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地委主持召开的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玉溪地区史料征集座谈会现在开会了。在回顾西南服务团历史的时候,首先使我们想到的是那些为革命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战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为了缅怀他们,请大家起立默哀!
参加今天大会的,有许多当年云南支队的老领导、老战友,关心西南服务团史料的征集和撰写,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是对我们极大的鼓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亲切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
省征办、玉溪军分区和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参加我们的大会,领导和指导我们的工作,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主要是尚在玉溪地区和昆明地区的原云南支队的战友,包括云南支队六大队、财经大队、一、二、三、四、五大队和二野军大的同志,还有川南川东等支队的战友共二百余人。这么多的老战友久别重逢,欢聚一堂,我们感到格外高兴。我们相信,在地委的关怀和领导下,大家满怀革命激情,群策群力,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一定能把云南支队玉溪地区史料征集工作搞好。
玉溪地委书记张平同志,也是西南服务团的老战友,对我们这次座谈会的召开作了许多指示,并亲自到会讲了话。现在,我受玉溪地委党史征集委员会的委托,就以下三个问题作个发言。
一、对西南服务团团史的一点初步认识
大家知道,西南服务团是1949年7月2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的。当时南京上海等地刚刚解放不久,我党、我军为适应胜利形势的迅速发展、迎接全国解放的需要,决定组建西南服务团,以吸收和培养大批革命干部。它的任务是:第一、协同解放军执行战争勤务,宣传、教育和动员群众支援解放军;第二、参加接管工作,建立政权;第三、帮助新解放区军政当局肃清残余的反动势力;第四、协助废除旧的反动制度,建立新的民主制度,参加建设新中国的工作。西南服务团就是肩负这样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在刘邓首长统率下,进军大西南的。西南服务团的历史,为时并不长。但这短暂的历史,却是极不平凡的,每个同志都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和锻炼,特别在1950年征粮剿匪斗争中,在玉溪地区就有45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切都发生在旧中国灭亡,新中国诞生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新参加革命的青年,还是老区和部队转来的干部,这段历史都是一生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在个人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许多同志每当回忆这段历史时,总是心潮起伏,难于平静。为什么这段历史那么令人难忘和留恋?我想,不仅仅因为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更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总结,去研究,去发扬光大。
西南服务团是适应革命形势需要组建起来的,是一所按照延安抗大方式培养干部的大学校,是一座锻炼青年的大熔炉,也是一支战斗队和工作队。它不但在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且在我们的党史、军史中也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西南服务团团史是党史、军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结和研究西南服务团的历史,在今天,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当年西南服务团的那种革命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发扬。那时,全国的胜利已经在望,但是还要消灭残余敌人,七千万西南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斗争还很激烈,很残酷,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家毅然离开大城市,献身祖国边疆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大家联系实际改造思想,牢固树立革命人生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志以身许国,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大家恪守革命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党挥向哪里就打向哪里;大家响应七届二中全会的号召,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认真钻研党的政策,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努力使自已适应新区工作的需要,适应革命的需要。今天已是八十年代,我们国家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但仍然需要我们象过去一样,拿出革命勇气,树立必胜的信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以开拓前进的精神来对待当前的各项改革,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也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浸蚀,保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当年,我们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坚决服从革命的需要,义无反顾地离开大城市,奔向大西南,心甘情愿地去吃苦,去牺牲,靠的是什么?是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真理的追求,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抱负。这种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正是今天立志振兴中华、建设四化、决心投身改革的当代青年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总结经验,提供理想教育和纪律教育的生动教材。
其次,研究西南服务团的历史对于研究青年运动的方向,解决当代青年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也是会有帮助的。西南服务团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它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青年工作。它在如何团结教育青年一代,如何引导青年走革命的道路,如何充分发挥青年的作用等方面,都有值得总结的经验。西南服务团这样一支年轻的干部队伍,挑起了如此艰巨的重任,充分体现了党对青年的重视,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1949年我们刚参军时,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小青年,都还很不成熟。然而,正是这样一批不大成熟的年轻人,在老同志的带领和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连自己也不敢想象的艰巨任务,并且很快成为工作中的骨干。我们的成长又一次证明:中国青年只要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决心同人民群众相结合,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觉服从革命需要,投入火热的斗争,就能够发挥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就能够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这正是青年动运的正确方向。
再次,西南服务团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很有特色的,许多基本的经验今天仍然是有用的。我们知道,西南服务团的政治思想工作是紧紧围绕党的工作中心进行的,那就是一切为了胜利进军大西南,所有的政治思想工作都是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任务的。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有新的要求,新的规律。但是围绕党的工作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总任务,这一基本要求是不会变的。在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的战斗保垒作用方面,西南服务团继承了我党和我军的优良传统,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那时没有发展新党员,团也刚刚建立。但党的领导和保证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党员在青年中的威信很高,党员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吸引青年也严格要求自己。今天我们在参加整党学习的基础上,重温那段历史,无疑是很有教益的。学习方面,西南服务团充分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学立场、观点,学方法,用于解决世界观的问题,成为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死记硬背个别教条。当年,刘伯承、邓小平、宋任穷、张际春、彭涛等领导同志多次作报告,亲自讲授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讲形势任务,讲党的政策,讲思想改造,使我们受到极其深刻的教育。老一辈革命家的谆谆教诲,铭刻在心,永志难忘,三十多年来一直鼓舞着我们前进。那时,我们的生活虽然苦一点,但是充满朝气,非常愉快,因为我们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战斗的文艺在团结同志、鼓舞士气和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我们的宿营地,经常锣鼓喧天,到处歌声嘹亮。我们集合必唱歌,开会必唱歌,一路行军一路歌。我们唱的是昂扬激越的歌,催人奋进的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我们在西南服务团,也经常同不良倾向作斗争,也批判各种错误思想,但我们靠的是与人为善、实事求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靠的深入而细致的思想工作。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关心爱护,同志之间,亲密无间,上下级之间情同手足。那时候建立起来的革命感情,至今还能够把我们维系在一起。三十七年来,我们的同志有着不同的经历,有的比较顺当,有的却是屡遭磨难,历尽坎坷。但是,这些同志始终对党忠贞不渝,从未动摇信念,也从不翻悔自己当初选定的南下这条道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西南服务团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强有力而富有成果的,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时间考验的。
总而言之,我们回忆过去,决不是怀旧。我们研究西南服务团的历史,总结它的经验,能够教育后代,也能够激励我们自己,能够丰富历史,也有作用于今天建设四化的伟大实践。宋任穷同志在给四川的西南服务团团史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进行这一工作“对研究历史,总结经验,很有好处”。这就是我们的宗旨和工作原则。
二、玉溪地区征集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史料的筹备情况
省委对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史料征集是很重视的。各地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着手做了大量这方面的准备工作。1986年5月,省委正式批准,云南支队史料征集工作“由党史征集委员会统一领导”,“吸收知情的老同志成立一个团史征集小组”。接着,省委批准了省的征集小组组成人员。省的征集小组成立以后,经过充分准备,于今年8月17日在昆明召开了一次有一百五十多人参加的规模较大的会议。许多云南支队的老领导老战友出席了这次会议,我们的老政委马继孔同志以古稀高龄,亲自到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会议由黄天民同志主持,省委副书记李树基同志到会作了指示,省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朱家璧、陈盛年同志也亲自到会。陈盛年同志并就有关征集工作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团史是党史的一部分”。会议还有《纪要》。李凤金同志还要传达会议精神,我就不多讲。我们玉溪地区的这次座谈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召开的。
省委批示下达以后,今年6月17日,玉溪地委正式决定:在地委党史征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成立“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玉溪地区征集小组”。批准征集小组由张平、刘子钧、王连增、马殿贵、李凤金、孙亚夫、张靖、方琴堂、洪炎德、龙惠黎、林长喜、史明坤、张易元、王道义、罗列、陈松支、王淑贤、黄志昌、吴韦等十九位同志组成,张平同志任名誉组长,刘子钧同志任组长,方琴堂、张靖同志任副组长。从此,玉溪地区的征集工作,纳入了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至于具体征集工作的筹备,玉溪地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酝酿,1984年 至1985年通过刊印一大队《战友录》,联系了一切可能联系上的同志,就整理完整的机构人员名单、烈士名录及大事记等,进行了广泛的磋商,许多同志着手搜集个人珍藏的学习笔记、行军日记、当年集体和个人照片等资料。在此过程中,思想酝酿又发展了一步,大家提出一个共同愿望,要求征集云南支队的史料,进一步探讨西南服务团团史。85年8 月,四川成都成立西南服务团团史研究会的消息传来,在玉溪的同志多次集会讨论研究。倡议在我区征集云南支队史料,得到了广泛响应,九月成立了一个征集筹备小组。此后,一方面更加强了与昆明的同志的联系,另方面就史料征集的意义、目的和方法步骤等,广泛征求意见,并把我们的想法向地委作了汇报。今年征集小组成立,短时间内又抓紧办了三件事:一是拟订了史料征集提纲意见稿,发给一大队和曾在玉溪地区工作过的其他大队的部分同志,征求意见;二是派人前往江苏、南京、山东、河北等地走访调查,收集意见和资料,得到了南京市委、党史办、南京大学等许多单位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表示愿意加强联系,互相配合,交换资料;三是积极筹备这次座谈会的召开。由于史料工作关系重大,涉及面广,我们的工作还处在草创阶段,错误和疏漏的地方很多,请同志们多提批评意见,以便改进。
三、我区征集工作如何开展的一些意见
党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政策性很强。因此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要求我们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胡耀邦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整 理各种史料的工作做得太差。这些年有进步,但还不全面和认真。我意应要求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注意。”如何在团史方面,做到耀邦同志所说的“全面认真”,看来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付出艰辛的劳动,花费一定的时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我们西南服务团的同志,要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因为我们都是西南服务团的成员,是知情人。希望我们的同志,都积极地参加到征集工作中来。
由于战争环境,文字资料散失严重,许多团史资料不全,甚至是空白。因此收集“活资料”显得十分重要。建议同志们不妨多写一些自已亲身经历的熟悉的史料,或回忆录。不要求系统全面,反映一个侧面一个片断都行。可以写报名参军那一段,也可以写行军途中的二、三事,也可以写到达目的地后投入的斗争。可以写某个事件,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来写。体裁可以多样,形式可以不拘,但要实事求是,不能掺水分。能反映出斗争的本质和人物的思想风貌,能看得出人们的转变发展和成长过程。真实性是史料的灵魂,“存真求是",“立准、立好、立全"是党史征集工作方针,这里我想特别呼吁的是:在玉溪地区牺牲的烈士四十一人,他们的事迹和牺牲经过,还都没有写出来,想到这件事,我们都万分惭愧,希望当时知情的同志,自告奋勇地担当这项任务,把它写出来,以慰烈士英灵。希望这件事就在这次会议上落实下来。
文物文史资料是最可靠的史料,有关西南服务团的文献、文件、报告、领导人讲话记录、会议记录、军旗、队旗、帽徽、胸章、纪念章、烈士遗物遗照或手迹,大、中分队和班的集体照片,及其他有纪念意义的实物和当时报刊报导包括油印小报等等,同志们凡有珍藏的,请:献出来,知道线索的,请提供线索。原物必须退还的,经复制可以退还。个人的学习笔记、行军或工作日记,凡有参考价值的,请整理出来,送一份给我们。
征集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省征集小组提出“以条条为主,块块为辅”。即“条块结合”。原来的组织机构,人员名单,按大队中队和班要完整地整理出来,不管是牺牲、病故、调出外省或回原籍,都要搞清楚,不要有遗漏。组织史和大事记是党史资料大厦的梁和柱,我们要认真立准、立好。按“块块”开展征集工作是重要的一环,当初分到一个县的同志是哪些?有多少?调出调入现在还有多少?要搞清楚。不然许多资料无法收集,由于条块互相交错,这就要相互之间加强联系,广泛开展通信活动。必要时,还要按照“条条”或“块块”召开一些小型座谈会,以便集思广益,把一个事件一个事实弄清楚搞确实。有些事实单凭记忆还不行,有的要查档案,有的要走访群众。各县党史办要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求得他们的密切配合。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还有大量的编审工作要做。该如何成立编辑小组,由哪些同志担任,请大家多提意见。
关于时间规划,省征集小组提出,三到五年完成。我们经过反复研究,确定玉溪地区三年完成。即1989年 9月底以前完成。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这是很有意义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同志们:时代在前进,四化建设日新月异,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振奋人心,我们都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应该再展宏图,重振雄风,竭尽全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我们有各级党委的领导,还有自己的知识优势,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征集团史资料任务。让我们团结起来,去争取胜利!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