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革命生涯(杨峙口述/ 松泽 沙存强整理)

17228 发表于2020-01-19 10:09:09

18岁,瞒着父母去当兵

我的老家是平邑县地方镇,我参军时18岁,时间在1939年10月份。当时当兵是从家里偷着跑出来的,和一个邻居家的同学一起出来参的军,都瞒着父母。
我们先是来到了蒙山前的一个村,叫杨家什么村,现在记不清全名了,当时那里有个八路军的办事处,叫蒙山办事处,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在那里当办事处主任。他原是地方镇的一个老师,叫刘次公,也叫刘学宽。我们先是投奔他去了,他希望我们俩留在办事处协助他工作,当时办事处的人不穿军装穿的都是便衣,我们就对老师说,我们出来是想穿军装当兵的,不想留在这里。老师尊重我们的选择,就把我们送到了鲁南支队的一个警卫营当兵。没呆几天,这个营就和鲁南支队七团合编了。七团是从渤海军区来的,大部分战士都是河北人。那个时候叫升级,其实就是整编了。我被编到了七团十二连。1940年,部队又整编到了115师,我去了686团,也就是大家习惯叫的老六团。这个团是老部队了,我所在的班,还有两个老红军战士呢。
我虽然小学没毕业,但在部队还算是有文化的人,不多久就当了副班长,半年后又当了班长。
那个时候,我们部队的装备不行,枪弹奇缺。只要有枪有子弹就是好枪了,因为有的战士只有枪没子弹。除了在战场上缴获敌人的子弹,没有人给你发子弹啊,没子弹,枪就成了“烧火棍”,七八斤重背着怪沉的。有的战士更可怜,连枪也没有摸过,就在战斗中负伤了或者牺牲了。当时部队用的最好的枪就是汉阳造,我还比较幸运,一当兵就有了自己的一枝枪,后来我还用过许多种枪。那个时候,许多战士用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不太好用的枪,有的枪破的根本就没有准头,子弹射出去,是横着飞的!你想想怎么用?有的战士有机枪也不能用,干着急,为什么呢,没子弹啊。在那个困难时期,地方上的土匪和恶势力顽固派的武器装备也比咱们部队的装备强,他们有钱,买的都是新枪。当时,鲁南地区,我们这里还没有自己的兵工厂。 后来有兵工厂了,可以“返子弹了”(返修子弹,就是从战场上拾空弹壳,向里面装火药,自己加工子弹)。但缺少火药啊,并且自己造的子弹头质量也不过关,步枪用还凑合,机关枪就不能用了,一打就卡壳。那个时候自己造的手榴弹质量也不行,投出去,一炸两半,根本谈不上什么杀伤力。所以,武器大都是缴获敌人的,基本是“以战养战”。
三打“刘黑七”,清除地方反革命势力
当时我参军后第一仗打的就是刘桂堂。我们部队曾先后三次打过刘桂堂。刘桂堂绰号叫“刘黑七”,在当地很有恶名,性格反复无常,曾投靠过我们部队,后来又反叛,他与日本鬼子勾结,袭击八路军,杀害我们的抗日干部和群众。号称一个师,有几千人,我们部队决定消灭他。
第一次打刘桂堂,我记得是在上冶。当时我们部队驻扎在离上冶12里地的一个村里,战斗则发生在上冶附近的一个山头上。我们一个营去打的,战斗进行的很激烈,我们班的副班长就是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后来刘桂堂的大批增援部队赶来反攻,我们就撤下来了。
第二次打刘桂堂是在刘桂堂的老窝——铜石镇锅泉村打的,战斗打的不是很顺利,打了没一会就撤下来了。
第三次打刘桂堂是在8月份,在大井村打的,那一仗我们连是主攻连,那次把刘桂堂打的不轻,打的是他的司令部,我们部队把村子攻下来了,司令部也给打溃了,但让刘桂堂逃跑了。
最初的时期,我们部队的处境非常困难,周围不但有日本鬼子、伪军和国民党的部队,还有红枪会、天宝山联防队等地方恶势力顽固派和土匪。有一段时间,得大半年吧,为了在当地站稳脚,部队主要以消灭清除土匪和地方恶势力顽固派为主。我记得有一年过了春节,部队去宝台(音)路过一个叫花家村的大村,开始这个村还很友好,热情招持,后来地主老财组织起来对抗我们了,等我们执行完任务回来的时候,不让我们进村了,让我们很快给打下来了。经过大半年与地方反革命势力的战斗,部队在根据地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受到群众的热情拥护
夜过津浦铁路线,未能完成的拯救任务
1940年,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发生后,我们686团接到命令前去安徽支援被国民党围困的项英的部队。当时去安徽要过津浦铁路线。那个时候,过铁路线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日本鬼子对铁路防范很严,一两里远就修一个碉堡和据点,还时不时有装甲车巡逻,他们把铁路线当成运输线时,更是当成了一道封锁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部队的活动范围。
那次我们是晚上偷偷过的,急行军8里地没敢停下来,怕敌人阻截打起来,误了时间。我们686团过了铁路线后,这时候又接到命令说是不去了。路太远了,等部队赶过去,战斗也早结束了。回来的路上,我们团在鱼台的一次战斗中一次就消灭了2000多伪军,在鱼台过的春节。
除此之外,我还有过津浦铁路线的经历,当时的任务是护送去延安的干部并向回运弹药。那一次过铁路线由于有当地的地下党组织帮助,我们过的很顺利,地下党对附近村里的群众工作做的很到位,使我们的安全有了保障,我们甚至在靠近铁路边的村里住下的。第二天,在地下党的带领下很安全的走了个回来趟,这在当时来说,是个很不简单的事。
难忘郯城战役, 两次带头打主攻
1943年1月19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在罗荣桓、陈光指挥下,发起郯城战役。当时,我就参加了郯城战役,两次带头打的的主攻战,所以对郯城之战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团驻扎在莒南洙边(音),我记得我们正在看戏,上面下来了命令,紧急集合,连夜开拔向郯城进发,一夜急行军40多公里。
我还是个班长,我们班被选到突击部队里去了,第一次攻击时,我们班的任务是架桥。
郯城居临沂至新沂之间,是鲁南入苏北的交通要冲。日军侵占郯城后,加筑了城墙,并开挖外壕、修筑碉堡等,易守难攻。当时敌人挖的外壕很宽很深,木工在做桥板时做短了,做了个一米宽三米长的桥板,我们晚上开始进攻时,我们班跑上去架桥,结果发现桥板还缺一大段才能架到敌人的外壕对面,没办法,第一次的攻击只好停了下来。那时候,真是枪林弹雨,敌人枪打不我们,就扔手榴弹打我们,其中有一个手榴弹都扔到我屁股底下,幸运的是,它不知怎么,没响。就在这枪林弹雨中,奇迹的还有,我们班一个也没有受伤的。
但就在这第一次攻击中,我遇到了九连副排长,他原是枣庄铁道游击队的队员,因为我在八连,他在九连,都是回族人所以见了特别亲切,他还对我说,你好好架桥,我带突击队。九连当时也是突击队。桥没架成功,我撤下来后就去找他,想告诉他桥没架成不能突击了,谁知到他们连找他时,有人告诉我,他已经牺牲了,我还很奇怪,怎么还没有突击就牺牲了呢,有人说,可能是中了敌人的冷枪。我至今感到遗憾的是,他叫什么名字我都不知道,只记的他名字中有个“因(音)”字,他牺牲后,当天就埋在了郯城城门南边的一处地方,他的牺牲,让我很是难过了一阵子。
第二天,准备撤,后来不知道怎么又紧急集合,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后,准备还是打,就又开始攻城了。这次,我们班接到命令不架梯子了,当突击班攻城门。当时我们班是从郯城南门根东边攻上城的,四班班长张桂林在我的东侧攻打的。两个班,一起从南门进攻。
当时四团和县大队负责打外围,在他们的支援下,我们团战斗进行的很顺利,我所带的班一个也没有伤亡的攻上了城墙。攻上城墙后,我占领了城南门楼子。上去后,上面有许多敌人逃跑时扔下的手榴弹和枪,接手就用来打敌人。为了让后继部队进城,正好有个战士过来,我就让他下去把南城门打开,这个战士我记的姓解。城门一开,大部队才冲了进来。
城内的巷战打得很激烈,整整打了一天。打巷战,我们的办法是把墙炸开一个洞,摸到敌人后面打他们,说起这些来,还发生个奇事,我们班有个战士比我还小,在巷战中,敌人投过来一个手榴弹,正好打在他的腿上,把他给打倒了,手榴弹爆炸了,结果他一点也没有受伤,后来,我们把这事都当成笑话讲。
经过激烈的巷战后,我们打到了郯城的县衙门口,就在县衙门后有个日本人的二层楼的碉堡。准备打碉堡时,我又遇到了那位姓解的战士,我就问他,你是干什么的,他说,我是爆破的,我就让他上去爆破。结果他把碉堡下面的墙给炸开了一个大窟窿。我们一个班的人都钻了进去,楼上的敌人没有动静,可能都被炸晕了。当时,跟着我们进去的,还有我们的一个副团长。碉堡有两层,平时有梯子可以通到二楼上去,现在敌人把梯子撤走了,我们上不去,要是敌人从楼上投下几颗手榴弹可就麻烦了。我们一看赶紧撤了出来。后来又对碉堡进行第二次爆破才炸塌了。当时我还过去看了看,一共有10多个日本鬼子的尸体。
战斗结束后,我们连被评为“郯城战斗模范连”。郯城战役首创八路军在山东敌后运用“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攻占城池的范例。
接管青岛未成,调滨海军区回民大队当连长
我是1945年调到滨海军区回民大队的。当时,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山东的正规部队全被抽调到东北去了,要接管东北。这个时候,我已经去了教导队学习,当时当副指导员。教导队(都是干部)准备去接管青岛的,还专门成立了军管会,基本形成了军分区的框架,二旅的旅长陈士榘当队长,为接收青岛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但当部队行军到莒县时,国民党在美国第七舰队的帮助下,通过海上运兵,抢先接管了青岛。部队得到消息后,只好返回来了。
之前686团就接到命令急行军去东北了,接管青岛没成,我们教导队留在了沂蒙山根据地,当时还有个二旅的旅部也留在了沂蒙山根据地,还有滨海军分区也在。也就在这时候,当时的滨海军分区政委谷牧找我单独谈话,想要把我调到滨海军区回民大队。他对我说,你是回族,去回民大队工作比较合适。我没的说啊,服从命令。
1945年8月底,我接受谷牧首长的安排去回民大队报到。当时回民大队在临沂城,别看我是临沂人,我还真不知道临沂城具体位置在那里,就到处打听。先来到了临沭县店头村(回族村),从那里又赶到了张贺村,他们村有人告诉我,说有个叫张宗升的他在临沂回民大队工作,正要回临沂,我就去找张宗升,和他一起来到了临沂找到部队。
大约在1945年8月15日鬼子宣布投降之后,9月份之前,山东军区滨海独立军区回民大队在临沂南关正式成立。这个时间我记还是比较准的,因为当时发抗日胜利纪念章,通知说,抗战后入伍的新兵没有,后来又下了一个通知说,9月3日是日本鬼子投降签字日,9月3日以前参军的排级以上干部都有纪念章,但战士没有。
回民大队成立之初是三个连的编制,一连是行暑的警卫连(原回民中队)整编过来的,二连三连是从花埠圈、南北道、南关等周围回民村里招的回族新兵。我被调到二连当连长。我记得,一连的连长叫李生玉,三连的连长叫高连怀。大队长叫吴作恩,是汉族。别看队长是汉族,他可是个“回回通”,是个老资格,对回族的风俗习惯比我们一些回族战士还熟,在一些回族村宿营时,由于他对回族风俗处处做的很到位,有的回族群众还真把他当成回族了呢。
那个时候,滨海军区回民大队的准确称呼应该叫:山东军区滨海独立军分区回民大队。为什么要称呼得这么准确呢,因为部队和军区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驻扎在赣榆县。而赣榆县当时是划分江苏管辖的,为了区别开来,所以这样叫。
两个18年,一个25年
1945年8月,滨海军区回民大队成立,我调到那里当连长,大约1947年回民大队就整编到了滨海军区海防警备团,驻守日照海防。1948年3月,我调到渤海军区警备7团当副教导员,当时7团也叫回民支队,是由两支回民支队合并的。1956年调任济南军区25师41团(也称回民团)政委,部队驻防荣城,后去政治部学院学习,1961年调25师政治部任副主任。1964年调北京中央工业交通部政治部工作,后又到七机部、建工部、中央工作队等部门工作,1982年2月,从北京市化工局离休。
我的老伴叫米元美,1928年出生在费县梁邱北村,1945年看底参加的革命,主要从事地方工作。先后在鲁南回民协会、济南市回民协会七区工作,曾任威海市商业局副局长、淄博市张店区副区长等职,1954年调北京工业出版社工作,从事人事管理。1982年离休。
我把自己的人生总结为两个18年,一个25年。一个18年是在老家长大度过的,一个18年是在北京工作的18年,25年曾是我在部队的战斗生涯中度过的。我现在和老伴年龄大了,不能回故乡看看了,但心里还是一直牵挂着老家的发展。沂蒙精神进京展时,我身体不好,没有去看,我女儿和老伴去的,还专门带回来了一些资料,我看到上面有关于郯城战役的事情,很是亲切,照片上郯城战役上登城的梯子很像当年我们攻城时用的,这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代我向老家的父老乡亲们,问声好!
讲述:杨峙   图/文字整理记者 松泽  沙存强

谁在收藏
浏览:70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Chief
    Chief
  • 南方
    南方
  • 17228
    17228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