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人郭义生的故事/临沂在线张雁)

石井mm 发表于2021-01-23 15:11:47

    初次见到郭义生老人,他虽身材消瘦,但眼神坚定,仿佛当年打鬼子汉奸时的精神头犹存。他今年虽已高龄,但对当年的烽火岁月却依然记忆犹新。
第一次打仗就立了战功
    1944年1月,19岁的郭义生响应革命号召应征入伍,入编八路军一一五师五团二大队。入伍后不到10天,他就随军打仗了。一个毡帽头,一件大襟袄,一条棉裤,一双母亲给做的布鞋,这就是他当年随军的行头。
    郭义生参加的第一场战斗是1944年1月攻打汉奸李子赢。当时,李子赢的部队约有五六百人在苍山县南桥镇坊前驻守。郭义生所在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五团二大队接到任务消灭他们。那时作战武器很差,郭义生说,战斗开始时,他拿的是一支三九式步枪,当时班长只发给他三发子弹,后来射击时,发现其中一颗竟然是“臭”弹(即哑火)。战斗中,副班长邱集太(后来在攻打枣庄时牺牲)和八班刘班长把炸药埋在了敌人的炮楼下并引爆了炸药。这是他们五团第一次使用炸药。敌人三个角上的炮楼就在炸药的爆炸声中被炸了个粉碎。
    炮楼炸毁后,郭义生所在的班作为突击班率先冲进炮楼和敌人作战。郭义生身着便衣第一个英勇冲入炮楼。进入炮楼后,他发现几十个敌人躲在炮楼里面的两间小屋的窗玻璃后面。那时的他根本不认识玻璃,还以为是透明的木头。敌人见他没穿军装,还以为他是个老百姓,毫无防备心理,就没逃跑。这时,郭义生突然大喊起来:“这里有敌人,同志们快来啊!”敌人顿时愣住了,知道反抗也没用了,吓得躲在小屋里不敢动弹。在战友们到来之前,他把敌人截在了这个小屋里,不让跑出来。由于是个新兵,郭义生毫无作战经验,对战斗事宜一无所知,想起这一次打仗时的情景,他对记者自嘲说:“那时我把敌人截在屋里了,也不知道让敌人缴械投降。当时三班长在冲入炮楼时腿部负伤摔倒在地,如果是打过仗的老兵看见了会立即喊:‘三班长负伤了!赶紧叫卫生员!’或者把他扶走,我是个新兵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更不懂‘负伤’是怎么回事。”
    这次仗胜利打完后, 团里开庆功会时,团长点名表扬了他:“呵呵,小鬼,当兵不到十天,就这么勇敢,站起来让战士们认识认识吧!”
打鬼子的岁月
    “打完李子赢的部队后,同年正月底二月初,我们就接着去打鬼子了。”郭义生说。当时鬼子在一个叫崖头的据点,一个叫三和庄的据点,还有枣庄东北角的上冶据点。仅十几天的时间部队就把这三个据点都拿下了。攻打完上冶后又去攻打苍山县的北庄。北庄据点里鬼子数量多,又加上距离所在地远(当时部队驻扎在匡汪,即现在的苍山县会宝岭水库),战斗打的艰难,他们攻打了一天都没拿下来。再次攻打时,部队刚到北庄据点,敌人就来了个迅猛反扑。面对凶恶的敌人,他和战友们巧妙作战,英勇杀敌,经过几天激战,终于歼灭了敌人。
    1944年3月,国民党第51、57军驻扎在费县天家汪、马庄一带,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团、四团、五团及鲁南军区特务团对其发起进攻。五团一大队在经过东善时遭到国民党军队袭击,一大队队长牺牲。“还没等杨队长拿出枪,就被敌人击中了……杨队长曾经过长征,是老红军干部了,他的牺牲是部队的一大损失,可惜了这么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干部,真疼人啊!”说到这里,这位老革命的眼圈都红了。这场仗打了两天两夜,一大队和三大队伤亡惨重,只靠二大队顽强抗战。经过一场殊死搏斗,敌人三四千人被歼灭,国民党第51军军长刘国桢被击毙,第57军军长荣子恒逃跑,敌人遭到重创。王洪九负伤并彻底投降鬼子。
    如今,当郭义生老人和女儿每次去天宝山旅游时,他都会想起1941年到1948 年的那些战争往事,想起那些亲爱的战友,他就忍不住潸然泪下。而如今他们大多已故去,留在郭老脑海的是他们生死之交的战友情谊。
扫清鬼子汉奸  开辟临沂大部分地区
    1944年秋,八路军一一五师五团接连消灭几支盘踞在临沂的汉奸势力。一支名为讨伐支队,约三四百人驻扎在邳县铁佛寺,头目叫黄牛江;一支以汉奸张子健为首,在沂河西边的刘宅子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一支是邳县的老牌汉奸刘斐然。从此,铁佛寺的百姓得到安宁。
    1945年,刚过完春节,临沂县又响起了枪声。八路军一一五师部队率先攻打蒋古崖的王洪九四大队。3月,又攻打时任国民党驻临沂专员的张里元。当时临沂大部分地区被鬼子占据,张里元部队只好窝藏在梁邳一隅。郭义生所在的五团与其经过五个月的“较量”将其消灭。之后紧接着就打鬼子。二三十个鬼子群集在闸口(运河北面邳县的一个村庄)。一天一夜的激战,五团打开了闸口,扫清了鬼子。这样,运河以北、蒙山以南、沂河以西及邳县的地区就被八路军一一五师五团开辟了。同年6月末,八路军一一五师五团进驻海子(郯城县的一个小村庄),歼灭汉奸“梁麻子”,这场仗打得极其惨烈。据郭义生回忆,这年临沂发生了很多场大大小小的战事,有的小仗他已记不清了。那年,沂河以西,兰陵以东,南到运河,西到蒙山的鬼子汉奸都被彻底消灭了。
    “我们那时住在‘堡垒村’(即八路军的根据地,面积不大,据说,打一枪就能响彻整个‘堡垒村’),我们是‘堡垒户’(即受保护的战士和村民)。那时,整个鲁南部队为数不多:我们八路军一一五师五团不到三百人,三团也没有三百人,但在当时,可是鲁南的主力部队。当时还驻扎着大约三百多人的保护机关的特务团;还有沂河支队和运河支队各百十号人以及尼山独立营、铁道游击队。就是这些部队为鲁南的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他们把住了华北的大门,在抗战时期撑起了鲁南根据地的一片天。”郭义生老人对记者说。
译电员赤着脚、光着膀子冲进会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终于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日本鬼子投降的那天,郭义生他们正在苍山县北朱村开会,突然从会场外冲进来一个人,他大喊:“同志们,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日本鬼子投降了!投降了!我们胜利了!胜利了!”此人是八路军三军区的一名译电员,当他第一时间听到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时,也没来得及报告首长就急急忙忙赤着脚、光着膀子冲进会场告诉大家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此时,会场里的空气仿佛一下子停止了流动,继而沸腾起来:正在会上讲话的司令员和战友们顿时都激动得泪流满面,相互拥抱。回忆起当年的这一幕,此时的郭老脸上洋溢着满脸的喜悦,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是啊,浴血奋战,抗战八年,得此胜利,怎能不让人满怀激动!
唱起打鬼子汉奸时的民间小调
    那段抗战岁月是艰苦的,更是难忘的。采访时,郭老即兴唱起了当年打鬼子汉奸时的民间小调:
    “一更里来月亮刚出来,王洪九那个四大队住在蒋沟崖,你说你是个抗战的,鬼子不打你,哎呦哎嗨呦……二更里来月亮在正东,挖地壕,盖炮楼,你说为的老百姓,咱老百姓不好受啊……三更里来月亮在正南,抽大烟,娶小婆,若要是那个没有钱就得交地约……四更里来月儿在正西,蒋沟崖里的老百姓提也提不得,男子汉,吃憋气,大门口呀不能关……五更里来天刚明,来了八路军搭救老百姓,军民团结一条心啊,老百姓见了太阳……”(《打蒋沟崖的小五更》);
    “王故师长家住江西萍乡县,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出身佃户受过饥和寒,他有觉悟参加了中国共青团员……民国二十六年,鬼子进中原,他带领导敌后方开展游击战,接受党的指示来到咱鲁南,又艰苦又奋斗南征北战……打死惯匪刘桂堂,全部缴了枪,咱山东的老百姓大家喜洋洋……攻克峄县大城,活捉王占牛,替咱父老兄弟报了冤仇……打死伪军荣子恒,收复了泗水城,邹曲县的老百姓大家都欢迎……颜村打死申从周,人民得自由,受压迫的老百姓翻身抬了头……”(《歌唱师长王麓水》);
    “鬼子大败平型关,消息传来好喜欢,不辞爹娘离家乡,丢开草篮上火线……从此以后逞英豪,战斗灵活又勇敢……我们的排长安保全……陡沟庄外敌丧胆,丧胆的敌人四处窜。没有缴获心发急,单人阻击冲向前……急中生智把敌骗,单人缴枪一个连……李庄村内春风暖,领导战士来生产……冲锋陷阵你在前……牺牲在枣庄永垂万年.还我们的排长安保川,冲啊……”(《歌颂排长安保全》)。唱到这里,郭义生的情绪突然激动起来,哽咽着,手颤抖着,他说,王麓水和安保全烈士就安葬在华东烈士陵园里,每次去烈士陵园还没进大门就想流泪。因为怕见已故战友忆起往事太伤感,所以他平时很少去鲁南、华东、淮海这三个烈士陵园。
和敌人打“石头战”
    鬼子投降后,除八路军第八师外,驻山东部队均调向东北。此时,日本帝国主义还未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还未完全安宁。郭义生跟随部队又相继打了滕县、峄县等几场仗,期间,八路军八路军第八师师长王麓水同志英勇牺牲。接着,部队又转战运河以南,夺取了峄县、枣庄、兰陵等地。
    1945年8月,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郭义生回忆说:“蒋介石撕毁和平条约后准备发动内战,派部队到中共根据地‘摸岗’。重庆谈判宣布停战那天,国民党驻扎在运河以南的燕子埠一地,还不到规定的零时停战时间,敌人就提前在夜里11点半左右吹号说停战时间到了。当时我所在的在鲁南三军区特务连,驻扎在离燕子埠只有500米距离的侯家塘。敌人向我们不断地扔石头,故意挑衅,想激怒我们,进而挑动我们反击,以此诬陷我们先动的手,故意挑起内战,并借此引发国际舆论称中共‘假和平’。但我们八路军没上他们的当,我们没有开枪反击,也以同样的方式对付他们,每天晚上的十一二点也向他们扔石头,和他们打了整整三夜的‘石头战’。大量的石头和沙土在灰蒙蒙的天空中飞来飞去,不少人被石头击伤。到第四天早上,我们连的四班长和卫生员去换药时被敌人开枪打伤,但国民党拒不承认是他们开枪打伤的(即不承认是他们主动挑起内战),只说是他们的一个兵的枪不小心走了火,企图掩盖他们先动枪的事实。”这样,国民党阴谋被揭穿。之后,国共双方正式开战。
鲁南战役中胳膊被子弹穿透
    1946年12月,鲁南战役打响了。由峄县向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进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26师等在宿北被歼后,国民党部队被迫在临沂苍山县的卞庄、向城、尚岩、兰陵等线转入防御。
    在宿北一个叫韩庄的小山村,敌人还未被完全包围,郭义生部队负责最后冲击。作战中,他勇敢冲锋,想在最短时间内抢占有利地形。在冲锋时,他的左胳膊被敌人的机枪击中,他敏捷的跑向正前方的一块墓碑后面躲避。这时连长就在他对过约有50米的河对面,看他不动弹了,以为他牺牲了。过了一会儿,郭义生抬了一下头,就被敌人发现了,接着机枪就朝他扫射过来。但没有打中他,他趁敌人换子弹的功夫,迅速翻滚到了河对面。连长在离他一米的距离立即把他拉过来,见他的左胳膊已血肉模糊,当即心疼的大喊:快叫卫生员!
    郭义生在这场战役中负伤,他的胳臂几乎被子弹穿透了,被定为三等甲级伤残。打那以后,他的左胳膊就一直感到很僵直,左手也无法灵活翻转,落了病根。他说,直到现在吃饭的时候左手都端不住碗。
炮弹袭来,以身相护团长
    淮海战役时,我军弹药短缺,时任排长的郭义生带着一个排去前线送炮弹。等他和团长交接完弹药手续后,刚接过来收据条,还没等他把收支条放进裤兜里,突然,一颗炮弹带着尖叫声从天而降。郭义生下意识的张开双臂扑向团长想掩护他。当时团长坐在墙角,他没把团长护住,却因为用力过猛,反被墙壁弹了回来,当他后仰积分,把站在他身后的四五个战友撞倒在地上。就在这个时候,炮弹“轰”的一声爆炸了,紧接着,炮弹壳和沙石落了在他的身上,他只听见耳边嗡嗡作响,顿时被炸蒙了。被他撞倒的战友由于都被撞倒在地上,竟都没有受伤,但坐在墙角的团长却不幸牺牲了。
冲进炮楼勇杀敌
    1947年腊月,我鲁南三军区司令部驻扎费县新庄。腊月二十六,当时下了半尺多深的积雪,司令部院内突然来了100多个上了年纪的老百姓,有的还抱着孩子。他们不顾天气寒冷,许多人有的下跪,有的磕头,都痛苦流涕地诉说被惯匪王洪九兵逼粮油、逼款和不断逼死人命的惨景,说他们都快过不下去了,请求八路军救命。首长听后怒火填胸,决定春节前消灭这股惯匪,为民除害,让老百姓过个安稳年。
    腊月三十上午10点钟,战斗打响。郭义生所在的特务连奉命歼灭被我军追赶逃到季家疃村的敌人。炮楼里的敌人从三个方向对他们疯狂射击,在他们班3名战士先后负伤、炮楼一直打不开的情况下,郭义生奋不顾身地冲到敌人炮楼跟下观察敌人的关键火力口在哪儿。弄清后,他端起枪对敌人进行猛烈射击,只听到楼内的敌人嗷嗷大叫,扑通扑通倒下。接着,后面的战士冲进去,放火烧掉了敌人的炮楼。就这样,炮楼内的20多个敌人全部被消灭。晚上11点,战斗胜利结束。这次战斗,共消灭掉王洪九部以翟冠山为首的敌人100多名。战后,部队因郭义生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给他荣记二等功。
土匪副司令被他感化投诚
    1948年,国共两党斗争残酷,形势严峻复杂。国民党蓄意制造一些毒性食品投放市场。郭义生说:“那时,我们部队发的钱币是华东币。有一次,我们排的一个战士去市场买了一个瓜吃,回来后就变成哑巴了;还有的战士吸了一支烟而中毒,成了聋哑人。我们怕老百姓中毒,饮水时就集中提取一个井口的水分给老百姓。”
    渡江战役后,郭义生所在的35军负责剿匪。剿匪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任务。已是副连长的郭义生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化妆成土匪准备潜入土匪内部,三天的艰难跋涉,他们在山上一片原始森林里迷路了。在下山的时候,由于积雪太厚找不着路,他们只好怀抱枪从高处坐着滑下山去。在山下的村落里,他们找了一个老百姓给他们带路。这个“老百姓”很好奇的问了郭义生一个问题:“你们共产党一穷二白的,是怎么打败蒋介石的?”郭义生说:“蒋介石打的是独裁战争,我们共产党打的是人民战争,这就是我们必胜的原因!”他还说,“我们共产党对待俘虏的政策一向是优待,只要他们投明,我们就不再追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人就是土匪的副司令王发银。王发银被他的一席话感化了,当即就和他的三名手下投诚了。但令人惋惜的是,后来王发银主动前去云南土匪总部想劝说土匪总司令投诚共产党,结果被杀害了。在1949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义生部队把浙江一带的土匪全部剿灭。
他有一项小发明:怎样让米不糊锅
    1950年11月,郭义生参加了抗美援朝。那时,朝鲜的桥梁、公路均被美帝国主义炸毁,给郭义生所在的后方运输部队带来极大困难。到了冬天,朝鲜西北地区异常寒冷,人被冻得全身是冻疮。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应对敌人的细菌战。
    在朝鲜的生活异常艰苦,战士们的主食是“炒面”,但有时他们连炒面也吃不上。郭义生的朝鲜房东问他:“这面很难吃吧?辛苦你们了!”郭义生笑着说:“我们吃‘炒面’,为的是不让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不吃‘炒面’。”
    条件虽然艰苦,但战士们也苦中做乐。当时郭义生29岁,聪慧灵敏,那时当连长的他有一项小发明:怎样让米糊不糊。那时部队吃的是大锅饭,每次做饭时都会把三四十斤米一起下锅。由于米太多,容易“夹生”,即锅底下的糊了而上面的却煮不熟。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郭义生想出了个好点子:不要把米一骨碌倒进锅里,要边下米边用铁铲子搅拌,把米搅开了就不会“夹生”了,等米快烧开后,会出现好多个“米眼儿”,掀开锅盖,锅盖上的蒸馏水就会顺着“米眼儿”流向锅底,这样,锅底下的米就不会糊了,锅上面的米也能煮熟了。这项小发明被当时的一个记者了解到,他还写了一篇《连长下伙房》的报道发表在了《前进报》呢。
    郭义生在朝鲜度过了祖国1951年的国庆节。
采访手记:
    采访结束时,郭义生老人对记者说,希望他的老战友看到这篇报道后能和他取得联系,他很想念他们,很想和他们叙叙旧,想和他们一起去烈士陵园看望已故的战友。祝愿郭义生老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采写过程中临沂大学袁兆岭老师提供了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临沂在线(文/图 张雁)


谁在收藏
浏览:166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 费红
    费红
  • 石井mm
    石井mm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