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斗生涯(一)

老龙湾 发表于2020-04-11 19:15:37

    我于1923年1月出生在山东省临朐县朱堡乡大谭马庄。父亲谭坤吉,上过私塾学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母亲是家庭妇女,目不识丁。他们继承了祖父及前几代积累下来的耕地约15亩,草房14间。父亲出继到伯父家为养子,由于继父早亡,他继承了两家的遗产,承担起生母和养母的赡养任务。

    从我记事起,就得到了两个奶奶的抚爱。家中有两个老人、父母、姑母和两个弟弟,非老即小劳动力少。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每年还要外出三个月,给缫丝手工业主当账房先生。所以我从九岁开始就提前担负起抬水、抬土、喂养牲畜、锄地、砍桑、养蚕等田间和家务劳动。当时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特别沉重,所以家中的经济生活非常艰难。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粮食可以自给。再种几亩黄烟,利用田间地边的桑林,养蚕缫丝,每年喂养一口肥猪和几只母鸡生蛋;把这些农产品拿到集市上去卖,换成钱购置生产用具、被服、日用品等。要是遇到大旱、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全家的生活就会出现缺粮、短钱的贫困状况。所以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懂得了东西来之不易,生活步履维艰的道理,逐渐养成了勤恳劳动、省吃俭用的本能。同时也萌发了长大之后离开农村,到城镇去学习经商做工的想法。

    在我六岁那年,也就是中国民主革命转入低潮时期的1929年,我由幼年时期进入了启蒙求知的年代。开始与几个邻居的孩子上私塾,老师由父亲和一位兄长轮流担任。教学方式非常陈1日,先生念一句,我们念一句,合上书本能背诵出就算学好了。时间只有半年,庄里的小学已经举办起来。校舍设在村西面,抬头看见马头崮。夏天雨季到来,山溪自高而下,校西有一处柏树林,梧桐树、楸树笼罩着校园,环境很优美。村民推选稍有文化又有威信的长者担任校东,父亲也是主事人之一。清朝最后一届科举的秀才谭佃甲之弟谭佃寅当学校管理员。

    我于1930年正月走出停办的私塾进入村立小学。教我的第一位教师是邻村福山集的杜瑞庆先生,他三十多岁,高个长脸,穿一身浅蓝色大褂。对待教学非常严肃认真,对学生要求也十分严格,对调皮的学生常用教鞭打,甚至用板子打手心。他的楷书写得很有功夫,讲话很清晰。但在学生面前很少有笑容。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是看图识字,算术先练熟十位数字从加减法开始。教师的薪水由学生分担,吃饭由管理员指定的学生送饭,每一轮送饭五天。轮到我家管饭的时候,母亲当贵客招待,把最好吃的面食和菜肴作给教师吃。第三年杜老师走了,又请了一位年近五十岁的老师高子祥,他的毛笔字和工笔画都很有功夫。在我的作文本上用非常正规的小楷或行书写批语,有时还画上鸟鱼画。我当时对他很崇敬,他是对我启蒙很大、印象较深的一位长辈。

    在村小学四年期满,报考区立高等小学。此校设在区政府所在地纸坊镇后街,是在一所孔庙旧址上扩建起来的。大门口正中还保持着大庙的古建筑,一对大石狮子踞守两边,几株大柏树挺立在院中央,一口大钟挂在柏树上,开饭和上课以撞钟为号。正殿和配殿星,仍然保留着神态各异的神像,后院有一处大操场。上课的教室是后来新建的。

    考试那天心情比较紧张。天没亮,母亲作好饭,给我穿上过年才穿的新衣服,显得比平时精神了许多。考试的内容有历史、地理、数学,最后是作文。记得题目是“我在学校的经过”。我把自己村庄的自然环境和对老师的印象以及土匪绑架村民学校停课、村长动员村民出钱买枪打土匪保家园、学校复课等亲身经历和感受写成记叙文交卷。过了半个月,学校张榜公布成绩,我的名字榜列第二名。教我的高老师特别高兴,专门到家中祝贺,父母也都很高兴。家中虽然缺少劳力,拿不出多少钱交学费,但父亲还是下决心让我进高小学习。经过一番准备,于1934年的2月正式入校。校长和教师大部住校,学生住处自己想办法。父亲求亲告友,在校园附近租了两小间民房,房内是土炕,铺上一层麦草,夏天换成草席。一盏煤油灯,一缸井水,一床旧棉被,伴随我渡过了三年之久的清苦生活。谈到饮食,使我更加怀念母亲的关心和操劳。她每周为我加工好煎饼和烧饼,夹上萝卜咸菜,冬天带上一周的,热天只带三天的。一日三餐全用开水泡着吃,只有回家时才能喝上稀饭,吃上面条。

    在全班同学中我的年龄最小,个子也矮,课桌座位排在最前面,对班主任和各位教师的形象以及讲课的特点看得很清楚。对我比较关心的是班主任王建侯,在我心目中印象很深。他的妻子高凤英是我们的音乐教师,用一架旧钢琴指挥全班高唱“满江红”“苏武牧羊”“渔光曲”“童子军军歌”等,同学们都非常爱戴她。

    三年中我共定作过两套学生服,一套是鸭舌帽,灰吡叽的上下装;一套是三民主义青年团统一制定的童子军服,白色大沿帽,黄色上衣,小皮带束腰的短裤,穿起来格外精神。体育课每周两次,教师模仿军队的课目训练学生,从齐步走、正步走、持枪等基本动作做起。每周开一次周会,全校师生都参加。固定程序是:一唱党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二是集体朗诵总理遗嘱:即革命尚末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训词;三是站在孙中山像前三鞠躬。最后是校长讲话。每到重大节日,集合到大操场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和庆祝活动。教室里挂着国民党党旗和孙中山肖像及格言。校园里飘的是青天白日旗;各位教师礼帽大褂,穿着整齐,文质彬彬。这些情景在我少年时代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未校对谢绝转载

浏览:125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睽睽众目5269
    睽睽众目5269
  • 漂流者
    漂流者
  • 辉哥
    辉哥
  • 立春
    立春
  • 思目
    思目
  • 老龙湾
    老龙湾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