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大花的心情渐渐地淡了,却更想念父母姐姐。奶奶、叔叔和二奶奶、宋允义伯伯家的大妈、小河崖大妈等都对我不错,常叫我去玩,去吃饭,但还是更想念自己的父母、姐姐。终于捱到学校放暑假,我才跟随赶着牲口到烟台卖花生的人,走了120华里,来到谋生烟台的父母身边。
几个月不见了,妈妈和姐姐一会儿摸摸我的脸,一会儿拉拉我的手,欢喜得不得了。晚上,父亲领我到“小舞台”去玩。这里是露天娱乐场,而且是在不平整的土地上,和今天城市娱乐场所是无法相比的,但对初进城市的乡村孩子来说简直如同天堂一般。虽然电灯少,但汽灯很多,很亮,这在家乡是见不到的。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拉洋片的,还有卖糖的、耍把戏的、说唱的,热闹极了。父亲还买了一块烧肉(当时烟台人把猪头肉叫烧肉)给我吃,虽然以前在家吃过猪头肉但从没吃过味道这么好的。
离开小舞台娱乐场,父亲又领我到一个场地不大却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地方。父亲说这是戏园子那时没有称剧院的,就是极有名气的丹桂戏园也称戏园子。戏园大门对面和两侧都是卖糖、卖瓜子和苹果、梨之类水果的。这里卖的瓜子和糖都是农村穷人家孩子平时见不到的,有时能吃到的瓜子也是葵花籽,而这里摆的是黑色的瓜子。糖也不是平常见到的白色圆糖块,而是带颜色的形状各异的糖块。不过所有糖块都没有包纸,当时在烟台还没见过纸包的糖块。卖水果的、卖糖块的,都摆得很整齐。一个人手执鸡毛掸子,一边不停地掸着一边拖着腔有节奏地喊着:“辣的、凉的(薄荷味的)、有酸的,菠萝蜜的、海棠的,各有各味的,都卖俩子儿的。”“俩子儿”是两个铜板一块糖,两个铜板一块糖的价格是穷人消费不起的,因为没有特制口味的普通圆糖块一个铜板可以买几块。不过,这天晚上父亲还是买了糖块给我吃,我没舍得都吃掉,留下两块带回家。这一夜的情景,70年后我还能记得。可见,城市的热闹夜景给刚从山村来的孩子留下的印象多深刻啊!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父亲又带我在马路上走了很远一段路,来到一处叫“进德会”的地方,花一两个铜板就进了大门。在一个很大的露天广场上站满了人,父亲说这里能看电影。我好奇地问:什么叫电影?父亲说,等一会儿你看看就知道了。事后知道父亲也是第一次看电影,所以他实在说不清楚电影是什么,只是为了儿子才来到“进德会”。一会儿,在广场中央一个高高的白布幕上出现黑色的人影:电影开演了。幕布上不断出现多种景像,但听不见声音,而且影像不仅模糊还有许多白点点(现在叫雪花)。看见一个很瘦很瘦的人晃来晃去闹笑话,现场有人鼓掌叫好嘁,韩来根、韩来根。用现在的话说韩来根是个笑星。看了电影回家后,妈妈和姐姐都问我,好看不好看?我只能说好看,但演的什么故事我实在看不清楚。我很纳闷,白布上的人影从那来的呢?可惜不会说话,若能听见人影说话多好啊!当时还不知道这是无声电影。在烟台住了几年,妈妈和姐姐从未看过一次电影,我还算有幸在露天看了一次无声电影。后来在“福禄寿”电影院演过有声电影,但票价责,穷人无法享受。
当时在三马路南山路口有一家商店,每天晚饭后就打开戏匣子(可能是收音机)招来许多人听戏。我和二姐也去凑过热闹,唱的什么听不清楚,也听不懂。二姐和几个工友小姐妹都在青年会上夜校。她是到南山路基督教堂办的青年会读夜校路过这里。1999年我路过烟台,特意去看了二姐读夜校的南山路基督教奇山礼拜堂。夜校不见了,但礼拜堂仍然完好。在铺着红地毯的礼拜堂内有约五百人的座位。一位约五十岁的女教徒看门人告诉我,每周日分上午、下午和晚间三次礼拜共约4-5个小时。她说我来的前一天还有几位美国教徒来听道。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二姐,她说她很想去看看一生难忘的青年会女子夜校,我也答应有机会到烟台时我陪她去(二姐住在农村,往返不方便)。我很后悔还没有帮二姐实现这个愿望,二姐就离开了人间。
初到烟台,令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娱乐场所而是大海。来到海边面对大海,一望无际,海浪滚滚,海天一色,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奇妙。我家乡也有水,水最多的就是村东的“通天壕”,名称大得吓人,在我村倒是颇有名气,其实也不过是数米宽几百米长的一条大水沟而已。水多量大的时候是每年夏天雨后,由艾山方向咆哮而来的山洪,打着旋涡、卷着浪花、混沌泛黄的河水直冲村西的“西大坝”(沙筑的沙坝在村西头,故称西大坝),山洪冲来时,常有上游村庄被水冲下的家俱、木料等漂浮而下。这时我村男人们都操起铁锨等工具严守西沙坝,因为西沙坝万一被冲毁整个村庄就被淹没了。我们这些男孩子们不知山洪的厉害,而是站在沙坝上观看汹涌的山洪,如同观赏一道奇妙的风景。今天见到大海,方感到家乡的山洪渺小得微不足道了。初来烟台正值夏天,妈妈一再嘱咐我不许洗海水澡,因为时常有淹死人的消息。当时确实没洗过海水澡,但后来还是无法抵挡大海的诱惑常常大半天泡在海水里,为蒙蔽妈妈只好找自来水冲洗后才回家。海边是我暑假期间最开心的去处,只是没有想到,后来年龄稍大时海边浴场竞成了我和小同学们反抗洋人凌辱中国人的“战场”。
初进有十余万人口的烟台市深深地触动我年幼的心灵。
看见了浩瀚无边的大海,宽阔平坦的水泥马路,四层高的大楼房和戏园、电影院等众多的娱乐场所,沿街装饰的花花绿绿的商家,店铺摆满了吃的用的,还第一次见到了蓝眼睛的外国人(烟台当时就有众多的外国侨民)在街上走来逛去……这如同天上人间的城市景象曾蒙蔽了我的双眼,也诱惑着我这无邪的少年,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多,才逐渐看到奇妙现象掩盖着的另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