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春天,一个太阳出山的早晨,有一个年轻人正在阳光里跑着,亮晶晶的汗珠儿,不知不觉从额头上摇摇欲坠。他是谁?原来就是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警卫员,名叫黄兴正。他来到红军女干部汪荣华面前,两腿并拢行了个军礼,旋即露出笑脸,把一封信交给她,兴奋他说:“汪荣华同志,这是我们刘总长给你的信,首长嘱咐我一定要当面交给你。”
汪荣华接过信,仔细端详片刻,发现笔迹工工整整,全是蝇头小楷,多遒劲潇洒啊!这会儿,她忽然想起不久前初次与刘伯承相识的情景,不由心房高兴地乱跳,那兴奋,那激动,不亚于当年参加红军。甭看她平时有说有笑,活泼大方,此刻却有些腼腆。她抬头看看黄兴正,略带羞涩地微微一笑,悄声细语地说:“小黄,麻烦你跑一趟,谢谢你哟!”
“谢啥子嘛!”黄兴正眯眯地笑着,浑身都觉得滋润,他说了句客气话,嘴片又动了动,好像还有话要说,慢慢地,又没有了。他当年是个顽皮而好奇的小伙子,凭着直觉,他感到这封信不同寻常,便似走非走地闪到一旁,双眼眨也不眨地凝视着汪荣华,偷偷观看她的表情。他发现,汪荣华看信后脸红了,红得好像阳春四月的红牡丹。这时候黄兴正十分明白,这是一个陶醉在快乐和幸福中的汪荣华,而且快乐和幸福到了掩饰不住的地步。于是,他机灵地、满心欢悦地溜走了,边走边寻思:“好咧,天大的喜事啊!”
当晚,这个当年十六八岁,生性活泼、稚气未尽的黄兴正,便向刘伯承身边的参谋陈明义报告了这条新闻。
在这皓月当空的夜里,黄兴正静静地躺在没有水洼的草地上,也不知躺了多久,可就是睡不着。他蓦地翻个身来,瞅瞅躺在自己身边的陈明义,同样丝毫没有睡意,还圆睁着两眼仰望满天闪烁的星斗。于是,便伏在陈明义的耳边说:“陈参谋,我告诉你一个机密,不知你是否愿意听?”
“什么机密呀?”陈明义一听机密二字,顿时提高了敏锐的警觉,忙催促道:“你快说说。”
黄兴正依然伏在陈明义耳边,微微呼出的热气的烧着他的面颊:“今天早晨,刘总长让我送了一封特殊的信。”
“噢,送一封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陈明义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如果说这也算得上机密,那末你天天都有说不完的机密啦!”
“你可别小瞧那封信,”黄兴正神秘地朝陈明义眨眨眼睛,声音像蚊子哼哼,“昨天刘总长办完公事,磨了一盘浓浓的墨,用蝇头小楷写了好几页信,然后亲手叠好装进信封,没想到……嘿!还叮嘱我当面交给汪荣华同志呢!”
没等陈明义接上话茬,黄兴正绘声绘色地继续说道:“我拿着刘总的那封信,一路跑步来到汪荣华跟前,规规矩矩地交给了她。没料到,她拆开信看了一两页,就不好意思地红了脸,低下头,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脚尖。这一连串的举动,好像在告诉人,她与刘总长有了什么瓜葛,你说是不?”
听黄兴正这么一说,陈明义不由有点兴奋起来:“你讲的当真么?”
黄兴正点了点头说:“哎,军中无戏言,我敢保证句句是实。”
望着满天闪烁的星星,此刻的陈明义半天没有吱声。他暗忖: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张,现在四方面军已经是第二次过草地了,处于逆境中的刘总长,此刻多么需要友情和温暖的慰藉啊!如果汪荣华能理解首长的心绪,给首长写封回信,哪怕只写上“同意”两个字,那该有多好!想到此,他真想找江荣华谈谈,可又一想,这样的事别人毕竟不好插手,想替首长做点什么又觉得不好办。
目睹陈明义沉思不语的样子,黄兴正耐不住了:“陈参谋,你还没有表态,这件事究竟算不算机密?你说说吧!”
“算啊!算啊!”陈明义点头说道,“可我得提醒一句,你要把嘴放严实点儿,不要对第二个人讲此事,免得刘总长知道了生气,也免得我们这些人帮倒忙。”
黄兴正“嗯”了一声表示答应。
然而,没过几天,这件“机密”仿佛随了风儿,还是在部分同志中传开了……那末,这“机密”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来龙去脉又是如何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胸怀豁达、风度滞洒、足智多谋的儒将任弼时说起。
红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等领导下,经万里转战,成功地摆脱了追敌,于1936年4月25日至27日渡过金沙江,在中甸短期休整,随后分途北进,翻过玉龙雪山,进入藏民地区,7月2日齐集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在甘孜,任弼时会见了朱德总司令和刘伯承总参谋长。朱德、刘伯承将张国焘对抗中央、反对北上抗日,擅自另立中央的恶劣行径,完完全全地向任弼时作了介绍,并着重指出,红军的团结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当前,只有团结一致,冲破重重阻力继续北上,到陕北与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会师,共同抗日,才是唯一正确的进军路线。为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红二、六军团的领导同志,与朱德、刘怕承携手并肩,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展开了一系列的坚决斗争。
这正应了中国古代贤人的一句话:“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在共同同张国焘进行斗争的关键时刻,任弼时亲眼看到了刘伯承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崇高的品德,这些动人情景,深深地嵌入了他的心扉。一天在闲聊中,任弼时和他的夫人陈琮英谈起了刘伯承的家事。当他们了解到刘伯承孑身一人,伤残的身体无人照顾时,就介绍红军女干部汪荣华与刘伯承相识。从此,他们交上了朋友,谈起了恋爱。
那年,汪荣华19岁。她有着健壮浑厚的体质,高高的个儿,胖胖的身材,圆圆的脸庞,微黑而丰腴、在那细而长的浓眉下面,水汪汪地闪动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眼神里常是洋溢着春水一般单纯的光芒,使人感觉到这是一个俊秀、聪慧而又朴素的女子。她这样的年轻姑娘,穿着一身红军军装,戴上缀着五角红星的红军帽,潇洒、气派的神态格外引人注目。不论是乡下大姐,还是红军队伍里的小伙子见到她,都觉得英姿飒爽,楚楚动人。当她还没想到交男朋友的时候,爱神突然降临在她面前,爱的火焰开始点燃,它跳跃着,发出耀眼的光辉。
由任弼时夫妇牵线、搭桥,汪荣华怀着少女炽热、纯真和诚挚的心情,与英俊过人、风度翩翩、满腹韬略的刘伯承从相识到相互爱慕了。
他们的第一次约会是在清源河边散步。
那天傍晚,部队宿营在一个名叫曲子镇的地方。太阳刚刚下山,一片一片的云霞,辉映着西边的天空,参谋陈明义在清源河边洗衣服。忽然,黄兴正跑来报告:“陈参谋,刘总长与汪荣华的事,有门儿了!你瞧,俩人并肩在那边散步呢!”
陈明义连忙抬起头来,顺着黄兴正的指处望去,在绯红色的霞光中,刘伯承与汪荣华正肩井着肩踱着步。调皮的黄兴正,望着他俩朝这边走过来,而且越走越近,便隐在一块石头旁“侦察”他们的行动,甚至悄悄地在那儿侧耳细听,极力想从那低声交谈中听到点什么,可那河水汩汩地唱,悠悠地流,和河畔柳枝上的云雀鸣叫交织在一起,什么也听不清。
刘伯承和汪荣华哪能想到,在这样清辉飘洒、万籁俱寂之所在,竟然有人会打探到他们的行踪,甚至想偷听他们的喁喁情话。他们并肩而行,脚步儿悄悄,欣然领略如锦霞光,品尝鸟语花香,倾诉着衷肠:
“小汪,听说你1931年就参加了革命,那时你才14岁,还是个娃娃嘛、怎么就想到出来当红军?”说话和蔼可亲,而且常常带着微笑的刘伯承,悄声细语地问道。
汪荣华脸上堆着笑,一双稚气未脱的大眼,在云霞下闪动着明亮的光芒。这神态,与其说是她发自内心的喜悦,还不如说是她心中自豪感的流露。是呀,她才14岁,还是个不诸世事的小姑娘,便毅然离别家乡,投入红军的怀抱,跟随队伍闯荡四方,转战南北,她怎能不热血奔涌、豪情满怀呢?这会儿,她听了刘伯承的间话,倏然间心头闪现出当年参加红军的情景,因此她格外激动,格外兴奋,便爽块地回答:
“那时候,我只知道革命好,红军好,就是要参加革命,当红军,没有别的想头。”说着,不由抿嘴微微地笑,好像豪情几乎要溢出心外。
刘伯承回眸一笑:“那些年头,你年纪很小,又没有远征过,从鄂豫皖长征到这里,累坏了吧!”
汪荣华眨动着一双豁亮的大眼睛:“累是累点,好在有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关照,总算是从迢迢万里路上走过来了,不然,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是呵,”刘怕承充满感情他说,“你要记住他们,感激他们,还要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不畏艰难困苦的优良作风,这样,不管今后的任务有多重,路程有多远,都会昂首阔步地永远向前进。”
“我会的。”汪荣华这样坚定地表示着,同时觉察到刘伯承的眼睛总注视着她。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蕴藏着无限情感的眼睛。亲昵和抚慰,爱护和关切,全都在这眼睛中闪现。透过这眼睛,仿佛可以看见他的心底,看见他善良和美好的心灵。刘伯承的话语,刘伯承的目光,使汪荣华好感动。年仅19岁的汪荣华,何曾受过男人这样真诚的慰藉?何曾听过男人这样亲切的声音?何曾见过男人这样慈祥的目光?她感到心满意足,怎么也按捺不住那颗怦怦跳动的心。是激动?是欢悦?还是自豪、幸福,她自己也难以尽述。她的心第一次泛起爱情的浪花。她觉得,眼前这英俊无比、才华横溢的刘伯承,像一颗明珠,深深嵌进了她的心窝里,跟星星一样闪着光彩。说真的,她羞于去向月老道谢,心里却感激任粥时和陈琮英。她感谢他们给她介绍了一个杰出男子——刘伯承。
人们常说,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慕萌动的时候,往往会激起对情人更多的爱慕之情。
这话或许不错。这时候,在汪荣华赤纯的心里,仿佛有一把钥匙,陡然启动了记忆深井的盖子,原先储存在这口深井里的东西当初往往是搁置一旁的,而此时此刻却涌流出来了……那是1935年6月的一天,红一方面军的先头团——第二师第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先头团——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在夹金山下的达维镇胜利会师。
那一天,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代表团来了。他们从抚边赶到两河口,欢迎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四方面军的同志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和欢呼中央代表团的到来。
在中央代表团成员中,有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洛甫、博古等,刘伯承以军委总参谋长的身份参加。他有着胸肩宽阔魁梧的身子,穿着整整齐齐的军装,腰间扎着皮带,腿上打着裹腿,脸上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既具有学者风度又具有军人气质,最为引人注目。
站在欢迎行列里的汪荣华,不知道这位引人注目的人就是刘伯承。当刘伯承向她面前走过来时,经身旁的参谋陈明义指点,她才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红军领导者。在汪荣华心目中,刘伯承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记得三年前,她在大别山刚参军的时候,曾听到一个红军老首长给她讲过刘伯承的故事。诸如护国、护法战争中名震巴山蜀水,沪顺起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时主持参谋团,留学苏联时组织远东工人游击队,从长江局军委书记到红军总参谋长等等。后来长征开始后,关于刘伯承的故事更多,他协助毛泽东指挥的智取遵义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在红军中传为佳话。特别是红军部队通过彝族区时,刘伯承为了手不刃血的通过彝族所控制的地带,和彝族首领小叶丹进行了歃血为盟的结拜,那真是漂漾着古代名将传里的历史薰香。因此,在汪荣华的想象中,刘伯承应该是一个非常粗犷的,十分高大的彪形汉子。但是,当她亲眼见到刘伯承的刹那,那印象与她想象的竟是那样的不能符合。
他原是既英俊又显得那样可亲可敬的人。
他原是既潇洒而安静温雅的人。
他原是既严肃而慈祥和蔼的人。
第一次见到刘伯承,给汪荣华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回忆。
随后不久,为了北上,中央军委制定了《夏河、洮河战役计划》,决定一、四方面军在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分左右两路北上。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率领,包括一方面军之一、三军团及四方面军之四军、三十军。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包括四方面军之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及一方面军之五、九军团。刘伯承随左路军行动。
恰在这时候,汪荣华被调到总参谋部四局工作。这段时间,她和刘伯承同在总部机关,几乎每天或隔几天总能碰面。有天过草地时,刘伯承看见汪荣华一瘸一瘸地跟着队伍走,就把自己的马让给她骑。此刻,汪荣华不由一怔,心里直敲小鼓:刘总长年龄大,眼睛又不好,我哪能骑他的马呢!于是便怀着感激的心情谢绝了首长的关心,她倒觉力量倍增,仿佛得了神通,有无限的劲头似的,步伐也自然加快了。
“小汪,你在寻思啥子呀?”刘伯承见汪荣华望着清源河的碧波发呆,半晌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忙不解地问道。
这一问,阻断了汪荣华十分活跃的思绪。她不禁为自己刚才的忆念害羞,慌忙掩饰说:“我在想,我这个人太幼稚,不能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
这是大实话。记得那天任弼时给她挑明了那层意思后,她心里就一直在翻腾着:刘伯承功劳大,政治思想水平高,军事指挥艺术好,他跟随中央进行长征,出任了红军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为智取遵义、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自己呢,只不过是红军中一个普通女兵,阅历浅,能力弱,至于思想、文化水平和其它诸方面,都远远不能与他相比。若比,他宛如一棵挺拔的青松,显得巍然高大;而她,只不过是青松下的一棵小草,不免过于渺小。这种青松与小草似的交往,如何能有美满的结局呢!
汪荣华前思后想,顾虑重重。她担心自己年轻、无能,挑不起作为刘伯承的伴侣应该挑起的担子。
望着汪荣华忧虑重重的目光,刘伯承似乎觉察到她的心思,无奈姑娘不坦率相告,他又怎能挑起这样的话题呢?他沉思了一会,像有许多话要说,又似乎不知从哪里说起。再沉思片刻,才婉转地说:“小汪,不知为啥,我总觉得你还有些话要说,可又没有说出来,是不是啊!”
汪荣华笑了笑说:“在你这个总参谋长面前,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知道的,我的知识太浅薄了。”
“噢,恐怕问题的根子正在这里。”刘伯承微微一笑,诙谐地说:“总参谋长又怎么样,他也是普通一兵咧!俗话说,兵对兵,亲加亲,有啥子话都可以讲的嘛。”
几句话儿,说得汪荣华眉开眼笑。她觉得刘伯承的话在理儿。于是,便坦诚地说:“我是个普通农民的女儿,文化低,知识浅,又不懂军事,对战略战术更是一窍不通,与你相比,不论资历、学识和其它方面,都相差十万八千里,咱们结合,怕是不大合适。”
刘伯承听得出,汪荣华说的是发自内心的话。他温文和蔼地笑了起来。他的笑声开朗而活泼,他的话语坦诚而亲切:“你讲的这些,其实没有啥子关系嘛!要讲出身,我刘伯承也是农家子弟,祖父还当过吹鼓手呢。正因为这事,那年我去考秀才竟然被县官逐出了考场,因为穷。我们才出来闹革命来了。我们的结合是自由恋爱,只要我们有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就能志同道合地生活战斗在一起,亦能用持久不衰的感情努力维护家庭亲密无间的关系。婚姻的幸福并不建筑在资历和学识上,却建筑在心心相印的依恋、理解和互相尊敬上。这种幸福的本质是共同的理想和事业,至于文化水平,可以努力学习嘛,我可以帮助你。”
这一席推心置腹的话,汪荣华听得懂,琢磨得透。正如随着太阳的升起,越来越淡的雾色渐渐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样,汪荣华心头的疑云随着刘伯承亲切的话语而散去了,消失了!此时此刻,她更加敬重刘伯承的高尚品德和完美情操,本来曾经有过的心理距离,一下子烟消云散,彻底解决。
他们这次初会,还谈到同张国焘的斗争,谈得很投机。末了,汪荣华有点嗔怪地说:“你眼睛不好,给我写信,用毛笔写那么工工整整的小楷,多费眼睛啊!”刘伯承丝毫不掩饰初衷,坦诚地说:“第一次给你写这样的信,当然要严肃认真罗!”
说罢,刘伯承望着面前的汪荣华开怀地笑,笑声里充满了喜悦和幸福。听见这种笑声,汪荣华也不由得笑起来。
清源河的谈心,虽然是第一次,但刘伯承与汪荣华心中的爱情,却得到了迅速的升华。这种情爱的飞跃,连他们本人也不曾觉察。随后,他们在繁忙的军旅生活之余,只要稍有闲空,便在一起散步、谈心。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刘伯承帮助汪荣华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有时候,汪荣华也帮助刘伯承缝补衣服,做点针线活儿。在他们的眼中,并不把这些只看作是一种互助,而看作是一种欢乐情绪和幸福感受的同义语。随着恋情的纵深推进,这种欢乐情绪和幸福感受日益强烈。
爱,被这对恋人激情的相互交融和相互辐射催熟了!或者说,这对恋人由友谊之火锻烧出来的洁美异常的爱情已经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地步。
1936年的中秋佳节,这一天,他们在长征路上的一个小镇——甘南,举行了极为简朴的婚礼,结成秦晋之好。
节选自《伟人名人情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