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绍贷的故事

仁里集 发表于2020-08-21 22:02:49

    乔装打扮,深入敌后徒手夺枪

    1941年初,根据中央指示,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打击日寇和汉奸,各地建立抗日公安局。随后,田绍贷也成为一名公安侦察员。

    他回忆,当时的抗日力、事处人员不足20人,武器装备极其缺乏。全县只有两支盒子枪,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要抗日,得有武器才行,可武器从哪里来呢?到日伪军那里去夺!“经过商议,我们决定去牛角店据点夺枪。”

    天还不亮,田绍贷和两个战友化装成赶集的农民,从村里赶往牛角店。“我们去之前就商量好,不抢长枪,抢短枪。只有鬼子和伪军的头领有短枪,所以,我们进了镇上直朝鬼子据点门口走去。敌人至少每人一把枪,而且每次出行都是三百成群,我们三个人空着手,能行吗?”虽然心里打怵,但只要成功了队伍里就有枪了,想到这里,他和战友们都有了底气。

    就在这时,有七名日伪军从鬼子据点里出来,为首的腰里别着两把盒子枪。“我们肩上背着褡子,头上都戴着草帽,按照之前说好的的步调,一前两后。待我们走到跟前时,我一声‘上’,我们三人一齐揪住了带头的那个人。”田绍贷边说边站了起来,两手成环状,两眼瞪起,青筋凸鼓,太阳穴突突地跳,好像眼前站着的是敌人。坐在一旁的人们都被这位92岁老人的情绪变化所震惊,“那家伙吓得浑身像筛糠似的,后面跟着的人也都吓傻了,转身就跑,边跑边喊‘有八路!’,我们把那家伙的枪缴了以后,便立即撤回平阿县公安局了。”就这样,田绍贷和战友们多次去镇上据点徒手夺枪,共缴获20多把枪。“也不是每次都那么顺利,有一次我们差点被鬼子抓住。”因为田绍贷和战友多次去各据点夺枪,引起了鬼子们的警觉和注意,他们不但加强了警戒,出来巡逻时的人员也比以前有所增加。“有一次,我们领到任务再次夺枪,小鬼子们好像知道似的,我们刚把枪拿到手上,大批鬼子和汉奸们就围了上来。”田绍贷和战友们一看情况不好,便往南跑,一直跑到了山上。“鞋也跑丢了,也顾不上山路崎岖了。’

    幸运的田绍贷脱险后,回到平阿县公安局,战友们告诉他,鬼子没追到他们,气急败坏地对周围村子进行扫荡,提前得到消息的群众们都躲了起来,最终鬼子们谁也没有抓到。

    虎口拔牙,惩奸除恶震四方

    1942年冬天,田绍贷所在的平阿县公安局接到附近村民举报,牛角店往南25里有—个叫刘标的汉奸,无恶不作。经常到附近学校捣乱,还调戏女老师和女学生,搞得人心惶惶,于是平阿县公安局局长朱迪写了一张布告:“刘标,给你说,你以后要给人民做些好事,如果继续为非作歹,五天之内我们就采取行动,活捉不了你,也一定要把你打死!”田绍贷趁着天黑,把布告贴在刘标门口。第二天,看到布告的刘标不仅没有收敛,还口出诳言:“我看你们有多大本事,能要我的命!”朱迪见刘标不思晦改,依然作威作福,四处惹是生非,便决心给他点颜色看看。

    第三天,田绍贷跟几名战友化装进了城。有的人扮成菜贩子,还有—个化装成粮食商人。在汉奸刘标家对面的茶馆里进行蹲守。从早上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刘标带着两个随从,终于出了家门。“这时我们的人马上靠了过去。其中一名战士从菜筐中掏出手枪,对着刘标扣动了扳机,刘标当场毙命。”

    田绍贷等人也不含糊,有人缴获刘标的枪,还有人追杀刘标的随从。这时候,牛角店的日伪军据点里头也炸开了锅,敌人一面嚎叫“不好了,八路军进了据点了”,一面毫无目标地朝外乱甩手榴弹。田绍贷跟战士们完成任务后,都顺利地撤了出来。汉奸刘标被铲除后,田绍贷和战友们先后又除掉了多个附近城镇日伪军的汉奸。

    1943年11月5日,鬼子两万人分路合击田绍贷所在的山东军区——五师领导机关,经过一个昼夜的激战后,营长王砂锅(后经查为王建安)带领全部机关人员连夜巧妙突出合击圈,由于指挥得当,八路军一枪未放,竞无一伤亡,并且一夜之间就突破敌人3道封锁线,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945年9月,在经过5年多的艰苦斗争后,田绍贷得了严重的胃病,只得退伍回家。田绍贷说自己命大,打了那么多年仗,一起出去的战友差不多都不在了。自己能耳聪目明活到92岁,已经很欣慰了,对生活也没什么要求。看着窗外照进来的阳光,他说:“到了这个年龄,你们还能想着来看我,我真的挺高兴的。”


浏览:55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仁里集
    仁里集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