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杨献珍同志在中央党校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刘封邱de 发表于2020-04-19 21:58:52

    杨献珍同志逝世一周年了。

    但是,他的形象和他给我的教益经常在我的记忆中泛起,难以忘怀。其中最主要的是他在早期中央党校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出“十六字教育方针”并贯彻教学过程中取得成功的经验。这在今天新的历史时期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1948年,当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党组织把我从泰山地委调往鲁中区党委,准备参加接管即将解放的济南工作。由于情况变化,接管济南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正在这时,中央发来了要创办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并招生的通知。

    第一期就给山东分配了二十个名额。

    考虑到自己长期在山沟里打游击,学习机会太少,理论水平较低,长此以往,恐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于是我主动请求组织派我去马列学院学习。

    组织上很快就批准了我的申请。

    同年8月,山东组成了以张震寰为队长、我为指导员的二十人队伍,前往当时党中央的所在地一一一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附近李家口村报到。中央马列主义学院正在这里筹办。

    当时,中央马列主义学院院长由刘少奇同志兼任,杨献珍同志任教育长主持全院日常工作。开学时,刘少奇同志亲自来院为我们作报告。他明确地指出:

    我们党虽然即将取得全国的胜利,但除中央领导同志以外,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偏低,有的甚至极低。这种状况不能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在需要培养出两三万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并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干部,去领导人民群众夺取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

    听了他的讲话,学员们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懂得了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用革命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

    陈伯达也讲了话。他谈到要重视和学习理论知识的方法问题,认为要学习理论就要读书,要读书就要学会“找门牌号”的方法。意思是说,熟读马列主义的经典,可以了解书上有哪些论述,到需要用时就能找得到有关章节,再去钻研。

    在他的这种思想指导下,学院规定了许多需要阅读的书籍。

    然而,这对初涉理论学习的同志来说,许多名词术语的含义都还不太熟悉,通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就显得比较困难。为此,不少同志出现了畏难情绪,收效并不很理想。

    当时,杨献珍同志的行政工作虽然很忙,但他还是坚持为学员讲课。为了辅导学员学习经典著作,他首先为大家作“引言报告”,即引用马列主义著作中的理论知识,结合中国革命和学员们的工作以及思想实际进行认真的分析、深入浅出的讲解。

    这样一来,学员中许多一时搞不清的理论问题,一下子被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而且通俗易懂,使本来比较枯燥的学习变得有滋有味了,从而对理论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进度和理解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

    俏皮的学员在他背后翘起了大姆指:  “这个老头本事真大!”

    杨献珍同志后来先后担任马列主义学院副院长、院长,1955年马列主义学院更名为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后,长期担任校长。职务变了,但他为学员讲课始终不变,随时掌握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及时给予解决。

    这其实是马列主义学院的一种优良传统。

    我入院学习一年多时间,组织上就决定我留校边工作边学习。先当组织干事,接着任组织科长、处长、党委常委等职,直至1963年底调离党校到浙江工作。其间与杨献珍同志朝夕相处了十五个年头。

    在马列学院、高级党校学习工作期间,我体会最深并认为是极端重要、今天仍应当坚持的,就是杨献珍同志始终贯彻执行我们党在延安整风期间所创造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我党极其宝贵的经验,并一直坚持和发扬,被称为“三大法宝”.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其实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这一原则,运用到学习革命理论、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时,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党的同志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运用它,精通的目的在于运用。整风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毛泽东同志还为这次整风提出了具体的方向。

    他说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些论述,对在整风中端正全党的思想路线,统一全党认识,保证全国革命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杨献珍同志在党校教学中不仅坚决贯彻了党的延安整风精神,而且把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马克思主义学习方法与教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改造思想(后改为增强党性)”的十六字方针。这对于学员通过理论学习、总结以往工作、明确今后方向和达到增强党性的目的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十六字教学方针的指导下,中央党校为我们党培养了大批中高层干部,使他们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忠实执行党的政策的中坚力量。后经中央批准,这“十六字”就作为中央党校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指导方针。

    党校的学员来自全国各个战线,他们中多数是经历过长期革命斗争考验、工作在第一线的中高层领导干部,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切身体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取得丰硕的学习成果,是摆在党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杨献珍同志仔细地分析了这些情况,结合我们党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

    鉴于许多学员没有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中单凭朴素的革命感情执行上级指示,他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思想方法上说,这些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甚至缺乏群众观点或不走群众路线的倾向。

    正如学员们在学习总结时所说的:

    “认识不会大于实际”,  “结论往往依靠想象而不靠实际进行推断”,  “留恋过去的经验,用老经验套上事物的某些现象作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根据”,  “重视伟大人物或领导者多于重视群众,相信自己多于相信群众”,  “不能把群众的意见归纳起来,化为自己对事物本来面貌的认识”。

    对于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学员们都能说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出来,并适合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指导思想。但有许多同志并不一定了解这个“结合”,是如何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现实中被确立起来的。

    另一方面,除了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思想对于每个党员自身的思想改造,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如果这个认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十六字方针”所表述的学习效果。

    如何对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态度,是延安整风学习期间所提出的首先要解决的学风问题,也是中央党校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头等重要问题。多年来的理论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缺乏正确认识,学员们在学习期间会表现出种种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有的学员陶醉于自己有些工作经验,因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学员则是抱着多学些知识的愿望而来的,故盲目扩大阅读范围,或者把主要精力用于考证、推敲名词概念,忽视了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

    针对这些问题,杨献珍同志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求学员反复学习和领会毛泽东关于学风问题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指出:  “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也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既然如此,学风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重要的问题。”

    所以,杨献珍同志始终强调把端正学风放在第一位。

    他认为,首先解决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什么?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应该把端正学风问题提到我们党执政水平这个高度来认识。

    对于学员中普遍存在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其实,杨献珍同志早有“预见”一一在他提出的“十六字方针”中,就有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寓意。

    杨献珍同志反复提醒教师和学员,如果在学习中单纯注意钻研书本,在名词概念中打圈子,而不注意联系自己工作和思想的实际,同样是教条主义的倾向。当然,假如不认真钻研理论,没有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把学习、讨论变成缺乏理论指导的工作漫谈,或尚未验证实际效果时就急于全面总结思想和工作,这也是经验主义的倾向。

    这两种倾向,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得到纠正,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方针的顺利贯彻,并达到实际要求的学习效果。

    为了使学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在短暂的学习实践中得到充实和提高,杨献珍同志提出,在贯彻“十六字方针”的同时,要总结我党多年来进行思想整顿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教学计划中制定理论联系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摈弃了教师只顾讲课、学员忙于死记硬背和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方式,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有的放矢。

    事实上,学员本身就具有很多优势。

    比如,他们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熟悉,掌握党所倡导的工作方法,以及一定的文化程度。因此,在教学中只要因势利导,就能使学员易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也容易从思想上得到触动和升华。

    首先由教员作启发性的讲授和辅导,积极引导学员深入自学,然后我们在学习、领会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的基础上,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作为一面镜子,对照分析自己。

    换言之,也就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以往的思想和工作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反省”,以期从更深层次上去认识、去提高,实现改造思想、增强党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

    这种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做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在历届学员的教学过程中都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在哲学、政治经济学授课结束后所进行的思想总结和毕业鉴定,便是体现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学员们在总结和鉴定过程中,用所学的理论作为尺度,衡量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在自我总结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听取同学和讲师们的分析评论。

    刚开始实行时,一些学员出现过认识上的偏差和错误倾向。

    有些人认为,在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只要把理论和举例相联系,就算是理论联系了实际,就此草草过场,说不说自己过去的工作没有多大意义;也有学员认为,课堂学理论,校内没有实际,想要去联系,只有到工厂、农村参观、参加政治运动,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这些模糊认识,杨献珍同志反复地告诫大家:

    党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强调的联系实际是个广义上的概念,它不仅要学员联系思想工作实际,而且还联系历史实际、社会实际、国情,以及革命性质和各阶级所处的地位等等。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和政策是否符合实际的需要,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切身体会,完全可以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对照。

    只有这样把经典著作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与广泛意义上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学员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我们的党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引导全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同样,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中,我们也需要依靠这个基本原则,才能在复杂的工作中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党的事业和国家建设不断地向前发展。

    在他的要求和鞭策下,学员们统一了思想,广泛地开展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学好哲学是掌握全部理论课的关键。杨献珍同志在主持党校工作期间,特别强调干部学好哲学的重要性。

    他十分重视哲学课的课程安排。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安排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哲学是要从唯物主义讲起,而且着重讲授哲学的基本原则。

    这个题目的课程,一般都是他亲自登台给学员们讲授。他在题为《哲学的最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最基本问题》的讲稿中反复强调:必须使学员们首先懂得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存在决定意识,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学习哲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员摆正思维与存在的相互关系。这就是哲学的基本原理。他还以《从世界观到工作作风》为题讲授哲学的这一基本原理,阐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把正确认识世界的经验和看法,转过来再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方法论。因此,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们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因而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

    为了使学员们能够深刻理解学习哲学,杨献珍同志运用正确的方法论去分析我们的工作。在我们党贯彻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中犯“左”的错误的时候,他向学员中作了《怎样总结历史经验……》的报告,从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以及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致的角度,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联系当时我国社会历史条件,论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批判了严重存在的“共产风”、  “浮夸风”、  “强迫命令风”、  “生产瞎指挥风”和“干部生活特殊化风”的错误倾向,把看起来很抽象、很枯燥的哲学理论课与实际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解决了许多人对社会现实所产生的思想和疑惑问题,视野豁然开朗。

    他的这篇报告不仅认真剖析了社会现实问题,在理论战线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发了更多的人学习哲学的兴趣,可谓是“将哲学教学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一个典范”。

    通过这些清晰、准确的授课,学员们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反映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要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原理,就可以了解和掌握其他课程的基本观点和学习方法,比较容易理解其他课程所阐述的理论和精神实质,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杨献珍同志在党校工作期间,还经常深入到学员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早在北方局党校、晋察冀中央党校时,他为了随时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几乎查阅了所有学员的小组评议、思想总结,以及小组和支部的会议记录。

    他认真听取了班干部和支部干部的汇报、对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学习上的要求了如指掌。对学员在学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诸如“过去许多事情做错了也不知道错在哪里,做对了也不知道对在哪里”,以及当时在许多人中普遍认为的“‘左’比‘右’好,左是认识问题,右是立场问题”的模糊认识,都在他的讲课中被一一列出,并从理论的高度和实际产生的效果对这些错误认识进行了详尽分析和批判。

    当讲到哲学原理的不同组成部分时,杨献珍同志就有重点地解析了这些从实际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当学习唯物主义部分时,他总是着重强调要从现实出发,坚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主观主义、以感情代替政策等等诸多现实问题。

    在引导大家学习辩证法时,他又要求学员们要着重理解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规律,明确事物是作为过程中而存在的方法这个基本原理,以解决思想上的片面性、表面性和僵化等问题。

    当学到历史唯物主义时,他则要求大家着重理解为什么要加强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解决对领导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克服相信个人超过相信群众的错误观念,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坚持群众路线联系起来。

    小组讨论和思想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的关键阶段,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学员们在互相启发中加深了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把它巩固下来。

    思想总结则是要求学员们以学到的理论为指导,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以及对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总结,并从世界观、方法论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在个人总结和思想检查的基础上,还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进入这个阶段,学员和讲师们共同参与,相互帮助,并且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或成功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对发生的错误或失误进行深入分析,以寻找到错误的原因在哪里,甚至对党的事业会带来什么危害。

    经过这样深刻的总结和提高认识,使每个学员都能明确理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毕业后,他们就会满怀信心、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中去。

    上述教学工作都是在党组织的监督、指导下有序进行的。

    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如引言报告、授课、辅导、讨论直到思想总结,都免不了产生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引起不同的思想斗争。为了贯彻党校的教育方针,达到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的目的,思想斗争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思想上的统一,既要严肃认真,又要防止意气用事和过火现象发生。

    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党组织都进行专门的动员,强调要坚持“诚恳坦白、与人为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提倡“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认真找出差距,以提高认识,修正错误,发扬成绩,以利再战,真正实现我们党所倡导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实践证明: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学习过程,能使每个学员的马列主义水平和执政能力都迅速得到提高。

    党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和理论研究。

    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促进理论研究,而理论研究反过来又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员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杨献珍同志要求教员必须认真备课。首先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地为学员们准备好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在施教过程中,他还要求教员、辅导员与学员特别是班支部及骨干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力求讲课能结合学员的实际,因势利导,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杨献珍同志还特别关心学员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问题。

    他认为,理论学习是一种强度很高的脑力劳动,身体消耗很大,要求校内其他工作应该积极配合好,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配备了懂业务、办事能力强的同志担任行政处长;要求办好食堂伙食,克服各种困难为学员们提供有营养价值的可口饭菜;还要求组织好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学员们参加到健身运动中来,使每天紧张的大脑得以休息,以保证学员们的心情舒畅和身体健康。

    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其实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它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学员头脑武装起来,深刻理解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遵循了: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弱到强,成为民族解放、国家兴盛的领导力量,就是因为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路线,并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前人从未取得过的业绩。这一历史事实对中国的未来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这个原则,是每个共产党员光荣的历史使命。我们学习理论的目的,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来射中国革命、建设和自己工作、思想实际之“的”。坚持“实事求是”、  “有的放矢”,使学员们从有些实际工作经验、懂得一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单纯执行者,转变成为自觉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分析、研究和解决前进道路中所面临繁杂问题的坚强的革命战士。

    回顾早期党校在教学中所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我们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呕心沥血并对培养党和国家的人才所作出的无私贡献,感到由衷的敬佩。即使是在党员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今天,这种学习方法依然行之有效,应当发扬光大。

    坚持学习,增强党性,改造我们的思想,是党校教书育人的一贯宗旨,也是我们每个党员永远坚持的方向。

浏览:147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刘封邱de
    刘封邱de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