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39年春,到沂水(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当时看来,还是****的事情。因我是印刷工人,这块根据地也是刚刚建立,为了抗日,一切都需要加强、建立,特别是党的宣传工作。当时也是由于这一原因吧,我一报名,就被派往山东大众日报(当时是苏、鲁、豫、皖边区党委的机关报)印刷厂当工人去了。
我参加革命的第一个****印象很深的,那是在沂水县王庄*、云头峪(包括二庄、顶庄),这些称呼都是那时(1939年)旧体制。在王庄有个教堂,也是当地一个比较大的镇子,我们的*全部就*去那里。山东大众日报印刷厂在这里一直驻了一年多的时间。开始(1938年冬)是一个工厂,主要是印报纸。后来(39年)印书的任务也越来越多了,于是分出了一个石印厂,厂址设在顶庄。于39年春末日寇第一次扫荡后,为了便于坚持敌后工作,就把铅印厂搬到沂南去了,在原地坚持的就只有我们石印厂。在40年春,我们是在受三面包围的情况下突围出的,当时围困我们的有于学忠(国民党的51军)、沈洪烈(汪精卫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司令)、日本鬼子,即所谓“敌、伪、顽”三种恶势力的包围。我们之所以能够突出来,主要是因为群众基础好。在敌人去捉捕我们的时候,群众就已经把我们隐蔽起来了(当时我们只有13人在这里坚持)。我们的厂长是丁瑞光,兼缮写。另外还有林枫、李善敏、李黑子(忘了名字)、李玉堂、张运和、谭子平、张俊秀等。
突围之后于40年8月在青驼寺附近,我就被提为厂长了。当然我们的厂子已不是13人了,已经是80余人的厂子了。我们担任的任务主要是:课本、军用地图、伟人像、宣传品之类的印刷。当然**彩色的东西,在承担下来了。这个时候我们的指导员也姓王,叫王一民,是个爱讲卫生的同志。我这个工人(一身油和土)是不敢在他的铺上坐的,因为他也很严肃,一般印象是架子大,不好接近。这只是感觉而已。
因为任务重,在印刷中的各环节扣的还不是那么紧,如装订在*到一件东西完成之时,总是觉得人手不够。在新的任务刚开始时,他们反而觉得清闲。因此在当时我就提出了技术全民化(现在叫多面手)的措施,在这个措施推行中工种之间又不熟悉,开始一度几乎要影响生产,这真不妙呀。于是就又推出利用工余时间召开小型的技术研究会,来传授技术。
我被提升为厂长后,彻底取消了封建式的老师可以打*工的坏作风,当然这是由局部的新、旧事务的斗争中产生的。
40年我们组织百团大战之后,激怒了日寇,加*了对我们根据地的封锁,因此在印刷材料的供应上受到限制(特别是石印需要的部分材料),于是我就着手研究代用品。同时我们的印刷机部分也被敌人破坏或击走,于是我们也着手研究木制印刷机,克服了当时一部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