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吉功臣--吕明仁(一)

潘龙 发表于2020-11-02 15:47:34

辽吉功臣--吕明仁(一)

作者  潘龙

吕明仁(1916—1947),男,1916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王家镇渔民家庭。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牺牲时所任职务是中共辽吉省委第一地委(原沈阳市委)和五地委(原内蒙哲盟)合并后的地委书记兼蒙汉联军政委。在山东省胶东期间,吕明仁组织领导了地雷战、游击战、大生产运动,建立了武工队、民兵队、地下医院、地下兵工厂等,在他的领导下,西海区成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在东北时期,吕明仁组建了东蒙自治军第八团(后改为蒙骑兵二师十四团)、蒙民大队、长江骑兵团等等武装组织,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各级人民政权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是我党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高级干部,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辽吉地区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军政领导干部

少年发奋图自强

191612月9日吕明仁出生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王家镇山东屯的一个渔民家庭里。其父吕仁昌是从山东胶东随父闯关东来到海岛居住的渔民,有子三人,吕明仁行二,大哥其恩、三弟其宪。

自懂事起,吕明仁便跟随长辈下海打鱼捕虾。特定的居住环境,在与风浪等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的过程中,铸就了吕明仁憨厚、诚挚、豪爽、勤劳的品质,锤炼了他不屈不挠的个性,也使他秉承了海边人的特质——坚定、坚强、坚毅;诚实、善良、纯朴。

1922年夏,吕明仁在岛上国民学校读书,起学名吕其惠。1926年10岁时乘船来到离大王家岛距离6.8公里的石城岛读高小。1929年夏,吕明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到庄河县二级中学读书,1930年又考入庄河三级中学(初高)读书。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不久,庄河被日本人占领,沦为“伪满辖域”,吕明仁和哥哥吕其恩等回到岛里。回岛不久,吕明仁等担任本地小学的义务教员。

1932年3月,吕明仁在哥哥吕其恩的带领下,和7名同乡同学,乘二叔吕俊昌去山东的打渔船到了烟台。夏季,进入烟台市毓璜顶山东省立第八中学(高中,后改山东省立烟台中学)。那一年,吕明仁16岁。

1933年5月,学校发起组织了“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学生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年仅十七岁的吕明仁在地下党员柳文广的指导下加入这个组织,并学生身份为掩护,做党的地下交通联络工作,奔走于烟台、天津、北平之间,秘密传递党的文件和情报,受到党组织的赞扬和信任。

1935年4月,烟台发生“徐明娥惨案”,吕明仁和哥哥吕其恩等进步同学发起以烟台第八中学为主串联其他中学学生,成立了烟台学生自治联合会,带领学生举行游行,向国民党烟台当局提出严惩凶手,召开追悼大会,举行隆重葬礼,赔偿损失等要求。在学生的强烈呼声和社会的压力下,国民党烟台特区公安局不得不扣押凶犯,为徐明娥举行隆重葬礼。

由于吕其恩、吕明仁等学生的革命活动触怒了地方当局,吕其恩、吕明仁兄弟俩被学校勒令退学,党组织见他们无法在烟台活动,决定送他们去北平读书。

北平入党闹学运

1935年7月,吕明仁、吕其恩兄弟来到北平弘达中学高中部补习外语。

在弘达中学读书间隙,吕明仁经常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阅一些进步书籍,并时常表达一些对现实的看法。他的行为,引起了和他一起读书的中共地下党员温健平注意,温健平通过观察,认为吕明仁思想进步,倾向革命,加上得知吕明仁是因为烟台“徐明娥惨案”而被学校开除的,就慢慢接近吕明仁。1935年8月,吕明仁在温健平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吕明仁在中共北方局的领导下,以读书为掩护,在学校里秘密传播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传阅进步书刊,发展革命力量,扩大革命队伍。同时,他还积极奔赴农村、工厂,调查工农疾苦,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组织学校的党团员开展学运活动,并从事党的秘密交通工作。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吕明仁受到党的指示,以学生会干部的名义,积极动员组织北平弘达中学学生参加示威游行。面对大批警察手执大刀、木棍、水龙,吕明仁与爱国学生一道,不畏强暴,他一面指挥同学同军警搏斗继续前进,一面抢救伤员。因为吕明仁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被警察打伤,被哥哥吕其恩背回公寓。1935年12月16日,北平再次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吕明仁再次走上街头参加游行示威。

1935年12月底,中共北平市委领导北平学联组织了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1936年1月,吕明仁等人随南下宣传团,步行700多华里,历时20多天,沿途播撒抗日种子。南下宣传团回到北平后,1936年2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后改称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吕明仁与哥哥吕其恩一道加入了民先队。

1936年1-5月,吕明仁和哥哥吕其恩等20多人,受党组织指派,打入张荫梧在河北省博野县北杨村四存中学办的乡村工作人员培训班中当学员,在那里开展党的工作,吕明仁等人在学生中发展了多名党员。

1936年夏季,吕明仁考上了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然而,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铁蹄步步践踏中国,在关乎民族存亡的时刻,吕明仁决定走出课堂,奔向社会,救民族,求解放,并寻求去延安的途径。

1936年10月,吕明仁经党组织同意,与丁修、吕其恕、苏伟、陈明、马寅等100多名青年在薄一波带领下奔赴山西,12月初,进入阎锡山举办的军政训练班第七队十二连参加军训。在军政训练班里,吕明仁被指定做学生工作。在太原呆了两个多月后,吕明仁等人弄清了去延安的路线,积极为去延安做准备。

1937年2月,吕明仁、丁修、吕其恕三人通过商量,将所有的衣物、书籍卖掉,当作路费,以请“探亲假”为名义,离开“军训团”集体宿舍,踏上赴延安的征途。在旅途中,吕明仁、丁修结成了革命的伴侣。

奔向延安受洗礼

1937年2月底,经过一路颠簸吕明仁等一行终于到达延安。到了延安以后,组织上把吕明仁、丁修、吕其恕等人编入了抗大第二期班十三队学习。在报名时登记时,正式把吕其惠改名叫吕明仁,字西欧,终其一生。

19373月2日,抗大举行了第二期开学典礼,吕明仁聆听了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937年8月,吕明仁在抗大学习结业,由于抗大师资力量不足,经组织安排,留在抗大一大队担任政治教员。由于出色的教学表现,1939年8月吕明仁担任抗大二大队政治主任教员。

1939年7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奉党中央、军委的命令,准备从延安开往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继续培养干部,坚持对敌斗争。吕明仁、丁修夫妇立即报名随抗大东征,得到了组织的批准。

1939年7月,吕明仁和丁修随抗大总校东征,越过敌人的层层封锁线,于1940年2月到达太行山区。在太行山区,吕明仁克服各种困难,举办了多期政治教学和干部轮训班。同时,他还积极参加根据地游击队,和部队指战员一起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

胶东宣传掀热潮

1941年7月,为了巩固山东胶东根据地,加强胶东抗战力量,中共中央决定派吕明仁赴山东胶东,任中共胶东区党委宣传部长兼党校校长、区党委减租工作团团长。

吕明仁来到胶东时,同时带来了党中央的指示,要求胶东区党委抽调一批熟悉东北情况,尤其是熟悉大连情况的党员干部到那里开展工作。经吕明仁与区党委研究,把正在山东分局党校学习的中共莱阳县委委员、民运部长左友文派到大连,以原昌商店管账先生的身份为掩护,开始了在大连的秘密工作。

吕明仁在熟悉了胶东区基本情况后,立即开展了党的抗日方针、党的土地政策的宣传。还根据中央、山东分局关于加强党性教育的决定,对县、区机关及农村党员普遍进行了党性、气节和保密教育,并在基层干部中开展党性大检查。

1942年7月,为了指导和推动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群众运动的开展,吕明仁带领工作组到十区(现崖子镇)进行试点。而后,吕明仁被区委任命为区党委减租工作团团长。在以吕明仁为首的减租工作团及地方干部的努力下,广大农民的生活有了改善,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同时团结了中小地主,发动群众同恶霸地主开展说理斗争,消除了群众顾虑,使“双减”工作顺利展开,也给 “双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的气氛进一步高涨。

1942年5月1日,根据中央对整风运动的指示,吕明仁立即对胶东全党开展整风运动进行了宣传发动,并划片举行训练班,让全体党员普遍进行轮训。在吕明仁的宣传发动下,胶东各种基层群众组织如:农会、工会(雇工、小手工业者)、青救会、妇救会、文教会(知识分子)、少先队、儿童团等,都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掀起了蓬蓬勃勃的抗日斗争热潮。

西海抗日扭乾坤

1942年,西海区遭到了严重破坏,地委机关瘫痪,大泽山根据地被摧毁,党的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胶东区党委为了恢复西海区,重建大泽山抗日根据地,1943年2月16日,决定派27岁的吕明仁到西海,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吕明仁带领一个特务营300多人和一个骑兵排,于当天进入西海为重建大泽山根据地做准备。

吕明仁到西海后,先抓地委机关的整顿,健全了各级组织。他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发出的指示,总结了这次反“扫荡”失败的惨痛教训,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然后分散到各村庄活动。

西海处于海陆交通要道,且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日军对此地格外垂涎。虽然“扫荡”高潮已过,但西海区仍处于日、伪、顽三股势力包围之中,斗争形势紧张复杂。吕明仁等白天蹲山头,钻山洞,晚上进村工作,组织敌后军民在游击区开展了激烈的反“蚕食”斗争。吕明仁认为:锄奸是打击敌人的首要,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对伪军、伪政权组织的工作,引导其在适当范围内为我服务;另一方面,采取隐蔽的方式注意保存抗日团体及政权组织力量。为加强掖西工作,打击顽固派的进攻,3月份,吕明仁在掖西成立了掖平西工委,任命刘岐云为书记。

1943年4月,西海军区武委会在吕明仁的指示下,在平北县韭园村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民兵干部地雷爆炸技术训练班。学习班结束后,掖县、掖南县迅速组织起民兵爆炸队,以点带面,使地雷战和麻雀战逐渐开展起来。从此,大泽山地区周边各县在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中,普遍使用了地雷战的战法,打击敌人。

1943年6月10日,驻大泽山西高望山的“皇协军”徐国栋部组织一个加强营,移防到大泽山抢粮。吕明仁得到情报后,立即调动部队,将敌人包围在平度县北柴黄坪村。经过激战,敌人被迫缴械投降。这一仗,共毙伤俘敌230余人,缴获机枪三挺,长短枪250余支,战马16匹。同月,吕明仁带部队攻打敌警备队据点,歼敌100余人。

同时,各县迅速开展政治攻势,在各据点附近设了敌工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每到夜晚便向伪军据点喊话(主要对他们的家属),宣传形势,瓦解敌军。吕明仁还组织人员给日军送花,唤起日军思乡厌战之情。在八路军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敌大田伪中队就有12人投诚,参加了八路军。

1943年夏,根据吕明仁指示,在掖西组建了西海第一个武工队,掖西武工队活动于邱、楚、屯和黑羊山一带,牢牢坚守掖西阵地,打击了第九纵队、“十三区”及掖县顽县政府保安团的抢劫绑架活动。不久,吕明仁又组建了12人组成的西海武工队。西海武工队成立时,吕明仁亲自给武工队成员作报告,过问武工队的组建情况。至1945年春一年多的时间内,武工队共参加大小战斗15次(其中有些是和县、区地方武装配合进行的),共俘敌60余人,缴获枪60余支,子弹数千发。

1944年,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并未改变。中共山东分局强调:还须埋头苦干,咬牙坚持,更正确地掌握对敌斗争,紧紧依靠群众,生息自己的力量,为反攻和战后作准备。当时,西海区民兵队伍扩大,各县都有独立营,军分区扩编了独立团。吕明仁等决定扩大攻势作战,以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同年8月24日夜,胶东主力五旅十三团、西海独立团各一部,在民兵的配合下,一鼓作气,攻下了旧店、大田,全歼伪军五个连;旋又攻克马场、下店等据点。至此,完全恢复了胶东区西部的战略支点——大泽山区。

吕明仁对军队的后勤建设也很关心,在他的安排下,西海区后方建设了地下医院、地下兵工厂等。在建立地下医院中,吕明仁要求各医疗区和休养区村村有地洞,个个能住人。至1944年间,地下医院共收治伤病员六百余名。

在抓好地方武装搞好军事整训的同时,吕明仁还注意加强武器装备,组织建立了3个小型兵工厂。到1945年8月,仅掖县兵工厂就制造“七九”步枪400多支。

为生息力量,为反攻和战后作准备,以吕明仁决定建立西海实验区。实验区的范围是塔山(后改龙山),从大泽山口的八格庄,一直延伸到平度城郊的李戈庄,方圆四五十里,实验区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减租减息、生产自救、开展大生产运动等项政策,进行党的整风运动。吕明仁从当地实际出发,组织群众对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和汉奸,进行诉苦斗争,平分了他们的土地。在大生产运动中,他鼓励开荒,提出三年不交公粮。他们鼓励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仅在掖县,八、九、十月份共进行斗争84次(减租41次,反霸16次,反贪污、增资27次),斗回粮食8691斤,北海币74962元,土地718亩,发展群众团体会员4684名。至年底,掖县组织各种合作社140个,生产组2406个,新挖井6000眼(原有7207眼)。掖南县组织生产组2284个。吕明仁在全区推广了他们的经验。根据地有了发展,有了良好的环境,西海地委组织党员进行了整风学习,还举办了“民运训练班”。

尽管形势的发展令人喜悦,但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并未改变吕明仁立即动员解放区的广大青年参军参战,并决定扩大攻势作战,以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1944年8月,为了改善作战阵地,扩大解放区,吕明仁领导的西海区对敌人开展了秋季军事攻势,在吕明仁的领导下,西海地区的民兵队伍迅速得到了加强,各县独立营,兵强马壮,军分区扩编了独立团。22日,西海独立团一营一举攻克旧店据点。23日,胶东主力五旅十三团、西海独立团各一部,在民兵的配合下,连克大田、马场两处据点。当晚,我军不顾疲劳,挥师北上,准备攻打小庙后据点,24日上午,小庙后据点敌百余名放弃据点逃往掖城,我军追击40余里,于24日夜,一鼓作气,攻下了旧店、下店,全歼伪军五个连,敌人携带的给养、军火、行李全部被我军缴获。至此,完全恢复了我胶东区西部的战略支点——大泽山区。大田、马场的胜利,使西海区全盘皆活,大泽山根据地建设面临新的局面。

8月26日和9月2日,朱桥据点和驿道据点的日伪军相继撤离,敌人在掖县的据点从11个收缩到7个,剩下的据点战斗力也大大削弱,敌人对大泽山区的分割“蚕食”基本被粉碎,平、招、莱、掖根据地重新连成一片。

1945年,敌人又在西海解放区的掖南和掖西实行“重点主义”。对敌人在掖西南所推行的重点主义,吕明仁领导的西海区采取了坚决打击的策略,恢复了县区“战时指挥部”,成立了“掖平路斗争委员会”和掖西的“对敌斗争反蚕食委员会”(五月改为“对敌斗争委员会”),加强对掖平路和掖西对敌斗争的统一领导。3至5月,掖南县独立营组织大小战斗9次,杀伤俘敌20多名。文峰区在掖平路开展爆炸,炸死敌人22名(其中日军5名)。5月13日夜,西海独立团和掖南独立营进攻沙河据点,攻克碉堡6座,毙伤30余名敌人,俘108名,缴获长短枪106支,把伪警察大队彻底歼灭。

针对敌人的特务活动,吕明仁领导西海区深入进行了防特防奸教育和宽大劝说教育。5月,掖南独立营策动顽第九纵队二十五支队政工第二大队长邱子元率部起义。6、7月份,西海部队、掖南独立营配合胶东主力部队赴平西、昌南歼灭第九纵队,活抓阎珂卿。掖南县政府调集东部五个区的担架队随军出征,掖西几个区的民兵随军清理战场,收缴很多武器。

1945 年夏天,吕明仁决定集中全区兵力,攻打平度城,很快就消灭了王铁相部主力,占领了平度城。以后又将潍坊、昌邑的一部敌占区夺了回来,建立了昌南、昌北、潍南、潍北四县,壮大了西海区抗日根据地。

1945年8月1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连续发布了关于受降和对日军展开全面反攻的第二至第七道命令。8月12日,吕明仁率领西海解放区军民展开了大规模的全面反攻,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当月,掖县临城区区中队、沿海区区中队,以及周围村民兵联防营,对海庙后据点进行包围封锁。80多名伪军粮尽草绝全部缴械投降,被押到沿海区县政府驻地霍旺村进行整编。8月28日,我军打入人员、伪警备队二中队一分队长钟启贞率领马驿据点伪军在火神庙向掖南县政府投降。神堂、夏邱堡、沙河据点的敌人在月底相继撤回掖城。

在吕明仁的领导下,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西海区成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对抗战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

阜新剿匪建武装

19459 月初,吕明仁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指示,率19名老根据地的干部从胶东跨海赶赴东北。10月,吕明仁从蓬莱乘船到菊花岛登陆,再奔兴城到达锦州,任中共阜新工委(后改为热辽边地委)书记、卫戍司令部司令兼政委等职。

当时阜新地区形势极为复杂,汉奸把头为非作歹,破坏生产,盗窃资财,土匪遍地横行,国民党反动派加紧派遣地痞流氓,组成反动武装,残害百姓,暗杀中共工作人员。吕明仁在作了详细调查了解后,他迅速开展工作。针对阜新动荡的局势,他首先到矿区看望穷苦矿工,发动组织群众,斗争汉奸、恶霸、把头。为了恢复煤矿生产,吕明仁带领同志们到生活最为艰苦的阜新煤矿,到难遮风雨的煤矿工人住宅,问寒问暖,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政策。同时,他身穿油渍渍的工作服,头戴矿工帽,深入矿井,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吃饭。

10月 9 日,吕明仁为了扫清阜新地区匪徒们的骚扰,首先建立基层党组织和革命政权。

10月10日,吕明仁命令彰武县代理县长韩玉玺率领冀热辽八路军六十四团四连百余名战士接收彰武,随即成立彰武县政府,并将彰武县城内“维持会”的警察队200人改编为县支队。

吕明仁还以矿工为主体,以六十四团、六十八团为基础,并调来二十二旅六十六团,组建冀热辽军区三十旅,并担任政委。他亲自率部队出击,横扫阜新至彰武铁路沿线之敌。当部队行至新立屯时,与追击残匪的黑、北、台、盘公安总队长赵文隆相汇合,即将赵部改编为三十旅六十六团,继续率队出击。经几次激烈的战斗,赶跑了盘踞在阜新地区的“国民党中央挺进军”孙百美、雷子阳部。

10月20日,按照吕明仁部署,中共辽西矿山管理委员会派来的接收委员王其五在太平矿工人宿舍主持召开了群众大会,揭发批斗日伪太平采炭所大把头张方良的反动罪行,将其家产分给矿工,同时宣布前接收委员王春青枪杀无辜工人的罪行,将其就地枪决。

10月24日,成立了工人们自己的组织——阜新煤矿总工会,李谦任主席,全矿区共有职工7161人,使工人真正做了矿山的主人。

10月26日,成立阜新矿山管理委员会,吕明仁任委员长,王其五任副委员长,陈增奇任秘书长,决定发给矿工每人每月半吨煤和部分口粮,当日起,煤矿开始恢复生产。

阜新工委还组织举办了两期新干部培训班,每期20天,吕明仁亲自讲课,培训一百多名矿工和贫苦农民积极分子,从中发展党员五十多人,大部分学员分配到城乡各区和厂矿工作。同时在新邱、孙家湾、高德矿建立了党支部。

通过一系列措施, “八大矿”的生产很快恢复起来,矿工生活有明显地改善,保障了军民生活的必需,稳定了人心,安定了社会秩序,阜新煤城面貌焕然一新。

吕明仁还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举办阜新蒙古族青年座谈会和训练班,大力培养蒙古族干部。11月,阜新蒙古族青年近200人在吕明仁主持下,于本扎兰乡召开蒙古族青年大会,建立“阜新蒙古青年建国会”。同时,李东冶、张晓水在北票黑城子地区组建了辛那勒(王景阳)为首的蒙民武工队,辛那勒任队长,展汇川任副队长。

11月上旬,吕明仁为和平解放彰武,派人到彰武同“临时县政府”谈判,没有成功。11月13日,吕明仁与三十旅副旅长张甦亲率六十六团、六十八团攻打彰武。队伍由新立屯坐火车开至柳河桥北下车,将县城围住,战斗午夜打响,激战10小时,击溃反动武装。围歼占据彰武城的反动武装同时,吕明仁命六十六团开赴火石岭子,消灭盘踞在火石岭子的王东初等残匪。六十六团由团长赵文隆率领,在五峰车站下火车后奔赴火石岭子,分兵包围了原伪满县长王恕的大院。14日9时开始进攻,经3小时激战,俘敌四十多名,匪首王丹忱、王东初等溃逃。再度收复彰武。

吕明仁所率部队,旌旗指处,所向披靡,不到两个月,就解放了整个阜新地区。

11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向辽西发起进攻。因东北形势的发展,我冀察热辽军区、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新四军三师及关内赶赴东北的大批干部先后集中阜新城。

12月初,根据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的意见和林彪的指示,阜新卫戍司令部划归辽西军区领导,中共阜新工委改为中共阜新地委(又称热辽边地委或六地委),吕明仁为书记;阜新卫戍司令部改为辽西第六军分区(亦称阜新军分区),吕明仁为司令员兼政委。阜新地委辖阜新市和阜新县、彰武县、黑山县、北镇县、库伦旗、奈曼旗。

林彪在阜新期间接见了中共阜新工委书记吕明仁等党政军领导,提出:“阜新地方的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力,开辟新区,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阜北地区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消灭敌人。在武装建设上,要注意部队的纯洁性、可靠性,抓武装要在基本群众中抓,抓武装就像抓老虎一样,抓不住就要挨咬。”

1945年12月27日凌晨6点,国民党第十三军由锦州分两路向义县和头道河一带发起进攻。12 月 28 日,驻阜新的新四军三师开始北撤。吕明仁立即召开了阜新、彰武、黑山、北镇四县县委书记、县长联席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为了鼓舞人们的斗志,他提出了“坚持地区、坚持工作、坚持游击”的口号,动员人们全力以赴,支援前方作战。

12月 30 日晨4时,因国民党军队向我解放区发动猖狂进攻,中共阜新地委书记、阜新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吕明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奉命率机关和部队转移到阜新地区的务欢池、平安地、旧庙等北部农村,开辟建立革命根据地。到阜北以后,吕明仁每天迎风冒雪,来往于各村屯之间,召开会议,布置工作;发动群众,清奸反霸,开辟根据地的工作很快打开局面。

1946年1月12日,根据吕明仁部署,彰武县党政机关和部队离开县城转移到哈尔套。由于形势的变化,为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吕明仁将阜新、彰武、北镇等地的干部组成工作队,亲自掌握领导,把无数股革命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向敌伪残余势力、恶霸地主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1946年1月22日,中共阜新地委在吕明仁主持下,在阜新县旧庙区下新邱村召开扩大会议,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划分撤到阜新县北部干部的活动地区;宣布地委、专署驻地和领导人的工作分工。24日到28日,地委又召开了县、区干部联席会议。地委书记吕明仁作报告,号召各级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不久,在吕明仁等安排下,中共阜新地委组织各县区干部和部分武装人员,组成两支工作队,一支由地委书记吕明仁率领,以旧庙为中心向四周开辟工作;一支由地委副书记赵龙和组织部长施介率领,以务欢池为中心,在哈尔套和梅力营子一带开辟工作。同时以市、县、矿区为单位,组成若干小分队,分赴各村开展工作。到2月底,一个以内蒙古奈曼、库伦旗为依托,以旧庙、哈尔套为基地,东西百余公里长,南北60余公里宽,有10万多人口的阜北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浏览:242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潘龙
    潘龙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