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湖南 > 南下干部入湘:一波三折的“南下”路

冯姓也 发表于2020-06-30 10:11:16

一波三折的“南下”路

   南下已整整60周年了,今天回忆起汉寿接管建政的往事,依然心潮澎湃。

  1949年初,我冀南老解放区的各级党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迅速抽调干部随军南下。当时冀南区辖5个地区40个县市(一个直辖县),共抽调了3000多名干部南下。

  4月3日,冀南区党委在威县方营镇召开了盛大的欢送会。会后,3000多名南下干部以大队为单位开始向河南开封挺进,我在第三大队任干部科科长。

  4月18日到达中原局所在地开封。我们原是派往华东接管的,由于苏、浙一带还没有解放,上级指示在开封整休待命。

  约6月底,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冀南南下干部不去华东苏、浙地区,转向湖北、湖南开展接收工作。机构和人员作了调整,冀南区党委的架子撤销,移交给湖北和湖南省委。王任重、高元贵、韩宁夫、苏钢、李夫全等同志带领第5大队约500名干部到湖北省,其余2500多名干部由乔晓光、郭森带队到湖南工作。由乔晓光带领第二、第四大队和第六大队的一部分同志到常德地区接管开展工作。乔晓光由区党委副书记改任常德地委书记,王含馥由原定地委书记改任常德专署专员。第一大队和原第三大队部分同志到益阳地区接管工作,其领导成员是:地委书记郭清文,副书记杨新一,专署专员梁向明。随之,南下县委也同时作了调整。原第三大队(三地委)河北永年县的县委班子充实到第一大队,组成湖南湘潭市委的架子。

  在调整中,南下干部的思想情绪又有所波动,主要是担心湖南气候火热受不了,听到一些夸张说法,说湖南的夏天“墙上可以烧烧饼,十个蚊子有一斤”,更感到畏惧。针对这一情况,上级党委请湖南籍的同志介绍了湖南的风土人情、地理概貌等情况。听后,我们这些北方人第一次知道湖南是鱼米之乡,湖南人民是勤劳好客的人民,湖南是山青水秀的地方,大家都放下了思想包袱,坚定了信心,且为能去毛主席家乡工作而感到无尚光荣。

  7月初,我们坐火车到达武汉。因湖南尚未解放,便在武汉待命,住在汉阳市龟山附近的一所中学里。这时,各级领导班子又再次作了调整,明确我们不去湘潭而转到益阳。

  7月5日,随军南下的中共湖南省委在汉口召开入湘干部大会,省委副书记王首道代表省委在会上作了报告,提出了入湘后的基本任务是:“筹粮支前,剿匪安民,打开局面,铺开工作。”根据这一精神,7月30日,我们第6中队的同志随第一大队(一地委)从武汉乘第六轮船向湖南进发。8月6日,到达益阳,中共湖南省委重新组建了中共益阳地委,周惠任地委书记,原定地委书记郭清文改为副书记兼专员。原湘潭市委的架子调整到汉寿,县委书记梁向明(地委委员),县长刘亚南。

  8月26日,梁向明率南下县委和县政府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98人离开益阳,乘汽车到太子庙,当日转乘划子来到汉寿到城,住汉寿县中学。随后,地下党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地下党组织活动情况,他们协助县委作好安定秩序,搞好宣传和按管工作。8月29日,汉寿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30日发布了行字第一号《公告》,31日,刘亚南县长召开旧职员120余人的大会。9月初,刘亚南县长和原国民党县长唐克强、主任秘书桂葆蒸等人在前县党部办理移交。接着,建立城关第一区区政府,区委书记文介光,区长张峰。9月8日前其它各区政权也相继建立。

  汉寿县新政权建立后,县委和县政府筹粮支前,剿匪安民,培训新干部,组织人民发展生产,同时还组织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从地主手里夺回了几千万斤粮食,较好地度过了第二年春荒,巩固了新政权。

 

来源:中共常德市委老干局

 


浏览:246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冯姓也
    冯姓也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