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悍然出兵干涉朝鲜内政。7月份派遣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军队参战的“联合国军”占领朝鲜南部,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全国上下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在这期间,1949年11月,父亲所在部队山东警备司令部20团三营十连调往杭州,补充先前已在杭州接管国民政府浙赣铁路警务处的铁路警备二团,部队驻扎在杭州玉皇山。12月中旬,部队奉命到江苏昆山进行整训,整训结束后,1950年2月,部队调到浙赣线,分布到杭州至樟树潭各站驻防,担负铁路警备任务。父亲是在金华铁路公安段治安股担任警长,后调到金华公安驻在所担任保卫员,1953年1月下旬调杭州铁路公安分处萧山驻在所任干事。
我和我母亲聊起这个话题的起因是,夏雨杭先生撰写《红色记忆--北山街45号》连载故事,打算下一步将写发生在抗美援朝大背景下北山街45号老前辈的故事。老母亲今年91岁,谈起当年往事记忆犹新。因之前老母亲多次说起抗美援朝父亲报了名而没有去,带着好奇我再次询问母亲,母亲记忆力特强,下面是根据母亲的讲述记录的一段经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父亲所在的金华公安段的大多数人都报了名,根据批准分批去了朝鲜。1952年底,可能是上级又进行了动员,我父亲做了要去朝鲜的决定,上级也已经通知我父亲做好去的准备。
1953年1月下旬,父亲刚从金华调到萧山所,母亲己经怀孕我在身。我问我母亲,“你已经怀孕在身,怎么父亲还报名?”母亲说,“那会儿都是党员带头,你父亲是党员呀,”想想也是的,父亲这位参加过新四军,打过鬼子炮楼,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的老兵当然带头。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保家卫国,父亲做好了一切准备。
农历12月下旬,我父亲要了免票,叫我母亲回山东老家,和我母亲说:“你就回山东生孩子吧,家里有娘可以帮着你”。父母亲整理了家里的一点行李,其实本来家里就没有什么东西,也就随身带了一条棉被,一个热水瓶和脸盆,现在看来算不上什么好东西,那个年代拿回老家可是个新鲜东西,稀罕物,我母亲说老家都没有见过热水瓶和搪瓷脸盆。临行前还和母亲拍了张照片,买了条新围巾,算是纪念物吧,父亲和几位同事将我母亲送上火车。和我母亲结伴同行回老家的还有2个家属,那2个家属比我们老家近一点,她俩比我母亲早下火车。火车走了三天三夜到了昌乐,当时漫天大雪,一下车母亲简直懵了,这可是我母亲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母亲还算能干的,见前面有位大哥,母亲问:“这位大哥,长途汽车站在哪里?”大哥说:“我也是到长途汽车站,跟着我走吧”。母亲感叹那个时候好人多。
当天的车没了,母亲在汽车站旅馆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上了长途汽车,汽车跑到临朐县蒋峪终点站就再也不走了。蒋峪距离我老家郚山还有40里路,这时漫天大雪有一尺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哪咋办,不可能走路吧。我母亲当时想,咱多花点钱吧,雇人用小车推。好不容易找了2个推车夫,推车夫一听到郚山直摇头,我母亲就和推车夫说,“两位大哥我多给你们点钱,你们只要把我送到郚山贾孟村,我就谢谢你们了。”总算商量成了,走吧,那路实在是不好走啊,雪还在呼呼的下,小独轮车轱辘老是陷在地里拉不动,车夫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上不去的坡就下来走,要翻过三道岭和三道大沟,路上把我父亲在金华临行前给她买的一条围巾也不知啥时候掉了。走了整整一天,到我奶奶家已经是掌灯时候了。我奶奶根本想不到这个时候儿媳妇还会来家,赶紧招呼着2个车夫吃了点东西,给他们包了一包干粮好在回去的路上饿了吃,付了双倍的工钱,车夫走了。这天是农历12月29,奶奶家里大伙正在忙着过年。
到了第二年1953年的春天,朝鲜战况基本平息,也不用去朝鲜了,父亲给母亲去信和免票,大着肚子的母亲来到南方,七月份生下我。
我的名字原来是“停”,后来换户口本时改为“亭”,就是因为纪念朝鲜战争停战之意。
这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发生在我父母亲身上的一段经历,今年是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70周年,用以此文,以致纪念。
(根据我母亲讲述记录)
王少亭
2020年2月29日终稿
照片拍摄于195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