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缅怀我的父亲颜士庭(文/颜惠凤)

南师木兰 发表于2020-02-21 18:36:52

英雄无岁,千山独行。江苏颜家五虎时刻装着党和人民,时刻教育子女要多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著作。他们的一生,真正地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开太平。希望江苏人民,江苏淮安人民不要忘记他们!他们五兄弟都是纯粹的共产党人,把一生奉献给党和国家。他们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此文深深缅怀,五虎之一,我的父亲颜士庭。

     

1.父亲年幼失母,年少时投身革命,成为古驿乡第一名共产党员

我的父亲1918年出生于淮安市钦工镇西滩村一个农民之家,具体几月几号,他自己也不清楚,因为战乱,父亲18个月就没了妈妈。父亲在两位姨娘的养育下,艰难长大。父亲从记事起,过的是民不聊生的日子。他对北洋军阀、国民党都恨透了,他经常听到共产党经常解救老百姓于水火,他心里默默地种下了一颗投身革命的种子。于是他从年少识字起,就研读兵书,最喜欢读的是毛主席的著作和毛主席语录,希冀有一天能光荣的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解救家乡的老百姓。

机会终于来了,1940年3月,淮安北乡党的活动首先在宋集、横沟寺、古驿乡(颜河一带)开始,然后逐步向外发展。当时20岁时的父亲由宋集乡许如文介绍,发展为古驿乡第一名共产党员。我的父亲又写的一手好毛笔字,所以入党后,父亲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并发展颜景詹、颜景珍、颜世昌、颜士勇入党,建立了古驿乡党支部,我的父亲任党支部书记,在父亲的带领下,兄弟五人,都能打能干,后来被群众誉为“颜家五虎”。

2.抗战时期,他身肩重担,配合主力部队,两次解放淮安城

1940-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父亲中从淮安的钦工区、马厂区、丁澄区到临城区,先后担任过区委组织科长,区农救会长、区民兵大对队长和区长。为了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新区和扩大解放区,我的父亲从南到北、走北闯南,积极组织和领导本区人民武装斗争,坚持在边区打击敌人。他攻克钦工、马厂、板闸等日伪据点,配合主力部队歼灭驻守在淮安城里的敌伪军和解放淮安城。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发起了全面内战,丁澄区、钦工区和涟水县的城南合并为郝渠区,我的父亲临危受命,担任区委副书记和书记,领导南线联防和全区武装。我父亲长期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地区——两淮城下坚持战斗。在两淮保卫战、涟水保卫和第二次解放两淮等战事中,他以兄弟般的热情,把主力部队当做是子弟兵的“老大哥”,带着自己的队伍,给予有的支持与配合。在整个反清乡斗争中,攻克西孙庄敌人炮楼、“三打马厂”、“桂码之战”,与河北镇搜剿匪特等若干次战斗。父亲每一次都参与决策指挥,或亲自冲锋陷阵,每一次的胜利都凝聚着他对党的忠诚!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十个年头,父亲在淮安北乡这片土地上,同国内外反动势力打了多少次仗,他自己也记不清。但是当地百姓总是异口同声地说,我的父亲始终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守着边区的前大门,为全县人民站岗放哨。

3.抗战期间爱憎分明,与干群鱼水情深,对敌匪毫不留情

我的父亲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对敌人深恶痛绝,毫不留情,但是他对同志、对人民充满着无法言说的爱与深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我的父亲无论环境如何艰险,他都勇往直前。每逢夏收,秋收季节,他就想到人民群众最需要他干什么。父亲总说那是老百姓一年的辛苦,老百姓的活命粮,坚决不能让敌人抢走。他不分昼夜,带着队伍,挺进边区,保卫秋收,协助群众把粮食收好。在“减租减息”和“土改”中,微课使贫苦农民获得实在利益,他布置干部和民兵,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对不法分子的管制,不允许他们反攻倒算。为了社会的稳定,杜绝匪患,我的父亲带领民兵打垮王玉宽等土匪武装,同刘大呆、刘小呆之类的土匪进行长期斗争,保卫人民的生命与财产。

 父亲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区”的信念,他深知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1943年,父亲协助主力部队粉碎日寇的大扫荡之后,地方性群众运动蓬勃兴起。父亲每到一处,都关心支持农救会、青救会与妇救会等群众的组织工作。或许父亲年幼失母,他十分爱护少年儿童。有几次,绿柳乡儿童团到边区开展文娱活动,他用亲昵的口吻称道:“人民的小八路!”父亲并排除民兵担任警戎,保护他们的活动与安全。1947年春天,最苦难的时候,许多人家断粮断炊,父亲和区委同志想办法弄粮食,他利用夜晚冲破敌人的封锁线,带人运粮,去救济烈士家属和灾民。群众看见粮食,不停地拉着父亲的手说:“救命恩人啦,你又回来了。”1948-1949年,父亲亲自带领民工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前线,支援主力部队作战,一去就是一年半载。苏北全境解放后,父亲于1950年初被调到苏北区党委土改团工作,担任一团团长。在土改工作团期间,他认真贯彻中央土改政策,领导土改运动,深入群众中,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扎扎实实帮助群众搞好生产和生活,得到群众的一致夸赞。

4.解放后调任北京,依旧情系桑梓,教育后辈,要自力更生

1950——1964年,我的父亲调任中央农业部工作。但是他仍然关心着老区的生产和建设,关心着家乡的父老乡亲。父亲为此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为国家领导机关提供相关决策和依据,使得广大农、棉区和其他农作物区的农民从国家政策中得到经济实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父亲还多次深入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进行座谈,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父亲有一年回老家探亲,他知道这位亲戚家里生活困难,所以他只要一来,就把他家的锅盖揭开看看,发现没有粮食,他就把自己的工资拿出一点出来,给他添置粮食。由于这位亲戚没有什么文化,父亲临走时,买了一支钢笔送给他。那时候,大家的津贴只能买到一两斤猪肉,父亲买的这支钢笔钱,估计拿出了他身上所有的钱,父亲只是笑着勉励他要认真利用空隙学习文化知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父亲对党的忠诚始终不渝。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莫测,国内出现何种风波,我的父亲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表现了一个老党员的高风亮了节和政治觉悟。 在落实党的干部政策过程中,父亲对党、对同志高度负责,向有关地区和部门的党组织提供真实可靠的情况,帮助澄清历史问题。许多老同志,由于得到父亲的关心和爱护,最终“平反昭雪”,从冤假错案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父亲在农业部工作期间,工作认真扎实,同时主编了几本农业著作。工作之余,他一直写信给故乡的父老乡亲,号召大家要学习大寨精神,多看毛主席著作,多实践、多动手,多想办法去脱贫致富。家乡的党史办或者领导干部来北京时,父亲都是热情招待。更重要的是,父亲将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定期寄给老家的两位姨娘,因为父亲18个月就失去母亲,是两位妈妈抚养他长大,父亲常说没有她们的抚养,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离休前,父亲任国家农牧业渔业部农业局长。退休后,父亲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年轻时身经百战,落下战乱的伤痕。古稀之年,病魔缠身,于19923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2岁。父亲的去世,让很多人痛苦不已,家乡的很多老干部,亲自去北京送他最后一程。

我的父亲,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父亲同千千万万的老党员、老同志一样,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铸就优良品格和思想。父亲虽然去世多年,但是父亲对故乡人民的深情厚爱,永远记在淮安北乡人民的心里。今年是我父亲100周年诞辰,发布此篇文章对他深情怀念。这盛世淮安,终于如您所愿!

 

 

 

 

 

 

 

 

 

 

 

 

 

 

 

 

 

 

(2018年9月7日)


谁在收藏
浏览:210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南师木兰
    南师木兰
  • Admin
    Admin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颜惠凤,李颖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