地委、专署的负责同志,除张敬焘、赵笃生、韩寓吾(专署秘书主任)等跟随部队到博山、淄川负责支前工作外,其余立即转入了打扫战场和救灾工作。
打扫战场开始,群众对深埋敌尸想不通,普遍认为:“我们的房子被这些贼种给烧了,糟踏得俺这样厉害,他们应当打死喂狗,哪有工夫去埋……”根据陈毅司令员和山东省府的指示,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泰山地委和莱芜县委联合组成了打扫战场领导小组,组织人力、物力,对战场进行彻底清扫。针对群众思想问题,着重让群众明白掩埋敌尸,主要是为了避免瘟疫,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群众思想通了,掩埋尸体、打扫战场的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先后共用了2,266个工日,埋葬敌尸6,450余具,彻底清除了战场周围的弹片、碎棉布等杂物。与此同时,泰山地委还号召全区人民开展了捐献、募助活动。历城、章丘等县人民积极募捐,携带粮食、现金等物资,亲碍莱芜地区进行慰问03月5日,鲁中行署司法处长李菊轩等同志又带每救款一百万元,急救粮十万斤,代表鲁中区党委、行署,对莱芜灾区人民进行了慰问救济……经过这一系列紧张而有成效的工作,迅速恢复了战区的秩序。全区人民群情振奋,积极开展生产救灾等各项工作,决心支援我军,取得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时光虽逝去40个年头,但每次想起这一段难忘的历史,想起泰山区父老乡亲奋勇支前的热烈情景,总使我们心潮起伏,激动万分。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泰山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里,相信他们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历史功绩。
注释
作者张敬焘,当时任中共鲁中区泰山地委副书记,刘子正任泰山地委组织部部长。
根据山东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出版的由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共泰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共莱芜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合编《莱芜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