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人民的抗日斗争 (文/ 丁慎勉)

池上西池 发表于2019-12-20 11:02:50

    我是1939年3月参加革命,1940年3月入党的。我家就在博山县池上乡西池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40年至1943年的三年。这三年是博山县委领导当地群众抗击日寇侵略中经历的最艰苦、最严峻的年月,也是博山县委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发动群众,创建博山县抗日根据地,取得显著业绩的岁月。

    当时的周边形势

    当年博山县委创建博山抗日根据地将淄河上游,鲁山脚下,北起崮山、源泉,南至沂水、新泰,东至临朐,西至莱芜这片原属博山县四、五、七区的山谷地带作为首选。是因为当时这一带地区陷入一片战乱灾难之中。一是日寇经常在这一带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比如,1938年1月,日寇发现西池村出现抗日标语,就一把火把整个村子给烧了,片瓦不留,寸草不剩,直到把整个村子烧透了,日本鬼子才走,造成群众无家可归、无衣裹肤、无粮充饥,惨不忍睹。二是游杂武装丛生,到处是“司令”,他们打着抗日的旗号,干着敲诈勒索百姓的土匪勾当,群众敢怒不敢言。三是东临临朐,南临沂水是国民党秦启荣、吴化文的部队,他们不执行国共两党的停战协定,处处与八路军搞摩擦。四是各种道会门叠起,人数众多。他们往往在一些地方上层人物带领下,举起“抗日保家”的旗号,主张抗日,但采用了迷信色彩浓重的道会门的形式。当时遍布博山农村的有“堂天道”、“罡风道”等十几个道会门,其道众基本是广大农村群众。上述这种局面有利于利用各种矛盾,有利于发动群众,有利于同日寇周旋并进行斗争。

    面对严峻的形势,博山县委在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里主要说说团结改造道会门的事。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县委利用道会门群众异常高涨的抗日热情和民族正义感,对道会门做团结改造工作,深得人心,极大地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经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堂天道”、“罡风道”广大道众的思想,由迷信神灵转到相信共产党、八路军上来;将其脱产的基干武装编入了八路军四支队的序列,后来成了该支队的主力;将其头面人物改造成了八路军的骨干,“堂天道”坛主王寿卿当了抗日自卫团的团长,道会骨干王子虹改造成了共产党员,当了博山县五区区长,1941年当了沭水县县长。说起这些事,当地老百姓有口皆碑,轰动一时,纷纷夸奖县委书记张敬焘。张敬焘在博山根据地威望很高,老百姓都十分敬重他,他的影响在当地群众中越来越大。

    两次形势逆转更加锻炼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从1938年下半年开始,博山县委在淄河上游鲁山脚下的池上、李家、郝峪、小峰、南博山、五福峪、瓦泉,以及博莱边常庄一带,开展抗日活动,组建抗日武装,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截至1940年初从县到村各级政权、群众团体,县、区武装全部建立起来,群众抗日热情极为高涨。这一地带成了北连淄川,西连新泰、莱芜的八路军根据地,也是连接渤海、鲁中两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又是县机关的常驻地。八路军四支队常来常往,三支队也不时过往,并在池上驻有办事处。抗日形势非常好。

    但是,就在抗日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发生了两次事变使形势逆转。一次是1940年5月9日日寇突然占领池上,并在西池修筑碉堡建立固守据点。这样一来,使以池上为中心的李家、赵庄等20个村庄变为敌占区和游击区。在这种情况下,我党的许多工作不能公开进行,部分地方组织转入地下活动,我党的武装部队只能在夜间活动,形势相当紧张。第二次逆转是吴化文部队代替日寇占领,实行白色恐怖,这时的吴化文已经公开与日寇合流,日寇撤退,吴化文立即重兵占领。他们一方面,进行大搜查,大逮捕,大残杀,实行白色恐怖,村村都有共产党员和八路军家属被杀害,地下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几乎全部瘫痪。另一方面实行强征暴敛,把老百姓的血汗都吸干了,加之连年干旱无雨,粮食歉收,有的地方颗粒无收,把树皮都吃光了,大批群众被饿死,少数逃荒外地,若干地方出现了无人村。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吴化文在鲁中制造无人区罪行的一部分。

    随着形势的逆转,博山县委及其所属的部队,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局面。这时不仅失去了绝大部分根据地,活动空间越来越小,而且生活上衣食无源,难以接济。当时,战斗的艰巨性,生活的艰苦性是空前的,时刻伴随着生死存亡的斗争。在这危急关头,博山县委没有气馁,没有妥协,他们在泰山区党委和四支队领导的支持下,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敌伪顽的夹缝中一刻不停地战斗。博山根据地沦为游击区和敌占区后,地下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心系共产党八路军,展开了力所能及的极其艰难的斗争。就我了解的西池村来说:有两件事印象深刻。一件是日寇占领西池村时为八路军提供情报。日本鬼子在村里修建了炮楼,鬼子住在里面,炮楼周围是近百米的开阔地,中国人谁也不能接近,更不能进去,唯独一个每天为他们挑水送水的人可以出来进去。为了及时掌握炮楼里日本鬼子的行动,特别是鬼子出来扫荡的情报。村地下党支部派出专人通过各种办法与这位挑水人取得联系。这样一来鬼子的情报就能及时传递出来。比如:县武工队经常在鬼子据点周边村庄活动,鬼子也就经常向这些村庄突袭,特别是鬼子突袭时都提前换上老百姓的便装,机枪也伪装起来;他们也不是整齐的队形,而是俩一伙,仨一群地像赶集的老百姓,很难把他们识别出来,危害很大。有了挑水人这个情报员以后,每逢鬼子出来扫荡前,他都能及时把鬼子搞伪装的情况传递出来,地下党支部及时把情况送给武工队,造成鬼子屡屡扑空,减少了武工队的损失,加大了对鬼子的打击。另一件是千方百计为八路军提供粮食。日本鬼子对西池村封锁的很严,不准把大袋子的粮食运出村。为了把支援八路军的公粮送出去,村地下党支部就利用各村来池上赶集的日子(五天一次集),把公粮分装成小袋,约四、五十斤一袋,然后指定党员把粮食拿到集上去“卖”,再混在外村赶集的人中把粮食送出去。这些办法屡屡奏效,日本鬼子一筹莫展。我党的武装部队根据地下党组织提供的情报,选择有利时机、有利地形伏击敌人,积极主动,声东击西地打击敌人。武工队还常常以割断敌人的电线为诱饵,引蛇出洞,埋下地雷,突袭敌人,先后在甘泉庙、玉皇洞等屡屡得胜,给敌人以极大威胁,最后使日寇于1941年10月撤离。面对两次形势逆转,博山县的武装力量和广大群众,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不但没有垮下去,而且经受了不寻常的生死考验和血的锻炼。日寇撤离之后,又在1944年春天迎来了由鲁中军区发动的三次讨吴战役的胜利。解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区人民,博山县委也迎来了大展宏图的春天。

    震撼心灵的感受

    每当我回忆起博山人民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的岁月,那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带领群众奋起斗争的县委领导,英勇战斗的战友兄弟,无私无畏的父老乡亲,慷慨赴死的英雄烈士,时刻都在震撼着我的心灵,充满火与血的情景历历在目永不磨灭。

    博山人民抗日斗争的艰苦性在博山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我们每个党组织、每个党员,以及广大群众经受了严峻考验和严格的锻炼。事实证明博山县委及其所领导的队伍是一个经得住考验的战斗集体。先后曾担任县委领导职务的张敬焘、边首之、李东鲁等同志在我的心目中是最优秀的共产党员,值得后人敬仰,值得我们怀念。特别是张敬焘同志,他是博山县委最早的领导者,更确切地说是博山党组织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他对博山党的建设,功不可没。他不仅有战胜困难的钢筋铁骨,他还是一架“播种机”。抗战初期,他的足迹踏到哪里,哪里就播下共产党的种子,并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如果把他直接和间接发展的共产党员及动员参加革命的青年,比做他的学生的话,几11年前就早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并有许多人成为国家、军队的栋梁之材。据我所知,西池村参加革命最早的五人就是张敬焘同志1938年亲自介绍他们到中共岸堤干校学习的。这五人是丁瑞光、鹿清津、丁昌辉、丁慎已、丁慎宝。他们其中二人是高中生,一人是初中生,二人是高小生,都是有点文化的人。学习后有的留在了部队,有的回到了家乡,成了区、乡抗日斗争的火种。西池村建党工作发展快,抗日热情高,参加八路军踊跃,都与他们的努力工作分不开。日寇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场大灾难。博山同全国一样,当时人民群众生活在日寇占领造成的水深火热之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仅举西池村的例子,足以为证:自从1938年2月西池村被日寇全部烧光后,又接连遭受日寇的扫荡和吴化文反动军队的抢杀。西池村当时是不足50户人家的小村,从1938年1月到1943年底,在战场上和敌人刑场上牺牲的有21人,包括我的父亲、哥哥、弟弟均在牺牲之列。他们是:鹿清津、丁俭昌、鹿道明、鹿道谊、丁积苍、丁东昌、丁敦昌、吕怀德、丁慎发、丁昌铭、丁守昌、丁慎已、丁慎柯、丁慎之、丁润昌、丁修圣、丁延昌、鹿清玉、李湘泰、鹿清吉及其妻。党员中有三人是牺牲在敌人刑场上,面对敌人的残酷重刑,他们至死也未供出任何组织和党员的情况,视死如归!至于被敌人施以刑罚和被狼狗咬伤的,几乎各村都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敌人镇压的越残酷,群众对敌人的仇恨越大,对共产党、八路军就越亲。当时不足50户人家的西池村,从1938年到1940年就有26人参加了共产党,有39人参加了八路军和地方政权,他们占全村青壮年人数的80%以上。他们有的是全家参加,如鹿墨林家;有的是兄弟三人全部参军,如:丁瑞光家。西池村的情况并非特殊,她只是当时博山革命老区的一个缩影,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同党的鱼水关系,用实际行动铸就了一座精神丰碑——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永远跟随共产党走,直到赶走日本鬼子,解放全中国。博山县的抗日斗争史,是中共博山县委领导博山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英勇牺牲,前仆后继,用血和泪谱写出来的,那些为此而付出巨大牺牲的党员、群众、乡亲们,将名垂青史!


作者简介:

    丁慎勉,1925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博山县西池村,1959年5月参加革命。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兵工厂战士,博山县五区动委会教员抗敌联合会副主任、博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文教科员等职。离休前为国防科工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副书记。1988年8月离休,正军职。

谁在收藏
浏览:173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卧游斋主
    卧游斋主
  • 爽鸠
    爽鸠
  • 颜神之子
    颜神之子
  • 池上西池
    池上西池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