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7日晚上,我们南下接管嘉定的干部队,紧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越过长江天险。5月13日早晨,干部队自嘉定北门入城,在北大街两侧稍作休息后,按各自分工,进驻所属单位。我到了设在城中街廖家大院的原国民党县政府内,我的工作单位是县人民政府秘书室。秘书室由郑诺任秘书,共十来个人,我负责县政府的总务工作。当时县人民政府尚未正式成立,只是内部分工。
5月14日,华东军区命令,建立嘉定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是解放军第33军97师政委王翀,副主任是中共嘉定县委书记王雨洛。15日,嘉定军事管制委员会建立接管委员会,按系统开展接管工作。我除接收了设在县政府内的武器库外,还同民政科长张奎,接管了设在法华塔前的嘉定县卫生院。
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为了确保军需民用,我奉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分别通知城厢镇上约七八家较大的米行,粮食全部封存,将由政府出钱购买。到上海解放后,才又通知各米行,封存的大米启封,可以自行出售。这不是多此一举。当时,粮食是够紧张的,作为负责总务的干部,我不但要管理县政府人员的吃饭问题,还要管理各单位的粮食供应。记得参加接管金融单位的黄金琦同志一次向我领粮食时,我只给他一天的食粮。黄金琦同志想向我多要点。我说:“没有了,只能给你一天的。”
初到嘉定,人地两生,工作千头万绪,生活也不习惯。山东人爱吃面粉,开始几天食堂只供应大米饭(粥),大家嚷着吃不饱。县政府内从早到晚,人头攒动,各科室的办公室站满了从前线来的部队干部,找县政府要粮要草,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这架势,我在老区也未见过。廖家大院北端的一片小竹林内,早晚常有坏人出没,呼、呼、呼地朝县政府打上几枪后逃跑,让你无法知道是谁打的枪,为什么打枪。晚上睡觉时宝山方向传来的轰隆隆的大炮声,特别清晰,震得竹榻吱吱响,地板有摇晃的感觉。
面对这尚不安定的局面,县长王元昌急了,他和郑诺秘书要我这个管总务的人想办法。我及时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成立县政府招待所。廖家大院对面是县工商联合会,有几间平房,有宽敞的院落。我找到商会会长潘指行,想向他借几间房子,办县政府招待所。思想进步的潘指行说:“好呀!我们办公挤一挤,空出几间房子,还有大院,都借给你办招待所。”几天后,招待所成立了,县委组织部派来了能干的周一波任所长,招收了十来名工作人员,招待所挂牌开张。从此,凡要找县政府的部队官兵、地方民众,都到招待所,由有关部门派人在此接待。县政府内顿时清静起来,各科室正常的工作秩序随之建立。
二是改善伙食。不少南下干部因吃不到面食发牢骚。他们说:“吃粥像喝白开水,肚皮饿得咕咕叫,饿着肚皮哪能把工作搞。”县长王元昌也说:“山东人没有馍(馒头)吃怕不行。”食堂归总务管,我要食堂实行米面混吃,要有山东人喜爱的面食供应。可是,食堂炊事员都是南方人不会做面食。我赶紧发了封电报给山东老家枳沟区长王庆元,请他选位能做面食的炊事员到嘉定来。王庆元区长找了个名叫王凤来的炊事员,给了他一些钱,让他赶来嘉定。几天后,王凤来来到嘉定,到食堂工作,食堂里面食花样翻新,山东人都说“满意了”。县长王元昌经常“开夜车”,我让炊事员送几块“煎饼”去,算是对县长的特殊照顾了。
三是成立通讯班。开始,县政府只有一二个通讯员,县府大门口站岗的人是县大队派来的战士,人不熟,还要经常轮换。王元昌要我加强县委、县政府的通讯保卫力量。我提出县委、县政府各自成立个配备武装的通讯班。王元昌问:“有没有武器?”我说有,还是美式的。他问:“哪里来的美式武器?”我说:“我接管的国民党县政府武器库里有美制的手枪、卡宾枪、汤姆枪。”王元昌说:“那好呀!”他决定让我立即筹建通讯班。我通过组织部从南下人员中选了几个人,又从社会上招了几个。那时招人比较随便。一天早上,见有个青年在县政府大门口玩,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叫周金生。我问他家住哪里,他说就在附近。我问他愿不愿意到县政府工作,他问到县政府做什么工作,我说当通讯员。他想了想说,我愿意,还要回去问问父亲。我说好!如果你父亲同意,明天就来上班。结果,这个周金生第二天真的就来上班了,表现很好。
县政府通讯班成立后,就设在大门口的一间房子内,负责通讯保卫工作。从此,县委书记、县长下乡,通讯班可以派个人去当警卫了。
进驻各单位的南下干部,进行了紧张的接管工作。1949年5月26日,接管工作基本完成,中共嘉定县委在醪城镇(现城厢镇)开了一个庆祝大会,庆祝嘉定解放。会上,王元昌宣布成立嘉定县人民政府。当天,嘉定县人民政府的牌子,挂在了原县政府所在地——城中廖家大院的门口。县人民政府挂牌后,引起了过路民众的注意。有人议论:过去这里挂着“嘉定县政府”的牌子,现在挂着“嘉定县人民政府”的牌子,牌子大小相仿,多了“人民”两字,“政府”、“人民政府”,有什么不同呀!听到这个议论,我心里想,“人民政府”应该不同于“旧政府”,人民政府一定要处处想着人民,处处为人民服务,与民同甘苦、同欢乐。有了这个朴素的想法,引出了一则过节在县政府大门口鸣枪与民同乐的故事。1950年春节,我提议,从武器库里拿出枪支和一箱子弹,放在政府门口,让大家打枪庆祝过年,与民同乐。王元昌同意了,结果,年初一那天,我们真的这样做了,当时,干部虽然都有枪,但为了节约子弹,又怕惹出事故,都不准随便打枪。现在让大家打枪,也算过了一次枪瘾,还引来周边居民观看,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未校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