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解放战争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告别了亲人,离开了家乡,满腔热血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最终革命成功了,新中国建立了,他们却音信全无,只剩下亲人们苦苦地思念和期盼......
王兆亮便是其中的一位,1949年3月4日,他寄出了最后一封报平安的家信。
母亲大人膝下:
自从去年出来,参加了解放军,男今年正月后向家中寄来了两封信,不知道收到没有。男时常挂念,不知道母亲大人身体健康否,直到阴历三月四日,男接到大人的回信,看信以后,心中非常高兴。男在外生活不错,身体很强壮。现在部队还在淮阴休整中,又要向东南移防了,请大人不要多挂念。家中有地方工作同志照顾,就可以来回不断通信。男手中钱也不缺,请母亲大人不要多费心。你在家中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等到解放了,就会和平,和平后,再回家,看望母亲大人。别的就不多说了,祝母亲大人身体万福,均安。
叩
男 王兆亮
信封落款“十兵团二八军八三师二四七团一营一连”。据王兆亮的侄子王东亮之后的调查,王兆亮所在的连队是个英雄连队。1945年5月,淞沪战役开始。二十八军在攻克太仓、刘行之后,乘胜向吴淞口挺进,切断杨行残敌与吴淞的联系。24日,二四七团一营一连担负起主攻距吴淞口仅十五里的老宅庄,为前进扫清道路的任务。
当时,一连和敌人的战斗十分激烈,特别是一班十八名战士,在班长李华树壮烈牺牲的情况下,拼死抵挡住了敌人的疯狂反扑。1949年6月,第二十八军军党委特命名一班为“华树班”。王东亮说,因为这场战斗伤亡较多,目前健在的见证者少,所以无形中也为寻找王兆亮增加了难度。
可王兆亮的母亲不知道这些事,她只知道解放了儿子就能回来。
但一直等到新中国成立,也没有儿子的音信。母亲伤心欲绝,发誓一定要寻找到儿子。可这一找,就找了几十年,直到母亲咽气,也没能打听到儿子的音信。她心有遗憾,死不瞑目。
由于当时的信息渠道不畅,再加上特殊的政治环境,王兆亮的哥哥王叙九多次去相关部门去查询,也都没有结果。如今王叙九年近九旬,一提起弟弟来,不禁老泪纵横。
看到父亲王叙九整日为找不到弟弟而忧愁,儿子王东亮就自觉地参加到寻找自己叔叔的任务中来。退休后他根据信中的线索,沿着叔叔所在部队渡江的线路,先后去了江苏省扬州、镇江、靖江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找寻。“等到天气暖和了,我还要去厦门、福州等地找寻,直至台湾金门岛。”今年已经63岁的王东亮说,完成老一辈的遗愿,告慰英烈们的在天之灵,这是他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