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人秦彬的故事

东北赴赣 发表于2015-12-13 15:11:52
 17岁开始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宣传抗日活动,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抗击日寇;随359旅开赴南泥湾进行“大生产”;进驻东北剿匪,活捉土匪头子“座山雕”;攻打长春飞机场英勇负伤;作为南下干部为建设新中国殚精竭虑……秦彬,这位八路军老战士,为了党的事业,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八一”前夕,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1919年的重阳节,秦彬出生在山西省崞县贾驼村。1936年,17岁的秦彬来到内蒙古绥远地区的一家粮店当店员。同年11月,日军利用内奸占领了绥远的百灵庙,爱国将领傅作义率部举起了抗日的旗帜。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支持傅作义抗日,秦彬就在绥远地区组织、宣传援绥运动。百灵庙收复后,秦彬回到家乡。1937年7月初,村里来了一位八路军359旅的首长,开办了青年培训班,宣传抗日。秦彬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讲的都是革命道理,王震旅长还亲自给我们上课。学习了一个月的时间后,大多数学员都参加了共产党的队伍。”秦彬回忆道。
  1937年10月1日,秦彬和弟弟一起参加了八路军。由于读过几年书,秦彬被分到359旅政治部负责刻印《战胜报》和部队一些文件通告。
  秦彬回忆说:“八路军在前线打胜仗,我就在后方刻印捷报。涞源县明铺战斗,我们打掉了鬼子38辆载满物资的汽车;1938年8月打死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我在后方把胜利的消息刻印出来,送到前方各个连队,这极大地增强了战士们的信心。”在359旅政治部的这段时光,秦彬边工作边学习,懂得了很多知识。
  1939年秋天,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在陕甘宁边区频繁制造摩擦,359旅奉命调往边区。由于国民党和日伪军对边区的严密封锁,边区生活十分艰苦。秦彬告诉记者:“我们天天吃喂马用的黑豆,稀饭都可以用来照镜子,要想吃细粮,得跑几百里的路去买。”
  在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后,359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在南泥湾,战士们辛勤劳作,圆满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当我被调至7团连队当指导员的时候,部队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每个连队都有几百担的粮食,每位战士每天还可以吃一个鸡蛋。”
  抗战胜利后,359旅奉命调往东北佳木斯地区。佳木斯地区土匪猖獗,谢文东(《林海雪原》中“座山雕”原型)、张黑子等土匪无恶不作,为害一方。1946年冬,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秦彬带着部队在深山密林里搜寻土匪踪迹,一走就是一个星期。“看见前方有空地,就在那里宿营。点上篝火,烤完了前胸烤后背。”秦彬说,一次在刁翎县杨树沟宿营时,忽然听到山下有马叫,部队马上冲了下去,可到了山下,天已经黑了,土匪也没了踪迹。“第二天,我们派了几名战士再到那里搜寻,在树林里发现了土匪头子谢文东父子,将他们抓获。事后他们交代,那天晚上他们就藏在山下,由于害怕暴露目标不敢开枪,没想到最后还是没有逃掉。”秦老笑着说。
  秦彬参加了对谢文东的审问,审问期间,谢文东见四下无人,掏出一枚金戒指,递给秦彬,让他放自己一马。秦彬严词拒绝,警告他:好好交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1947年,为了解放全东北,解放军发起了“夏季攻势”,359旅奉命攻打长春飞机场。“战斗非常残酷,我们牺牲了很多同志,但是我们牵制了大量的敌人,为兄弟部队取得胜利提供了保证。”就在那次战斗中,秦彬和他的通讯员遭到敌人的炮弹袭击。通讯员当场被炸飞了,秦彬的左臂也被弹片击中。战斗结束后,部队在佳木斯休整了两个月。秦彬也转业来到了松江省政府工作。1949年,随着解放军横渡长江,急需抽调干部南下,秦彬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江西上犹县任县长,并用计除去了当地的土匪恶霸势力,稳定了新生的政权。1978年春,秦彬被调至安庆,任地委副书记,直到1987年10月离休。
浏览:59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