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的父亲刘乃晏去世一年多了,但父亲在战争年代的红色传奇故事,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中。
在父亲干休院的院子里,那棵伴随爸爸妈妈近40年的玉兰树,每当春天花蕾吐放,芳香四溢的时刻,在绿树成荫的大树下,我们围坐在父亲身旁,他娓娓道来,讲述他不惧生死、奋勇杀敌的动人故事。
父亲是一名二等甲级残废军人,那是他参加安丘战役,带领突击队攻破城门留下的。每次父亲向我说起安丘战役,心中就很难过,因为他的一个连的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有许多在安丘战役中牺牲了。父亲在战争年代,边打仗边作笔记,用残疾的右手,写了一本日记。后来,我看到这本日记,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不是正常的手书写出来的。我问父亲是怎么写的?父亲说,把笔握在右手心里靠小胳膊移动写出来的。看着这本父亲用残废的右手写出来的日记,我心中一阵阵酸楚。父亲的右手残废了,那是为人民的解放打残的。
父亲晚年吃饭,残疾的右手拿筷子有时拿不住,用筷子夹菜有时夹不上来,母亲和我,有时候帮他夹上。
望着手残的父亲,我想,父亲从来没有埋怨过因为参军、因为打仗留下了残疾,他心里装着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国家和人民,他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落下了残疾却始终无怨无悔。为了共和国的建立,父亲和千千万万革命先辈一样,流下鲜血,落下了残疾。
父亲手残了,但一直坚持打仗,坚持工作学习好多年。即使离休了,还在一直用右手坚持撰写战争年代的回忆文章,留下了几十万字的手稿。晚年他自己动手撰写革命传统故事,到济南的几所大学去宣讲革命故事和光荣传统好多年。
《父亲解放战争的故事》这本书,是我根据父亲的手稿整理的,此书出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党有一大批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共产党员,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使得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旧貌换新颜”,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换了人间”。
在解放战争中,父亲始终坚持在作战部队特别是在一线连队战斗,难道父亲不怕死吗?我问过父亲,父亲给我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坚守理想信仰,不忘初心前行。这个信仰和初心,就是和战友们一道,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打倒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有了这种信仰,父亲不惧生死,不怕困难,无论是与敌人作战,还是与伤病斗争,都表现出英勇顽强、不畏艰难、浴血奋斗、坚持到底、取得胜利的信念。那个年代,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生死一线间,但父亲始终坚守信念,将革命进行到底,正所谓”枪林弹雨何所俱,笑谈人生迎新天。”
今年春天,我守着这棵玉兰树,洁白芬芳的玉兰花在灿烂地阳光下绽放,我仿佛又看到父亲在玉兰树下和我们一家人谈笑凤生。玉兰花生命是短暂的,但玉兰树已深深扎根于黄天厚土绿水青山间。
刘卫平
2021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