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大学校走向农村,实行书本、课堂知识与社会革命实践相结合,参加了农村“减租减息、增加工资”为中心的民主改革运动。
1943年的六、七月份,我们政治队一方面担任军事警戒,配合县大队、区中队和民兵,监视日照、赣榆两城日伪军的行动;一方面利用村头、河边的大自然课堂,突击完成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校部教务处出题,大队和队的教员联合监督。分别对哲学(重点是对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本的战略口号,运用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的哲学原理来分析说明);政治经济学(重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还有党的建设、文化课中文写作的考试。我的成绩属于优等,几门课程平均九十五分以上。在军事课程方面,以口试为主,笔试多是问答题。测验的主要内容:运动战与游击战的战术原则,营行军、防御、进攻的一些基础知识。
考试刚结束,我们政治队接受了到农村开展“减租减息、增加工资、改造村政、动员参军”的新任务。由指导员颜红同志带队,来到莒南县委所在地住下,首先由县委书记向我们介绍了农村新区的基本情况:同邻县日照接壤的两个新区 佼山和陡山区,是去年冬季我一一五师发起了甲子山战役,打垮了国民党五十七军缪澄流部,解放过来的新区。抗日民主村的工作刚刚开始,急需工作队去协助区里的干部打开局面。全队化整为零,一个班分成两个工作小组,一个组包四个自然村。班长辛茅剑同我们五个学员,来到佼山山前东、西柳沟村,兼顾山后面的上下柳沟村,区里派妇女委员协助,很快进入了工作实际。我虽然生长在农村,但对农村工作是陌生的。临出发前班长制定了一个调查提纲,我们到此,先从访贫问苦开始,找村长、文书以及读书识字的老者、青年个别谈话,只用了三、五天就把四个村的基本情况摸清了。东西柳沟,地处山前坡,村前有一条小沙河。总共一百二十多户人家、五百多口人,可耕地很少,而且多是岭地梯田。自给自足的中农占35%,贫农、下中农占60%以上,只有三、五户富农,没有一户够得上地主。在这样的穷乡僻壤,可以说无租可减,无息可免。所以我们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宣传教育,建立基层组织,整修农田、发展生产,动员参军、发展壮大部队方面来。为了活跃文化生活,我们帮助村里办起了夜校、识字班,全村的男女青年和儿童都积极参加。我们利用这个阵地,上文化课,教唱抗日歌曲,发表政治演说。锣鼓敲、胡琴响,唱京剧的范建文同志再来一段清唱,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吸引到会场上来,群众情绪非常活跃。建立抗日民主新政权的宣传教育也步步深入人心,并在这样的工作中发现积极分子,充分走群众路线,预选出村长、民兵连长、农救会、妇救会长,征得区委的同意,召开村民大会选举产生。通过这些骨干把民兵、妇女组织起来。同时,我们还培养建党对象,新发展了几名党员,与原有的二名党员编在一起,成立了村支部。经过近三个月的细致工作,这里的各项工作已接近根据地的水准。许多民兵自愿参加八路军。我们把这几个青年的情况向区委作了介绍,成为全区动员参军的群众大会上,披红戴花、带头参军的积极分子。由于我们各工作组艰苦、细致的工作,群众组织基础打得好,再加上地形优越,这里成了抗日部队的依托之地。山东军区、一一五师的后方医院、军事仓库等都迁到这里。在坚持持久战,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直至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中,都起到了革命根据地、军事大后方的作用。
1943的“八一”前后,我们接到了离开农村,返回学校的命令。工作组长把几个村干部的工作向区里作了认真移交。临走时,全村的男女老少站满了村口,用留恋热情的目光,举起双手为我们送行。村长、民兵连长和一些青年,背着我们的背包一直送到区政府驻地,仍然不舍得回去,我们也舍不得离开他们。时间仅有几个月,同这里的男男女女、山山水水建立了深厚感情。
全队汇合后,班排之间、同志之间相互串联、相互交谈着深入群众、参加社会民主改革的经验体会,交谈着各自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和典型人物,谈得津津有味。指导员颜红也在我们中间,一位身穿便装、眉清目秀的青年女同志站在眼前。大家对这位女同志的出现格外注意。因为除了校部的几位负责人和刚从莫斯科学习回来的军事教员结婚外,队里几乎见不到女性。颜红同志带队做农村工作,参加了莒南县委的领导(县委副书记),与县妇救会的青年干部很快建立了爱情关系。在当时艰苦的战争年代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红军干部,只要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可以结婚。他们是经县委书记从中作媒,由书记的爱人、妇救会长安排,在颜红回校之前举行了婚礼。当时在学员中流传着一段佳话:颜红颜红,红运在山东,莒南一行,大功告成,找到好伴侣,夫妻抗战山海情。回校之后与大部队汇合,重新恢复了紧张的军事生活。当时国际、国内战局是:在苏德战场上,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红军和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坚守住了列宁格勒;在斯大林格勒城郊,组织了几次大战役,把侵略军截阻在郊外。第二梯队的红军已经组建完毕,源源不断地开赴前线,由防御转向准备全面反攻。在亚洲战场上,日本军国主义挑起的太平洋战争已经全面展开。在抗日战争的前沿战场上,我华北、山东地区的八路军与人民并肩作战,打破了日寇对我根据地的封锁,粉碎了日军的冬季、麦季大扫荡;鲁中、滨海地区的讨伐国民党反共顽军的战役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滨海抗日根据地成倍扩大,人民抗战的情绪高涨,参军运动形成热潮;主力部队的兵源充足,地方武装蓬勃发展,装备也大大改善。8月1日,我们在莒南县坪上镇前的大沙滩上参加了建军节整军阅兵大会。参加大会的部队有:一一五师司政后机关、滨海军区直属部队和特务团、六八四团、六八六团各两个营;莒南、莒北县的独立营,独立团;抗大的全部,总人数约四万人以上。大会由滨海军区司令员主持。首先是罗荣桓(山东军区司令兼政委,一一五师政委)讲话。他以很重的江西口音,讲了“八一”建军节的历史;又讲了山东抗日部队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壮大的经历。最后他以深沉而又洪亮的声音号召大家要发展生产,勇敢作战,巩固解放区,扩大游击区,积蓄力量,迎接反攻阶段的到来。之后,政治部主任肖华同志作了长篇讲话:从二次世界大战敌对双方的实力说起,一直讲到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的疯狂野心;苏联红军最高统帅斯大林沉着指挥、决战决胜的信心。接着他又分析了抗日战争几大战场的发展趋势。最后他引用了毛主席“论持久战”提出的抗战必经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的英明论断,讲明我们目前正处在相持阶段的后期。日本侵略军偷袭珍珠港得胜后,又把战争引向东南亚,把驻守在华北的兵力调往太平洋战场,兵力高度分散,捉襟见肘,把他的后背全部暴露在我军的刺刀尖上。我们正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出击,解放国土。肖华主任的讲话,句句清脆入耳,打动了所有听众,数万人的会场秩序井然。进入1943年以来,我们抗大政治队离开大本营分散活动,对大的局势若明若暗,听了肖华的报告,顿开茅塞,信心百倍。
未校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