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五莲山,开辟新地区,把抗日游击区向胶州湾、胶济路前沿推进。
庆祝“八一”建军节大会以后,抗大部队,接到军令,分作两个梯队向日照北区进发。校警卫营与一大队为一梯队,已先前两天出发,校部、干部队与我们二大队为二梯队一起行军。第一天驻防在莒、日公路南侧的黄墩、粮山口;第二天夜里,穿过公路两侧以壕沟为屏障的封锁线,翻越了几座山岗岭坡,来到五莲山前的两个大村——东西洪凝镇驻防。警卫营与一大队先行到达,营部驻扎在山麓以东的山庄,并在山头高地设置排哨,以监视日照至青岛公路和灵山威海港敌伪军的动向。一大队(即军事队)在洪凝以西的道口村庄设防,以控制通向诸城、胶县方向的要道。我们二大队、干部队和校部住满了东西洪凝的学校、民宅。五莲山的以西以东,是刚刚解放的新区。三个月以前,还在顽军孙焕彩、伪军张希贤的统治之下,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42年冬季,我一一五师主力团,在常恩多师长、万毅团长率部起义的时机,发起了第一次甲子山讨顽战役,把坚决反共反人民的国民党五十七军缪澄流部的两个师,消灭、驱逐于甲子山南,解放了日照的大部地区。1943年的春夏之交,一一五师六八六团打先锋,军分区司令梁兴初(绰号梁大牙)同志,率领山东纵队二旅的主力团和地方武装,主动出击,跃过莒日公路,进军五莲山区并站稳了脚根,向西把伪军莫正民部赶进了莒县城和管帅据点;向北把伪军张希贤部赶进了诸城、胶县,把解放区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开辟新区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宣传群众、组织建设基层政权的工作,急待解决。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从滨中各县抽调了一批军政干部,派来五莲山新区,成立了滨北地委、军分区、专员公署。建党、建政、扩军的工作全面展开。干部力量仍然严重不足,大有顾此失彼之虑。抗大全校驻防滨北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扬抗大的优良传统;充分运用既是学习队宣传队,又是战斗队的优势,协助、配合地委、军分区,迅速打开局面,做好巩固、扩大根据地的工作。我们政治队的军人俱乐部又重新活跃起来。校政治部要求我队的剧团,再编几个小节目,把京剧“寻夫”进行公演。校部民运科和文化工作队组织召开大型的军民联合晚会,会场设在洪凝两村之间大庙前的广场上。这座庙宇座北向南,建有正殿、东西配殿,与五莲山顶上玉皇大帝宫殿,遥相对映,形成上下垂直线。虽然年久失修,但仍然保持了青砖汉瓦、红墙碧椽、雕梁画栋,神塑精湛、巍然壮观的古建筑艺术。院内院外松柏茂盛,花竹繁荣,几株粗大的银杏树葱葱茏茏,枝高参天。据说:敌伪没占领时,每年举办两次香火,善男信女们,不远百里来求佛祭山,热闹非凡。共产党、八路军在这里召开规模很大的群众大会还是头一次。夜幕来临,汽灯高照,锣鼓喧天,男男女女扶老携少,来自大小村庄,充满了会场的各个角落。为确保大会的安全,二大队长胡大荣同志(红军来的团长)亲自指挥两个中队维持秩序,并向南、东北(青岛)的要道上派出游动哨兵。会议一开始,抗大政委李培南作目前形势报告,地委、专署负责人也讲了话,接着进行文艺演出。晚秋的深夜,气温下降,但群众的情绪异常高涨,一直坚持到演出结束才说说笑笑离开会场。
抗大驻防滨北,替换下能打善战的三个主力团,回到后方进行短时期的休整,以利再战。军分区直接指挥的独立团、营延伸到胶济路、胶州湾附近活动,在军事上、政治上给敌人构成威胁,尤其是对莒县、诸城灵山卫等据点的伪军威胁更大。山东分局社会部、滨海军区联络部抓紧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城市秘密工作和对伪军的“策反”工作。山东军政保卫部的宋子成同志会同与青岛有可靠社会关系的三位同志,组成青岛工作委员会,以采购海产品作掩护住进青岛、薛家岛的渔村,再在渔民中发展秘密交通员,与市内的地下工作者取得联系。滨海军区联络部部长史甄与部里的工作同志,在滨北地委的密切配合下,通过特殊关系,同盘踞莒县城的伪军头子莫正民、诸城伪保安团长张希贤接上了头,秘密约定地点,由史部长作为八路军的全权代表,分别与莫、张直接谈判。给他们阐明二次世界大战的总趋势,日本必败的事实根据、当汉奸的可耻下场,改邪归正的光明前途,以及我党对举义人员的一系列政策。伪军头子逐步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必然失败的下场,也急于想找一条后路。所以愿意同我军联络人员建立绝对秘密的关系。从而达成了“君子协定”,他们所属团营,保证不向八路军出击,保证不袭击共产党的根据地。两股伪军的上层工作做得非常成功,为1944年秋季我军解放莒县城预伏了内应。我军攻克莒县的战役中,莫正民率领伪军三千,张希贤率伪军一千,脱离日寇,弃暗投明。
未校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