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抗日老战士王志强
抗日烽火巾帼英姿,和平盛世水墨夕阳;一生志强一生激昂,耄耋春秋再创辉煌。近 日,由山西省妇女联合会、山西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艺美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太原市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共同为王志强老人举办题为《红色记忆·抗日老战 士王志强书香人生作品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作品展览,希望能够回顾抗日战争历史、唤起红色记忆、激发市民们的爱 国情怀。
今年90高龄的王志强女士,是吕梁文水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并于1941年
10月进了晋西北民运干部学校学习,1942年5月又转入晋西师范学校。1943年,晋西师范学校改为党校二部,1944年学校改为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
育实验学校,王志强继续在学校学习。在根据地学校学习的四年中,王志强女士从一名少年成长为一名青年,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成长为一名有觉悟的无产阶级革
命战士,学校的经历给她漫长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到后方学习新文化
1941年9月的一个晚上,文水县基干队的几个同志到石永镇学校找王志强,他们出 示了县教育科通知她到县政府开会的信件,并将她护送到开会地点。当时正值夏天,又是开会,王志强并不打算带行李,学校的李老师从他的床上拿了一条线毯子递 给王志强,让她跟基干队的人出发了。基干队的同志先用自行车把她从石永镇送回到苏家堡家里看了看父母,嘱咐她们村的小学校长韩大林次日送王志强去开会。
第二天韩大林同志将王志强送到边山神堂村县政府的转运站,第三天,转运站派人送她 到了县政府驻地。教育科长弓燕昌同志接待了她,他说:“送你到后方学习三个月新文字(汉语拼音),回来后开展教育运动。”在这里,王志强见到了十几位到兴 县学习的同志,女同志有冯淑贞、吕月娥、王世瑞。
此时,日军的秋季扫荡又开始了,为了安全,她们转移到了八分区专署驻地。天气渐冷,县政府怕冻着她们,发给她们棉花、棉布,让她们自己做棉衣棉被。在分区过完中秋节后,她们准备到四百里外的兴县蔡家崖晋西北行署教育处报到。
她们十几个人背着行李出发了,一路上走崎岖的山路,过茂密的森林,涉冰凉的河水, 晚上她们挤在老乡的炕上睡觉,走了六、七天路程,到目的地时很多人脚上都起了泡。她们到晋西北行署教育处报到,接待她们的是教育科长温映启(文水人),他 先安排王志强一行人住进招待所,接着提出给得过伤害病的同志拆洗一下旧棉衣和棉被。记得那棉衣、被子又脏又破,虱子都在里面筑了窝,她们几个找来一口大 锅,将被子、衣服拆开,先用扫帚把虱子扫掉,然后用火烧掉虱子,把衣被再放进锅里煮、最后洗干净。经过几天的劳动,她们还给得过伤害病同志们一件件干净软 和的棉衣、棉被。
十月初,温映启通知王志强和冯淑贞、吕月娥去民干校学习,王世瑞由在部队工作的丈夫接走了,男同志也都分配到其他学校。
图为晋西北民运干部学校学员背粮食。
在民运干部学校生活
民运干部学校是培养工人、农民、妇女工作的干部学校,王志强是带着县教育科的学习新文字的任务来后方的,本应分配到已经成立的师范学校学习,却不知为何,她和冯淑贞、吕月娥被分配到民运干部学校。
不久,她们几人就到高家村的民运干部学校报到,校部有教育长路克军、组织科长贾振 藻,干部有武毅、李晋藩、王志贞、王志亮等十多人。二期学员只有她们报到,暂时还不能开学。由于冬季工作正忙,学校领导就带着她们全体人员到兴县几个村去 做四大动员工作,四大动员工作包括参军、支前、献钱献粮和减租减息。学校发给她们每人一双鞋,男同志都穿上了,女同志脚小,不能穿。王志强用发的鞋跟老乡 换了些破布和麻,自己做了一双适脚的鞋。在后来的十几年,她的鞋都是自己做的,而且越做越好。1941年12月,鬼子向根据地发动了冬季扫荡。情况紧急, 组织上叫她们向黄河西的陕西省神府县转移。日军据点离根据地只有几十里路程,当日本鬼子接近黄河时,地方部队和民兵奋力地抗击敌人,兴县边区机关和群众东 渡黄河进行大规模的转移。黑峪口是黄河上较大的一个渡口,边区的机关学校的人员和物资要从这里过河,岸边聚集了很多的人和物资。正是数九寒天,黄河里的水 结成了密集的冰块,顺流而下,向下撞击着破旧的木船。木船上老艄公掌着舵喊着号子,和十多名年轻船工一起摇着双桨摆渡过河。她们到达时,有一只木船被冰块 撞翻了,人落入水中,物资也被冲走了,岸上的人正在营救落水的人们。跳下河里抢救的人和被抢救上岸的人都冻成了冰人,大家连忙拿出衣服和被子将他们裹住, 迅速地向后方转移。她们学校的人一直等到天黑后才过了黄河,当她们快速地向山沟里跑去的时候,背后响起敌人的枪声。1942年初春,学校回到黄河东岸的兴 县王家峁。这是一个面对黄河北靠高崖的小山村。生活安定下来后,领导开始给她们上政治课,读毛主席的著作,王志强第一次听到革命的理论觉得很新鲜,学习的 兴趣很高。在学校里,同志们热情、坦诚、互助互爱,领导亲切和蔼,人和人之间平等相待,在摆脱了敌人的围追抓捕后,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我感到无比幸 福和温暖。想起在文水县当抗日教员时,很少见到上级领导,王志强独挡一面,孤军作战,紧张地应付着各方面的关系。敌人的清查和搜捕又令她心惊胆颤,神经经 常绷得紧紧的。到了根据地后,周围都是领导和同志们,她的负担一下子消除了,感到无比轻松和愉快。王志强整天露着笑脸,休息时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晋西北的冬天十分寒冷,屋内或窑内没有火,她们白天天晴时到阳坡上晒晒太阳,晚上 几个人挤在一起御寒。吕月娥比王志强大十几岁,她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王志强,她搂着王志强,两个人的被子搭在一起,度过寒夜。吕月娥天天叨叨她家里的事,母 亲、孩子、丈夫。三月份,天气渐暖,学校还没有开学,她请求回文水工作,领导批准了她的要求,她回家了。
图为王志强老人使用过的战时新课本。
转到师范学校学习
参加革命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要过三关,即:政治关、生活关、家庭关。政治上要解 决立场、观点、方法,要摒弃个人主义,建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要确立为中国和全世界大多数人服务的思想。生活上要经得起困苦艰难,甚至牺牲流血的考验,家庭 问题要舍得离开小家,树立为大家为国家服务的精神,这三关对王志强来说,当时只是考验的开始。是否能经得起考验,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革命战士,要在以后长 期革命生涯中才会得到验证。
当时王志强家庭观念很强,到后方学习是为了完成组织上的任务,学习完要回本县工 作,以便照顾家庭的生活。1942年春天,民干校由陕西省神府县转回到兴县王家峁,因学员未到齐,暂时开不了学。吕月娥回文水了,冯淑贞有了朋友。王志强 是学校年龄最小的,刚十六岁,她学习安心工作积极,努力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就是常常想家。学校有位指导员找王志强谈话,她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和想法,他 向王志强讲述了当时革命的形势和学校的任务,帮她做思想工作,后来她慢慢地转变思想,觉得自己应该听从组织分配,适应革命工作的要求。
五月份的一天,王志强找到冯淑贞,王志强对她说,为了完成县里教给她们的任务,她 们应当去师范学校学习,她同意了王志强的想法。她们一起去找组织科长贾振藻,他同意她们转学的要求。他说她们两个要坚强些,他建议她们俩个把名字改一改, 她们也没意见,就把名字改了。冯淑贞改成了至刚,王玉林改成了至强。到师范学校她们被编在师范一班学习。后来,她们把自己的名字中的“至”改成了“志”, 她们的名字成了志刚和志强。抗战胜利后离开学校,她们又把姓加上为冯志刚、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