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化学:大刀队长成长为摄影家

13275 发表于2020-01-10 16:55:03

【日 期】2013.11.12 【来 源】滨州日报本报通讯员孙向忠

凡是到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参观过的人,无不为纪念馆里展出的琳琅满目的照片所吸引,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珍贵照片来自四面八方,很难完全说清楚拍摄的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吴化学和他的学生们拍摄的最多。吴化学又是何许人呢?

 从八支队大刀队队长到清东剧团团长

吴化学,原名吴金声,1918年生于寿光县丰城乡辛店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党领导的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担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大刀队队长。

1938年秋,吴化学随部队挺进沂蒙山区。他先后被选调到山东抗日干校和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组建的宣教队学习,除学习政治、军事外,还学习了戏剧、音乐、绘画理论,并与王杰、李林、阮若珊等名家一起登台唱歌演戏,经受了艺术实践的锻炼。

1940年春,吴化学返回鲁北战区,任清河军区清东剧团团长兼导演。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带领20多名小战士,克服种种困难,排演了数十个戏剧、曲艺、歌舞节目。其中,既有话剧、歌剧、舞蹈等,又有根据实际战斗生活自编自演的节目。例如,根据部队在寿光县北河村缴获敌人一挺九二式重机枪的战斗故事编演的广场剧《胜利的北河战斗》;根据当地一名儿童团员机智勇敢地活捉了一名汉奸的事迹编演的话剧《捉汉奸》;根据我军在广饶县水磨村英勇战斗的故事编演的舞蹈《战斗舞》;以及大鼓书《夺机枪》、京剧《王定保参军》等。这些节目,不仅主题思想鲜明,而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深受广大抗日战士和人民群众的欢迎。

 从《曙光》报记者到新闻学校校长

1942年是敌后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为了战胜困难,在贯彻中央精兵简政指示时,清东剧团被精减合并到了军区耀南剧团。由于此前吴化学已经显露的才华得到领导赏识,他被调往军区《曙光》报社担任记者。

1943年,《曙光》报更名为《前锋》报,吴化学任记者组长、采编主任。他一手握钢笔,一手持相机,穿梭于清河、渤海辖区内各个战役战斗的第一线。他写稿、摄影双管齐下,佳作佳照不断涌现。他曾化装后秘密潜入北邹长焦家集敌人据点,用搜集的第一手材料写成《北邹长人民是怎样同敌人进行斗争的》通讯。他与高苑民兵一起反“扫荡”,阻击日寇的进攻,写了《麻雀战》的速写。在滨蒲战役中,他用相机拍下了我军攻打北镇时与敌人肉搏争夺机枪的镜头。在禹城战役中,他手提盒子枪同战士一起冲锋,既拍下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的战斗场面,又写出了《七百九十八名拒降日军的歼灭》的报告文学。尤其在德州战役中,吴化学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亲手活捉了敌鲁北剿共中将司令王继祥,不仅现场拍下了他俯首就擒的狼狈相,还写出了《东地授降》的战地特写。这些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后,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

1947年夏天,渤海军区正式成立了新闻学校,吴化学任校长兼教员。教学内容除新闻报道、速记学外,新闻摄影也是重要课程之一。学员中的李耐因、景涛等人,后来成长为优秀的摄影记者,为党史、军史留下了许多珍贵资料。1989年出版的《渤海区革命历史图片集》,2009年开馆的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都收录和展出了吴化学与其学生们的大量摄影作品,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中央记者组组长到摄影艺术家、理论家

建国初,渤海区和渤海军区相继被撤销,吴化学也先后被调往山东军区和北京新华社摄影部工作。1957至1964年,他在担任中央记者组组长期间,出色地完成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外出考察,接见访华的外国元首等重要活动的采访报道工作,曾多次受到领导人的当面表扬。

为了表现好天安门广场热烈庆祝的场面,他几乎登遍了周围所有高大建筑物。国庆十周年时,他登上中山公园的一个制高点,拍摄了《国庆天安门狂欢之夜》,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1962年新华社出版《长江》画册,吴化学专程赴武钢拍摄炼钢的照片。他在选取钢水出炉的理想角度时,被热浪冲昏,险些跌入钢水中,手被烫伤。在场的工人都捏了一把汗,惊讶来了个不要命的记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吴化学的不懈努力,取得了累累硕果。他拍摄的照片,现存中国照片档案馆的有2600多幅。

吴化学不仅在摄影艺术方面成绩优异,在摄影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早在1962年,他撰著的《舞台艺术摄影》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1993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摄影美学》,是吴化学矢志不移、无畏探索30多年的心血结晶。1950年代,他受周恩来总理的提示,决定对怎样提高新闻记者和编辑的审美能力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从1958年起,他系统地攻读马克思主义有关美学的经典论著,翻阅了大量中外有关美学的图书刊物,走访了众多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呕心沥血的钻研,于1963年写成了初稿。正当他认真加工修改时,一场十年大动乱将其书稿和资料洗劫一空。意志坚强的吴化学没有灰心丧气,“文革”结束后,又立即对书稿进行起死回生。他经过顽强的回忆和有关资料的重新搜集,奇迹般地将书稿复原了出来。然后又删繁就简,字斟句酌,《摄影美学》终于在1993年作为重点图书隆重推出。该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填补了我国摄影艺术理论和美学研究中的空白。它既实现了周总理的遗愿,也了却了吴化学30多年孜孜以求的心愿。

2005年1月,吴化学带着无限的欣慰和无尽的眷恋,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新闻摄影事业。他的不朽业绩和顽强拼搏精神,将永远存留在渤海革命老区人民的心中。


浏览:211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杨卫星喆轩
    杨卫星喆轩
  • 13275
    13275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