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开母校 奔赴军营
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军人-新四军战士。母亲杨文同志是上海人。1941年参加工作,1942年3月入党,当时在新四军6师18旅。父亲郭道中在新四军1师。有一年“八一”建军节,他来信告诉我,当时粟裕是他们师师长,陈毅是军长。
我是1976年3月从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武装部入伍的(1975年毕业于上海市复旦中学,现承认高中学历)。当时也算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36年前,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现在回想起当年参军前后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当时毕业分配,是要按“档次”分配的,没有直接考大学机会。不久,军队来人招文化兵,是空军地勤。由于从小就有参军的愿望,所以立刻报了名。没想到,体检合格了,我光荣地参了军。母校共有46名同学被选中。临走前的一天晚上,召开了应征入伍战士家长会。会上,我还代表了新征入伍战士作为准军人,向校领导、部队首长、和亲人发了言。第2天白天发了新军装,下午进行了简单操练。我和同学们穿上了军装,心情是多么激动和自豪。激动的是自己能被选中,自豪的是将成为一名真正军人,保家卫国,继承父辈的事业和理想,壮志未酬,赤心报国。晚上电影招待会,放映的是《南征北战》。母亲也去了,这也是我参军前最后一次陪母亲看电影。次日,我和其他45名同学,离开母校奔赴了军营。
二、为了祖国 奉献青春
1976年3月,我到达了北方某省军营——空军航空兵某师,开始了新兵连、教导队的训练和培训。新兵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他们各有所长,我与他们朝夕相处。在领导的信任下,担任了副班长。我发挥上海人聪明机灵的特长,学习其他省市士兵们生活上艰苦朴素,工作上吃苦耐劳的作风和精神。只争朝夕,各项考核达标,成绩都是优良,圆满完成新兵训练任务。在教导队,主要学习航空理论、飞机基础知识。我被分在机械专业,主要学习某超音速歼击机《飞机构造》、《发动机原理》等知识。(有一张蓝天白云4架飞机编队巡航在祖国西沙群岛的彩照,就展示了这种战鹰雄姿)学习期间,在时间上,争分夺秒,背数据、记原理。方法上,不耻下问、互相学习,每次测验,考试都是名列前茅(“飞机”“发动机”双5分)。业余时间,争做好人好事。整个教导队,学习气氛浓厚,表扬声、赞扬声,比比皆是。最后,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
1976年,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不寻常的一年。3月份,刚到新兵连,北京就发生了“天安门广场事件”(后来平反)。之后是唐山大地震,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同志相继逝世,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十分悲痛之中。尤其是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影响更大。我印象最深的是金秋十月,华国锋主席粉碎了“四人帮”。当时空军进入一级战备(飞行员进入座航待命),大家都是有目共睹。这些事件对我触动是很大的,在政治上也逐渐成熟了起来,写了入党申请。自己暗暗下决心,为了祖国奉献青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专业培训后,分配在师直修理厂飞机分队,主要担负某团飞机定检工作和全师飞机中修任务。由于基础扎实,在工作中多次被评为先进、受嘉奖。在维修工作中,对飞机的每个零部件,都要求做到了如指掌、耳熟能详的地步。1979年,因工作成绩突出,我被提拔为飞机机械师。不久外出进修,去看望了已是军区作训处参谋的战友陆荣华(现在上海衡山集团)。同年入党,由于政审,耽搁了(在上海曹杨二中工作的舅舅,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平反,1988年入党),对这件事自己能正确对待。1979年,又经历了中越自卫反击战。我师官兵上下,全力以赴,圆满完成XX架运输机空运兵员的机务地面的保障任务。师部卫生队女兵胡敏(江苏人)参加了轮战,经历了直升机运伤员的老山战役,火线入党,对我也是鼓励。17年中,我师有两次“6年安全飞行”的历史记录,这对航空兵部队来说是不容易的。当时在任空军司令张廷发也来我师视察工作。机务人员与飞行员打交道是最多的,建立了真正的战友情。我们修理厂中修后的飞机,是要进行试飞的。许多飞行员,地面苦练,空中精飞。驾驶的飞机在空中经常克服困难、化险为夷,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飞机的轰鸣声、亚音、超音声,我已习以为常。作为军人、作为机械师并以此为荣。
20世纪80年代后期,恢复了军衔,初次被评为空军上尉。4年后,评为空军少校。
三、自学成材 军地两用
粉碎了“四人帮”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1977年恢复了高考。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考验。是否报名参加高考?思想上也有激烈的斗争。由于师直修理厂工作量大、范围广、机种多,自己决定放弃。战友周勤、陈建平等参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高考。周勤考上了洛阳外国语学院。虽然我没有报考,但我十分喜欢学习英语,随着形势发展,邓小平提出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当时我想自学《英语言文学专业》,记得第一本英语自学书是北京外交学院出版的《大学英语》(第一册),并订了《英语学习》期刊,它是我自学的良师益友。时间上做到雷打不动。有时休息天,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牛津高级英语双解词典》是我的最爱。当时在当地外文书店买的,才5元6角。另外1985—1988年也参加了北京外语学院英语大专函授,先用的是日本的小“三洋”录音机,后来改为“四喇叭”,经常听美国麦克米兰公司播的《900句》和《中级美国英语》,这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梅花香自苦寒来”,1988年9月取得大专结业证书。《英语言文学专业》部分课程《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英语Ⅰ》、《英美概况》等也获得了证书。业余时间阅读了英文版司马迁的《史记》、《英国文学史》(1—4册)、《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下)等。由于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英语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在修理厂,师卫生队需要上英语课时,发挥了自己一技之长,担任了“教员”,受到好评。为军地两用人才做了准备。
四、十年如一 岗位立功
部队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军训、工作外,也有娱乐活动。平时业余时间,可以打打球,生活上每周有聚餐。有书画展、诗歌朗诵比赛、演讲等。师卫生队护士谭健(江苏人,身患癌症),努力工作,坚守岗位,演讲比赛获军区一等奖。我的摄影照片《情趣》获军区二等奖,奖励了一套“四大名著”。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1981、1984年在工作上也有过两次事故。当时战友陆海平机械师(现在东航保安部),他的飞机正好从外县来我厂飞机中修,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予鼓舞。尤其是当时修理厂的教导员,郝立宽同志(现任上海市纪委委员)对我的帮助很大。1985年结婚,岳父王彦奎,是原航空军某师来我师组建独立大队的(正团),是抗美援朝飞行员。岳母朱佩仙是主治军医。1981年一次事故后,汲取了教训。经过10年努力,1991年年底,由于在工作岗位上成绩突出,小组连续7年被评为先进,荣获个人三等功。军功章上,彰显了我几年的成绩,也闪耀着我的青春年华。我骄傲,生命中有一段军旅生涯,我自豪,一生中没有虚度青春年华。1993年,我军转地方工作,但是我对军营的生活还是恋恋不舍的。祖国需要军队,国防需要军人!“八一军旗永远飘扬!”
浏览:7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