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锋同志传略

16997 发表于2019-12-19 18:34:09

    张国锋,原名张莲香,1919年11月18日出生,山东省博山县七区小口头村(现属淄川区)人。父亲张仲甫是乡间闻名的郎中和小学教员,早年拥护并宣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盼望北伐成功,是乡间的开明绅士,他支持女儿不缠足和上学读书。抗战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参加抗日。张国锋五岁丧母,是依偎在祖母膝下长大的。张国锋的家,位于博山县七区小口头村东头,由于四周孤立、面积大、房间多等特有的地理条件,1937年秋天,七七事变后,成为中共博山县委的秘密交通站,当时已是党员的张仲甫任站长,张国锋则在家里为同志们做饭、放哨、带路,晚上常和开会路过的女八路、抗日的女学生住在一起,耳濡目染地接受着革命的影响,并阅读了部分进步书籍,初步提高了思想觉悟。1937年12月,经钟毅介绍,张国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小口头村党支部的一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小口头村迅速建立起抗日自卫团、青年救国会、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抗日群众团体,张国锋担任了妇救会主任。这一时期,她积极组织举办妇女识字、为部队做军鞋、拥军优属等活动。

    1939年3月,驻博山的国民党秦启荣所属王尚志部制造了“太河惨案”。7月,又占领了博山县七区,将抗日民主政府和区中队打散,并逮捕杀害多人。这时,任二区区委书记的父亲张仲甫因病重躲藏家中,目睹敌人暴行,急怒攻心,不幸去世。幸亏乡亲们通风报信,张国锋侥幸逃离虎口,在村庄周围的山地里躲藏,靠放羊老百姓的帮助,坚持了半个多月,终于等到八路军打回来,七区重新获得解放。

    1939年9月,张国锋离开家乡,到土泉的峨庄区任妇救会主任;1940年6月,担任博山县妇救会副会长,驻博山五区池上村一带。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动员、组织妇女积极参加做军鞋、募捐、慰劳伤病员,组织妇女识字等活动。1941年春,由组织选派到鲁中区党校学习了半年,对党的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读到了不少毛泽东著作和马列主义理论。1942年春至1945年3月,先后在博山、益临(即博山、淄川、益都、临朐)县委任妇委会主任,县委委员兼峨庄区委书记等职:

    1942年至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伪四师吴化文部在博山南部山区一带大搞“无人区”。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群众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抗日根据地最小时只有十几个村子,机关经常要转移,最远的一次24小时连续行军180里路,前有封锁,后有追兵,由于转移前就几乎断粮,这一路上,除了打仗、跑路,没有吃到一粒粮食,张国锋咬紧牙关,发挥了作战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行军中还替受伤和有病的同志背枪。

    1943年,峨庄区得到解放,县委派张国锋担任区委书记。张国锋通过除奸、诉苦,发动组织群众,恢复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此基础上,组织群众恢复生产,在上级提出的“生产救灾,消灭荒地”的号召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1945年4月至1949年12月,在鲁中区党委和鲁中南区党委妇委会工作。1945年夏,党组织派张国锋参加了鲁中区党委党校中高级干部学习班,学习半年。学习结束,调区党委妇联工作。期间,先后参加了1946年夏天的莱芜、益都的双减即“减租减息”工作,1946年博山县的土改工作,1947年冬沂源整顿基层组织和生产救灾等工作。

    1949年春天,张国锋作为鲁中南的妇女代表,随山东省妇女代表团,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1949年12月调到青岛市,先后在山东省纺织工会,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青岛市妇联,青岛市计划生育办公室,青岛市卫生局等单位工作。1982年12月,离休。(黄力田  整理)

浏览:110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风雨微尘
    风雨微尘
  • 漂流者
    漂流者
  • 琴声
    琴声
  • 含山
    含山
  • 16997
    16997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