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渡黄河

瓦峪东 发表于2020-05-31 12:15:29

   1947年初,我和徐学奎同志一块在县府财政科共事。我任县府经费会计,徐学奎任粮食会计。三月份的一天,我们二人一起到鲁南行署财政处去报帐,正赶上行署机关在桑村召开北撤动员大会,行署财政处负责同志通知我们一块参加会议。

    会议由行署副主任张劲夫(后在中央工作)主持,军区司令员张广忠作了“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张司令员分析了日本投降之后,国共两党和谈破裂,蒋介石全面进攻解放区遭到彻底失败,现又改为重点进攻:敌人出动了几十个旅,向延安和山东扑来。针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毛主席、党中央作出了伟大战略部署,要放长钱,钓大鱼,布好口袋,诱敌深入让敌人钻进来,以利彻底消灭。目前,鉴于鲁南的严峻形势,除保留部分精干兵力,坚持敌后游击战外,其余人员暂时北撤黄河一带。

    行署主任李乐平接着进行了工作部署,他要求坚持敌后游击战的部队,要保卫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排好烈军属,还要适时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跟随机关后撤的家属人员,后勤机关及武装人员,要按照上级计划,抓紧落实,随时行动。

    会议结束之后,我们回到县府。县府按照行署会议精神,分配我随县府机关家属北撤,徐学奎同志跟随县委副书记田兰田去了随军担架团。

    邹县县府的北撤与鲁南行署机关人员、部队战士一起出发。县府的领队是县委组织部长崔北海、县府秘书孔祥琛同志。撤退的队伍很庞大:机关干部、民兵家属及部分县大队战士。队伍当中有推车的,挑担的,骑驴的,骑马的,还有撤退人员中的家属,由于不知道这一走何时才能返回,所以把家中的猪、牛、羊等值钱的东西都带上,因为不愿意把这些财物丢给敌人,变卖又没人要。因此,撤退队伍行走的速度很缓慢,一路上,走走停停,一天也就走上三、五十里路。我那时把县府的财务档案全部带上,放在一头大骡子上,由家是大烧峪的通讯员小孔牵着,夹在队伍中间,一块行走。

    当队伍走到沂水县的白马关附近时,忽然看到敌人的飞机追来了。飞机就在头顶上盘旋、扫射、扔炸弹,后面还有国民党的部队追击。崔北海部长及孔秘书马上指挥人员就地疏散,还好,此处山路崎岖,到处是山洞、沟壑,队伍很快分散隐蔽,未造成什么损失。队伍继续行进,路过一个山口时,敌机又来骚扰了。一阵狂轰滥炸,丢下了十几枚炸弹,留下的弹坑足有两三米深,道旁还有几枚哑弹,都像现在的液化罐似的躺在那里。

    看来,照这样下去,不但速度慢,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牺牲。带队人员碰头研究后决定:为甩开敌人,我们白天休息,夜里行军!说是白天休息,实际很难做到。这么多人,走到一处要操办吃喝、做饭、吃饭,还要准备好路上的干粮。所以,由于白天休息不好,夜里行军时,有人边走边睡,后边的人不时碰撞前边的人员。有时,前边的人跌倒了,后面的就倒下一大片。

    撤退途中,有时征集不到干粮,还得挨饿。当队伍行进到沂蒙山的南部时,还能吃到酸煎饼,再往北走,酸煎饼也吃不上了,就只好吃高梁米窝窝头。这东西未经过加工,连糠带皮做成窝窝头。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放个咸菜缸,想吃就从缸里捞根胡萝}、、苤蓝疙瘩,用刀切几下,每人拿上一块权当菜肴。

    队伍撤退到沂蒙山北部了。一天中午,我们住到了一个小山村,当地水源奇缺。村里没有水井,人们吃水,就要外出十几里路去挑水,来回要半天。平时,家家都在屋山头下凿一方水坑,把房檐上流下的雨水积攒起来备用。

    我们一伙人被分派到一户人家做饭。走到家里一看,小饭桌黑乎乎的,没有了原色,灰尘很厚,我们想用水冲一冲,可房东不让。早晨起来,大家想洗把脸,老大娘惊讶地说:“我的天哪,你们还天天洗脸?”原来当地人十天半月不洗一次脸,如要洗脸,那肯定是要出门走亲逛友了。因此,生活用的刷锅水,洗脸水都不能泼掉,储存起来,下次再用。

    队伍一路向北挺进,行进的速度缓慢,遇到国民党部队的追兵,我们就抄小道走山路。头顶上不时传来飞机漫无目标的轰炸声,好像在给大家送行。为了躲避敌人的轰炸,我们就昼伏夜出。不几天,队伍到达黄河南岸。

    黄昏时分,黄河南岸到处都是等待渡河的部队、民工、老老少少,仅眼前的渡口就有一千多人。摆渡的有十几条大木船,好不容易轮到我们上船。人员刚上去还比较稳当,可骡马牛羊上去之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面,有的一动不动,有的直往后退,扑通!扑通!有的牲畜掉下了水,还好,水不算深。只见老船工用竹篙一头一头地把它们顶到岸边,最后终于爬了上去。

    不好,敌人的飞机又来了!只见我守河部队一齐向敌机开火。敌机扔下几颗照明弹,又远去了。

    这时,河面被照明弹照得如同白昼,正好抢渡!只见渡船颠簸不平地往河心飘荡。由于船小人多,船上拥挤,渡船摇摇摆摆,有几个人坐在船尾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正巧与我们同船的有一位新四军的干部郭铁同志,只见他不慌不忙,跳到水里,一个筋头下去,把落水者托上船,然后又游到远处,抢救另一个落水者,不一会,几个落水者相继被救上船。回头望去,后面的木船也有失足落水的,也有船行不稳,被掀到河里去的。他们有的被同船人员救上岸,有的沉入水底被急流冲走,再也上不来了。

    到了对岸,因渡船太多,不能都靠近码头,所以到浅水处,就得下船,慢慢跋涉上岸。我坐的那条船,离岸还有百米,就停下了。船工招呼着赶快下船,没有办法,船上乱哄哄的,带上东西下了船。走了一段水路之后就是浅滩了,淤泥很深,上硬下软,越活动陷得越深。有人干脆躺下,等别人来拉。过河之后,个个成了泥人。忙乱之中,人人带的东西丢失不少。我们牵的大骡子还在,但驮背上的帐本等包裹,不知什么时候全丢光了。

    渡过黄河之后,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不敢再追赶了。鲁南行署机关及邹县北撤人员被当地政府安排到博兴县的幸福镇进行休整。

    几天后,鲁南行署在幸福镇召开了渡河胜利祝捷大会。行署参议长彭畏三总结了北撤以来的工作情况,勉励大家发扬吃苦耐劳的传统,继承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养足精神,做好准备,迎接大反攻的到来。接着军区文工团演出了话剧《白毛女》,舞台上精湛的表演吸引了几千名观众。特别是白毛女的身世,引起人们的同情。当演出进行到“白毛女被黄世仁霸占,后又被人救出,从后台披头散发出现”时,台下观众一片喊打声,台前的战士有的摸枪,有的跳上舞台就要痛打黄世仁的扮演者,台上台下一片混乱。这时部队首长跳上舞台大声喊道:“同志们,这是演戏!演员都是我们的艺术家,不是坏蛋!”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节目才能继续演下去。后来,上级规定,凡是集体看戏,战士一律不准带枪,防止出事。

    经过短期休整,北撤大军继续北行,先后到了沾化、利津一带。行署为了迎接反攻,成立了鲁南建国学校,先后培训了县区干部和骨干力量。我与泗水县的刘庆林调到学校任会计。学校没地方住,就安排俺俩住到米家村刘灿华家,房东老两口,两个儿媳、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农活主要靠儿媳妇。我们在工作之余,很注意搞好群众关系,每天帮他们拔草、锄地,拾棉花,收棒子等等。房东过意不去,非要请我们的客不行。全家人忙乎了一上午,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但全家只有一口锅,做饭做菜都在里边了。只见他们先把水添上,加上箅子,然后把芸豆、豆角、京瓜、茄子切好放在上面,用锅蒸熟,最后放上油盐酱等材料,一会儿五六个菜就做好了,这顿菜在当时可算是上等的佳肴了。若在平时,到咸菜缸里捞根胡萝}、,啃上二个窝窝头,小米稀饭熬好后,兑上两瓢凉水搅和一下,就可以喝了。可我们不敢喝这样的稀饭,怕闹肚子,但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鲁北一带的民俗也与其它地方不一样,这里盛行早婚,况且时兴是找大媳妇,房东女主人50多岁,头发花白,显得苍老,男主人却40多岁,显得很年轻;儿媳妇20岁左右,丈夫却只有10岁,非常瘦小。起初,我们疑惑他们是老少三代,后来才知道是老两口和小两口。所以当地流传着顺口溜:“叮叮当,叮叮当,十八的大姐,嫁了个九岁的郎,说他是郎郎还小,说他是儿不叫娘”。

    老百姓还崇拜刺猬及长虫等动物。有一次,我们帮助收棒子,遇到一个硕大的刺猬,上前就要去捉。可房东不让,说:“这东西是仙姐,动不得!”说完,就跪下朝它磕头,嘴里嘟囔着:“快走,快走!保俺全家平安。”又有一次,我在房内看书,忽然“扑通”一声,从房顶上掉下一团红花长虫,足有水桶大小,至少也有百十条。当时,吓得我魂不附体,随后拿起铁锨就去铲。房东听见动静,跑过来一再阻止,说:“这是屋龙,不能伤害!”然后,摆出香案,点上蜡烛,烧上高香,跪地长拜,口中念念有词:“菩萨保佑,菩萨保佑!”直到长虫散去,他才罢休。

    当地还流行结阴亲的习俗。谁家的女儿死了,不能葬孤坟,还要找媒人打听,看哪里有埋葬的孤身男子,也不论年龄大小,就让死者结成夫妻,埋在一起。定亲后,还要履行例行的定婚礼节:下启,换帖,选吉日。合葬之后,两家就成了亲家,逢年过节都要走动。我们住的邻居结阴亲,请大家去喝喜酒,我们只好婉言谢绝。

    来到建国学校不久,我就接到了县组织部的调令,要我到附近的米家村集合待命,准备回邹县打游击。在离开米家村时,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敲锣打鼓欢送我们。房东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一边向背包里塞鸡蛋,一边递糕点,千叮咛,万嘱咐,一路保重,回去后一定给我们来信。队伍走远了,老乡们仍然停立村头,有的泪流满面,有的连连招手。那种依依惜别的场面,至今仍不能忘怀。等选调人员到齐后,由县委书记贾世珍、县长张开诚等负责同志带队,与鲁南军区的十五团、十六团一起日夜兼程,赶回邹县,去迎接更加艰巨的战斗任务。

谁在收藏
浏览:1057次

上一篇:不辱使命
下一篇:瓦峪惨案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海哥
    海哥
  • 漂流者
    漂流者
  • 谢鲁涛
    谢鲁涛
  • cuiyig
    cuiyig
  • 冯彬
    冯彬
  • 瓦峪东
    瓦峪东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