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参战学习打巷战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份,由副指导员晋升为政治指导员、兼四连党支部书记。晋升后,组织将我调到团教导营学习。
一九四七年元月份上级下来一个通知:自愿报名参战学习攻碉堡、打巷战。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有个夏候苏民团长,他带领的那个团战斗力特别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曾学过夏候苏民团长撰著的攻坚战经验。我想:参战学习,比在书本上学习更好。但是,参加实际战斗,学习提高打攻坚战的技术水平,是有生命危险的。军队干部是不怕死的,我第一个举手报名参战学习。共有九名同志报名参战。分三个小组,每组三个人中选一位组长,第一组选我为组长。
团教导营党组织对我们三个参战学习小组的要求是:一是把攻坚战的经验学到手;二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我首先提出:我们第一组要到攻坚爆破连参战学习,请组织安排好。
一天的晚饭后,我们小组跟随爆破连出发,天阴的伸手不见五指。我对同志们说:我们三人到了战场上要互相关照,同时要紧跟连长和指导员,决不离开指挥员半步。约十点钟左右,爆破连迅速的进入了阵地,当敌人发现我们时,爆破连离敌战壕不到二百米。敌人据点里的探照灯全都向我们照来,敌人的照明弹连续不断的向空中发射,敌人的武器全都是美国制造的,轻重机枪的子弹都是带电光的。据点里的探照灯、空中的照明弹,再加上电光子弹,照得战场像白天一样,敌人的机枪子弹就像流星雨般的向我们扫射。双方的枪声、弹声和爆炸声的夜战战景非常壮观。
爆破连长命令:两挺机枪射手向敌人射击,一定要压倒敌人的火力!在机枪的掩护下,爆破连飞速的占领了壕沟,我们三人同时进入敌壕沟。爆破连以敌人的壕沟做掩体,在两挺机枪和步枪的掩护下,战士开始破电网,电网破开后,爆破连的指挥员,组织爆破手炸敌人的围墙。在我们的机枪、步枪压倒敌人火力的瞬间,爆破手如闪电般的速度把炸药包靠在敌围墙壁上,拉开导火线,爆破手在机枪、步枪的掩护下,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回来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把敌人的围墙炸开了一个大缺口。爆破连迅速占领突破口和扩大巩固突破口,爆破连占领了突破口就要展开巷战。当攻坚连向西打去是一个巷口,这是一个南北巷的街道,约三米多宽,街道两边都是民房,狡猾的敌人,就在这个街道中段筑了一个地堡,地堡里的敌人不停的用机枪扫射,爆破小组的战士根本就无法上去。
这时,爆破连的领导和班排长都在想办法,怎样炸掉敌人的这个地堡?同时,我们三人也在想办法,怎么炸掉敌人这个地堡?
爆破连长向老百姓的墙上一看,对指导员说:你在这个巷口佯攻,吸引敌人的火力,爆破组跟我来,到了老百姓的堂屋间后墙,命令战士用手镐刨墙。我一看:这是老百姓堂屋后墙的一个窗户,为了挡寒风用土坯砌堵的。战士把土坯刨掉,打开窗门越窗而过,我们三人也同时跟进。前面一栋屋还是用土坯把窗户砌堵。爆破组仍用通过第一栋屋的方法连过三栋民房。地堡里的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八路军有穿墙而过的战术。战士只用两棵手榴弹就把地堡里的敌人消灭了。为大部队消灭敌军创造了条件。从晚上十点多钟开始到第二天早四点多钟就结束了战斗,把据点里的敌人一网打尽。
我们回到教导营才知道,去了九位参战学习的,只回来七个,那两个小组,一个阵亡,一个负重伤,总结爆破连的经验:
一是稳如泰山,动如闪电。冲向敌人壕沟的速度太快了,我们三个人跑步紧跟还落后一个班的距离。
二是机枪手不仅勇敢,而且射击技术超过敌人,两挺机枪射手,始终是用点射,每发子弹都能准确的打在敌人的射击孔上。打得敌人的机枪手不敢抬头。因此,使敌人的机枪手向外扫射偏高,失去了杀伤力。
三是爆破连的勇敢沉着,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令人钦佩。如穿墙而过,消灭了敌人,保存了自己。当时我们三人都没想到穿墙而过的战术,这就是参战学习打攻坚战和巷战的收获。
一九四七年二月由教导营学习后,仍回到二十七师八一团二营四连任原职工作。
八、孟良崮战斗
一九七四年五月的一个晚上,我们走进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准备在这个村里吃饭住宿。我们全营同志进村以后,一个人也找不到,叫门也没人开。推开门一看,屋里空空的,锅碗瓢盆和水桶什么也没有,都放到哪里去了?吃水井也找不到。不大一会来了一个人,一问是王村长。王村长笑着对营长说:我们认为是敌军来了,人都躲在山上,我去喊他们回来。全村男女老少跟着村长都回来了,帮助八路军做饭。这个村子前面有一个大池塘,一群年轻男人,都往池塘里走去。我好奇的问王村长:他们到池塘里去干什么?
王村长笑着回答:锅碗瓢盆和水桶都放到池塘里,吃水井我们也都封死了,敌人来了叫他们吃不上饭,也喝不上水。
这就是解放区人民,对敌人实行的空舍清野的具体行动。我们二营吃完饭后,正准备休息,接到命令:有新的任务立刻整装出发!沂蒙山区多是山间小路,坑坑洼洼的实在不好走。大约快走到夜里十二点钟的时候,上级命令:原地休息!战士都坐在自己的背包上,怀抱着大枪不一会就睡着了。通讯骑兵一夜不停的往返跑动,我想:一定有新、的情况,天快拂晓了也没有下行军的命令。突然,上级下来紧急命令:部队各回原防,跑步前进!
大部队行军向前走容易,回头走太难了。因为,部队行军都是战斗部队在前,后勤部队在后。后勤部队有:骡马队、独轮车队和担架队。骡马身上驮的和独轮车上推的,全都是战斗中用的物资和器材,把个山间小路都占满了。我们就从后勤部队旁边飞速前进。
天刚亮,敌机就在空中盘旋,当敌机发现我们时,俯冲下来就向我们扫射。首长命令:机枪班向敌飞机射击!机枪班的同志一个人站着当机枪退,机枪手向空中敌机扫射。当一架敌机又俯冲下来向我们扫射时,被我们的机枪手打中了,敌飞机,带着一股黑烟栽到山谷里爆炸了,其它敌机再也不敢低空扫射了。我们的战士根本就不理睬敌飞机的扫射,只想跑步前进回原防,累得我们满身大汗。当太阳刚刚露出山头的时候,我们二十七师八一团二营就到达了昨天晚上吃饭的那个小村庄。营长命令:六连快去占领东面那个高地!六连飞速前进占领了高地的山顶。敌军也来占领这个高地+,也快爬到山顶了。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攻守战。
敌人的轻机枪、冲锋枪和步枪一齐向六连扫射。六连占领这个山顶的有利地形同敌军面对面的 用步枪和手榴弹回击敌军。六连的同志,从红太阳刚刚露头时就开始战斗,连续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快到中午的时候,敌人又冲上了高地山顶,同六连进行肉搏战。营长命令五连:快,冲上去,一定要把高地夺回来!
五连的同志以闪电般的速度打退了敌人,又占领了这个高地。下午两点左右营长命令:四连上!把五连换下来。
我和王副连长带领四连跑步到了山顶,接下五连的阵地。我往下一看:山背后的山坡上有好多敌兵的尸体都未运走。我们接阵地后,不大一会敌人又组织进攻。敌军从太阳露红的时候就开始进攻,经过六连和五连打退敌军数次进攻后,锐气大减。
我命令:全连战士上刺刀,手榴弹准备好卧在地下,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开枪!敌军攻山头的速度很慢,急得敌军官右手拿着手枪高喊:冲啊!冲上去每人赏三块大洋(即是三个银元)。敌军官嗓子喊哑了,敌兵还是不敢往上攻。这是敌军的督战队的机枪向不敢往上冲的敌军扫射,一连倒下四五个敌兵。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蒋军的督战队,打死自己的人。这时我在想:六连为什么会丢失阵地?原来是敌人的督战队用机枪压着敌军官兵攻山头。
敌兵心里明白:冲被共军打死,不冲被督战队打死。因此,敌军官兵就拼命强攻这个山头,我们二营为了不让敌人跑掉,就死拼硬守也要保住这个山头。我还是用当排长守山头的打法,当敌军离我们四十米以内时,我命令全连战士打!每人扔一个手榴弹,随即步枪齐发,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退了下去。
我们二营的任务就是坚守这个高地,堵住敌人的突破口,等兄弟部队来接防,下午四点多钟兄弟部队赶到了,把我们二营换了下来。我们百日大练兵的战士,经过这次战斗伤亡近一半。现在回忆起来就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孟良崮战斗胜利后,我们二十七师连续召开了两次庆祝大会。师首长讲:为什么还要开第二次庆祝孟良崮战斗的胜利呢?全歼国民党七十四师的意义太重大了,上次庆祝的还不够,因此,还要再来庆祝。七十四师是国民党的特等精锐部队,是蒋介石最大的一张王牌军。七十四师从来没有打过败仗,是蒋介石的“常胜军”,师长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常胜将军”。这次孟良崮战斗,上至师长张灵甫,下至炊事员和马夫,死的死、伤的伤,全师被我们一网打尽。从此,扭转了华东的战局,我们由防御转为进攻。会场上掌声如雷久经不息。庆祝胜利大会以后,上级奖给我一件战利品,是一件美国制造的一一条军毛毯。这个胜利品现在我仍保存着。
九、世界上第一军
七十四师被歼灭后,蒋介石更加疯狂。空中飞机不停的盘旋侦察,地面上的便衣队和还乡团经常下乡侦察八路军活动的范围和规律。闹得老百姓耕、种、收、割都受到了影响,老百姓没有饭吃,八路军到哪里去吃饭?
在战争年代,八路军吃不上饭是经常的事。有一次,后勤运来的小麦,来不及磨成面粉,就把小麦直接发到各连队,炊事员把小麦粒洗一洗就放到锅里煮,煮熟了就发到各班,战士把小麦粒放到嘴里,怎么嚼也嚼不烂,大便出来的多半还是小麦粒。有一次夜行军休息时,正巧是老百姓的一片苹果园,有的苹果掉在地上,树上的苹果伸手就能摘下来吃。八路军战士和领导又渴又饿,可是没有一个战士在地上捡老百姓的苹果吃,也没有一个战士从树上摘老百姓的苹果吃。这些来自农村老百姓的子弟,经过共产党的教育:战士的群众纪律是如何之强、战士的政治觉悟是如此之高、战士的品德是如何之美。像这样秋毫无犯的人民军队,世界上有吗?没有!只有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才有这样高素质的,秋毫无犯的世界上第一军队。难怪解放区老百姓爱护八路军就像爱护亲人一样,冒着敌人的炮火抬着担架到火线抢救伤员,老百姓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给八路军送饭吃,老百姓宁愿自己吃糠咽菜,省出粮食和地瓜干送给八路军吃。
写到这里,我想起在百日大练兵中学唱的两首歌曲,一首是:革命战士不要忘本。歌词的内容共分四段:
一、同志们呀个个要听真,
咱为了救人民参加八路军,在家中咱本来都是老百姓,革命战士不要忘本。
二、同志们呀我来问问你,
吃的饭穿的衣是从哪来的,吃和穿咱都要依靠老百姓,咱离开老百姓好似离水鱼。三、鱼儿离水活不成,
咱离开老百姓就不能打胜仗,老百姓爱护咱如同爱儿郎,咱爱护老百姓如同爱爹娘。四、第一段重唱一遍。
第二首歌是毛主席倡导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全军唱的红军歌曲,歌词是: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犯了;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八路军的干部和战士都能自觉的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词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如果现在全体党员和干部都能自觉遵守毛主席倡导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十、开展板话运动
在战争年代,我们八路军多是夜里行军。在沂蒙山区同敌人周旋,找到有利战机歼灭敌军。一天夜行军,雷声闪电,倾盆大雨,淋得像落水鸡似的。战士都把枪倒背着,每个人发一块黄色防雨油布,战士都没有披在身上,而是把防雨油布把枪盖好,枪是战士的第二条生命。
武器保护不好,在战斗中不仅打不了胜仗,而且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为了鼓舞战士的坚强意志,我经常根据实际情况编两句顺口溜,从连队的排头传到连队的排尾。这天夜里这个倾盆大雨和山间小路是既滑又粘,战士的鞋粘上了烂泥,走路更加困难。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我就编了两句顺口溜:革命战士意志坚,不怕大雨道路粘。
从连队的排头传到连队的排尾,连续传两三遍。这个问题不知什么时候被团部宣传干事发现了,他总结我编的顺口溜叫:板话。
板话有两个意义:
一是能提高战士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是能提高战士传达口令的准确性,号召全团各连队,都要向四连学习,开展板话运动。
十一、爱兵才能巩固部队
我带的连队,没有一个逃亡战士。在战争年代,八路军的领导,不仅在政治上是平等的,而且在生活待遇上与战士也是平等的,吃穿用都是一样,住宿也都是睡在地铺上。所谓地铺,就是老百姓腾出的房屋,打扫干净铺上草,战士全副武装睡在草铺上。营领导就是用两条长木板凳,上面放两扇门板作办公桌,公事办完后,就睡在这个门板上。战争年代的八路军战士和部队领导干部,是名副其实的,同甘共苦的革命队伍。
生活再艰苦,我带的连队没有一个逃亡战士。团部来人总结四连巩固部队的经验,经过座谈:一是鞠指导员关心战士,爱护战士,就像爱护亲兄弟一样。行军时,他帮助战士扛枪。到达宿营地时,他发现有的战士没有洗脚,就亲自担一盆温水帮助战士洗脚。鞠指导员发现战士情绪有变化时,就及时同战士谈心和交换意见,帮助战士解决问题。
二是以身作则。凡是要求战士做到的,鞠指导员首先带头做到。他是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模范。
三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生活抓的紧,连队在行军前接受上级的任务,都是在行军中,鞠指导员把支部委员召集起来,离连队的排头约两三米的距离,边行军边开党支部委员会。研究怎样贯彻和执行上级的任务,在利用行军中休息时,各排的党支部委员同党小组长,在小组会上布置党支部的任务。使党员明白在行军中,怎样关心和帮助本班战士。在行军中身上背着两支和三支枪的战士都是共产党员。这是上级总结四连巩固连队的三条经验。
十二、南麻战斗
一九四七年七月份的一天,吃过晚饭后接到上级的命令:有战斗任务,部队整装出发。夜里约十一点钟左右进入山区,还是我们二十七师八一团二营打头阵,营长命令:四连攻占敌人的前沿阵地第一个山头。
这天夜里天阴的特别厉害,伸手不见五指,这对八路军夜战特别有利。我和王副连长带着四连向敌人阵地运动。当我们四连运动到大半个山腰时,敌人发现了我们,轻重机枪的子弹,像雨点般的向我射来。敌人的火力太猛了,我们前进不得。突然,我想起:这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是第一道防线。主要火力点都布置在正面,山后的火力点一定不会这么强。
我对王副连长说:你在这里佯攻,我带一个排到山后去攻打,王副连长点头同意。我带领一排从山的左侧绕到山后,敌人只顾集中火力向正面打。我带着一排很快就摸到了山顶,每人扔了一个手榴弹’,步枪齐向敌射击,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这时王副连长也冲了上来,把敌军全部歼灭,我们四连一个负伤的也没有。
我命令:全连准备好,打退敌人的反攻。敌军发现前沿阵地丢失后,不是派兵来夺这个前沿阵地,而是用炮击。瞬间一个炮弹爆炸了,我就不醒人事了。
当我醒来一看躺在担架上,担架上还插着一只小红旗。上午约十点钟左右到了前线急救所,所里的领导一看是红旗担架来了,是重伤员,马上准备手术。担架抬到手术室门口,大夫和护士忙把我从担架上抬到手术台上。我一看是老百姓的两间正房屋,这两间房屋从屋顶到墙壁上,全都是用纱布罩起来的,屋山头旁边放了五个消毒脸盆。护士问我:你会喝酒吧?
我回答:不会喝。
护士把折叠好几层的一块长方形纱布放在我的嘴上,她说:我数几,你就跟着数几。护士说一,我也跟着说一。护士说二,我就跟着说二。数着数着,我就昏睡过去了。下午四点多钟我才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一位护士站在我的身旁,她笑着说:你可醒过来啦,我们王大夫来看你三次,怎么老不醒?怕是麻药吃多了。我一看右腿从大腿根到膝盖以下,全都是用石膏绷带固定的,动也动不得。根据上级的规定,前线急救所的大夫和护士把我抬到担架上,送到后方继续治疗养伤。
十三、在华东野战军第四医院疗养一一终生难忘的两个人
从前线抬我的担架队,是八路军的担架队。送我到大后方的担架队是支前的担架队,是农民兄弟抬着我到后方去。农民兄弟对八路军伤员特别关心和爱护。为了保持担架的平衡,走上山坡时,前面的蹲着走,后面的站着走。走下山坡的时候,前面的站着走,后面的蹲着走。突然,天下大雨,三位农民兄弟把自己的防雨油布全都盖在我的身上。三位农民兄弟,冒雨把我送到华东野战军第四医院。华东野战军第四医院,是设在解放区的一个农村里。病房全都是老百姓腾出的房间,病床全是用四条腿的长板凳,上面铺的木板,都是临时病床。因我是重伤员住一个单房间,配备一个专职护士看守照顾。在住院期间,有两个终身难忘的人。
第一个终身难忘的人:就是张室长,帮我整脚形。其他大夫视察病房时,都没有发现。只有医务室张室长在视察病房时发现了。他发现我的右腿向右平躺着,张室长仔细检查以后,他笑着对我说:你忍痛一下,我把你的右脚整整形。
我问:为什么要整形?
张室长是南方人,怕我听不懂他的语言,他热情的用双手比划着说:如果你的右脚不整正,你好了以后,走路时脚向右横着走,既不好看,又不方便。如果把右脚整正和左脚一样,走路时,既美观,又方便。我听了特别高兴,点头同意。
第二天,张室长拿来一根木昆,用绷带固定在凳子腿上,再用做好的一块长方形木板,用绷带把我的右足固定在木板上。
张室长对护士小刘说:按着他,不要动!张室长用双手扶着我的右脚,轻轻的、慢慢的往上扶,痛的我满头大汗,我也不喊痛。张室长把我的脚扶到适当的部位时,将我的右足靠在床上那根木棍上,再用绷带绑好后,他对小刘护士说:他向上躺着不能翻身,两个月以后再看看情况。
现在回忆起来,没有张室长帮我整形,我现在走路就是左脚朝前,右脚横着走,是多么难看,而且也不方便。我怎能忘记对伤员高度负责的张室长。
第二个终身难忘的人:就是精心护理,胜过亲人的小刘护士。
小刘护士,除了吃饭外,二十四小时,没有离开我的病房,她困了就坐在小板凳上靠墙睡一会。她每天帮助我洗脸、喂饭,经常用毛巾帮助我洗擦身上的汗,我躺在床上大便、小便都是小刘护士来帮助,小便壶、大便器也都是她帮助洗刷。她每天早一次、晚一次把我慢慢的、轻轻地扶起来,活动活动我铺的草垫,再慢慢的把我放下。她又慢慢的、轻轻的帮我向右翻身,活动活动臀部的草垫,防止起肉疮。
小刘护士每天早晨帮我洗脸后,要我喝一碗盐水茶,第一次的早晨,洗完脸以后,她端来一碗盐水茶,要我喝。
我一尝,不好喝,我就对小刘护士说:你拿回去吧,我不喝!
她关心的说:大夫说的,你流血太多,喝点盐水对你的身体有好处。她怎么劝说,我就是不喝。小刘用双手捧着一碗盐水站在我的床前动也不动。我看她站在床前实在过意不去。我说:小刘,你把盐水放在我的床头上,你先去吃饭,我喝了就是。我想:等小刘走了。我把盐水倒了,她也看不见。
小刘摇摇头说:你不把盐水喝了,我就不吃饭,她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这时我在想:枪弹、炮弹都不怕,还怕一碗盐水茶。我劝小刘别哭了我喝了就是。我把盐水接过来喝完了以后,把碗递给她。我说:小刘别哭啦,盐水我喝了,你去吃饭吧,她擦擦眼泪高兴的笑了。经过小刘的精心护理,两个多月后把石膏绷带拆开了,由于流血过多身体虚弱,坐起来头晕,小刘护士把我扶起来坐一会,头晕了她就把我慢慢的、轻轻的放下,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就这样坐一会,躺下休息一会,三天后,坐起来头就不晕了。这时我要求小刘护士扶我下床活动活动。
小刘说:我做不了主,我去请示张室长。不大一会,张室长在前,小刘护士在后,她手里拿着一副双拐来到我的病房内。张室长和小刘护士把我从床上慢慢的扶下来,右脚不敢着地,脚一着地伤口痛得厉害,只能用左腿支撑着,双手扶着床沿慢慢的活动活动,生活仍不能自理。在小刘的精心护理下,一个多月以后,不要小刘扶了,我自己就可以拄着双拐慢慢地走路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一天上级命令:情况有变化,治好的重伤员一律转移到大后方。我在离开华东野战军第四医院时,衷心感谢张室长帮助我把右足整正了,衷心感谢小刘护士对我的热情照顾和精心护理。我对小刘护士说:你对我的精心护理和热情的照顾胜过亲人。
小刘护士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张室长和小刘护士把我扶上担架一一握手告别。
当时在医院治疗时,没有什么感觉,现在回忆起来,小刘护士是一个未结婚的农村姑娘,参军后经过党的教育:
她的政治觉悟是如此之高,帮助伤员大小便和洗刷小便壶、大便器;她对伤员的阶级感情是如此之深,伤病员不喝盐水茶,她的眼泪就直往下淌;她的工作责任心是如此之强,每天早上和晚上帮助伤员活动草垫,防止伤员起肉疮。现在回忆起来,我就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我怎能忘记对伤员精心护理的小刘护士。
十四、自力更生、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从华东野战军第四医院连夜过黄河转到河北省遵化县荣军教导营休养。荣军教导营的营长和教导员都是荣军。组织决定要我负责荣军连的政治指导员。
回忆起战争年代的生活是很艰苦的。毛主席提出劳武结合,自力更生。为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荣军教导营根据上级的指示,结合荣军的实际情况,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上肢负伤的荣军就去推磨,磨面粉挣几个工钱,下肢负伤的荣军就学纺纱和打绳卖,挣几个钱改善生活。我学的是手摇木车纺纱和手织毛线衣。纺纱没有过去纺的好,但手织毛线衣我仍然会干。
一九四九年,由河北省遵化县转到山东省胶东荣军管理局,晋升为副教导员。根据上级的指示:身体恢复好一点,有条件的动员转业。
于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份,由荣军管理局转到山东省建筑工程公司徐州分公司任保卫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