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前夕山东省社会见闻

17489 发表于2020-02-13 09:20:19

    27年山东督军号称狗肉将军的张宗昌下台了,换上了韩复榘。有本书叫韩复榘“祸鲁十年”,讲了很多韩主席的政绩祸及山东的事,我只讲些韩的佚事和当时社会现象。

    大家都知道,韩复榘虽是蒋介石委派的省主席。但从来不听蒋介石的指挥,实际上割据山东。所以抗战开始,蒋借故骗韩复榘到开封参加军事会议,以不抵抗日寇名义把他枪决了。谁都知道蒋的部下不抵抗丧失国土的,搞两面的很多,要枪决也很多,但并未枪决。

    南京政府委派何思源到山东当教育厅长,联合党务人在教育界施加影响,以达与韩争夺实权。选举省主席的闹剧就是这种背景上演的。何思源在教育界和政界知识分子中花钱搞到很多选票,不说有点把握吗,还是可以抗衡一点。但实际上结局是失败的。在选举主席的那一天,韩派了他的手枪旅把会场包围起来。进去几个人到会场内来回走动着说:  “今天是选主席的一天,你们选谁我不知道,你们看周围的机关枪是给你们预备的,选不好休想走掉一个……。”同时有几人到参加选举者的桌子前问:  “你选谁?”“选韩主席的快选,选好了快出去。”谁也不想为了几块大洋把命丢上。所以很快选了韩复榘,都逃掉了。

    韩在西北军时有几个要好的朋友,有的还结拜兄弟,韩当了省主席,不免前来求助,韩不忘1日交一律安排。

    平原县长绰号叫曹二破鞋底,此人长相魁武,身材高大,留八字黑胡须,出门手持文明棍,几个护兵随从拥簇着走在大街,曹每逢碰到叫他生气或不满的人,动则脱下鞋子来,用鞋底打,并且鞋底不坏不罢手。曹二破鞋底的雅号就由此而得。

    抗战前夕的济南市公安局长是韩的好友,’让他任公安局长,并与韩时有来往。济南北面济阳县二区杓子李村的艾×X和局长当兵时是好友,所以登门求助。在市公安局内住了几天,随想了一个办法,一天请主席的客,叫艾××在主席到来之前,脱掉衣服扫院子很卖力的样子。待主席进院时,艾××丢下扫笤一个立正,局长立即向主席介绍说:  “这是我的盟弟军人出身,对主席一向敬仰,很勤劳,但无差事……。”韩随说:“这样的人不快安排职务吧!让张秘书长安排……。”由是秘书长张绍堂给艾派到长清县,当公安局长去了。

    韩主席和张绍堂秘书长有旧交。张的夫人和韩的夫人是要好的姊妹。张绍堂是个色鬼经常寻花问柳,夫人无奈,时常与韩夫人诉苦。韩听后说:  “男人们这些事你管的着吗!我不去管。”正好这时韩的知交的女儿刚大学毕业持其父亲给韩的信求助安排好的事做。韩批给张秘书长办理。张见到女大学生年青貌美,有文化,随单独住处等待好的工作。张经常前往关心物质馈赠,随而与之同居,时常不回公馆。张夫人遂到韩夫人处大哭。问其原因,始知与韩友人的女儿在外安公馆。告知韩复榘,韩在一个清晨坐车直奔张公馆。门卫见主席车不敢拦,车开至卧室。韩大呼:“张绍堂出来。”张听声急忙探头,韩己推门进屋,张来不及穿衣,光着屁股跪在床前。韩上前两个耳光,踢了一脚,便坐车回去了。谁知过了些日子,张夫人又来哭诉。韩复榘听后说:  “我已打了他了,怎么还他妈的不改呀!”

    韩复榘当主席时,山东省土匪四起,明火执仗,各村的大地主逃省、县城里租房住,小地主修建土楼,购置洋枪,雇人看守。当时土匪己对县的公安局、县大队不放在眼里。例:鲁北的夏口镇隶属临邑、济阳,两县各设公安分局。镇中间高等小学的老师和学生被土匪绑架。有时数股土匪联合攻打寨子。如:攻开济阳的董家庄子,火烧炮楼10数座,杀死村民数十人;褚家围子被攻开,村民被杀过半。

    韩复榘组织剿匪司令部,委派趟仁泉为总指挥,他的剿匪办法,令各村长报告本村的土匪,报一个杀一个。凡报不上来的就杀村干。因此,各村都举报。但被捕杀的绝大多数不是真正的土匪,更不是头目,都是些通匪的、窝票的和窝匪的人。韩主席还到处视察剿匪情况,并亲自听取审讯。

    有一次韩主席夜里出发,黎明到鲁西一个县城。刚进城,街上空无一人。忽然从一小巷中出来一个穿公安制服的人,忙叫住问,那人到前一看是主席忙立正敬礼。韩见眼红疲倦样,问其原由,那人便说:“报告主席:我是公安局长,听说境内有土匪活动,我令城防加紧巡逻,,我一夜未眠,四方察看……。”韩连连称赞,并令其带路到县衙。韩到时县长尚未起床,韩大发雷霆说:  “土匪活动厉害,你还在睡大觉,真不像县长样。”县长忙背弓折腰称:“是……是。”韩随吩咐,把县长撤职,公安局长提升该县的县长。全城各衙听说哗然,原来公安局长经常嫖娼赌博。这一夜在姘妇家打牌过夜,所以眼红了。黎明回公馆时碰上省主席,就瞎编一套匪情的。

    韩在剿匪时杀了很多有些匪情的人,起了镇慑作用。+但真正的平息匪患还是广大群众动起来。因土匪猖獗时不但抢劫富户,公开奸污良家妇女,群众怀恨,因此出了鲁北章邱县有个叫翟玉树的,创立“无极道”又称红枪会,自称大师兄,信奉“无量胜佛”,能让天神附体,枪刀不入。叫信道的人喝符(朱砂画的,服下兴奋飘忽),默念心里追求某神到来,就出现什么关公、张飞、罗成等小说上的历史名将,加上自信枪刀不入,就显得勇敢,开始打些小股土匪和散匪取得胜利。于是,各村办道设香坛。大约有两三年时间,名声大振,富家出钱保家,土匪短时消声匿跻。但大的土匪头子大都远离家乡到大城市隐蔽、避剿,直到日寇侵华才又出来公开活动。

    韩复榘在剿匪过程中,杀了小匪也错杀了好人。有的土匪用钱买通地痞,谎报匪情,捉拿不到,把村中的“首事”、“地方”捉去坐牢,花钱赎赎出,倾家荡产。也有的小匪、毛贼被捕后,在严刑逼供时乱咬好人。轻则坐牢破产,重则被错杀。当时在济南市出现一个笑话。  (真实的事)有一天韩复榘要亲自审讯土匪并定刑。在大院的中间,南北向的用青砖铺的路上放把躺椅,韩躺在椅上闭上眼睛听办案人宣读匪情案卷。韩听到认为该杀的,就用右手向右后方摆摆,就把犯人拉到右边。如果韩听到认为不该杀的,就用左手向左方摆手。就把犯人拉到左边,待审完。凡在左边的就拉回继续监禁等待结案,凡站在右面的就用叫“八号”的汽车一起拉走枪决。这次审讯的犯人很多,正在听读一宗案卷的半途,听身后一人高声:  “报告主席!”韩复榘半闭眼睛未看什么人,只用手示意等一等。于是,来人站在韩的身后。待审讯完毕,警士一拥而上把犯人连同请示主席的来人推向“八号”汽车。这时只听高喊:“主席啊!我是送信的呀!”韩复榘听到喊声只当是给土匪送信的人,于是表现出对审讯定刑正确和对土匪的愤恨而随说:  “送信也要杀。”警士也不怠慢,汽车呼啸而去,全部杀掉。待主席回到公馆才听到身边人讲:  “那人是张秘书长派来给主席送信的。”韩复榘才说声:  “你们为什么不早说呀!”

    韩复榘凭10多万人的武装,稳坐省主席宝座。而何思源无可奈何,一方面流言诋毁韩复榘的文盲无知,甚而编出韩复榘反对南京政府法令都市马路行人都靠左边走,韩说:  “大家都靠左边,谁在右边走呀!”还有韩在开会讲话时说:  “都到了吗?未来的举手。”……等只作笑话来听。此外何高唱教育救国,到底山东的教育办的怎样昵?山东省号称:九州十府、一百零八县,人口三千多万。而直到抗战前夕,全省只有两所大学,十二所公立中学,五所后期师范(现在的中师),五所乡村师范(四年制),各县只有一所师范讲习所,每个区只有一所高小,农村的初小并未普及。现在回忆一下,1927到1937年的农村教育情况。

    1927年以前,北方农村曾经办一段时间学堂,城里办过高等洋学堂,办过单级训练,就是一些读过私塾的,进单级训练,回村可当初小教师。凡在城里高等洋学堂毕业的发给一套顶戴,就是清朝考取秀才的红缨子琉璃顶子帽子。史家寺就有两人得过这样的荣誉,乡村称他们叫洋秀才,他们两人的顶子帽开初在重大礼节时还戴过。之后无用,就在春节闹杂耍时成闹玩艺的道具。

    随着军阀混战,洋学堂又改成读私学,各村都有一两所,每处私学的一位塾师,教五到十人。初学读三字经、百家姓,继而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诗经……等。城里还保留学堂,到30年以后山东、河北省边界的几个县,逐步恢复办理学堂,但大都是四书、教科书同时并用。

    我在26年入本村私塾,当时村中两塾师:刘儒林、张相和。我校共6人,我最小,张廷森最大15岁;其次是徐文福,是最调皮的学生,经常挨打,就寻机对塾师报复。一次他把大便放在老师的椅子垫子下面,老师不慎,坐一屁股大便。还有一次他把蝎子用线吊在梁上,对准老师的座位,待老师俯案时,把蝎子松下来刺老师。

    夜里叫我们念灯书,白天已够累、够疲劳的,晚上打瞌睡,睁不开眼,老师就用板子打。每天背两次书,背不过的就罚跪读,再背不过,就打板子。白天、夜里异常疲劳。几乎每天挨打,当时的口号是:  “板子不响,学问不长。”和“人是苦行,不打不行。”有一天夜里我利用去厕所,跑到一家的夹墙内,枕一把老草睡着了。放学未回家,老师派学生和父母到处找,费很长时间总算找到。拉起我来,走一步打一下,直到屋里我还未醒,随倒下睡到明天再去上学,再去挨打。开头念灯书,老师听谁停声就批评、就打。但老师也想睡,于是想一办法,学生念书不再用油灯,每人手持一柱香,把香燃着照亮字行。边移动香边读。如果谁打瞌睡,必然香头碰书纸烧焦。老师就依据烧焦进行责骂和打。徐文福在念香书时,根本不看书,乱念,把香移开,即便睡觉也烧不焦书。

    有一天,老师走亲家去贺喜未归,这天刮大风,一同学的家长提一篮风刮下来的梨从书房门前过,徐文福说:  “这样多的梨不给我们吃,连说一声也未有……。”到晚上读书时,徐文福号召去偷梨,不去不行,大的学生上树摘,小的学生在树下拣收。因摘的太多无法拿,他脱下裤子装,光着屁股跑回房。每人只能吃两三只,剩下一大半无法处理。徐说:“埋到粪栏里,等到出粪时就烂了谁也不知。”他下到粪栏挖一坑,把梨倒进去上面蒙盖粪,认为万无一失。谁知第二天早晨,被养的猪在粪栏里乱拱乱扒,梨露在外面。梨主用粪筐放满,待老师回来丢在老师的案前。老师责问时谁也不吭声,老师说:每人先打五板子,打完还未招认,继而每人打十板,大的学生板子重,小的板子轻,还未承认的,随说:每人十五板,几时招认几时不打。只打了两人眼看无望,只得承认,并供出主谋徐文福。老师气急败坏的吼叫以后,叫人把他的桌子面钻上两个眼洞,穿进一根弓弦,两头打结,把徐文福的手伸进弓弦勒住手指,老师用脚蹬着弓弦,徐的手根本抽不出,老师抡起桑木板子狠打徐的手掌,用力过大,桌子上茶壶、茶杯在跳动,徐文福疼的在跳,叫饶,几个学生吓的哭,徐的手被打的红肿,无法吃饭穿衣,不久就退学不读了。

    两年后村中又办学堂,一家庭塾师教子女而不入学堂。原张、刘二姓的积怨,刘家以兴办学堂,张家塾师用课桌影响学堂为名告发。讼事结局,张塾师在济阳城敲锣游街,并罚买六套课桌椅,村中办起学堂。刘儒林、张相和两家塾师合并,改称学堂,教师、教科书、四书并用。两教师在学校吸白丸(鸦片的一种),济阳督学叫付子安来视察,两教师门口迎接问候,学生们赶紧把诗书藏起摆上教科书,应付视学员。此种学校人渐少,我后到羊栏村外祖家从师朱寿山,真正的读学堂书。

    羊栏村当时属商河县六区,该区的视学员叫司翠山,号秀峰,住马宝庄村,到各村视学时骑着马,有时带着匣子枪以防土匪绑架。当时民间藏枪,政府允许。有时县政府还开会验枪,持枪人领取枪证。所以,有的乡村教师还有带枪的。前面提到的十二连庄的岳店村教师是宁家寺五虎之一,就有匣枪。而司秀峰家庭富户,带枪就更属平常了。司秀峰所辖数十处小学的薪金级别,均由视学员来定。当时分甲乙丙丁四级,每月薪金为15元、12元、10元、8元。因此视学员在小学教师中权力大、吃的开。司家还兼卖教科书,所有小学的用书均由他供应。

    盛极一时的司秀峰在1932年受到商河六区二、三十名小学教师告状与之打官司。由甲等教师巩振文领头,联合朱寿山、李寿清、聂法文、蒋泽玉等二、三十人在商河县打官司。持续三个月结案,教师胜利;司秀峰撤换。新任视学员叫庞文干,绰号叫庞轴子(意思是呆板、机械)。据说:办事认真不讲私情,当时传说比司秀峰认真。究竟司秀峰为什么败诉,当时我只是小学生,只能从老师处听到说:定级别殉私舞弊、贪污公款等。在抗战时期我曾和当时教师首领巩振文(化名王铁锋)在开辟济阳时同一单位。42年整风时谈起此事,和上述讲法一样。在临邑县府工作时,见到当时我的小学老师朱寿山,谈起此事,同样承认上述情况。但我在38年初搞抗日救亡团体红十会时,司秀峰任文牍,讲起此事,司否认贪污。只说:在订级别上有些矛盾。不管怎样说法,总是反映出当时教育工作的混乱问题。

    庞文干当视学员后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各小学去跑,叫教师上课给他看。由庞给教师订级别,还是有人不满意。有一次庞文干到12联庄的宁家庄小学去,该村的教师叫刘宗孔,是邻村岳家庄人,私塾出身,在商河读过训练班,教学认真,在村中威信较高,说他书底深,但级别低,所以对视学员就有一肚气。

    庞文干进书房后,站在屋当面,刘宗孔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纹丝未动,这与庞到其他学校大不一样。视学员进门,教师起迎寒喧,学生则哑雀无声。而这时则双方面情冷淡,相持数秒。还是刘宗孔先开口说:  “你坐下。”庞说:“我坐哪里啊!”刘说:  “你找不了个坐位吗?”庞无奈只好挨靠学生坐在板凳头上。随后刘宗孔说:  “你上课给我看看。”刘说:“我上课是给我大徒弟听的,你又不是我的徒弟,我为什么上课给你看呀!”庞文干听后随带气的说:“你不上课,我怎么给你定薪水呀!”刘宗孔把桌子一拍,高声喊:  “怎么没法定?张宗政有盒子炮(指带的匣枪)能定。我没有盒子炮就没法定吗?”庞文干也大声说:  “你这样我撤你的职。”刘宗孔亦不示弱,并高声喊:“你敢!(随说着便伸手从椅子后抽出打学生的戒尺来)学生们!你们给我打……。”学生们见老师抽出戒尺,忽的站起来。此时,庞文干见势不妙,退出门外,推着自行车就外逃了。刘宗孔同几个学生追出大门,见己把庞吓跑也就算了。

    庞文干回到城,向教育局告状。但对刘也无奈何,在几个月后所有小学教师到城去开会,庞借此机会通过县政府把刘宗孔扣留,判罚刘宗孔在教育局浇花、扫地两个月。后由刘宗孔的侄子刘承敏托其在济南市中的同学说情,让刘宗孔回家,总算给庞文干出了口气。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缺乏,每年招考,县教育科认为合格的就分配任教。当时鲁北的几个县,学校教师大多数是高小毕业的,少数是县立师范毕业,还有部分是私塾出身受过训练的。我高小毕业参加县考试,被录取分配到济阳回河区大常村。由于自己还想读书,考入商河县师范,把教师让给邻村张广泽去顶名去任教,我去师范。这年山东兴办短期学校,省录取的短期教师去章邱受训三个月。任教工资比当时早级教师每月高5元,我被录取出现矛盾,家境贫寒,父亲想叫我去当教师,自己还是想去上学。本村张元卿请求让给他。前代我的好友张广泽再要我让,我允后张广泽前去章邱。张元卿不满,到城里找到区视学付传章揭发。济阳教育科说我破坏不教育,去县府告发。因此,我不敢再去济阳城。

    芦沟桥事变前近三年时间,我在商河县师范读书时,中国正处在民族矛盾、政治矛盾错综复杂的转折阶段。同时也是我从一个普通的学生开始接触政治思潮的转折阶段。是从几个事件的影响促进而成的。

    1.几个教师的情况:

    (1)校长窦梅峰是个书法家,都知道他曾参加过共产党而被捕过,怎样出来的都不清楚。有时同学问他那段,他只慨叹的说:  “看那时没有今天了。”有时在请客吃醉酒时发酒风时说:“想给我戴红帽子,我不怕……。”和当时的县长石毓嵩、教育科长杨半云关系很好有来往。平时和县党部没什么来往。在校威信高,对学生教育很少涉及政治,只讲讲刻苦用功、读好书,将来教好学生。

    附记:建国后在商河县中、中师任教。

    (2)杨岱云,是个老国民党员,经常吹嘘参加第一次党代大会见到孙中山,并指着自己的雨衣说:  “这是孙老头子送给的。”时以商河的三杨自居(指杨半云、高小校长杨庚如)。

    (3)刘乐亭,是师范的训导主任,经常发表讲话,动辄矛盾论论时局,特别在西安事变时异常活跃,每天分析,似乎乐观,在群众中的印象是个激进分子。

    附记:在40年知其在国民党刘景良下面当团长。45年在渤海整风时和我一个小组的李笃道同志交待,在曲阜二师时由刘乐亭介绍参加过托派。

    (4)邓广镇,字甫农,是我的语文老师,正课是“国文百八课”主要是词、字、语法基础知识。此外选讲活页,如:“米肉”和“失业”等涉及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对同学激发青年热情起很大作用,平时很少和老师闲谈,很少大笑和高声说话。经常见他在自己的房中倒背双手低着头来回渡步,似乎在深思考虑什么。唯有在西安事变时稍活跃点,上课讲了些与众不同的话,主要是他不担心蒋被杀,并说:  “不会被杀。”给广大同学一与众不同的感觉。有极少数庸俗的同学说:“正天与屌打算盘。”(指低头不语)

    附记:我参加抗战后听说邓在八路军里,三年前在临邑寄来的党史资料上才知:邓广镇1926年参加少共,是临邑最早的党员,39年在115师部任文化科长时被俘,英勇就义,牺牲时29岁。

    2.鲁迅逝世与读书热。

    从上小学就经常听到周氏文坛三兄弟。也听到“狂人日记”和艾罗先珂的“狭的笼”齐名两著作,突然逝世,报上刊登万人送葬,举国悲痛。当时我还不知道鲁迅是政治家、革命家,只知道文学家、青年的良师,经过逝世后的宣传、讲演,对鲁迅加深认识,掀起了读鲁迅著作的热潮。搞了些鲁迅著作,如:狂人日记、彷徨、呐喊等。因看不懂、不解其真意而淡漠。又听说:某些禁书,在好奇心促使下,读了左翼作家蒋光赤的几本。如:  “少年漂泊者”、“胜利的微笑”、“碎了的心与寻爱”、“短裤党”等。尤以“少年漂泊者”和“短裤党”对我激发力大。这对我在阶级对立、社会矛盾等方面是启蒙教育。至今“少年漂泊考”一书中的读词还能背过一些。特别讲到书中主人公在大罢工后的江岸诗云:

    “江风呜咽,江水怒号。可怜工人颈上血,染红军阀手中刀。我今徘徊死难地,恨迢迢,热泪涌波涛。”这对之后,参加革命起到了启发作用。

    3.日本武装走私。

    35年日寇加紧侵华,一方面促使支持汉奸组织冀东政委会,另方面加紧搞武装走私来破坏各界抵制日货运动。商河县多次出现数十辆日本走私汽车,进北门出南门,在内城十字街撞倒电话杆,轧碎居民的粪筐,碰伤在街玩耍的儿童,激起学生的极大不满,要求政府扣留汽车。在南门上的站岗的拦住汽车和他们要护照,押车的汉奸举着枪对门岗说:  “这就是护照。”门岗不敢拦,就放行了。学生们上街贴标语:抵制日货。就在这时,东街路南就在县衙门对面的“和声医院”却贴出广告,上书:  “老笃眼药,不麻不疼,神效第一。”大家都知老笃眼药是日本货,大家还知道“和声医院”的院长叫侯和声,是商河县党部的委员,分明是和学生对着干,学生们在酝酿新的活动。

    正在这时师范校刊(大门洞内墙上木框)登载了我的“给东北同学的一封信,内容是:“反对日本侵占东北,反对走私汽车。”语文教师杨岱云叫全班背诵古文。同学商议不背,杨借背古文来破坏学生运动。学生不背,借以反对杨的阴谋。结果由于马寿惠、王治业两人的退却,致使反背书失败。杨对我训斥后,打我一板擦子,警告我以后不准再写类似文章。

    4.北京12.9学生爱国运动,12月16日后,波及到鲁北商河城,学生们上街游行,贴标语,反对曰寇侵华。队伍到达和声医院,有几人冲进去,砸了老笃眼药照牌,推倒了一只药架子。侯和声勾结县衙抓了家住北关一个姓杨的同学并且毒打,学生酝酿联合请愿,继续上街,后由县府、教育科出面调处,放出学生,医院请客平息事件。

    5.长城抗战胜利慰军大会。

    傅作义将军在长城抗战,打败日寇支持的王英和李宗信的汉奸军队,收复百灵庙,军民大振。各界在民众教育馆内,搭台唱戏,募捐、慰劳前方将士。情况热烈,情绪高涨,大都参加捐献,以示爱国。

    在这样一个严肃、隆重的会上,国民党的官员们都出丑、闹笑话。商河县的党部书记长(名字记不起)绰号叫万言书,因为他是开会必到,到必讲演,讲演必长,长必讨厌,讨厌必挨骂的规律。第一天大会开始,就是万言书讲:

    第一句讲滑了嘴,把百灵庙说成白礼帽。引起下面哄笑,在号召募捐时说:  “受伤的将士躺在医院里,去慰问的人问他们说:弟兄们疼不疼,他们一起高声说不疼。”你看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随又说:  “受伤的说不疼,那么死了的就不疼了?”下面听到此一阵哄笑,并有人高声重复:  “死了就不再说疼。”这不算,在会后要唱戏。这样的会,在当时点戏大都点些具有爱国抗敌情节的历史剧。但却不然,党部的官员,要看这个戏的年轻、美貌的女演员叫筱荷花的戏,点枪毙闰瑞生,筱荷花主演妓女王莲英。还有几个女演员都能出场演妓女院。还有县大队长的老太爷年已70岁,每天看戏不算,把筱荷花叫到他家去吃茶,误了演出,弄的满城风雨。这帮人在困难当头时还在醉生梦死。

    “万言书”大会演讲出丑的地方还多着呢!有一次城关大大会上动员改阴历年,号召过阳历年。万言书说:  “……我讲一下阴历年和阳历年的事,阴历年比阳历年好。”这时台下有笑声有的拍手。他听到此随改口说“错了,错了阳历年比阴历年好,因为阳历年是科学的,阴历年是不科学的。”台下哄笑。此时万言书有些心慌,随说:  “又错了,阳历年是科学的,阴历年是不科学的。”由于会场大哗,讲演的慌神而语无论次的说:  “清明节延到四月里。”这显然是一句废话,清明在阴历的三月,在阳历的四月是没什么可说的。这时台下有人高声带讽刺的话:  “是不是小子娶媳妇按阳历就不用找丈人家了啊!”这话后来干脆加在“万言书”的头上。引证时就说是“万言书”说的:  “清明节延到四月里,孩子娶媳妇不用找丈人家。”

    6.战云密布与新生活运动。

    日寇全部占领东北三省,建立伪满继而吞并热河省,成立冀东政委会,危逼北平近郊。山东省各县搞壮丁训练,从各村大户抽调壮丁去参加军训,三个月一期。大多富户自己不去,雇人去受训。各县城操练口令、军歌声不绝于耳。并从师范学校抽人,利用假期去到农村协助搞壮丁训练。从气氛上,似乎韩复榘有抵抗日寇侵略的准备。这时的南京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答应停止剿共,准备抗日。但在实际上却不然,商河县党部从未公开讲过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还印发册子“党义问答”,并在其小报“党声”出谜语让人们猜:  “二小头上顶干泥(赤),七人作乱唱公妻(化),妖怪和尚穿墨裤(党),扰乱古园乱几几。”在明目张胆的进行反共宣传。大肆宣传蒋介石提倡的新生活运动,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县衙前,大礼堂上都用大字书写。有一天夜里在县党部门口出现一幅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人们走过看看都说:真贴题。原来上联无八,下联缺耻,是讲党部是“忘八无耻”。路人皆笑之。在县衙对面新开一家饭店叫“新生活饭店”,凡在城开店,大都开张前请客借以宣传。并在约请县头面人物来支持。但这家新店恃着与县内某秘书有些交往,并未大施宴请,或者是虽请客而不周到。有一天,突有二三穿戴不凡的人进入“新生活饭店”。声称:“要吃新生活鱼。”拿过菜单上有糖醋、清蒸、红烧……等都不要。饭店管理再三请求原谅都不行,并声如果拿不出新生活鱼,就把名不符实的照牌摘掉。正在相持之际,从客席上走出一人来,自告奋勇说:“愿为来客做新生活鱼。”店家正在危难之际,如鱼得水,谢请掌杓,给予重赏。只见来客卷起衣袖,从缸内捞出一条活鱼,平放案上,用刀刮鳞,开膛挖肚丢进面糊内打一滚,随即丢进刚沸的油锅内,立即捞出放进盆内,端上席。此时鱼在盆中翻动,说了声:“请吃。”来客见状稍一愣随说:“请讲菜的名堂。”掌杓人指着鱼说:“从缸内刚捞出的叫新,外面油炸黄而内不熟叫生,现在还跳动就叫活,所以称新生活鱼。”

    据说此人在济南有名的鲁系菜馆干过,经多见广。在济南市曾露过一手绝着。有一次商界联合宴请官府,要求做些新颖的高档菜,价格不论。当然上了很多鲁系各菜,到最后上来一只大盘,内有人头一只,耳目口鼻清嘶可辩,放在血液中,上菜后众惊讶,客主立即请大师傅上席,大师傅到席前深鞠一躬,提壶给客上酣酒,懂行的知是要赏,客主随递上赏金。大师傅用筷子伸向人头的鼻孔,用力一夹,人头立即散开四瓣,每瓣均有一种菜,血则是红色冰糖制成。  (此乃流传的故事,真实怎样难考证。)

    总之,说时在困难当头,国民党要人还在花天酒地。的确,不久芦沟桥战争爆发,宋哲元抵抗不住,人民希望第三路军上,岂知上去不几天就退下来,住在商河城,一个团部住在师范学校,夜里男女打牌,白天吃酒,真所谓纸醉酒迷。从此学校放假,继而流离失所,等待的是新的一页。

后记

    上面回忆记录了我从童年到参加革命前的经历见闻,以时代背景的顺序,回忆政治、民风、文化等事,注意趣事,但未详续,只是资料草稿,未作文字修饰,错别字未改正。

    望用零星时间,逐段了解,会对你写作中各种体材提供启示。

(未校对谢绝转载)

浏览:234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17489
    17489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