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侵略军从正面战场抽调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和“蚕食”,加上留在敌后的国民党顽固派部队配合日军夹击我军,使我军处于两面作战的三角斗争中。1942年是敌后山东抗战最困难的一年。从这一年起,我被任命为鲁南尼山地委书记兼尼山军分区政委,依靠党和群众,挑着这副重担直到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
在抗战最艰难日子里的斗争特点是:
一、日本侵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频繁的“扫荡”“蚕食”和根据地军民英勇顽强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敌人常动用1万到5万人的兵力,轮番地对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分进合击”、“拉网战术”“突然奔袭”,妄图消灭我军,特别是领导机关。它们在扫荡中施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残酷地摧残破坏人民的经济和生活,使不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在“扫荡”时,它们总要在根据地周围,特别在交通要道和城镇周围增设据点碉堡、挖封锁沟、筑封锁墙,企图扩大敌占区;缩小我占区,推行伪政权,依靠“保甲制定”压榨粮款,并抽壮丁,实施日本帝国主义的“以战养战”,“治安强化”等阴谋。
二、国民党顽固派留在敌后的军队执行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与日伪军明暗勾结,如费南惯匪刘桂棠(刘黑七)既有国民党的番号又有伪军番号,滕县的申宪武、邹县的巩振环、泗水的张显荣、费县的王洪九、李以谨,他们各有上千、几千人的武装,盘据在我根据地外围,同时又依靠地主武装,配合日伪军夹击我军,在我边沿区抢粮抓壮丁。因此,我军以主要精力对付日伪军的同时,不能不警惕顽固派的活动,斗争形势是艰难和复杂的。
三、农村经济困难十分严重。因敌、伪、顽的破坏,旱灾、蝗灾等灾害的威胁,农村经济凋敝,抗日民主政权的财政粮食工作既要保证供给,又不能增加人民的负担。随着敌人对我方的“蚕食”和“清剿”,根据地缩小了,两面负担的面增大了。因而我军常常是天冷了,不能及时穿上棉衣,天热了,发不下单衣,只能把棉衣里的棉絮拆下,当夹衣穿。有一次,尼山独立营一个战士向农民要了点黄烟,农民感叹地说:“干穷八路抽不上烟,真可怜!”这个战士听了,一恼火竟开了小差。但是几天后他还是归队了。他说:“在家挨饿,不如干革命。”当时部队没有粮库,征收到的粮食只好存在群众家中。有时征收不到粮食,或征到粮食而又被敌人抢走了,机关部队就只能暂时饿肚子,另想办法。春荒中农民过着吃糠咽菜的生活,部队只能吃少量的高梁玉米加糠菜、山芋梗叶和树叶子充饥。有一天,我曾去区党委开会,管生活的同志说:“吃没糠的高梁煎饼是保健饭。”当时我们感到很温暖。因为缺油,有些战士患夜盲症,就找些土法榨油的花生饼充饥。当时机关部队只能住在农民家里,为防止敌人拂晓突然偷袭,有时在一个村子刚住下,到下半夜就转移到另一个村子去。最紧张的时候,大家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甚至睡觉时不脱鞋子。
(二)
当时是怎样战胜困难渡过黎明前的黑暗的?
党中央根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人的动向,及时发出号召:“动员起来,粉碎敌人向敌后军民‘扫荡’的企图”,并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还发表了《破晓前的黑暗》的社论,指出:“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斗争,胜利的曙光就在前面”。尼山地委及时对党内外军民进行了渡过黎明前的黑暗的形势教育,对鼓舞全体军民坚定必胜信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记得在连续行军作战非常疲劳时,大家常唱一支歌:“困难是巨火,把我们锻炼,我们是坚钢,越炼越坚强!困难是我们的,胜利也是我们的,谁能熬过这革命斗争的锻炼,谁就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加强了武装斗争。主力地方化,三团划归尼山军分区,团长王吉文同志任军分区司令员,我兼任军分区政委。三团政委刘春同志为地委副书记、军分区副政委。县委书记,区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区中队指导员;县长、区长任大队长、中队长。从此党政军民步调更加一致,主力、地方武装和民兵统一行动,加强了对敌斗争。除了胜利地进行了反扫荡,保存壮大了自己,削弱了敌人力量以外,以三团为主,带动尼山独立营和县、区武装,主动出击,打了几个漂亮的歼灭战。全歼惯匪伪军刘桂棠部,击毙混世魔王刘黑七,为民除害,改善了费县南部的斗争形势。全歼泗水南部伪军张显荣部,缓和了敌人对泅水南部的压力。1944年初,攻克泗水县城,全歼伪十军荣子恒部2000余人,荣被击毙。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从1943年后,根据地逐步扩大,敌人被迫收缩。原军分区的骨干武装尼山独立营在营长熊天仁(后改名黄作军)的指挥1卜,先后打下了黄土崖,峨山、赵家村、安德、标村等伪据点,歼灭了为害多年、活埋不少共产党员的巩振环部.邹东敌魏庄据点日军20余人,伪军150人,到龙泉长坐一带抢粮,我尼山独立营两个连予以迎头痛击,毙伤敌伪30余人,敌弃尸三具,逃回据点。我将日军尸体送还,附去给日军小队长的信,指出:“以后如胆敢再来骚扰,必将给你更大的惩罚。”落款是“八路军”。敌方收信后未敢出来。这样,根据地人民得以过了个比较安定的春节。在敌人以拉网合围战术进行扫荡时,我方掌握确切敌情,打其一路,机动灵活地跳出包围圈,保存自己。在敌抢粮抓鸡准备回据点时,尾随痛击敌人,把敌仓惶逃走时丢下的被抢粮猪鸡等还给群众。
实行精兵简政。使机关精干,便于应付战斗,并抽调青年充实连队。最精干时,地委、专署机关仅留30人。情况最严重时,地委、军分区、专署甚至连马匹都减掉了。不少党政干部被派到武工队,去保卫夏收秋收,防止敌人抢粮;同时利用战斗空隙开荒生产,克服粮食困难。当时有一首组织大生产的歌:
“为了打鬼子,组织大生产,军队人民有吃穿,胜利渡难关。”
采取“敌进我进”方针,组织武工队和精干的县区武装,执行“翻边战术”,坚持边沿区打人敌战区,把敌占区变为游击区,把伪政权变为两面政权,加强政治攻势,争取伪军伪政权投向我方。有些伪政权人员将敌人集合兵力、准备“扫荡”的情报转给我们。在敌“扫荡”时,有些伪政权还掩护过我伤病员和工作人员,争取立功、得到宽大处理。这样做使我耳目多、情况明,可机动灵活地应付敌人。
对顽固派的活动,经常保持警惕。在他们配合日伪军向我挑衅夹击时,我暂时避免冲突,进行揭露。必要时寻找最反动的部队,按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给予适当的打击,使其有所收敛.在国民党九十二军进入鲁南时,我先派人表示欢迎共同抗日,但该部坚决反共,我被迫还击。由三团、五团在平邑南部郑城松林一线予以伏击,击伤其师长等。该部无法立足灰溜溜地离开鲁南。鲁南各股顽固派的嚣张气焰顿时泄了气。
(三)
“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人民,我们是靠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人们不会忘记:是人民支援了战争,付出巨大牺牲,作出决定性的贡献。人民子弟兵来自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拥军,军爱民,军民鱼水情贯穿着整个抗战,一直到今天。人民群众的参军热情,充分体现了十分感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父母送子参军,妻子送郎参军,兄弟争相参军,哥哥牺牲了,弟弟奋勇参军去报仇……许多动人事迹广泛传诵。因而主力部队得到补充,独立营、县区武装得以迅速壮大。自卫团、民兵站岗放哨,送情报,保卫夏收秋收,在反“扫荡”中掩护群众转移。
为了发展进步势力,树立群众优势,我军在战斗空隙期间,还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反霸、反奸的运动。发动农民翻身闹革命。影响较大的有大邵庄反奸诉苦大会,斗争了汉奸地主李华儒,梁邱孔家庄万人大会控诉了罪大恶极的汉奸恶霸地主李以锦的罪行,并把他就地枪决。群众在“保卫土地、保卫翻身、保卫家乡”、“自己的队伍自己干”的口号下,几次掀起参军热潮。尽管在战争中要付出伤亡代价,群众觉悟到必须自己起来保卫自己的利益,发扬英勇顽强、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频繁的战争环境中对伤病员的安置保护这一难题,只能依靠群众掩护解决。有的老大娘在敌人扫荡清剿时,把伤病员当自己的儿子,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过去。敌在清剿时把村民集中起来,要讲出谁是八路。但群众宁死不说,保护了抗战工作人员。有一次,农民为帮助军队做饭,竟忍痛将自己草屋上的草拆下来,他说:“给自己的军队用,比被敌人烧了好,打败敌人以后总有办法。”这类事例很多,如果没有很高的爱国爱党拥军的觉悟,是难以做到的。原题目为《渡过黎明前的黑暗》杨士法(未校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