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2年“四二九”至1947年8月,我先后在河北冀南区任四地委抗联主任,清江、威县县委书记。在这期间,我亲历了许许多多脱人民于火,挽民族于垂亡,振炎黄之威,寒敌寇之胆的战斗。缅怀往事,心潮不已。现将我所了解的有关党史的一些问题,列了一个纲目,不成系统,深以为憾。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上级规定各县一般恢复原区划。据此,清江县、宏毅县、企之县各一部分并入威县。原威县各区合并为六个区:县城周围为一区;泮固周围为二区;章台周围为三区;寺庄周围为四区;七级周围为五区;雪塔周围为六区。原企之县并入威县的部分,其西部为七区;东部再加原宏毅县一部分为八区。原清江县并入威县的部分划为两个区:干集周围为九区;安上周围为十区。
广告
二、抗战期间,我认为有较大史料价值的事件有:
1942年后,四地委所辖地区的邢济(邢台至济南)路北和邢路南的形势差别很大。前者是敌占区、游击区;后者是根据地。当时的威县分为邢济路北(威县、清江)和邢济路南(企之、宏毅各一部)两部分。
(一)邢济路北。1942年全力开展对敌斗争,直到日本投降。其特点是:
①威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东与清河县接壤,西与广宗县交界,南与临西、邱县毗邻,北与南宫相连。1938年5月5日,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河北省冀南行署四专区。1939年3月,日军二次侵占威县后,威县抗日政府、国民党政府、日伪政
并存。以后,境内增设清江、宏毅、企之县。1945年6月,威县解放,临清、冠县、邱县、南宫、曲周、鸡泽等县在境内的“插花地”亦划归威县,属冀南行署四专区。
“清剿”和“反清剿”,“治安强化”和“反治安强化”。这一时期对敌斗争的主要经验和政策是:
1、最主要的经验是坚持武装斗争。其主要形式是组织武工队,游击小组,开展武装斗争,不断打击敌人。使小股敌人不敢出据点,大股敌人不能经常集结出动“清剿”。这样,我们始终控制着除敌据点和公路线以外的广大地区,开展各种工作,形成有敌人无敌区的局面。这是威县党和人民在1942年至1945年对敌斗争形式的精华,也是整个工作成绩的精华。如果武装斗争搞不好,敌人就可以三五人或十人八人随便到处骚扰,如入无人之境,那就变成敌占区了,游击根据地的实质就不复存在了。威县的党和人民能够在最困难的时期,长期坚持武装斗争,使威县绝大部分地区始终为我们所控制,直到抗战胜利,真乃奇迹,应大书而特书。
2、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形势教育,使其大多数始终坚信抗战必胜,誓死抗战到底,决不消极畏缩,叛变投敌,脱离革命。
3、组织革命两面政权,进行合法斗争。选派最能干最勇敢的党员,打进伪组织、伪政权,将伪政权变成革命的两面政权,天天同敌人打交道,支应、欺骗敌人,秘密配合我党进行各种工作。
4、正确执行对伪军伪组织的政策,从各方面开展争取伪军伪组织人员的工作。使多数伪军伪组织人员不真心为日寇卖力,有的还为我工作。如掩护工作人员、送情报等。同时坚决及时地镇压死心踏地的汉奸,扭转了曾一度出现的“区无捕人权,县无杀人权,专署在路南(镇压汉奸需到路南请示专署批准),汉奸无人管”的被动局面。
5、团结地主、富农一同抗日,对通敌者坚决镇压。
6、广泛挖洞,开展隐蔽斗争。
(二)邢济路南:1942年至1945年的大事件是:
1、1942年4月29日,敌人用铁壁合围战术进行大扫荡,我军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扫荡。
2、1943年至1944年的大灾荒和因敌人封锁而饿死的人,约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大部分群众出外逃荒。原卖的土地,按政策该赎回的全部赎回。这是十分重大的政策和事件。
三、日本投降后至1947年8月的大事件是:
1、反奸清算运动。日本投降后,发动群众检举惩办汉奸。运动时间不长,但十分猛烈,如枪决大汉奸和梦九,使人心大快。
2、从1945年冬开始,贯彻执行中央的“五·四”指示,进行土地改革。
3、为了克服土改中党内存在的右倾思想,在南宫进行了整党。
4、支援解放战争,抓好支前工作。1947年攻打安阳时,威县组织2000人的担架队,由我带领,开赴安阳前线。1946年至1948年8月共动员两三千人参加解放军。1947年8月后,听说动员五六千青壮年参军,情景十分感人。有些人参军时活蹦乱跳,参军后十天、半月或一个月,有的光荣牺牲,有的变成残废,即使如此,参军仍十分活跃。
5、1947年秋,组织干部约2000人随军南下大别山,后到桐柏山。南下的县委领导有我和米光②,区领导干部和县股长以上干部有牛忠③、郭林④、耿振同⑤、赵华光⑥、张靖如⑦、王济民⑧、李朝寅⑨、关廷秀⑩、刘增山⑾、尚凯、王蓬仙⑿等同志。这些同志南下后,都服从组织分配,忘我工作,在敌后坚持斗争。田成留、王奉化等近十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
1947年12月份,我们随刘邓大军十纵队二十九旅的八十五团、八十六团解放了新野,后我任中共新野县委书记,宋步祺⒀任新野爱国民主政府县长。
②米光,河北威县人,1931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威县锄奸部长,组织部长等职。1947年随军南下后,历任邓县县委副书记、镇平县委书记、南阳军分区司令部人民武装部部长、军委人民武装部参谋、总参谋部动员部副部长等职。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③牛忠,河北邱县人,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随军南下后,历任新野县三区区委书记,新野县公安局局长,南阳地区公安大队政委,新野兵役局政委,三门峡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南阳地区气象局局长等职。
④郭林,河北威县人。1938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清江县、威县区委书记,南阳县县长,郑州电厂厂长,中原电业管理局革委会主任,灵宝筹建三大动力厂指挥长,河南省电力局副局长等职。
⑤耿振同,河北威县人,1935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随军南下后,历任新野县五区区委副书记,城关区区委书记,新野总工会主任等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南下广东,后在北京任职。
⑥赵华光,河北威县人,1938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后,历任威县五区区委书记,南下干部支队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到河南新野后,历任桐柏军区干部科副科长,南阳地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中南局组织部干部处处长,河南省邮电局核心小组副组长,安阳市革委会副主任,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等职。
⑦张靖如,河北威县人。1947年随军南下后曾任邓县二区(构林)区委书记等职。
作者,李子元,河北威县人,新野县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建国后,曾任四川省委书记等职。
⑧王济民,河北威县人,1938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随军南下后,历任新野县二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镇平县委书记,南阳地区广播电视局局长等职。
⑨李朝寅,河北威县人。1947年随军南下后,历任新野县二区区长,县土改工作队队长,县税务局局长,中共唐新工委书记,广州市缝纫机厂党委书记等职。
⑩关廷秀,河北威县人,1939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后,历任冀南军区曲周县六区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企之县四区区委书记,南阳县委书记,南阳地委书记,洛阳地委第一书记等职。
⑾刘增山,河北威县人,1945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随军南下后,历任新野县四区区长,湖北省长阳县副县长,上海市标准件公司党委书记,上海机电建筑工程公司党委书记等职。
⑿王蓬仙,河北威县人,1938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随军南下后,历任新野县城关区区长,南阳专署干部学校队主任,南阳地区建委副主任等职。
⒀宋步祺,山东武城人。1938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组成了武城县第一个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阳地委统战部部长、湖南湘潭地委书记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