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家乡听说“过兵”也就是军队经过,人们就逃跑躲避。有一年,可能是刘振年与张宗昌军阀混战,传说来兵了,全村人都趁黑夜拖儿带女,赶着牲口,背着包袱,高一步低一步,孩子哭大人叫地由本村逃向十多里外的西崮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小脚的妈妈抱着孩子,十几岁的大姐也是小脚,还要照顾弟弟妹妹跟着大人爬山越岭,多不易呀!到山顶后,父亲弄来树枝高梁秸搭起窝棚,一家人挤住在窝棚里。那山叫崮山,顾名思义,山势陡峭很难攀登,但山顶却很平坦,几十个窝棚有上百口人就聚集在这山顶上。幸好山顶有一眼泉水长年不断,可供人饮用。据说那是唐朝大将薛仁贵征东时,带兵来到此山因无水饮马,遂拔剑朝地上剌去,于是泉水喷涌不止,至今此泉水仍叫“饮马湾”。到西崮山躲兵那年我可能是五岁,在这之前也躲过一次兵。那时我小,父亲背着我跑到村北有个叫桑树沟的地方,把我藏到约一丈多深的一个废弃的地瓜窖里。在我家乡地瓜是冬天的主食,几乎每户人家都在一个适宜的山半坡挖一个四五米深的地瓜窖储藏地瓜,以备冬天食用。父亲为躲兵保护儿子的安全,竞冒险背着我,脚手并用蹭着地瓜窖的岩壁把我藏在地瓜窖里,直到兵过后又把我从地瓜窖里背出来。事后母亲知道父亲的作做法还真吓了一身汗,妈妈说常年不用的地瓜窖子会闷死人。(实际上是缺氧,我家乡有经验的人下地窖时,都先用筐送下一盏灯或搽根火柴试验是否缺氧)不过,我那一次被送进地瓜窖所幸平安无事。
在那个年代,军警和老百姓的关系实在是水火不相容。统治者把军警作为维护统治欺压百姓的工具,他们欺压百姓是司空见惯的。我在烟台读书期间,就多次目睹过警察的淫威。一次,烟台东山驻军的士兵在烟台养正小学操场和烟台市中学生赛篮球,我也兴冲冲地跑去看。裁判王老师在烟台市是有名气的篮球队员,也是很有名气的裁判。比赛中,学生们士气高昂,看球的学生大力给学生队助威呐喊,在场上不时高喊“够得宝”(好球)、“瓦赤慢”(看着人),很快比分就拉开了。这时士兵队就蛮不讲理地质问裁判,接着看球的官兵都来围攻裁判,有的士兵还动了拳头,却被王裁判三拳两脚打倒了。只见士兵们一起抡着皮带冲上来,犹如粗野蛮横之徒,球场一片混乱。我们年小的同学都夺路而逃,一场球赛就这样打散了。
印象最深的是我小学五年级时的春天,学校组织去南山“逛梨花”(就是春游),我们一早来到学校。当时政府规定四月四日为儿童节,出发前女老师领我们唱儿童节歌:“四月四日啦,啦啦啦,日暖风和放光华,看万紫千红展微笑……”老师又教唱:“春深如海,春山如黛,春水绿如苔,白云快飞开,让那红球显出来,变成一个光明的美丽的世界。风小心一点吹,不要把花吹坏。现在,桃花正开,梨花也正开,园里园外,万紫千红一齐开。桃花红,红艳艳,多光彩,梨花白,白皑皑,谁也不能采。蜂飞来蝶飞来将花儿采,也常常惹动使人爱那么更开怀。”女老师教唱后,几个女同学又凑在一起唱:“云儿飘,星儿耀耀,海早失了风潮。声儿静,夜儿悄悄,爱奏乐的虫,爱唱歌的鸟,爱说话的人都一齐睡着了,待我仔细的观瞧,趁此夜深人静时,撒下些快乐的材料。”女同学唱歌,男同学就嬉耍打闹,操场上欢声笑语,一片青春气息。出发前,各人穿上学校公用的童子军服,戴上童子军军帽,每人发一根木棍,就列队出发,来到南山游玩。这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各山坡聚集着无数的男女学生。正在兴致勃勃时,忽然听到一声尖锐的哨响,于是满山遍野都吹起了童子军哨(这是一种特制的哨子),学生们还操起了童子军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听说是警察打死了女学生。事后得知,当天一名警察调戏女学生徐明娥,徐不从,警察就开枪打死了她。不日,全市各学校罢课抗议,示威、游行。队伍前面是徐明娥(因姐已死,由她妹妹装扮)躺在人力车上缓缓行进,后面是全市各校学生列队游行,高呼口号,并特意来到公安局大门前(公安局门前站满了荷枪的警察)。市民群起支持学生,全市沸腾,大大震撼了当局,我校也和所有的学校一样参加游行。后来才知道,这是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的一次示威活动。回想当时地下党不仅发动全市学生示威游行,而且把公安局长主持办的平安巷小学的师生也发动起来,游行抗议公安局,可见地下党的工作做得多么成功。最后,当局终于惩办了凶手和抚恤了受害人。
通过这件事,烟台市公安局、警察的淫威受到了很大的遏制。徐明娥事件在地下党领导下进行的斗争,可以说是灭了当局的威风,长了民众的志气。
但那时的社会毕竟还是军警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比如在烟台所有的戏园、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对军警都是免票的,不仅不收门票而且还要躬身接待小心伺候,稍有疏忽就可能引起祸端。
当时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戏园来了一位老者到戏院听戏(现在叫看戏,那时都叫听戏,主要不是看表演而是听唱腔)。这位老者在座位上眯缝着眼睛,手轻轻地在大腿上一板一眼的拍着(京戏极讲究板眼,就像唱歌要有拍节一样),显然这老者不是来看热闹而是真正来听戏的内行人。台上一位男扮女装的青衣在唱“四郎探母”戏中“坐宫”的“四猜”(铁镜公主猜杨四郎为何愁眉不展)。这是常为戏迷叫好的一段西皮慢三眼。这老者听得入迷,摇晃着脑袋一眼一板地拍着,突然吼了一声“好哇”!喊了一句“倒好”。这位唱“四猜”的青衣是位稍有名气的票友,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卸了装来到老者面前问,你喊的倒好?老者说是……话还没说完票友朝老者就是一巴掌。老者站起来说,你等着,遂即去打电话。一会儿,戏园老板毕恭毕敬地陪着一位身带马弁被众人簇拥着的中年军人来到老者面前,老者指着站在旁边的票友说,就是他打了老爹。中年军官刚要令随行军人殴打票友时,老者挥手阻止并不紧不慢地说,不要打他,他打了我一巴掌,我也不多不少还他一巴掌,说着伸手朝票友扇了一耳光。然后说,你上台再唱这一句给我听。票友自知惹了大祸,不得不委屈地上台重唱“猜一猜驸马爷袖内机关”。老者还是眯缝着眼手拍着大腿,当唱到最后一个“关”字的拖腔时,老者又喊了“倒好”。
风波过后,戏园老板安慰受辱的票友说,你惹了乱子没酿成祸灾,谢天谢地。你知道吗?那个老头子是师长的老太爷,你打他,不是太岁爷头上动土嘛!
我的一位同学的姐姐嫁给了驻军的一个团副,当时我们也不知道团副是多大的官。有一次,这个团副的小舅子带着我们几个小同学到丹桂戏园去看戏。我们进到戏园后,有人安排我们坐最后面。那时与现在不同,最好的座位不是前排而是最后面一个宽敞的地方安排着桌椅,并有侍者伺候着,在一张八仙桌上,摆着瓜子和糖——这是戏园子接待贵客的地方。这里摆的瓜子和糖都是穷人家孩子平时吃不到的,不是葵花籽,而是黑色有成味的瓜子,这种瓜子比葵花籽贵,口感好。糖也不是平常见到的白色圆糖块,而是戏园子门口卖的带颜色的形状各异的糖块。
一个团副的小舅子竞能带同学进大名鼎鼎的丹桂戏院看戏,不仅不买票,还有侍者陪同坐在接待贵客的地方,烟茶糖果招待之。试想若团副、团长等光临戏园将如何接待呢?后来听戏园人说的,对官警招待稍有闪失,会惹来砸园子的灾难,惹不起啊!
我一家人在烟台住四年谁也没有进过戏园子听戏,我侥幸随同学进了一次丹桂戏园,其实唱的什么戏我们也听不懂,看个热闹而已。事后父亲知道了这件事,虽然没有打骂我,却极为严肃地告诉我不要再到戏园子,并且十分严厉地告诫我不许和军警来往。我哪里知道父亲因为受过军警的迫害,几乎断了我一家人的生路啊!