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家乡,沂蒙山区的一个无名崮下,有这样一个地方:后有长满青松的翠崮,前有潺潺流水的小河,就在这依山临水之处,有座孤墓,人们都叫它玫瑰冢。
玫瑰冢前没有碑,周围也没陵园,而在冢前只有一蓬盛开的玫瑰花,它开得花儿雪白,花味郁香扑算。每年春天,附近村里的挖菜、打草的闺女们,总是纷纷到这冢前来,向冢上添捧黄土后,再向冢深深地鞠个躬:“姑姑您好!请您赐我一朵花吧l”于是便选一朵戴到头上,抬手致意,欣然而去l
传说这花越采越旺,开得花更多更香,谁若戴上这花朵,谁就心灵手巧长的美!
这冢子里葬得是位什么人呢?这事的根根稍稍,只有红峪村的木匠李老大爷全包本,他曾多次给村中学校的师生作过专题报告呢!
在50多年前,八路军有个四支队的卫生队,曾驻在红峪,这所里有位叫白玫的女大夫,她是莒县人,她牺牲的那年才26岁,人长的可俊啦:挺拔的身腰,白晰的面皮,水汪汪的大眼睛闪闪有神,在队里是有名的“一把刀”。
那年木匠李大爷背上长了个疮,经常流血流浓,老是医治不好,人说这是痈,无人能治,而白大夫听说后,忙来到他家,看了看,摸了摸,说“这疮能治!”于是就给他作了手术,才一个月就痊愈了。
木匠李大爷,生疮受了一两年的罪,一手好手艺也不能干了,而一旦被医了疮,甭提有多开心了,他专意叫儿媳缝了个白大褂子.还叫老伴杀了只鸡,来请白大夫,可八路军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而他的一片盛情都被白大夫婉言谢绝了。他怎能过意的去呢?于是他竟然把二棵正结着果的棠栗树杀了,烤干后做了十只红“十”字药箱,亲自送到卫生队,向王队长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若再不收,我就不回家了l”这十个药箱,做得既轻便,又坚实,还很精致,卫生队这时正需要药箱愁着无处去买,而今送上门来,可说是“雨中送伞”了。王队长就收下了,不过以质作价,把钱交给村长,待部队移防后再把钱转给木匠李大爷。
1942年秋天,在一个刮着风的夜里,卫生队接到转移的紧急命令后,由白大夫打前站,木匠李大爷,自告奋勇当响导,当出村不到二里路,就传来“哇啦哇啦”的声音,这时白玫便悄悄对木匠李大爷说:“不好,我们遇上鬼子了,大爷你快领着担队叉开路向北去,我来掩护!”
这时,白玫向前冲去,已经看到了鬼子了,她便急中生智“嘟嘟嘟”地吹起了哨声,这突如其来的哨声把敌人惊晕了,一个鬼子官急忙喝令队伍来了个“原地卧倒”。当鬼子听到前面无动静,再起身行动时,我们的担架队已离开了路线;已转移北去了。这时,白玫又向南崮冲去,并不时的高喊:“同志们,我们快上山呀!”
当敌人发现南崮的情况后,便高喊:“八格牙路!”就开火了,这时一个伪军官地嚎叫起来:“弟兄们,快向山上追,抓住女八路皇军有偿!”
在一阵“机枪扫、大炮轰”之后,天已放亮了。白玫向北了望已不见我们担架队的踪影,而向山下一瞧,见黑鸦鸦的一群敌伪正向她冲来,这时快要追到崮顶了,于是她忙摘下军帽,理了理秀发,又整了整军服,向着卫生队去的方向振臂高呼“同志们,我们胜利了!再见啊!”此时,敌伪已端着刺刀,嗷嗷嚎叫着上来了,十米,八米,五米……而敌伪都睁圆了大眼,虎视眈眈,狠不能一口要将白玫吞掉,于是她便从容不迫地把仅有的一棵手榴弹向敌群掷去,而随转身跳下百丈悬崖……白玫壮烈牺牲后,村长忙把王队长委托他们的那笔药箱钱如多数交给木匠李,而木匠李捧着这笔北海票,双手发抖,老泪纵横,于是他把这笔钱买来了一方柏木材,连夜赶做出了一付柏木棺材,亲手把白玫受敛起来,在出殡的这天,全村人都戴上了黑纱,而木匠李却让他十岁的孙子披麻带孝为白玫送终。
为了纪念烈士,就把白玫安葬在这悬崖的山下,有曾提议给这位白衣烈士在墓前立个石碑,并把烈士的事迹刻在碑上,但木匠李大爷却不同意。为什么呢?他说:“鬼子常常来山里扫荡,若立上碑刻上字,说不定会让敌人连坟也毁坏了!”怎办呢?村中有位老中医先生曾提这样一个建议:他说咱村娘娘庙前,有蓬白玫瑰花,年年开得花又香又美,这花名和品貌都和白玫大夫相同,现在这年头呀,我看敬神不如拥军,咱何不把这花移到烈士墓前,以示咱村人对她的怀念呢?……这就是玫瑰冢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