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某个冬天,部队医院来到沂山山麓李家沟扎营。该村100多户人家,三面靠山,一面临水。山上是很窄的梯田。全村人靠糠菜掺和米粒糊口。但乡亲们对打鬼子却不含糊,全村90多个男劳力,就有30多人参了军。我住的房东李嫂,丈夫参军3个月后孩子才出世,这都4岁了,父子还没见过面呢。
李嫂有南北两间房子,“这冻死人的天气,你一个人睡,脚还不像猫咬?快睡到我这炕上吧。”硬是让我和他们母子在南屋睡一炕头。北屋里放了些麦穰,当垫被,把它铺匀了,有几位伤员就住在这屋里。
战士小王负重伤,身体很虚弱,没有胃口。眼看着他一天天消瘦了。我急得什么似的,在地上转悠悠。那时,药品很少,主要靠自身抵抗力,不吃东西,就没抵抗力!这咋办?“你看看,什么事把你愁的?”李嫂问。于是,我把小王几天来吃不下饭的事和她讲了。晚上,她像有了心事,嘴里嘟囔着什么。
翌晨,我睁开眼,觉得屋里特别光亮,开门一看,哟,地上的雪足有一尺厚,雪都把树枝压弯了,麻雀窜梭般飞来飞去,寻找食物:李嫂在院子里用铁铣铲了方桌子大小的一块地,用2寸多长的小木棒,把一块木板支起来,下面撒了一把小米。一会儿功夫,饿昏的麻雀,被这金黄色的小米吸引了,一头扎在木板下面,李嫂把攥在手里的连结小木棒的绳子一拉,木板倒了……李嫂走过去,笑嘻嘻地把木板掀起来呵,足有10来只!
开早饭了,我给小王端来一碗面条;他看了看,嘴唇也没动,闭着眼睛。这时,一股香喷喷的肉味儿扑鼻而来。我和小王几乎同时脱口而出:“什么好吃的,这么香。”李嫂走了进来:“小王同志,你看这是什么?”小王睁大了眼睛说:“肉饼子!怪不得这么香。”“你身子骨不硬朗,怎能上前线?吃了这肉饼子,好得快。”小王眼里含着泪花,就着肉饼子,把一碗面吃下了肚,掏出仅有的一点钱递给李嫂说:“可不能让你破费。”李嫂笑了笑正想说什么,一个战士插问:“这村子里有卖肉的?”“俺这里一年就吃一次肉。过年了,村里杀头猪,每家买斤半,大年夜吃顿肉饺子,不过年,哪有肉?”“那么,这肉饼子?”另一位伤员不解地问。李嫂咯咯地笑着说:“这是麻雀肉做的呀。”
1989.11.15《上海党校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